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转设”视角下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策略

2023-01-05梅盛旺赵慧芳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转设应用型学院

梅盛旺,赵慧芳

(1.江西农业大学 教务处,江西 南昌 330045;2.江西农业大学 南昌商学院招生就业处,江西 九江 330300)

1 研究背景

1.1 “转设”方案的提出

独立学院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重要战略发展的特殊背景下产生和兴起的。[1]目前,我国独立学院数量总共为241所,占本科院校的比例约为19.0%,占民办本科院校比例约为55.5%。[2]可见独立学院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也暴露出“法人地位不明确、产权结构不合理、发展目标不清晰、运行机制不顺畅、自有教师队伍不完善”等诸多问题。[3]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需要经历深层次的变革,实现“以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独立学院转设工程已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任务。[4]为此,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为《方案》),明确了独立学院的“转设”方案和要求,并提出“转为民办、转为公办、终止办学,以及合并转设”四条“转设”路径。

1.2 发展职业教育的迫切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5]。自2019年起我国开始迈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同时,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发展阶段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市场对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职业本科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显。[6]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2021年前三季度百城市的市场供求状况进行分析,报告表明前三季度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对高级技师人员的求人倍率分别为3.53、3.11和3.05,相较于去年同期,高级技术职称的需求仍持续增长。由此可见,高层次技术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7]

1.3 “转设”形式下的职业教育

在政策的强劲推力下,“转设”形式下的职业本科教育(以下简称为“职业本科”)正在逐步展开。教育部提出《方案》至今,全国已有93所高校完成“转设”,其中:16所独立学院与高职高专合并“转设”为职业大学或职业技术大学。《方案》中明确指出独立学院合并优质的高职学校或高等专科学校“转设”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而对于其他形式“转设”的院校也应借助“转设”的契机向职业本科教育积极转型。当前,我国独立学院的数量是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11.5倍,独立学院“转设”、转型无疑能够为我国高级技术人才短缺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是我国独立学院在长期实践后确立的目标定位,因此,从本质上看,可以将“转设”院校“回归”职业教育理解为应用型本科向职业本科转型。[8-9]

在上述背景下,基于独立学院“转设”的办学定位,审视应用型本科和职业本科的本质内涵,剖析独立学院“转设”的困境和堵点,探索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策略,主动探寻独立学院向职业本科顺利过渡的方式和稳健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对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应用型本科教育和职业本科教育的本质内涵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中,首次提出要探索和举办本科职业教育 ,随后部分地方高校开始逐步向职业本科教育发展和转型。[10]从政策实施至今职业本科教育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对应用型本科与职业本科之间的内涵关系、本质属性、培养体系等多个层次的界定仍模糊不清。厘清应用型本科和职业本科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转设高校正确发展。

2.1 应用型本科和职业本科之间的内涵关系

我国高等教育分类体系总体上可以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大类型,与之对应的三种教育类型为普通本科、应用型本科和职业本科,它们同属于本科层次。西方国家将“不同但是平等”作为职业本科的发展理念,其涵义是职业本科与其他本科在办学定位上存在“不同”,但是,在办学地位上是无差别的。[11]目前,不同的学者对职业本科和应用型本科的内涵关系存在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职业本科和应用型本科本质上是无差别的,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与职业本科教育目的存在具象化关系,两者都是以培养专业和职业人才为办学目标,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是以应用型本科为主体;[12]有的学者强调高职院校应“不拘泥于专科层次”“适度发展本科、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认为职业本科应是高职高专的拓展和延伸;[13]有的学者则提出职业本科办学类型有别于应用型本科和高职高专,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发展产物。[14]

2.2 本质属性上存在区别

一是从本质上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指向行业发展,强调多学科交叉、多领域并行,它是以学科发展和深化的规律而发展的,其本质属性上是具有理论性的教育类型。而培养具有专业技术技能的高级人才是职业本科教育的内在要求。毋庸置疑,职业本科教育从本质上讲是实践性的,它是为解决工作和技能复杂程度提高而产生的,而非单纯按照学科的发展或深化规律而演变产生的。[15]而高职高专办学层次上属于专科,与职业本科教育相似的是同属于以实践为主的属性类型,但是其解决复杂问题的实践性和创新性相对弱。二是从职业属性上看。应用型本科教育则以专业性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而职业本科教育注重培养技术技能型性人才。相较而言,高职高专是实施面向某一特定行业的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如果说职业本科教育培养的是高级职业技术人才,那么高职高专则是以普通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

2.3 培养体系上具有差异

一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和职业本科教育具有不同的课程体系。有学者提出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的类型为“T”型,以市场应用型需求为导向,侧重专业和实践课程学习,培养方式具有明显侧重的课程架构;职业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架构则为“Π”型,强调技术技能高级人才培养,既注重实践课程学习,同时,又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重要的人才培养方式,因此,职业本科属于双管并重的课程体系。[16]二是两者具有不同的培养方式。追溯我国职业本科的起源,不难发现职业本科教育是“舶来品”,前期在苏联专业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奠定了基础,后期转变为以欧美职业教育模式为主。因此,职业本科教育一定程度上沿袭了西方国家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式,以行动和职业作为导向,以“技”和“能”的方式通过“作坊”进行“传播”。相对而言,应用型本科更倾向于传统精英主义的培养方式,主要由于其本质上是理论性的,需要将科学理论应用于行业领域发展,在许多方面上与普通本科极其相似。

3 独立学院转设、转型的堵点

独立学院从应用型本科向职业本科转设转型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从学校发展的角度看,师资结构不合理是潜在风险,内部管理问题影响教学质量,专业设置雷同化制约学校发展,社会价值观念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严重阻碍了转设转型的进程。只有认真剖析独立学院转设的堵点,才能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3.1 师资队伍存在短板,转设后潜在办学风险突显

独立学院往往存在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其师资队伍组成成分多元化,通常包括:自有教师队伍、母体高校教师和校外兼职聘任教师等多种形式的教师组成。由于依赖母体高校的师资力量的支持,独立学院往往不够重视自有教师队伍的建设,生师比未达到规定比例。一旦与母体高校分离,母体高校的教师资源将不再共享,教师队伍问题将会突显出来,造成潜在的办学风险。独立学院自有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结构不合理现象尤为明显,教授职称教师比例低,高层次人才缺乏,难以推动学科专业发展。而且,独立学院的教师待遇普遍偏低,加之没有制定必要的人才稳固政策,教师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较为严重。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普遍是我国独立学院的定位目标,一方面,缺少系统科学的人才培训机制,经费支持不足,相关培训政策不完善,教师无法深入企业进行学习和培训;另一方面,对企业型人才的引进不够重视,对该类人才引进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引入门槛设置不合理,造成“双师型”教师匮乏,应用型培养模式效果不够突出。

3.2 内部控制存在问题,教学质量无法保障

独立学院内部管理架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学校管理和良性发展上造成某种程度的阻碍。在组织架构上,学校多数部门存在人员短缺、岗位权责不清的问题。此外,部分独立学院的管理者、举办者等各方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弱化了教学管理质量。独立学院由于没有财政支持,采取“以学养学”的方式进行发展。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学费,通过大量招生的途径以保证资金需求,形成在校学生规模较大,但对教学软硬件上经费投入不足难以维持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困局。由于教学资源得不到最大程度的保障,并且教学管理制度上存在不足,导致教学质量和效果无法得到保证。[17]受经费制约,大多数独立学院无法建设独立的实验室,多采取与母体高校共享实验室、实训基地等教学资源,但是在独立学院完成转设后,这些优质教学资源也将随之消失。[18]毫无疑问,优质教学资源的消失将对“转设”后的学校造成严重的困扰。

3.3 专业特色不突出,长期发展受到制约

独立学院受到母体高校的品牌效应、师资资源和市场需求导向等多方面的制约,专业设置雷同现象严重,且与母体高校趋同化,专业特色不突出。[19]相关调查研究表明,以湖北省为例,在调查的17个独立学院中存在与母体高校专业设置相似的比例高达96%;[20]以5所独立学院56个专业为研究对象,与母体高校专业设置相同的则有39个,对于办学成本相对低的人文社科类和市场热门专业设置比例高,而对于办学成本相对高的理工类专业所占比例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归结于:一方面,由于政府没有出台完善的指导章程和法规,对独立学院的发展缺少系统规划;另一方面,学院过度依赖母体高校,对专业建设重视程度不足,缺乏科学合理的专业建设规划,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深化程度不够。高校缺少品牌和特色专业,其长期发展必然受到掣肘。

3.4 价值观念存在偏见,“转设”、转型进程受阻碍

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认识偏差,普遍坚守着“学而优则仕”的固有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官本位”的传统价值观念阻碍了独立学院的“转设”进程。[21]社会上的主流价值取向认为所谓“人才”等于“高学历”,“高学历”则代表“高社会地位”,而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很长一段时间处于高职高专和中职的教育层次中,造成大众对职业技术教育形成了一种规避心理,学生和家长的思想也已经固化了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将普通高等教育作为升学、深造的首选,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要低于普通高等教育,白领的社会地位要优于蓝领。例如:2021年浙江、江西、湖北、山东等多地的独立学院在“转设”过程中,因学生和家长不认同“职业技术大学”,受社会负面舆论的影响,合并“转设”计划不得已被紧急叫停。实际上,当前国家和政府层面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不断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薪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但是,思想观念的转变需要政策、舆论及社会实践的共同作用。

4 独立学院转设后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

4.1 建立双向流动机制,全面提升教师“职业”素质

职业本科教育包含“高等性”和“实践性”两个重要特性,教师队伍既应该具备扎实的理论素质,也需要拥有职业技能实践能力。不论是高职专科院校升格,或是独立学院转设的职业本科院校都应积极采取措施优化教师结构和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首先,多举措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引进企业导师,加强企业导师深入课堂模式。积极引进企业中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进入学校,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其次,为满足职业教育的积极发展,应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模式,建立“双师型”培训基地,专业任课教师定期举行培训,每年深入企业学习不少于3个月,提高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类型的高校对技术技能实时性和实践性要求较高,及时更新和迭代专业教师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确保所教授的知识和技术能够与社会企业的实际应用相接轨。再次,学校应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给予政策、制度和资金支持,鼓励教师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立项,构建发展共同体,健全高级技术人才和学校教师双向流动机制,从而实现“引进来,走出去”的导师机制。多措并举地深化企业、行业需求和职业教育相融合,才能够打造一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只有拥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本科职业教育才能够实现长足的发展。

4.2 职业教育理念融合,校本位和企业本位角色转换

“偏重理论、轻视实践”“学科化、体系化过重”“企业地位不突出”是独立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的症结,而恰好相反的是理论知识“够用即可”是高职高专培养理念的一大问题,因此,以“合并转设”形式重组的职业本科院校需要融合和优化独立学院与高职高专的培养理念和培养机制,充分汲取两类高校的优势资源,取此长补彼短,将双方优势最大化。院校在转设后应利用企业资源,转变本位角色,将校本位转变为企业本位,搭建教学实训基地,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在融合专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对实训基地进行系统合理地规划,形成“校中有厂,厂中有校”的建设模式。[22]在专业课程中加入传授区域产业所需求的实践技能部分,强调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适当增加学生实训环节,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学生课程评价上,增加实践学分比重,重视学生技能的掌握水平。充分利用好“1+X”证书制度,构建知识与技能相匹配、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一些高校采取校企合作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如:新疆职业大学为适应区域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结合当地区域产业特点,树立“洛桑模式”标杆,积极将当地企业引入学校,实现深度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本位转换,促进了当地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增强了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23]

4.3 特色与优势相结合,专业群和产业群互促发展

对专业进行迭代优化,构建专业群和产业群互促发展模式,是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独立学院受母体院校,以及市场需求导向影响,专业设置上缺少特色难以形成品牌专业。独立学院“转设”后,应回归职业教育本质,着重朝着中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前进,大力发展专业群,以学校专业和特色为基础,以区域产业布局为契机,以产教融合为圭臬,实现专业群和区域产业群对接。一是基于独立学院的优势学科,对于合并“转设”院校还要充分结合高职高专的特色专业背景,与区域产业经济耦合协调,形成专业群、产业群和校企融合平台。基于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以区域内的重点、支柱和特色产业为重点服务对象,以基础、辅助等产业为发展服务对象,立足于区域经济、服务于区域经济,构建校地、校企发展共同体。[24]二是通过有效的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和毕业生信息反馈等方式收集市场需求,设置专业评价机制,科学合理地评估学校专业与市场需求的契合程度。同时,借助新高考改革契机,优化原有专业设置,开设真正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做好高级技术人才培养与产业人才需求之间的衔接。三是围绕产业未来发展方向,设置前瞻性技术技能型专业。聚焦中高端产业,面向新兴产业、高尖产业、智能产业、绿色产业进行战略性规划,开设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特色专业。[25]

4.4 延伸高层次教育链条,拓宽职业教育发展渠道

建立完善的学历学位体系,针对职业技术教育设立相应的学位文凭,开设专门的职业技术型研究生教育,打造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完整教育链条,同时,提供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保障,确保升学、深造的渠道畅通。王亚南曾提出建立职业教育学位体系是本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技能型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石和基础前提。[26]以德国为例,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职业技术学院和应用技术科学大学继续深造获得硕士学历学位,也可以申请普通高等综合类大学攻读学术硕士学位,甚至能够接受博士合作培养。可见,德国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升学途径是非常完善的。借鉴这些国家的先进经验,将职业教育学历学位纳入教育体系中,设立技术型硕士学位和技术型博士学位,积极推进职业技术型高校建立起本科和研究生二级学位体系,鼓励与普通高等综合类型大学建立起博士培养合作模式。

审视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支持是职业教育升学体系健康运行强有力的支撑。一些国家已经将职业教育写进了法律制度当中,葡萄牙、瑞士等国在相关的教育法规中规定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地位上的平等性,为职业教育发展给予法律保障,从而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在法律层面上重视职业教育学位的合法性,确立与普通高等学术学位地位上的等值性,在《教育法》中明确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细化学位制度的要求,对学位的性质、等级、标准等重要信息做出详细规定。在法律法规的加持下,遵循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律,提高职业技术人才的输出质量,改善技术技能人才的待遇。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积极引导学生走向职业教育的成才路径,纠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偏差,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歧视。[27]

猜你喜欢

转设应用型学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在晋招生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学校名单
在晋招生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学校名单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基于SWOT模型的独立学院转设背景下招生工作策略探究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