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位百岁老党员:太阳暖,饭菜香

2023-01-05裴义红

清风 2022年11期
关键词:德山湘云

文_裴义红

熬过寒冬的人深知太阳暖,饱受饥饿的人倍觉饭菜香。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笔者访谈了三位从旧社会一路走来的百岁老人,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诉说旧社会的苦,讲述新社会的甜,热情赞颂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倾情歌颂共产党的恩情,用自己的赤诚之心,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101岁的潘湘云:我享的是共产党的福

江苏省纪委离休老干部、信访处原副处长潘湘云,今年101 岁。她有6 个子女,个个孝顺。虽然不都在南京,但每逢佳节,工作再忙,路途再远,也要设法赶回来与老人团聚。子女们商定,妈妈身边不能离人,每天都要有一人在身边陪伴,并排下次序,轮流值班。他们还请了家政工作人员,让老人每天能吃上可口的饭菜,衣着干干净净,身上清清爽爽。引得左邻右舍羡慕不已,说老人多子多福,享的是儿女的福。潘湘云虽然高龄,但头脑一点不糊涂,每当听到这种议论,总是摇摇头纠正说:“不,我享的是共产党的福!”

潘湘云

潘湘云从小在苦水里泡大,父亲去世早,是母亲将她拉扯成人。她22 岁参加新四军,走上革命道路。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潘湘云不断成长进步,从文工团员转到地方工作,先在苏北工作。大军渡江后到苏南,做过工会和妇联工作,也在企业和乡镇政府任过职,后又在地委组织部和宣传部干过。经过多个岗位的历练,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提高了本领。1978 年潘湘云随丈夫调到了省城南京工作,在江苏省纪委信访处任副处长,直到1983 年离休。从农村娃到处级干部,潘湘云永远忘不了党的培育之恩,她常说:“生我的是娘,培养我的是党!”

潘湘云告诉笔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我们江苏朝着“强富美高”的方向大步前进,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干部的福利待遇也越来越好。省纪委监委的领导对她更是关心不断,经常派人登门看望。疫情期间,老干部处的同志除上门慰问外,还送来多种防疫物品。今年夏天,天气特别炎热,高温持续多日,老干部处的领导和同志又是送水果又是送降温物品,让她感受到高温下的清凉。“要是没有党的温暖,我这把老骨头恐怕早就打鼓了!”

潘湘云时刻不忘党恩,坚持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她和丈夫都是党的干部,虽有权力,但从不以权谋私。6 个子女的工作,她和丈夫从不参与,他们都是凭自己的努力走上工作岗位。子女们走上工作岗位后,潘湘云经常叮嘱,耳提面命,做人要干净,名声比钱财重要。子女们也未让她多操心,在各自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清清白白做人。

潘湘云牢记党的教导,无论在职还是离休,都能做到清廉自律,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儿女们及孙辈买了新房,要淘汰旧家具。她说扔了可惜,不用就放到我家吧!她的住房虽然比较宽敞,但几乎没怎么装修,更没添置新潮家具,进门一看,几乎成了旧家具的“博物馆”。

100岁的陈德山,言传身教上党课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临海镇头厂村百岁老人陈德山,党龄75 年。他经常给村里党员上党课,有理论有故事,党员们都喜欢听。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老寿星又以亲身经历,给村里党员上了一堂党课,和大家一起穿越时空。

陈德山(中)

陈德山出生在临海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8 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带着他和3 岁的妹妹逃荒要饭。后来父亲到一张姓地主家做长工,年幼的他不能干农活,就给地主放牛,不知温饱是啥滋味不说,还经常遭受打骂。因忍受不了地主的压榨,15 岁那年他偷跑出来,当上了小交通员。18 岁起参加担架队支援前线,在涟水等战役中运粮食、送弹药、转运伤病员,1947 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过生产队、大队干部,带领群众兴修水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在党的领导下,朝着社会主义康庄大道迈进。

“长寿有长寿的好处,我能亲眼看到我们国家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见证普通百姓生活的翻天覆地!”陈德山扳起手指头,如数家珍般摆起了村里和自家的变化:“靠党的好政策,烂泥路变成了水泥路;过去多是茅草房,现在茅屋早就不见了,大多数人家都盖起了二层小楼,未盖小楼的都是大瓦房;过去揭开锅盖,见得多的是山芋萝卜,现在揭开看看,鸡鱼肉蛋常年有;很多人家门口都停着小汽车,过去连想都不敢想啊!再说我家,5 代同堂,60 多人,有的上了大学,有的进了工厂,有的当了公务员,这一切都是党给的。他们一心向党,全家现有9 名共产党员。每当想到这,我睡梦中都能笑醒。”

104岁的丁雪英:大旱无情党有情

今年夏天,多城持续高温,南京“炙烤模式”持续28 天,老百姓形容“热到疯狂”。家住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在某物业公司工作的莫萍,回到家里对104岁的奶奶丁雪英调侃:“顶着大太阳上班,外面酷热无比,岂不是奔走的‘五花肉’啊!”室外滚滚热浪,在室内的丁雪英怎能感受不到。家人们发现,老太太过去看电视喜欢看电视剧,现在却看新闻,尤其关注高温期间各地的旱情及党和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

丁雪英

说到旱灾水灾等自然灾害,老人情不自禁地对儿子莫文全、孙女莫萍打开了话匣子:“我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一大把年纪经历了多少自然灾害。在灾害面前,可是新旧社会两重天啊!”接着,她回忆起新中国成立前有一年发洪水,那时他们全家住在沙洲圩。多日暴雨,沙洲圩内一片汪洋,水深至胸口,淹死了不少人。为了活命,她只好自救,将年仅6 岁的莫文全和其姐弟抱进一大木盆,一边划水一边推着木盆,游到圩岸边,将3 个孩子抱到圩的高处一窑洞内,暂时栖身。还有一年干旱,多日不下一滴雨,土地龟裂得像百年老树皮,沙洲圩颗粒无收,没有吃的,只好带着儿女外出逃荒要饭。

同样是干旱,如今却不一样了,党和政府千方百计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我从电视新闻上看到,因天热干旱,重庆发生山林大火,国家迅即调动消防员、武警官兵、解放军和医护人员,还有爱心志愿者齐上阵,形成‘十八路英雄’扑灭山火的大行动,不到10 天时间,就将凶猛的山火全部扑灭。再看我们江苏,苏北干旱,江都抽水电站全力开动,引长江水北上抗旱,确保庄稼丰收。太湖因旱缺水,又是党和政府决策,引江济太,解了太湖之渴。对于我们这些百岁老人,党和政府更是关怀得无微不至,社区的同志不时上门看望慰问,身体有了小毛病,社区医院的医生闻讯登门医治。我原是个没文化的农民,沙洲圩被征用后安排在鸿觉坊居住,成了普普通通的居民,却得如此关照。大旱无情党有情,共产党的恩情比海深。有党的好领导,就有我们老百姓的好日子。好日子要好好过,好时代要好好珍惜,今年已经104 岁的我,还想再活个十来年哩!”

猜你喜欢

德山湘云
Designing current–strain-assisted superconductor–ferromagnet multi-bit memories
开养老院夫妻免费收留12名孤寡病残者
夫妻开养老院,免费收留孤寡病残者
湘云金鳙的生物学特征及养殖特性
机智救场
竹两枝
湘云金鳙的生物学特征及养殖特性
吹熄蜡烛
过去未来现在
纤手自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