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弱筋高产小麦新品种郑农4108 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2023-01-05郜俊红廖先静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1期
关键词:病虫蚜虫河南省

郜俊红 廖先静 李 琴

(1.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 河南郑州450005;2.郑州市种子管理站 河南郑州450001)

河南省是我国小麦主产区, 其小麦常年播种面积、总产量、提供商品粮量均居全国第一[1]。 20 世纪80 年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小麦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质专用小麦需求快速增长,大量的优质专用小麦需要从国外进口, 品质育种越来越受到小麦育种家的重视。 自20 世纪90 年代,河南省相继选育出了一批优质强筋专用小麦品种,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小麦的品质。 有关专家通过研究,对河南省小麦生产进行了品质区划, 根据河南省小麦品质区划, 豫南多湿稻茬生态区和沿黄砂土生态区属于饼干、蛋糕小麦适宜区[2],适合优质弱筋专用小麦种植。 与其他省份相比,河南省南部发展优质弱筋小麦具有麦播面积大、 商品率高、 穗发芽轻等优势,相对于强筋小麦而言,弱筋小麦的研究与开发相对滞后[3],尽快选育出适合于河南省南部地区种植,品质达到国家弱筋小麦标准, 产量与大面积对照品种相当且抗病性好的优质弱筋小麦品种, 对实现河南省小麦生产多样化、 布局合理化, 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以弱筋、高产、抗病为育种目标,进行弱筋小麦新品种选育, 以期选育出适宜该区种植的弱筋小麦品种,为河南省弱筋小麦生产提供品种支撑。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2004 年以兰考21-7 为母本、 周麦16 为父本进行杂交,组合号为“04108”。F1代混收,从 F2代开始采用系谱法连续6 年定向选择鉴定,于2010 年育成稳定品系,定名为郑农4108。 2010-2011 年进行品系综合性状鉴定,2011-2013 年进行产量比较试验,2013-2014 年参加河南省水地小麦春水组预备试验,2014-2015 年参加河南省水地小麦春水组区域试验, 经区试取样化验分析, 品质接近弱筋小麦标准。 2017-2019 年参加河南省南部及弱筋B 组区域试验,2019-2020 年参加河南省南部及弱筋组生产试验,2021 年4 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 20210030)。

2 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特性

郑农4108 属弱春性早熟品种,全生育期 202.2~216.8 d, 平均熟期 209 d, 与对照品种偃展 4110 相当。 幼苗半直立, 叶色深绿, 苗势壮, 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 春季两极分化快, 生长健壮, 成株期株型紧凑, 穗层整齐, 叶色深绿, 茎秆、 穗蜡质厚, 小穗排列紧密, 结实性好, 旗叶上挺, 宽窄适中, 成熟落黄好, 株高 70.3~77.5 cm。 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粉质、饱满度好。亩穗数31.9 万~34.2 万穗,穗粒数 31.0~35.1 粒,千粒重 45 g 左右,产量三要素协调。

2.2 品质分析

经河南省区试混合取样, 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化验分析,2018 年、2019年各品质指标分别为蛋白质含量12.0%、13.0%,容重750 g/L、795 g/L,湿面筋含量 21.4%、26.9%,100 g 吸水量 49.6 mL、53.9 mL,稳定时间 1.1 min、1.1 min,拉伸面积 14 cm2、7 cm2,最大拉伸阻力 99 E.U.、43 E.U.。

2.3 抗性鉴定

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017-2019 年接种鉴定, 中抗条锈病, 中感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叶锈病和赤霉病。

3 产量表现

2017-2018 年度河南省南部及弱筋B 组区试:8 点汇总, 6 点增产, 增产点率 75.0%, 平均产量276.9 kg/亩,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 减产1.0%;2018-2019 年 度 续 试 ,6 点 汇 总 ,5 点 增 产 , 增 产 点 率83.3%,平均产量420.1 kg/亩,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6.8%;2019-2020 年度生产试验,10 点汇总,10 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产量427.5 kg/亩,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 增产6.1%。

4 栽培技术要点

郑农4108 为弱春性优质弱筋小麦品种,其适宜栽培区域为河南省南部(南阳、信阳、驻马店)沿淮河地区的长江中下游麦区的稻麦两熟区。

4.1 调整土地,实行区域化、规模化种植

适栽区内选择排灌条件良好的沙性土壤或稻茬地集中、连片种植,避免插花种植。 郑农4108 属弱筋小麦, 是用来制作优质饼干、 糕点或酿酒的专用小麦,为食品加工业原料。 区域化、规模化种植在播种、收获的过程中可有效地避免机械混杂, 保证籽粒纯度和加工品质。

4.2 施足基肥,精细整地

研究表明, 弱筋小麦施氮量过大会造成产量与品质的同步下降[4]。 因此,施肥要注意适当减少氮肥,增加磷、钾肥特别是磷肥的用量。 施氮量应比强筋小麦施氮总量减少10%~15%, 一般亩施纯N 12 kg、P2O510 kg、K2O 8 kg。 氮肥施用以基肥为主,追肥比例以20%为宜, 且追肥应在小麦拔节期以前进行。整地要求深耕细耙, 耕深30 cm, 及时细耙, 踏实土壤, 消除根茬, 保住底墒, 做到上虚下实, 平无坷垃, 为种子发芽提供良好的条件。 足墒下种, 保证一播全苗。

4.3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是防治农作物根部病害最简单、 有效的措施,种子处理药剂针对性强、持效期长、用药量少,在药效期内可发挥“药等病虫”的作用,使病虫防治关口前移,既可有效控制苗期病虫危害,还可延迟小麦中后期病虫发生期和发生基数, 降低农药使用量。 可选用6%的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或27%苯醚·咯·噻虫(酷拉斯)或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加适量水拌种或包衣小麦种子, 同时加入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实现病虫兼治。

4.4 适期、适量播种

适期、 适量播种是培育冬前壮苗, 保证安全越冬、后期群体适宜及产量的关键。 郑农4108 属弱春性品种,在10 月下旬到11 月上旬均可播种,最佳播期在 10 月 20 日前后。 高肥力地块亩播量 8~9 kg,低肥力地块亩播量9~10 kg。 早播应适当减少播量,如遇播期过晚、水肥条件不好或整地质量差、出苗困难的地块,可适当加大播量。

4.5 田间管理

4.5.1 冬前管理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缺, 剔除疙瘩苗,采取田间管理措施,促进弱苗转化,控制旺长,培育冬前壮苗。 在足墒播种的情况下, 一般不浇越冬水。 根据杂草及天气情况,11 月中下旬或12 月上旬可进行化学除草。

4.5.2 春季管理 返青拔节期, 在麦苗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可不追或少追施氮肥。 如必需施用应尽量提前,一般可在2 月上旬、中旬追施尿素5 kg/亩,追肥过晚影响其品质。 冬前没有化除的田块儿拔节前要进行化学除草,化除时要注意天气变化,严格按照用药说明,寒流前禁止施药,以免加重冻害。 拔节孕穗期密切注意土壤墒情, 寒流来临前及时灌水以平抑地温下降,防止发生晚霜冻害。

4.5.3 防病治虫 郑农4108 属弱春性品种,如遇冬季高温,生长较旺,易感蚜虫,且春季起身早,两极分化快,生长旺盛,暖冬及早春要及时防治蚜虫,如冬前没有防治,返青期应尽早防治一次蚜虫,以防黄矮病的发生。

4.5.4 后期管理 此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 也是多种病害的高发期。 重点防治蚜虫和赤霉病。 密切关注蚜虫发生、发展情况,及时防治,对于蚜虫的防治要在扬花末期前进行,事半功倍。 赤霉病应以预防为主,当小麦刚开始扬花时(大概20%),可以喷施药剂进行预防和控制,“见花打药” 就是在扬花前期开始施药。 宜早不宜迟,同时适当加入磷酸二氢钾、硼肥增进小麦后期营养,达到“一喷三防”;浇好灌浆水,灌水适期是开花后10~15 d 效果最佳。 浇水时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 一定要无风抢浇、 有风停浇,防止倒伏而造成减产;扬花至收获前严格去杂,蜡熟末期至完熟期及时收获,防止发芽霉变。 单收、单晒、单储、严防人为和机械混杂。

猜你喜欢

病虫蚜虫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蚜虫婆婆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山西省果树中后期病虫预报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