APP下载

梁其锐本《更路簿》西沙更路研究

2023-01-05赵珏琪

农业考古 2022年6期
关键词:石塘东海渔民

赵珏琪

更路簿是历代海南渔民用以渔业生产、贸易的航海指南,记录了渔民在南海及周边海域航行、捕捞的实践经验,经渔民世代传抄而保存至今。自20世纪70年代起,学界对更路簿的调查、整理及研究不断推进,搜集到的更路簿版本已超过40种[1](P57)。琼海渔民梁其锐祖传的《更路簿》抄本于2017年被发现,同年12月入藏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本文称之为“梁本《更路簿》”。

一、梁本《更路簿》概况

梁本《更路簿》纵16.3cm,横20.7cm,厚0.4 cm。其通篇以繁体字竖行书写,内容丰富,按抄写顺序可分为七个篇目:

第一篇无标题,主要记载从潭门港前往西沙群岛及西沙各岛礁之间的更路。因海南渔民习惯将西沙群岛称为“东海”[2](P49),在其他版本中也有“立东海更路”(苏德柳本)、“东海更路俱例”(郁玉清本)等篇名,笔者按其内容及书写体例,拟定篇名为“东海更路”。第二篇为“大州去安南山世”。第三篇为“东海往北海更路”。第四篇为“上东头线更路”。第五篇为“自新州去琶里更”。第六篇为“琼州山世更路”。最后一篇为“机船航道”。

学界至今尚未见对梁本《更路簿》进行文本整理等基础性研究,本文以其中第一篇“东海更路”为研究对象,通过转录更路条文、考释缺错更路、统计渔民地名、分析航线走向等途径,对其进行梳理与研究。

二、条文转录①

(一)黑色毛笔书写部分②

1.大潭门往七连,用乾巽,十二更;□□巳亥,十五更收。

2.三峙③去三筐④,用壬丙巳亥,三更半收;回用□□。

3.三峙去干豆,用乙辛,三更半收;回用甲庚。

4.三峙去石塘,用寅申,三更半收。

5.三峙去猫兴⑤,用乙辛,二更。

6.三峙去二筐,用癸丁丑未,三更。

7.三峙去大筐,用艮坤,四更。

8.三峙去猫注峙,用子午。

9.猫注峙去干豆,南风用卯酉,三更。

10.猫兴去三筐,用癸丁,三更。

11.猫兴去双帆,用癸丁兼子午。

12.猫兴去石塘,用甲庚,四更半。

13.猫兴去干豆,用乙辛,三更。

14.三筐去二筐,用乾巽,二更半。

15.三筐去白峙仔,用卯酉,三更半。

16.三筐去猫兴,用丑未,三更。

17.三筐去大筐,用乙辛,三更。

18.二筐去大筐,用甲庚寅申,乙更。

19.二筐去白峙仔,用丑未,二更。

20.□□去石塘,用乾巽,一更半。

21.□□去干豆,用乾巽兼,五更半。

22.□□去干豆,用乙辛,三更半。

23.艮峙去干豆,壬丙巳亥对,三更半。

24.二筐去三筐,用乙辛,二更。

25.二筐去猫兴,用甲庚寅申,三更半。

26.四江门去猫兴,用卯酉,四更。

27.石塘去大筐,乾巽,过头一更。

28.三脚去老粗,用辰戌。

29.三脚去全富,用巳亥。

30.三脚去艮峙,用子午。

31.石塘去二筐,用乙辛,一更。

32.尾峙去大筐,用乾巽,一更收北边门。

33.尾峙去干豆,用癸丁,三更。

34.船嵌尾去石塘,用艮坤。

35.大廊⑥去二筐,用甲庚卯酉平,更半。

36.三筐去半路,用甲庚寅申,六更。

37.尾峙去半路,用癸丁兼子午,三更。

38.猫兴去二筐,用寅申兼甲庚,四更。

39.猫兴去白峙仔,用艮坤,六更。

40.猫注去猫兴,用辰戌,二更。

41.猫兴回大州,用乾巽,十八更。

42.猫注回大州,用乾巽,十六更。

43.长峙回大州,用乾巽,十五更。

44.艮峙回大州,用巳亥,十六更。

45.尾峙回大州,用巳亥,十五更。

46.牙礲头去干豆,用乾巽,十二更。

47.大州回干豆,用巳亥,十一更。

48.大筐门上,使壬丙巳亥;头上去白峙仔,使子午,二更。

49.白峙仔使去半路,南风用甲庚兼三线寅申,四更。

50.干豆头下石塘,午丙,三更。

51.干豆尾回大潭,用使子午,七更;轉回壬丙,九更。

52.铁炉使去干豆,用南风乾巽,十二更。

53.自四江门去二筐,乙辛辰戌,二更。

54.自大筐去米路⑦,用艮坤,三更。

55.自干豆头,南风用乾巽辰戌,三更半。

56.大筐头去白峙仔,用午丁,一更。

(二)深蓝色钢笔修订部分⑧

第2条:三峙去三旷,用壬丙巳亥,四更半收(改变更数,涂去回程部分)

第3条:三峙去干豆,用乙更,三更半收(涂去回程部分)

第4条:三峙去石塘,用寅申艮坤,三更半收(改变针位)

第5条:三峙去猫兴,用辰戌,二更三分(改变针位,改变更数)

第6条:三峙去二旷,用癸丁丑未,三更八分(改变更数)

第7条:三峙去大旷,用艮坤丑未,五更(改变针位和更数)

第9条:猫注峙去干豆,用乙辛,四更八(涂去风向,改变针位和更数)

第10条:猫兴去三旷,用癸丁三更半收(改变更数)

第11条:猫兴去双帆,用艮坤丑未八分收(改变针位)

第12条:猫兴去石塘,用甲庚五更半(改变更数)

第13条:猫兴去干豆,用乙辛六更半(改变更数)

第14条:三旷去二旷,用辰戌二更半(改变针位)

第16条:三旷去猫兴,用癸丁三更三收(改变针位和更数)

第17条:三旷去大旷,用乙辛三更半(改变更数)

第25条:二旷去猫兴用甲庚寅申四更半(改变更数)

二、内容考释

现有的更路簿研究成果中,对于岛礁命名、针路读取等多有详述,本文不再赘论,仅就遗缺、错漏及有疑议的条文加以考释。

(一)文字遗缺的更路

第1条:大潭门往七連,用乾巽,十二更;□□巳亥,十五更收。参考李根深《东海、北海更路簿》“自去七连峙,用乾巽,驶至十二更,潮回巳亥,十五更收”[3](P595),卢鸿兰《更路簿》(以下简称“卢簿”)“往七连峙,用向乾巽,驶到十二更,潮回巳亥,十五更收”[3](P642),可推断其遗缺内容为“潮回”。从大潭门(潭门港)出发,先用乾巽单针(135°方向)行驶十二更,再转到巳亥针位(150°方向)继续行驶到七连(七连屿),航程共计十五更。

第2条:三峙去三筐,用壬丙巳亥,三更半收;回用□□。参考麦兴铣《注明东、北海更路簿》“自七运三峙去三圈,用壬丙巳亥,四更半收;回用癸丁”[3](P567),卢簿“自七连峙去三圈,用壬丙巳亥,三更半收;回用癸丁”[3](P642),推断其回程针位应为癸丁单针(15°方向)。

第20条:□□去石塘,用乾巽,一更半。参考黄家礼《驶船更流簿》中“自二圈下石塘,驶乾巽,一更收”[4](P290-291),卢簿“自二圹去石塘,乾巽,一更半收”[3](P645),可推断其起点为二筐(玉琢礁)。从玉琢礁到石塘(永乐环礁),用乾巽单针(315°方向)行驶一更半。

第21条:□□去干豆,用乾巽兼,五更半。卢簿载有“自三圹去干豆,用乾巽巳亥,六更收”[3](P645),所用针位与本条仅差7.5°,航程仅差半更。再参考地图,可基本确定起点是三筐(浪花礁)。从浪花礁出发,用乾巽单针(315°方向)行驶五更半到达干豆(北礁)。此条中的“兼”字表示兼针,是南海更路簿中一种特殊的针位编制技术。一般来说,“兼”字后应加“几线”或相邻方位,意在使航行角度更加精确,但本条原文与此不同。从引用的卢簿条文来看,本条针位可能为“乾巽兼巳亥”,即漏抄“巳亥”二字。但本条航程为五更半,与卢簿所载略有出入,也不排除抄写者根据自己的航海经验已改用“乾巽”针位,只是误抄“兼”字。

第22条:□□去干豆,用乙辛,三更半。按破损处残留的偏旁部首推测起点为猫注。王诗桃《更路簿》载有“猫注去干豆,乙辛兼二线辰戌,四更收”[3](P355),其所用针位与本条仅差3°,航程仅差半更。再参考地图,可基本确定起点是猫注(永兴岛)。从永兴岛到北礁,用乙辛单针(285°方向)行驶三更半。

(二)疏误错漏的更路

第28条:三脚去老粗,用辰戌。此条未记录更数,参考卢簿“三脚去老粗,用辰戌,一更收”[3](P647),可知更数为一更。第29、30条亦无更数,在卢簿相应条文中皆记为一更。这三条更路的起止点(琛航岛、珊瑚岛、全富岛、银屿)均位于永乐环礁上,或因彼此相距不远而略写更数。本篇中,第8条更路也存在“因距离较近而略写更数”的情况,其起止点(南岛、永兴岛)均位于宣德环礁上。

第34条:船嵌尾去石塘,用艮坤。此条未记录更数,参考卢簿“自船嵌尾去石圹,用艮坤,三更”[3](P648),可知更数为三更。从船嵌尾(西沙洲)到永乐环礁,用艮坤单针(225°方向)行驶三更。

第55条:自干豆头,南风用乾巽辰戌,三更半。此条无终点,参考卢簿“自干豆头,南风,驶上猫注,用乾巽辰戌,三更半收”[3](P650),可知终点为猫注(永兴岛)。南风起时,从干豆头(北礁东北部)去永兴岛,用乾巽辰戌缝针(127.5°方向)行驶三更半。

(三)存在疑议的更路

第18条:二筐去大筐,用甲庚寅申,乙更。在琼海方言中,“乙”与“一”同音,“乙更”实为“一更”。卢簿中记有“自二圹去大圹,用甲庚寅申, 一更收”[3](P646)可作为参照。晚清至民国期间,海南的碑碣铭文中有“载米乙升正”[5](P86)的写法,亦可印证此说。

第32条:尾峙去大筐,用乾巽,一更收北边门。华光礁只有南北两个礁门与海相通,“北边门”指的应是华光礁北面礁门。尾峙(金银岛)在华光礁西北方向,因此到达的是北面礁门。

第46条:牙礲头去干豆,用乾巽,十二更。牙礲头位置不明,应为海南岛南部的某个港口。结合第47、52条更路的针位与距离分析,牙礲头应该在大洲岛以南,并与三亚铁炉港相隔不远。从地图上看,亚龙湾东北部有亚龙岭,山岭滨海一角称“亚龙角”,在竹湾北部。综合上述信息,再联系两处地名的相关性,故推断牙礲头为亚龙角。

第48条:大筐门上,使壬丙巳亥;头上去白峙仔,使子午,二更。其中包含两条更路,第一条是“大筐门上,使壬丙巳亥,(去白峙仔)”,第二条是“(大筐)头上去白峙仔,使子午,二更”。海南渔民将礁门称为“船门”“门”,将岛礁的东、北端称为“头”“首”[4](P9),所以前者是从华光礁南面礁门到白峙仔(盘石屿),用丙巳缝针(157.5°);后者是从华光礁东北部到盘石屿,用单午针(180°方向)行驶二更。此二者起点相近、终点相同,故记录在同一条更路中并省略部分语素。郁玉清《定罗经针位》亦载有“自大圈下白峙仔,首上用子午,门上用壬丙,一更远,向南驶”[3](P445)可予印证。

三、地名统计

“东海更路”中记载地名25个(见表1),其中海南岛地名4个,宣德群岛地名9个,永乐群岛地名12个。

表1“东海更路”中的地名

四、航线分析

梁本“东海更路”的第1条航线是从潭门出海前往七连屿,第2至8条航线则是从七连屿的南岛分别前往浪花礁、北礁、永乐环礁、东岛、玉琢礁、华光礁和永兴岛。这几条更路的起止点,恰与表一中出现频率较高(六次及以上)的岛礁吻合。由此可见,这些岛礁不仅是重要的航标地点,也是主要的渔作地区,这几个岛礁铺开的生产作业网络占据“东海更路”60%以上的篇幅(如图1)。

图1“东海更路”主要岛礁航线图

除了图1所列,还有一部分航线是从永乐环礁上的岛屿(银屿、琛航岛、珊瑚岛、全富岛、金银岛)和水道(晋卿门)延伸出去的。永乐环礁位于西沙群岛西部的核心区域,具有浅湖捕捞、船只避风和淡水补给等多重功能,其环礁上的岛屿也在“东海更路”中占有一席之地。如银屿向西北连接北礁;金银岛向南连接华光礁、中建岛;晋卿门向东南连接玉琢礁,向东连接永兴岛;以及琛航岛与珊瑚岛、全富岛、银屿之间的环礁内部航线。

此外,“东海更路”一篇中还记载了十条连接海南岛各港口与西沙群岛的航线,如第41-45条更路分别记载了从东岛、永兴岛、北岛、银屿、金银岛返回万宁大洲岛的航线,第47条更路记载了从大洲岛返回北礁的航线,第51条更路记载了从北礁返回潭门港的航线。大洲岛是潭门渔民渔作航路上的重要航海标志,也是海南有名的丰产渔埠之一。因此,这几条航线的设置不仅拓宽了渔民作业的区域,也避免因长途航行、缺少航海标志而迷失方向。

五、结语

在木帆船时代,潭门渔民每年冬天组成联帮船队,乘东北季风出海捕鱼。西沙群岛是他们远海捕捞的第一步,这也是各版本更路簿几乎都记有西沙航线的原因[6](P147-148)。20世纪70年代以后,更路簿逐渐由“实用性传承”转型为“研究性传承”,学术界及公藏单位的介入进一步推动了更路 簿 的 可 持 续 发 展[7](P134)。此 前 已 有多位学者对多个版本《更路簿》进行个案研究[8](P17-18),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式与此类同。惟因梁本《更路簿》内容丰富,一篇之幅未可尽其全貌,故先以“东海更路”揭开梁本《更路簿》的一角。

“东海更路”记载的西沙航线数量颇多,上接海南岛各港口,下连南沙群岛的双子群礁,中心作业区覆盖西沙群岛大部分岛屿礁滩。以此而论,其在现已公布的更路簿抄本中可列前茅。而篇中以毛笔书写、钢笔修订的痕迹,也体现了梁氏几代渔民对南海的苦心开发经营。因此,若想彻底解构这部梁氏祖传的航海针经书,还需要对这个家族乃至南海的人文历史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注释:

①原文中的繁体字、异体字等转录为简体字,以便阅读;错别字及生造字则按渔民习惯用法转录,并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释;条文中的遗缺字样以□代替。每一条更路大致由起点、终点、针位、更数、风向等信息组成,本文将按此断句,以便研究。另外,将对所转录的条文分别编号,以便指称。

②本篇先以黑色毛笔书写全文,后又用深蓝色钢笔对其中部分更路的更数、针位进行涂改修订,故在转录时以笔迹区分。

③海南渔民习惯将岛屿称为“峙”。本条中“峙”原文写为“提土旁”加“寺”字,现转录为“峙”。

④海南渔民习惯将环礁称为“筐”或“圈”,也使用“旷”或“圹”等多个同音字代之。本篇中“筐”原文均写为“耳字旁”加“廣”字,现转录为“筐”,后同。

⑤本篇中“兴”字上半部分均写为“囟”。电脑字库中无此字,现转录为“兴”,后同。

⑥海南渔民习惯将暗礁称为“廊”,本条中“廊”原文写为“石字旁”加“朗”字,现转录为“廊”。

⑦“米路”应系“半路”之误写,标准地名为中建岛。

⑧为便于阅读,直接转录修订后的条文,并在句末括号内标注修订之处。

⑨一地多名者均录入表中。地名中的生造字以转录为准,错别字则按正确写法录入。

⑩表中罗列的更路编号,以“、”间隔。对于起止点相同的更路、两点之间往返的更路,其编号以“&”缀连,在统计出现频率时只计一次。

11○图中地名均以“渔民俗名(标准地名)”的方式标注。本图中的数字为“东海更路”篇中的更路编号。

猜你喜欢

石塘东海渔民
东海西湖凹陷Y构造成藏问题探讨
作品赏析(1)
东海采风作品选
秘鲁渔民的生态平衡智慧
Старинный приморский город
宣扬渔民一家 鼓励渔民互救 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竭力打造“渔民之家”
“实验与探究”的变式应用
李东海的诗
鱼的温暖
礼仪是一种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