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韩FTA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2023-01-05李家怡金红梅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中日韩三国全球化

□文/李家怡 金红梅

(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吉林·延吉)

[提要]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区域一体化则是其重要推动力量。纵观世界,欧洲和北美洲开展区域合作的机制非常完备,形成欧盟、北美自贸区等高水平的区域合作组织,取得显著的效益;反观亚洲,中国、日本、韩国虽然经济发展状况良好,在区域合作方面有着较大发展空间,但多年努力却也未能使三国达成高水平、高层次的区域合作。为此,本文对影响自贸区建设的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探究三国间区域合作构建存在的机遇和问题,以期紧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问题,早日达成自由贸易协定。

自由贸易协定(FTA)是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如APEC、RCEP等都是顺应合作潮流的产物。中日韩FTA于2002年正式提出,2012年正式启动,2013年首次谈判协商,至今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程,在很多领域上已经取得不小的成就,但却由于受多方面的限制,目前仍旧没有达成高层次、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协定。

一、中日韩FTA建设的有利因素

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分别位列世界排名的第二、第三、第十一位,三国总GDP占世界20%以上,占亚洲70%以上,是亚洲最具活力的三大经济体,三国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如今世界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向亚洲转移,未来三国间自由贸易发展的潜力大大提升,经济价值更加优越。

(一)时代背景促使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中日韩三国是整合东亚经济的突破点,全球化的时代背景有利于推动中日韩FTA的发展。随着世界各国间交流合作的愈加密切,全球化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趋势,世界各国都逐渐认识到全球化的重要性。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逆全球化主义势力抬头,但全球化的大方向并未改变,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区域一体化有利于整合资源,开创经济发展新模式,符合时代发展的大方向。

(二)经济发展需要促使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中日韩三国经济互补性强,贸易发展潜力大,建设自贸区是三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利益所决定的,这也是即使构建中日韩FTA阻力很大,但三国决策层始终不愿放弃的原因。1999年三国间贸易总额为1,320亿美元,而2019年达到了6,220亿美元,20年间三国间贸易额提升了370%,而且三国间产业链有着天然的互补优势,日韩高端技术产业发展完备,中国制造业建设良好,形成了上中下产业链的完美配合,贸易依赖度很高,建设自贸区符合三国的共同利益。

(三)良好的贸易基础促使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始终坚持贸易自由化,自2002年日本就开始致力于发展区域合作来弥补国内因20世纪70年代美日贸易战而造成的产业空心化问题,截至2019年底日本共签署18个FTA协定,合作伙伴遍布亚、美、欧、大洋洲等多个国家;韩国在区域合作建设问题上经验丰富,其FTA建设起步时间为1971年,贸易自由化水平较高,并且韩国极其希望通过FTA的建设来提高本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多年来致力于推动区域一体化,始终坚持以合作促发展的战略,而且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国,中国也始终对合作保持着高度的重视和积极的态度。

(四)RCEP为建设中日韩FTA带来机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2020年末正式签署,该协定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最重要的自由贸易协定,中国、日本、韩国都是其主要成员国。RCEP对中日韩FTA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方面RCEP的签署增强了亚太地区的政治自主性,改善东亚地区国家间关系。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大搞逆全球化以及贸易保护主义,RCEP的签署给了美国一个强有力的回击,表明了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民意所向,同时也表明了在如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环境下,地缘政治竞争不是各国应该首要关注的,寻求合作、促进发展才是正确方向。日本和韩国是美国的盟国,对于日韩两国来说,其政策走向受美国影响很大,政治、经济、军事始终受制于美国,自主性较弱。RCEP的签署则表明了日韩并不是一味追随美国搞地缘政治竞争,而是更多地立足于本国的经济发展,其政治自信明显增强,政治自主性也随之增强。同时,在RCEP的催动下,东亚地区各国也会随着往来的愈加密切而改善各国间关系,打破长期以来各国间缺乏有效沟通机制的障碍,有望建立更高水平的对话机制。各国政治自主性正在不断增强,国家间关系也逐步密切,中日韩FTA的建设将在此基础上更加顺利地开展。另一方面RCEP为中日韩FTA建设提供结构框架与发展平台。中日韩三国的经贸交流一直以来都非常密切,但这种经济上的联系却并未引起三国自发性地建立更高层次的合作机制,究其原因,三国受制于历史问题、领土主权问题等多重因素影响。RCEP的成功签署能够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密切交流,发展经济,促进合作。在建设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RCEP可以充当其发展的基石,打破成员国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壁垒,为深化双边、多边合作提供行之有效的结构框架。

二、中日韩FTA建设的不利因素

中日韩FTA建设谈判自正式启动至今,进程十分缓慢。在谈判初期,三国政治关系十分紧张,中日、日韩间受领土争端等问题影响,关系下将至冰点,各国对于自贸区的建设普遍持不乐观的态度,随着谈判的愈加深入,阻碍三国发展自由贸易的因素更加凸显,集中表现为缺乏政治互信、经济竞争以及外部环境影响三方面。

(一)三国缺乏政治互信。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十分曲折,长期以来受制于多种因素影响,缺乏政治互信是导致谈判进程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日方对待侵略历史的模糊态度使三国难以建立政治互信。中国与韩国同为近代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受害国,为反击日本侵略,两国人民都遭受了巨大的苦难,但日本作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发起国却并未认识到该行为的错误,不能正视历史,并未向深受其苦的中韩两国人民诚恳道歉,甚至公然美化侵略历史,日本政府官员曾多次公开参拜靖国神社、“慰安妇”问题、二战劳工问题,始终未得到日本当局的正式道歉与赔偿,深受中韩两国人民所不齿。日方无法正视侵略历史始终是横亘在日本与中韩两国之间的一大阻碍。另一方面领土、领海主权问题是影响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又一阻碍因素。领土、领海问题是一个主权国家不容侵犯的底线,而中日之间存在钓鱼岛(日称尖阁列岛)归属权问题、东海划界问题,日韩之间存在独岛(日称竹岛)归属权问题,这些问题始终悬而未决,时而爆发冲突与抗议,严重损害中日、日韩之间的政治互信。

(二)经济领域存在竞争。首先,日本对待中国经济发展的矛盾心理阻碍自贸区建设。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超越日本,而日方因此大大降低建设自贸区的热情。日本在面对中日韩FTA时存在着十分矛盾的心理,日本既想要通过自贸区带动本国经济发展,打破泡沫经济困局,却又十分忌惮中国的发展,害怕因建设中日韩FTA使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更加迅速,日本的这种矛盾心理主要表现在谈判中的模糊态度,此举严重影响自贸区建设进程。其次,中日韩三国在农业问题等敏感领域的谈判难度很大。日韩两国国土面积狭小,可供发展农业的资源有限,所以日韩两国对农业的保护性很强,而且其国内存在拥有较大权力的相关利益组织,相反中国在农业领域上大有优势,由于农产品物美价廉,一旦全面开放,日韩两国本土农业势必会受到冲击,如何平衡日韩与中国在农业方面的竞争问题是围绕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又一大难题。最后,是制造业问题,日韩两国技术水平发达,高端制造业产业完备,技术精湛,而中国则更加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高新技术产业上有着明显的劣势,日韩的高精技术产业输送到中国后,中国本土的产业将会受到冲击。

(三)地缘政治竞争问题。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GDP连年攀升,于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经济总量排名第二的国家。日本和韩国是美国在亚洲地区的重要盟国,中国则被美国视为最大竞争对手,美国不愿看到中日韩三国自贸区的成立,使其在东亚的利益空间被压缩,战略中心东移受阻,中日韩FTA建设的最大外部影响因素便是美国的阻碍。在特朗普任期内,中美贸易战使两国的经济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围绕中国进行的恶意抹黑更是层出不穷,很大程度上恶化了中美两国关系,自拜登上任后,针对中国的政策愈加增多,其“盟友思维”也对中国的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与奉行单边主义的特朗普政府不同,拜登更加倾向于多边主义,这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有益的,但从他上任以来推行的政策可见,拜登十分重视“盟友”的作用,日本和韩国同为美国在亚洲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同盟国家,而如今面对中国的发展状况,美国将中国视为最大竞争对手,受美国的影响,日韩则一直奉行对待中国“政经分离”的策略,这种状态对发展中日韩FTA极为不利。

三、中日韩FTA建设难点问题解决路径

中日韩FTA的构建可谓任重道远,受政治分歧、经济竞争问题和域外大国干预等因素影响,推进自贸区建设进度缓慢,因此更需要三国同心协力,将不利因素对自贸区建设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

首先,中国应发挥其在中日韩FTA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紧抓机遇。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合作共赢是世界各国所追求的共同目标。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攀升,“一带一路”倡议等合作项目也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世界各国愈发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但“逆全球化”等不和谐的声音也纷至沓来。在建设自由贸易区问题上,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在合作机制、区域贸易规则等方面不如日韩两国完备,但我国始终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如2021年9月16日中国正式申请加入CPTPP。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国应紧抓机遇,保持长远眼光,顺应时代潮流,发挥主导作用,努力促进建设中日韩FTA。

其次,加速推进双边关系建设,以双边促多边,突破中日韩FTA建设难点。由于受多重因素制约,中日韩三边关系建设仍存在诸多难点,但三国间双边关系的构建如今态势良好,中韩FTA于2015年签署。日本一直对中日韩FTA保持观望态度,但由于日韩两国产业结构相似,可替代性强,其目前的态度也逐渐向积极的方向转变,我国可紧抓机遇,优先发展中韩自由贸易区,在RCEP的框架下,借助中韩FTA的建设,吸引日本并逐步扩大合作,以双边促多边,对自贸区建设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索,不断完善自由贸易机制,为建设更高水平、范围更大的自由贸易区打下坚实基础,推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

最后,在建设中日韩FTA过程中,各方政策应更加灵活。目前来看,中日韩三国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难点依旧很多,尤其在关税、农业等敏感问题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对此,各国应将政策更加灵活化,从多角度、多方面地长远看待问题,不只局限于眼前的利益,更应看到合作所带来的更大的效益,从而加快促进合作。

猜你喜欢

中日韩三国全球化
“蛰伏”后,再启程——记中日韩对接合作发展山东行
在潍坊,共话中日韩合作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中日韩+X”模式,打造三国合作新平台
三国乱谈(1)
全球化陷阱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
全球化战略必须因地制宜
版三国之回到过去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