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策略探析
2023-01-05黄海燕
黄海燕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0 引言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留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珍贵精神财富, 是经过千锤百炼后形成的先进文化,是高校进行思政课教学的宝贵资源。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 不仅能充实课程的知识体系和内容,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丰富的教育素材,焕发课堂活力,而且有助于滋养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虽然诸多学者围绕该主题展开了积极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在融入路径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基于此,本文拟结合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黄河水院”)相关工作实践, 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具体路径和策略问题进行探讨。
1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状
1.1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必要性的研究
红色文化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先进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初步形成, 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中不断被丰富发展而最终形成的可供今天开发利用以满足人们需要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成果及其载体的总和[1],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是红色文化资源的灵魂[2]。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 是极具研究价值的生动、鲜活的教材。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必要性方面,诸多学者达成了共识,认为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丰富思政课的内容, 激发学生浓厚的爱国情怀,抵制腐朽的意识形态。如,束梦指出[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并促进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帮助学生提升道德素养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陈露指出[4],依托红色文化建立开放式思政课教学新模式, 更利于传承红色文化,充分开发和挖掘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抵御西方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 刘建平等学者指出[5],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可增强实践的广度和深度,打造彰显真理之光的“金课”。石磊指出[6],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与高校思政课有着内在的价值关联,既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也能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宝贵的文化资源。
1.2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路径的研究
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具体路径方面,多数学者将研究重点聚焦于优化教学路径、 创新教学方式等方面, 认为通过丰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形式,拓展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渠道,积极打造红色文化实践活动主阵地, 完善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评价体系, 使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深度融合, 可以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的育人实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当然,对于高校思政课与红色文化资源融合的教育性还有待继续深入研究,以提升两者融合的价值[7]。
1.3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
虽然, 诸多学者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必要性和融入路径方面达成了共识, 但部分高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生搬硬套甚至应付了事的现象,融入方式缺乏灵活性、针对性,融入效果缺乏实效性。 笔者通过对三所高校开展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发现,由于受重视程度不足,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过于形式化、表面化,缺乏创新性。调查发现,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时, 部分高校往往只简单介绍历史人物、事迹或历史景点,未能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 理论与实际脱节;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度不足,教师大都比较依赖于教材本身,照本宣科的情况比较普遍,未能充分利用海量的网络教育资源;红色专题活动、党建课程教学、 红色主题微视频录制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未能普遍实施,而只是以讲故事、看视频的方式将红色文化引入思政课堂;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仅停留在“第一课堂”,未能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红色文化精神实质的传递, 忽视了对相关知识点和故事背后蕴含的伟大精神的深层次挖掘,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较为浅显、片面,阻碍了红色文化育人功能的全面发挥。 我们通过调查还发现,部分高校在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过程中,虽然举办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实践活动形式缺乏创新性。 如,在参观红色文化实践基地时, 仅限于讲解员对红色文化的相关场景介绍, 缺乏对红色文化的深度理论阐释和精神实质诠释, 更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学生缺乏情感体验,参与感、认同感不足;大多实践活动以写总结或感悟心得的方式结尾, 形式化的参观活动最终必将影响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育人效果。另外,对于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育人效果问题, 尚未形成系统、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机制,在组织学生进行“第二课堂”实践活动过程中,由于未构建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的科学评价体系,实践活动的教育效能也无法得到有效衡量和评定。
2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策略
2.1 丰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形式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形式丰富多样,才能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多样化的融入形式更容易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黄河水院在思政课堂中开设了“初心大讲堂”“学党史、话心得”系列专题,推出了“守初心,担使命”情景党课及相关主题辩论赛和演讲比赛,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力量, 让红色文化润物无声地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动力和价值引领。开展的“我心向党,强国有我”主题微电影、短视频制作大赛,引领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崇德修身,砥砺学生的意志品质, 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 举办的“红色人物宣讲会”,生动讲述了革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迹,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实现“情感互递”;还举办了“红色文化情景剧演出”,学生通过饰演剧中角色,在演出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切身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发挥了红色文化的教育效能。这些丰富且有吸引力的活动形式能够有效促进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行稳致远”、情理互融,学生在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中也可以强化对红色文化内涵的理解,继而推动红色文化精神实质在学生内心“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2 拓展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手段
可充分运用虚拟现实、 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 多渠道传承红色记忆。 利用数字化手段纵深发掘、横向关联红色文化蕴含的教育资源,通过VR 全景技术、游戏或实景体验等创设革命历史真实场景,让红色文化历史场景变得鲜活生动起来。如,黄河水院开展的“红色历史故事网上全景体验”等活动,使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全方位、 多视角地有机融合起来。 另外,还可以通过参观网上纪念馆、革命遗址和博物馆的方式, 让学生在参观游览的过程中感受革命先烈的光荣和伟大;通过“云思政课”“云实践”等活动, 将红色文化历史与情景党课巧妙地融合起来,让高校思政课变得富有生机和活力,增强课堂的互动性、体验性,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既能感受鲜活的红色文化历史,又能达到情感的互通传递,从而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还可以运用翻转课堂、慕课、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如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把老故事讲出新亮点、新特色,激发学生在网络空间学习、接受、认同、喜欢红色文化。例如,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依托学习强国平台,精选红色故事、红色记忆、红色家书,与学生共同重温历史进程, 共同感知红色文化所蕴含的强大力量,让红色底蕴不褪,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和功能。
2.3 打造红色文化实践活动的主阵地
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打造立体化、网络化、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主阵地,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不断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让学生在了解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阔学生的视野和胸怀,提升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 高校可建设红色官微,开发红色专属APP,打造红色文化实践活动网络主阵地, 主动向学生推送红色文化相关内容和情景故事,打造多元化、立体化的红色文化宣传格局;同时还可以联动博物馆、纪念馆等实践活动基地,将相关实践活动纳入高校思政类必修课程。例如,黄河水院举办了“踏寻红色足迹,赓续红色血脉”系列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刘少奇纪念馆、焦裕禄纪念馆等,运用鲜活的红色记忆载体,带领学生重温革命时期的峥嵘岁月和先辈的感人事迹, 拓展实践育人主阵地的覆盖面;开展“红色足迹”打卡实践活动,思政课教师与学生在红色足迹前合影,一起话心得、谈体会,学生在“红色足迹”景点打卡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内涵, 通过真实情境体验红色文化精神实质, 增强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另外,高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红色文化实践活动中担任红色故事的现场讲解员, 在讲解体验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沉浸式体验和互动式体验, 形成情感共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原动力[8]。
2.4 构建融入效果评价体系
提升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和教育效能,不能仅依赖创新融入形式、拓展融入渠道和开展实践活动等路径, 还需要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支撑。当前对于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效果问题,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 高校可以尝试在传统结果性考核的基础上增加过程性考核,重点考查学生在讲红色文化故事、唱红色文化歌曲、写红色文化故事集、畅谈对红色文化作品的感受和理解等方面的表现, 通过科学的考核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乐于其中,领悟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于积极学习红色文化且在教学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可进行积分奖励, 积分较高的学生可作为榜样进行表彰和大力宣传, 以此激励广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领悟红色文化。当然,对于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师,高校也应给予表彰、奖励和宣传, 调动教师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热情,激发教师的内驱动力。 另外,高校还可以通过“一人一档”实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动态跟踪学生的思想变化过程, 对学生思想上出现的价值偏差及时予以纠正并进行正向引导。 在开展期末考评时也可以依托红色文化背景,设计开放式题目,让学生能够精准把握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 将红色文化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以致用地解决实际问题。
3 结语
红色文化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 其与高校思政课之间存在息息相关的联动效应。 高校应抓住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最佳融合契机, 利用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和独特价值,引导学生从实践活动、历史事迹、红色文化故事中感知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强化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 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可创新思路、丰富教学形式和实践路径,多措并举,使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更加充盈且富有广度和深度, 让高校思政课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让红色文化成为高校思政课焕发活力的力量之源, 将红色文化所传递的精神原动力内化为学生做人做事的行事准则, 将红色文化所积淀的精神实质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心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进而熔炼出思政“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