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库栽培金耳常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2023-01-05杨贝贝李春燕张同志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1期
关键词:杂菌菌袋冷库

杨贝贝 于 冰 李春燕 张同志

(招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山东招远265400)

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又名金木耳、黄木耳、黄金银耳等,是一种形体较大的食用真菌,隶属于真菌界(Kingdom Fungi)、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银耳目(Tremellales)、银耳科(Tremellaceae)、银耳属(Tremella)[1],我国云南、四川、贵州等地栽培较多,在北方地区属于稀特食用菌品种。 金耳一般直径 3~24 cm,厚 2~12 cm,子实体呈橙黄或金黄色,故称金耳。 子实体初生时呈瘤状,表面皱少较平滑,长大后呈半球形至不定形块状,全体呈脑状或不规则的裂瓣状,内部组织充实,单生或聚生。新鲜的金耳具有弹性、柔软、外被胶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金耳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18 种氨基酸和硫、磷、锰、铁、镁、钙、钾、钠等微量元素,是一种营养滋补食品,同时具有化痰、止咳、定喘、调气、平肝阳等药用价值,是一种高级保健品[1-8]。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金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市场需求量增大,经济效益可观,发展前景看好。招远市阜山镇栾家河村利用冷库贮藏苹果的休闲季节生产金耳,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在小面积栽培获得成功的基础上,2020 年利用800 m2冷库, 一次投料 4.03 万 kg,生产金耳 2.8 万 kg,收入 112 万元,成为了一条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门路。 但是金耳栽培过程中,技术含量较高,常遇到一些技术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广该项技术,针对生产上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探索, 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1 生产上常见问题及原因

1.1 杂菌感染

通过栽培发现, 金耳接种方法不当是造成杂菌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机械制袋后,过早将接种棒从制好的栽培料袋中间取出, 灭菌降温后进行接种时,再从栽培料袋上重新打孔接种菌种,这种接种方法会增加杂菌感染率,且由于接种块太小,发菌速度过慢,菌丝生长天数过长,容易出现菌丝老化现象,从而影响正常生产。

1.2 菌袋出现黄色分泌物

主要原因是发菌室温度较高所致, 当温度在27℃以上,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就会造成粗毛硬革菌丝过早老化,出现菌丝黄化并分泌出黄色液体,进行二次接种金耳菌丝时,杂菌感染率增加,金耳接种成功率降低。

1.3 菌袋出现酱油色液体

冷库栽培过程中,由于生产空间较大,恒温调控存在一定的难度, 使得菌袋内小环境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 菌袋内蒸发的水汽在袋内壁上逐渐凝结成水滴,从而使菌丝产生黄色液体,后期变成酱油色,增加了霉菌感染率。

1.4 存放密度过大

有的金耳种植者片面的认为, 单位面积内存放的菌袋越多, 生产的金耳就会越多, 经济效益就越大。 据调查,有的村在冷库中搭建的栽培架在14 层以上,有的200 m2冷库中放置栽培菌袋多达5 万袋,由于密度过大,环境调控难度增大,菌袋内小环境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过大,温度过高,湿度过大,影响了菌丝的正常发育。

1.5 加湿管道铺设不合理

有的冷库加湿管道设在冷库顶部, 虽然是自动加湿,但是喷雾加湿后,上层水汽形成水滴,容易向下面滴水,水滴容易滴到菌袋的接种口处,而渗入袋内,导致菌袋杂菌感染。 有的加湿喷雾管道铺设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水的流向及坡度问题, 管道铺设得过平,加湿喷雾后,管道内剩余水无法排掉,导致喷雾口或管道接口处向下滴水, 严重的造成地面积水,造成冷库内湿度过大,增加了杂菌感染概率。

1.6 排水不科学

有的冷库没有充分考虑排水的问题, 没有设置排水口或排水装置, 使得冷库地面经常出现积水现象,由于湿度过大,给杂菌感染创造了条件。

2 解决对策

2.1 取棒接种并进

据试验,取接种棒同时进行接种效果较好。 在栽培料制袋时,将接种棒留在制备好的栽培料袋中,接种时将接种棒取出的同时, 从接种棒抽出孔中进行接种,不再另外打孔接种,这样就会大大减少杂菌感染概率。 试验表明,采用该方法接种,杂菌感染率为8.5%,而二次打孔接种的其杂菌感染率为29%,取棒接种并进技术比二次打孔接种的杂菌感染率减少20.5%。

2.2 科学调控环境

2.2.1 发菌期管理 发菌室温度保持在22℃左右,光照不宜太暗也不宜太强, 光照度保持在50~100 lx的散射光为好。 每天早晚2 次通风, 每次30 min 左右,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促进菌丝尽快生长,缩短发菌时间,保持菌丝活性。

2.2.2 转色前管理 发菌结束转入栽培室后, 将温度降至18℃,在低温条件下,不利于杂菌的侵染。 注意,在栽培管理过程中,同样要求尽量恒温管理。 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5%~90%,早晚2 次通风可增加到 3 次,每次 30 min,光照度增加到 400~600 lx。

2.2.3 转色期管理 金耳进入转色期, 温度要控制在19~23℃,空气湿度要达到95%,每天通风次数增加到 4 次,每次 30 min,光照度增加到 700~800 lx。

2.3 合理确定密度

生产实践证明, 栽培架高度不宜超过2.5 m,在200 m2的冷库中存放密度不超过1.2 万棒,并且栽培架最低层不放栽培菌袋, 使得空间调控过程中减少栽培菌袋内小空间环境变化, 增加通风效果、 光照率、氧气含量及减少湿度变化,从而减少栽培菌袋内水汽蒸发现象,减少菌袋内黄色液体形成。 同时降低了栽培架的高度, 也防止了加湿喷雾后上部水雾形成水滴向下滴到下层栽培菌袋接种口的情况, 从而减少了杂菌感染率。

2.4 强化排水技术

实践表明,冷库内必须安装配套的排水系统,设置排水口, 排水系统不完善的情况下, 可安装抽水机,对冷库地面形成的积水及时排除,以减少库内的湿度, 并且定期用三氯异氰尿酸钠溶液对地面及墙壁进行喷雾消毒,减少杂菌感染率。

猜你喜欢

杂菌菌袋冷库
冷库上“云端” 共享促共富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大型冷库建设发展趋势
四十余家肉类企业被暂停进口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
熟料生产双孢蘑菇基质培育过程中杂菌防控措施
春栽香菇菌袋安全越夏需把“五关”
三种常见杀菌剂对白僵菌纯化以及生产中作用研究
交换生的计谋
固定菌袋插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