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末社会风潮下韩山书院的复兴与转型

2023-01-05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粤东师范学堂

李 坚

(韩山师范学院 潮学研究院,广东 潮州 521041)

师范学堂作为清末新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察和检验新式教育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是教育史学界研究的重点内容。当前,对清末师范教育的体制改革、历史发展、政策演变、统计数据等方面研究均已取得丰硕的成果。[1-4]另一方面,师范学堂的产生与运作,体现了时间段内地方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研究者大多以国家法令计划为主要依据,没有考虑这些法令在具体施行过程中是否得到执行,对师范教育的实际运作也没有详察。谢国桢最早指出早期速成师范教育的弊端,认为早期师范教育在短期内所掌握西学的知识体系非常有限,不但掌握不了西学精髓,反而容易丢失中学的根本,“以速成之教授,授未入流之学子……其研究科学仅有英文之教本,探学子之识短,即可蒙蔽于一时,而学子亦未识何者为善,何者为良。犹如盲人骑瞎马,教育始终未入轨道也”。[5]

谢国桢的研究为师范教育提供了区域史、社会史的研究思路,此后,不少学者尝试转换视角,探寻师范学堂的实际发展及运作,具代表性者如丛小平对师范学堂社会功能的探讨[6]。吴榕青则以韩山师范学堂为个例进行长期的追踪考察。[7]总体而言,师范学堂的社会功能以及师范教育的实际运作情况等问题仍有待深化。

本文以韩山书院(师范学堂)为个例,利用清末地方报纸,分析粤东地区清丈沙田、体育运动会、抵制美货运动等历史事件,试图呈现清末社会风潮下传统书院向现代师范学堂转型的过程,重点关注师范学堂在清末社会、政治转型当中的作用与角色。

一、丁宝铨解决学田危机与韩山书院的复兴

晚清时期,时局动荡,传统书院逐渐没落。韩山书院作为粤东地区的代表性书院,也被时人指出“有名无实”,其中以林达泉的批评最有影响,他认为韩山书院“近年以来,百凡苟简,诸生住院者不过三四人,山长亦常不在院,课文发案每至二三月之久,有名无实,士风偷懒至是而极”[8],呼吁主政官员整顿韩山书院。林达泉是潮州大埔举人,咸丰时期入江苏巡抚丁日昌幕府推行洋务,后经营台湾,政声显著,是个器识宏远、务实精干的官员。他的呼吁在粤东高层引起重视。

1902 年10 月,惠潮嘉兵备道丁宝铨上任后,见到韩山书院“院宇摧落,生徒星散”,一片“荒废寥落”的境况,当下决定要进行整治,摧陷积弊,以挽转整个粤东地区颓废的学风,提振士气[9]。

韩山书院的衰落,一方面由于士风及社会风气的废惰,另一方面则源于自身的学田危机。学田是书院经费的主要来源,直接关系到书院的生存。丁宝铨要整顿韩山书院,首要任务便是解决书院的经费问题。他通过调查走访,很快发现了学田危机的根源在于佃户侵蚀田产。其中,韩山书院位于南畔洲的学田被侵蚀最为严重,实际“每年止完粮米银一百零二两”,由于年代久远,书院又疏于管理,这种现象始于何时,连当时潮州知府惠昌也以“久无可云”答复[10]。

南畔洲田产原属澄海县苏湾都的文昌祠,距离韩山书院约25 公里,地处韩江入海口,面积近2000 亩。这一片冲积沙洲形成于宋末元初,清初逐渐有闽南地区的渔民迁居于此。康熙二十年(1681)建成村,以蚁姓为主[11]。雍正十年(1732),由于祠内互争,潮州知府龙为霖将其全数拨充为韩山书院所有[12]。据雍正十一年《韩山书院碑记》记载,韩山书院拥有田地、泥坪、沙坦等田产共计2466 亩,成为韩山书院最重要的田产。①龙为霖的《韩山书院碑记》(雍正十一年,1733)提供了详细的书院田产的分布名目及面积,石碑今存于韩山师范学院西区碑廊。

清代后期,传统书院逐渐没落,管理废弛。加上书院与学田距离较远,往来不便,当地佃户拖欠租银的现象愈发严重。在韩山书院陷入危机的同时,另一所位于汕头的岭东同文学堂,此时也苦于经费无着落,濒于停滞。

丁宝铨决定以整顿南畔洲学田问题为重心,复兴韩山书院。不但要收回书院租银,还要将多年维持不变的租银提升,利用这笔租银,以保障粤东地区这两个最为重要的学堂的振兴,实为一举两得。

此时,广东地区清丈沿海沙田,重新招人承买,筹集经费。丁宝铨以此为契机,乘势对南畔洲的田产重新进行清丈,以便收归书院租银。责由潮属沙田清丈委员缪继辉对南畔洲的佃户发出追缴及增租的通告,对抗缴不捐的人,“有功名者禀请详革,拘案押追。无功名者,拘案枷号勒追”,惩罚可谓严厉[13]。

在丁宝铨的授意之下,1903 年1 月,缪继辉亲自率领官绅前往南畔洲对十三块沙田重新进行彻底清丈核实,拆除违规搭建的房屋,核实沙田共计3000 亩,其中除去屋地、坡地等无法耕种的600亩土地,共有约2400亩的沙田需重新进行招佃增租。这使韩山书院每年增加约3000 两经费[14]。

同时,面对追缴与增租,已经多年未缴租银的南畔洲佃户反应强烈。许多佃户联名抗捐,拒不遵从。其间有“沙棍”陈大名,被认为是窜唆佃户抗捐的幕后支持者,丁宝铨当即下令将陈大名捉拿归案[15-16]。并于澄海县调拨兵勇20 名,留驻南畔洲以确保催缴。南畔洲学田的增租催缴得以初步解决。

两周后,新的《韩山书院章程》正式刊印,章程指出:“韩山一切经费已逐加清厘,每年地租、房租及道署发款,均由值年董理经管,山长束修等项暨生童膏伙、监院夫马,一律由董理绅士致送,不由书吏经手,以杜从前书吏克扣之弊。”[9]成为韩山书院复兴的重要标志。

丁宝铨清丈南畔洲沙田,为韩山书院增加了将近3000 两的常年运作经费,不但稳固了韩山书院的根基,也为韩山书院的复兴以及此后韩山师范学堂的建立提供了经费保障。由沙田租银中每年拨助岭东同文学堂1500 两以帮助其渡过危机。

通过刊刻章程,明细账目,也确保了南畔洲作为韩山书院的学田有了法律文献的依据,“院产南畔洲等处田租,近年盖房造墓,侵占日多,此次已彻底查清,仿金山勒碑于院,嗣后不得再行侵占,无论何项急需,亦不得变动院产”[9]。民国时期,凭借丁宝铨刊刻的石碑及章程,学堂得以在广东省多次的沙田清丈工作中化险为夷,避免了学田被作为官产进行变卖。

二、师范创新改革:师范传习所、体操专科与运动会

1904年,褚成博接替丁宝铨成为粤东地区的主政官员,正式将书院改办为师范学堂。在此一时期,随着新政的大力推行以及科举制度的废除,粤东地区的新式教育发展迅猛。就师范教育来说,除了韩山师范学堂之外,粤东地区参与师范人才培养与改革的教育机构(师范学堂、中学堂、小学堂、师范传习所)达到38 所,成为全国创办最快也是最多的地区之一[17]。

韩山师范学堂成立后,不但适时地顺应了发展师范教育的浪潮,也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创新,成为粤东师范教育的核心阵地之一。1905年惠潮嘉兵备道沈传义主持粤东政务后,特地从省城邀请到丘逢甲、王舟瑶二人参与韩山师范学堂的师范改革。王舟瑶是当时粤督岑春煊从京师大学堂借调来粤主持教育的干将,随后担任两广师范馆监督和两广师范学堂校长,熟悉新式教育。邱逢甲则先后担任过岭东同文学堂、广州中学堂、景韩学堂、兴民学堂等新式学堂校长,是清末粤东新学的奠基人之一。把邱、王二人请来指导,显示了沈传义对兴办师范教育的远见及改革的决心。他还同时邀请学者康詠担任学堂监督,负责学堂改革的具体实践。

有了专家的指导,韩山师范学堂推行了不少前瞻性的改革,例如在学制上,学堂果断放弃了五年制的师范完全科,以兴办三年制的师范简易科为主,以便适应当时迅速培养师范、普及学堂教育的客观情况。

最引人关注的便是师范传习所的设立。师范传习所是清政府在师范学堂创办完善之前所增设的过渡性机构,承担师范人才培养的任务,待师范学堂建成后,再逐一取缔。然而,当时的学堂监督康詠,却是将师范学堂与师范传习所同时进行开办,他认为“科举已废,兴学宜急,师范难得”,在地方急需师范人才的情况下,应果断增办师范传习所,并提议从韩山师范学堂落选的学子当中遴选出60 人,进入师范传习所进行培训,这一主张得到学堂诸教员及学生的积极响应[18]。1906年,韩山师范学堂又会同府城的扶轮堂开办了半夜传习所,推选落选师范学堂的考生前往传习,由学堂的教习兼任传习所教员[19]。作为当时粤东地区学堂报考人数最多的学堂,韩山师范学堂师范传习所的创新改革顺应了粤东地区师范人才培养的需求,对于粤东的师范改革创新起到示范作用,如嘉应州的东山师范学堂、嘉应中学堂,潮州的金山中学堂,汕头的岭东同文学堂以及各县属小学堂,都先后进行了师范改革。①李坚:《清末地方师范教育的探索实践——以粤东为例》(未刊稿)。

另外,学堂推动体育改革,首次开办体育专科,并组织体育运动会。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大力提倡社会体育理念,把体育提升至与德育、教育并重的地位。此后,体育作为新式学堂的必修课程在新政时期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之相关的操法、操具以及体育运动会等系列措施也随之得到普及。

在新式教育快速发展,学校体育课程普遍开设,以及军国民教育思潮高涨的背景下,1906年1 月,两广学务处在广州举办了为期5 天的“广东省大运动会”,参赛人数1200 余人。这是近代广东兴办新式教育后的第一次全省运动会,因其规模空前而成为近代广东体育发展史上的一大盛事,对当时广东省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以及学生尚武精神的养成,均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20]。

韩山师范学堂也在1906 年1 月举行了运动会。由学堂教员与学生共同捐资筹办。共邀请了潮州府城的金山中学堂、西关小学堂、有德小学堂以及丰顺县的丰顺小学堂等共计二百余人参加。运动会前分别由日本留学生王雨若和金山中学堂体操教员方子端发表演说,对尚武精神、爱国教育与学堂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热烈探讨,引起了师生强烈共鸣。演讲结束后,众人前往南关体操场举行大会操,更是吸引了近千余人前往观看,“有英国怀医生者,亲携摄影机器,从旁拍照”,[21]社会反响热烈[22-23]。

这一时期,粤东地区的学堂运动会也逐渐变得流行,1905 年11 月,由日本留学归来的黄际遇与卓冠英,率先在澄海县举办运动会,联合了以景韩学堂为首的澄海大小学堂共同举办[24]。12月,嘉应务本学堂、西阳高等小学堂、桂里小学堂、松口小学堂等也联合举办了运动会[25]。此外,影响较大的还有岭东同文学堂、瀹智学堂等各自主办的运动会[26-27]。运动会参与人数在一百至三百之间,观看人数少则千人,多则万人。如澄海和嘉应州的运动会,观看人数都在一到两万人。

筹办运动会,一方面将勇武精神与军国主义思想推广,一方面则是对学堂体育教学质量的检验。总体而言,清末粤东地区体育教学仍处于起步阶段。早期的体育教学,主要由具有日本留学背景的留学生承担,以汕头岭东同文学堂的熊泽纯、澄海的黄际遇、嘉应松口的林修明三人较为知名,这三人在早期粤东体育的推广上具有重要地位。而各新式学堂普遍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依然是制约当时体育教育发展的主要客观因素。为进一步推行体育实践,1906 年4 月,韩山师范学堂率先针对性地开设了体操的专科培训,为粤东地区各蒙、小学堂培养体育教员。经过监学章子韦、教员徐仰仁、周官城等商议,“限招学生六十名”,条件为“须国文极优,年二十以外三十以内,无嗜好者”,学期为两年[28]。

韩山师范学堂开设体操专科,顺应了当时的发展趋势,弥补了体育师范的空缺,成为当时体育实践改革的先驱。

三、主持参与抵制美货运动

1905 年6 月,为反对美国政府长期以来对华人的种族、移民歧视政策,声援美国华人同胞,抵制美国的排华法案。中国国内先后有上海、广州、天津、汉口、汕头、烟台、苏州、杭州等二十多个大城市自发组织联合开展声势浩大的抵制美货运动。这场运动成为近代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城市民众运动。

抵制美货运动也迅速在粤东的嘉应州、潮州及汕头各地得到学界和商界的积极响应,影响所至,遍及粤东各主要学堂以及商会。1905 年6 月19日,最先得到各省学界抵制美货风潮的汕头岭东同文学堂,在学堂教习温丹铭的组织下,很快向粤东地区各个会馆绅董发函,请求商讨共同联合抵制美货,同时将《华工惨状记》排印数千份,分送至潮州各地,传递抵制美约运动信息[29]。次日,嘉应州23 所学堂也在嘉应务本学堂集结,联合发表声明,共同相约不购置美货[30-31]。26日,汕头绅商界近400人在万年丰会馆举行了第一次会议,吴子寿、曾新村、朱商岩、沈友士等相继发表演讲,号召商埠各个华商联合抵制美约,共同配合广州、上海等各地施行抵制美货[32]。27 日,以岭东同文学堂、金山中学堂为首,包括有潮阳高等小学堂、西关等两小学堂、揭阳榕江高等小学堂、镇署有造等两小学堂、海阳东厢小学堂、初级女学堂、澄海同仁学堂、忠烈学堂等23所学堂共计80余名学堂代表,在潮州府城的养正学塾召开会议。不仅立定了不用美货、“永废禁工条约”的宗旨[33],还制定了具体章程,成为潮州学界联盟的建立以及实施抵制美货运动的标志。主要内容如下:

自今日始,即实行不购用米(美)货:(一)运动商帮,停办米货;(一)先由各学堂停购米货;(一)当以华人受虐惨状,作浅白歌词,分送城乡各处;(一)调查米货牌号,列表刷印分送;(一)联络各省府埠商界学界,以广声援。[34]

在抵制美货运动初期,韩山师范学堂由于学堂经费被惠潮嘉兵备道褚成博所挪用,致使学堂“无规无则,不完不备”,缺少教习以及监督主持,一直陷于停办状态。[35]但到了1905 年8 月,惠潮嘉兵备道沈传义邀请名士康詠担任学堂监督后,学堂得以筹款重新开学。9 月,学堂师生便迅速组织参与抵制美货的行动,邀集了学界同仁共同发表了长篇的演说,并将全文广泛地进行刊载和周告:

今以不购美货而抵制美约,已为各埠所共知,大家所公认……学界中人,尤当力任其责。今各埠虽已周知,而内地之村乡市集,未必尽明其原因也……吾辈正当再接再厉,申明利害,遍告商民……徒以学堂初开,人未齐集,故尔迟迟,倘竟置之不理,是直无热心人矣。以无热心之人,而使为师范,虽日日讲学,其奚济乎。[36]

强调师范生不能仅限于“日日讲学”,同时也应承担起“申明利害,遍告商民”的社会责任。10 月2 日,韩山师范学堂又召开“拒约会”,特别邀请了潮州府城里的明达绅商赴学堂共同参会:

如学界之李君沐甫,王君月三等,商界之吴君焕堂,林君笃甫,舒君子峨,杨君乐初等,皆极力赞成,乐任义务。现正调查货式,刊布传单,以期普及。是会惟以不购美货为主义,而不取禁制抑勒之办法。[37]

学堂监督康詠登坛演说,“以人格生计二者之关系,激励众心,使人人知有爱国之思想,而各尽其义务”,听者大受鼓舞。

学堂会议由于联合潮州的部分绅商,有利于打破商界、学界各自为战的局面,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将潮州抵制美货运动推入新的阶段。

更为重要的是,抵制美货运动为刚刚成立的学堂提供了融入时代潮流的契机,成为由传统书院向新式学堂转变的代表性事件。众所周知,抵制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华人在美国的境遇,但由于国内对于美国排华法案的了解非常有限,运动更加突显的反而是城市民众支持政治变革的思想倾向,知识分子也主要将运动视为推动中国社会和政治变革的力量。将抵制运动放在20世纪早期政治抗议活动浪潮当中进行审视,能更直观地看到他的时代意义。[38]

因此,尽管抵制运动最终没有使美国的排华法案产生实质性的改变,但却加强了韩山师范学堂与地方商界、名流、城市民众等各个群体之间的联系,凸显了以新式学堂为核心的知识界在社会政治改革运动中的主动性和坚定性。通过演讲、散发传单,尤其是借助地方报纸《岭东日报》等报媒刊载,得以迅速扩大抵制运动的影响范围,宣扬传播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客观上促成了新式学堂在自由民主运动中的主导性地位。

综上,在清末国家兴办新式学堂、推行新式教育,民众民族民主意识高涨,社会思潮涌动的大背景之下,韩山书院能够顺应时势,破除传统守旧的藩篱,相继经历了学田危机、改办师范学堂的大变革。积极推行师范改革、参与抵制美货运动,由荒废寥落的旧式书院,转变为现代新式教育机构,实现了书院的改革复兴,成为粤东最重要的新式人才培养机构;另一方面,通过组织体育运动会、开办师范传习所、举办“据约会”等事件,逐渐成为地方社会、政治改革的先驱,展现了师范学校在清末民主思潮、社会运动中的先进性、创新性及主体性。

猜你喜欢

粤东师范学堂
《春暖花开:书籍设计》《粤东非遗文创产品开发实践研究:文遗复兴,梅州好礼》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珠江口以西登陆热带气旋引发粤东暴雨的成因和预报着眼点分析
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产业共建又要出大招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宝宝国学堂
长沙第一师范附小学生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