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猪败血性波氏杆菌病诊断及防治
2023-01-05吕兴华
吕兴华
(河北省遵化市农业农村局,河北 遵化 064200)
猪败血性波氏杆菌病是生猪养殖人员在饲养期间最担心出现的生猪疾病,不但会导致生猪大量死亡,而且在救治后也可能对其生长发育产生影响,进而导致经济效益大幅度降低。基于此,生猪养殖人员应该对该种疾病有一个清晰认识,并能够熟知相关预防措施,把损失降至最低。
1 猪败血性波氏杆菌病
猪败血性波氏杆菌病主要是生猪养殖过程中,生猪感染败血性波氏杆菌所致,该类细菌是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可分散于病猪全身各处,主要集中在肺脏,对其进行损害。
该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能力,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细菌会随着已感染生猪的唾液的喷出而四散,待健康生猪吸入体内后感染。但是,该病菌并不会立即导致生猪出现感染症状,通常以潜伏状态存活,属于条件性致病菌,满足其条件则会导致症状明显,比如饲养环境较为脏乱、长途运输等。
病猪在发病初期并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一般先食量降低,伴有呼吸异常、咳嗽等症状。但如不能及时治疗,随着病情的恶化,症状也会越发明显,并且极易继发感染,导致病猪体温升高,呼吸功能衰退,最终死亡[1-2]。
2 发病情况
2021年5月上旬,遵化市农业农村局接到一例猪败血性波氏杆菌病上报信息。据养殖人员讲述,猪圈内1头公猪于3 d前出现异常,表现为食量下降,并出现咳嗽、呼吸速度异常等问题,耳根部位发凉,发烧,呼吸功能障碍,最终死亡 。
3 诊断
3.1 病理学剖检
通过现场对该病死猪进行解剖检查发现,其呼吸系统等相关部位均出现了病变问题,并且有严重的出血症状,甚至大量出血区域已表现为肉样变状态,还有一些泡沫状粘液。经剖检观察,其肺间质的宽度增加,呈现出肿胀的状态,将切口向外翻,还能够看到少量的水样粘液流出。但通体检查,除呼吸系统相关部位病变外,其他器官、组织等均无异样[3]。
3.2 病原分离
对样品进行了实验室诊断-细菌分离试验[2],取该例病死猪的肺组织,制作成触片,经染色、显微镜观察等操作后,可观察到球杆状或短杆状细菌;同时,对其进行实验室培养,观察到其长出露珠状的细小圆形菌落,且表面光滑,β型溶血;最后,检测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4]。
4 防治措施
针对性治疗措施:以药物治疗为主,分为西药和中药治疗。在确定生猪所患疾病为猪败血性波氏杆菌病后,根据生猪的体重对其进行肌肉注射3 mg/kg的硫酸头孢喹肟、1.5 mg/kg的维生素C以及12 mg地塞米松磷酸钠,早晚各注射1次,一般连续注射3 d即可见效。对于一些即将出栏售卖的病猪,可通过中药治疗的方式提升肉质,避免注射药物在其体内残留。中药通常选用清瘟解毒口服液,能够起到清热解毒、定喘祛痰、宣肺止咳的作用,待病猪症状消失停药即可[5]。
针对性预防措施:以消毒、免疫接种为主,可在幼崽期予以免疫接种,以此降低感染几率。同时,还要加强饲养管理力度,除定期进行消毒外,还需要确保圈舍的干净、卫生,在季节变化时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合理调控生猪的饲养密度、饲料量等[6]。
5 小结
猪败血性波氏杆菌病是生猪养殖中一种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因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所以一旦发生该疾病,就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即使是一头猪出现猪败血性波氏杆菌病,也会在该疾病的强传染下殃及整个生猪养殖效益,如不能对该病加以严格把控,将严重影响整个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也就需要相关养殖人员能够对猪败血性波氏杆菌病有一个正确认知,对其诊断方式有一个充分掌握,并了解相关防治措施,通过定期消毒、接种疫苗等方式预防该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