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东坡:一个不可磨灭的宝藏

2023-01-05李景新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东坡苏东坡苏轼

李景新

林语堂曾经这样定义苏东坡:“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1]1正由于苏东坡是这样一位立体结构的伟大历史人物,各个时期各个阶层的各类人物似乎都可以在苏东坡身上找到一个亮点,一个契合点,一种愉悦,一种慰藉。林语堂说得好:“苏东坡死了,他的名字只是一段回忆,但是他却为我们留下了他灵魂的欢心和心智的乐趣,这些都是不可磨灭的宝藏。”[1]279

这个宝藏令越来越广大的地域上的人们张大了双眼。2000年,法国《世界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12大“千年英雄”,涉及政治、军事、文化、宗教诸领域,苏东坡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苏东坡的文化意义已经超越了区域,超越了民族,超越了国界。东坡文化遗产在现代文化建设过程中,必将继续发挥广泛而深远的作用。

在这样的语境下,《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开始把目光投向苏学研究领域,甘愿为苏学研究搭建优良平台。该刊曾于2018年度开设3期“苏轼与海南历史文化研究”专栏,此外还在其他刊期零星发表多篇相关论文。不妨在此顺便作一些简单介绍,或许可以为学者们提供一些参考。

著名苏学专家冷成金先生在两篇主持人语中对苏东坡的价值进行了高度定位。其中一篇这样说:“如果说,海南民间文化代表了海南文化的深度和广度,东坡文化则代表了海南文化的高度,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高度。这一高度是具有宗教性的人格境界,迄今难以超越。”[2]另一篇认为:“苏轼以其丰富的生命实践建构的文化精神在社会历史-哲学文化的层面上大致可以概括为不唯古,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权,只唯民,唯实,唯善,唯美。”又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指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于孤悬海外之地产生又反哺中原文化的,只有海南的东坡文化。”并概括其现代意义说:“将儒释道各家文化的合理性发展到了极致,为当今弘扬传统文化树立了鲜活的样板。”[3]可谓精警有力,掷地有声。

其他学者则从不同视角发表各自见解,涉及文学、哲学、美学、历史学、地理学、传播学、旅游学诸多领域。

马强指出:“贬谪儋耳三年的地理体验使得苏轼对海南自然与人文环境的认识经历了抵触——适应——接受——眷恋的过程,也使经历人生最低谷的苏轼在思想、诗风、心态诸方面也完成了最后的转型与超越。苏轼笔下的海南环境描写不仅是重要的历史地理文献,也集中折射了一代思想家与文学家‘得江山之助’和对‘南荒’之地深刻的地理体验与美的发现。其中既有对海南地理环境与人生命运的哲学思考,也有对海岛文化的诗意张扬。”[4]伍联群、余何[5]通过对苏东坡在儋州的人生哲思和文教实践的考察,认为:“苏轼晚年虽谪居海南遐荒之地,但不坠平生学道真实之意,著述兴教,形枯而神气充盈。于个人思想而言,已达思精理熟之境。于儋州而言,则启此地文教之盛。”王启鹏[6]认为“宋代的儋州,民风虽然淳朴,但由于文化落后,故陋习也比较多。苏东坡贬儋后,立志要改变地方陋习”,并通过发展教育来提高人的素质,扭转不良风气,为海南历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郑柏彦[7]认为“东坡谪居对儋州有着深远的影响,具含丰富的人文地理学意义”,从应用的角度提出“‘把握往昔感’‘维持中间景观’‘形塑东坡居儋氛围’等三个以‘东坡居儋’为主的旅游形塑原则”题。

杨帆[8]认为词是苏东坡“记录日常点滴、抒发日常生活感受的重要体裁”,而“通过对苏轼黄州、岭海时期主要词作的分析”,对“其审美心态的变化过程”和“作品审美化特征的演变轨迹”进行了探究。陆雪卉[9]从苏东坡贬谪“三州”的洗沐作品中探讨苏东坡的人生感悟,认为“苏轼黄州时期的洗沐对象主要是各种负面元素;惠州时期则是借“洗”来体悟身心本净的道理;而其儋州时期的洗沐作品则流露了更多的随缘和淡然”。郭世轩[10]通过考察苏东坡岭南生活经历与其《和陶诗》内在关系,认为“艰苦卓绝的岭南贬谪生活经历不仅是《和陶诗》创作动机的触媒和人生境界的转变,而且也是其人生体验的极致和审美体验的升华,同时还是其宦海生涯的反思与总结”。柯继红[11]讨论宋词的传播方式,通过与柳永的比较,认为苏东坡是“利用文坛领袖的声望,整合文坛力量,化身意见领袖,直接站出来谕扬己作,评价词坛,引领词学风尚,引导‘歌者的词’向‘诗人的词’转变和新型豪放词风的成长”。

曹艳贞[12]通过对惠洪流寓海南时寻访东坡行迹的考察,发现惠洪“对苏轼的接受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特征与深刻的内涵”,认为“在相似的人生经历下,以佛禅思想为接引,惠洪与苏轼完成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惠洪堪称海南寻访东坡踪迹并在接受过程中完成人生体悟第一人,从这个角度看,曹艳贞的这篇论文具有特别的意义。韩国强[13]也选取“接受”视觉,认为“宋元以来,景仰苏东坡的人不计其数,其中清代的翁方纲对苏东坡最虔诚,最执著,最敬仰”,对翁方纲的“仰苏情结”进行了详细论述。

梁博宇[14]通过梳理儒家哲学的源流歧变而肯定了苏氏蜀学的“情本论”,认为苏氏蜀学与从董仲舒到二程理学的所谓正统儒家哲学偏离原始儒家的发展道路不同,是“在文化本体时代向原始儒家的回归”的哲学,它“以高度情感化的思维模式和以情为本的本体论接续孔子的原始儒家哲学,在理学一统学界的封建社会后期保留原始儒家的思想火种”。管仁福[15]说“苏轼是中国古代少有的大文豪,他一生为人‘负其豪气,志在行其所学’”,重点阐述了苏东坡“对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斯文’的传承与弘扬”的成就和意义。

万燚[16]把视野引向国际。她以艾朗诺(Ronald C.Egan)、唐凯琳(Kathleen M.Tom-lonovic)、杨立宇(Vincent Yang)、杨治宜(Zhiyi Yang)为例,呈现了美国汉学界对苏轼诗歌中的“自我”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对中国学者具有启发意义。

从本期开始,《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将研究苏东坡及相关学术问题的栏目由“苏东坡与海南历史文化研究”改为“苏学研究”,这是一个重大突破。今后也主要以专题栏目的方式集中推送该领域成果,尽可能不以零星方式发表该领域论文。

首期“苏学研究”专题推出4篇学术论文。

《论苏东坡为文学中国的伟大里程碑——兼论东坡与道学的分野》首次提出作者的“文学中国”论,阐述了重返文学中国的重大意义,通过苏东坡与道学的分野、审美人生的生命哲学、由人情而为日常、苏东坡的道学研究四大部分的深刻论述,得出苏东坡为文学中国的伟大里程碑的结论。全文纵横捭阖,波澜壮阔,笔锋凌厉,神完气足,可谓苏学研究的一篇力作。《苏东坡的爱情及其文学表达》力驳林语堂提出的苏东坡暗恋堂妹的观点;对学术界所出现的关于苏东坡与妓女之间是否产生爱情的观点进行细致考察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指出苏东坡的个人爱情基本可限定于王弗、王闰之、王朝云,其中王朝云是其爱情表达的最重要对象;认为苏东坡对于个人爱情的文学表达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价值。全文资料翔实,涉及全面,分析细密,结构严谨,逻辑清晰,行文流畅。《磨难的贬谪历程与精神的天地境界——论苏轼的海南生涯及其意义》从生命体验与精神境界关系的角度,得出了在儋州对大海的体验让苏东坡实现了生命的升华和境界的飞跃的结论,认为这短暂的时空成就了苏东坡的人生辉煌,最终使之自我实现,并成为中国文艺史和思想史上的奇迹。文章虽以论证海南苏东坡为指归,却不断以往昔时空为参照,大开大合,感情充沛。《美国汉学家艾朗诺论苏轼的政治哲学》的作者一如既往地发挥其熟悉海外汉学研究的优势,抓住美国汉学家艾朗诺(Ronald C.Egan)对苏东坡政治哲学的研究,展示了美国学者眼中的苏东坡作为政治思想家的形象,总结了西方学者独特的研究视野、方法理路与价值判断,为中国学者提供了可贵的域外之鉴。众所周知,对苏轼政治哲学的研究一直是苏学研究的薄弱点,从这方面看,该文也是非常可贵的。文章摒弃虚华,质朴醇厚,耐人寻味。

这4篇论文内容不同,横跨中外,特色鲜明,于2022年首期推出,堪称苏学界的一大开年之禧,一道靓丽风景,一套美味盛餐。

(责任编辑:王 倩)

猜你喜欢

东坡苏东坡苏轼
从善如流
苏东坡突围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苏东坡与佛印
东坡诗元代接受论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
《苏东坡·定风波》
苏东坡学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