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优化路径研究

2023-01-05冷静薇

关键词:双师实务企业会计

冷静薇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校企合作日渐成为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1]。 高校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较强的人文管理专业,与市场会计岗位需求有着较强的关联性,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直接关系到高校输送人才的质量。 因此,开展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优化路径的研究,对于解决会计专业学生就业以及企业人才需求等紧迫问题十分必要。

1 校企合作对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积极影响

1.1 提升会计专业教学的实用性

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普遍存在实用性不强的问题,借助校企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 一方面,合作企业业务内容与会计专业教学内容有很强的关联性,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锻炼机会[2]。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熟悉填制记账凭证、 账簿登记、 软件应用、编制会计报告等工作场景,对工作流程沉浸式体验,并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 另一方面,合作企业的工作内容与校方的实习目标具有较高的契合性,校企双方可以直接从资金运作、 成本核算、财务管理等业务入手,精准制定教学实践任务与目标,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性学习与锻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容易把握会计专业的内容与方向,提升教学实用性。

1.2 有利于加强“双师型” 教师队伍

丰富与完善 “双师型” 教师队伍,一直以来都是高校会计专业师资建设的重要目标,通过校企合作拓展“双师型” 教师来源。 首先,合作企业从业人员普遍具有精湛的技艺,其知识储备也不逊色于高校教师,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其次,合作企业从业人员在审计、 税务、 咨询、 评估等领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是高校教师所不具备的,通过工作经验的传递,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由此可见,借助合作企业中丰富的人力资源,高校会计专业可以节约教师队伍建设成本,充实会计专业教学力量。

1.3 实践教学与就业紧密对接

首先,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为会计专业学生提供项目经理助理、 助理会计师、 助理审计员等真实岗位场景。 受实习工作岗位的影响,学生可以对会计专业就业环境有清晰的判断,并在实习实训教师的帮助下积累求职经验、 提升职业能力,逐步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发展规划[3]。 其次,通过互动式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自身知识结构存在的不足,有的放矢的开展专项学习与知识积累,以适应职业发展的要求。 再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就业信息,实现教学与就业的无缝衔接,为学生将来求职就业奠定基础。

1.4 促进校企双方合作共赢

从高校的角度来看,校企合作可以为高校提供教学资源共建共享途径,降低教学投入成本。高校作为会计专业教育的基地,在实践教学方面资源相对不足,借助校企合作,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所提供的人才、 技术、 资源优势,弥补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对企业所需人才的定向式、 订单式培育,所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即可快速进入企业就职,在缩短员工招聘与培训时间的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相对应的资金投入成本[4]。2 当前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学设计滞后,实践教学成效不佳

目前,我国高校在会计专业教学设计方面仍然延续了传统的理念: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实践教学所占课时远低于课堂教学。 这样虽然有助于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但不能有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 面对未来从事的会计实务工作,大部分学生感到茫然无措[5]。 尽管有部分高校加大了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并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方法,但教学成效并不理想:其一,会计专业的实践课程往往与理论课程同一学期进行,不同课程间的实践内容关联度并不强,例如,会计学原理课程结束之后,主要开展建账、 记账、 登账、 形成报表等实训;中级财务会计理论课程结束之后,主要开展投资业务、 固定资产、 工资薪酬等记账业务训练,如此容易造成学生实训学习连贯性不足,不能对会计实务形成系统化认知和理解,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其二,会计专业课程中的实践内容往往是事先设定好的虚拟业务,而这些虚拟业务与现实业务契合度不足,甚至部分虚拟业务已滞后于现实,从而造成实践课程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2.2 “双师型” 教师缺乏,教师队伍有待充实

高校会计专业 “双师型” 教师主要是指既具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素养与良好的教学能力,又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锻炼的优秀教师。随着高校高学历人才引进力度的持续加大,目前会计专业教师队伍中既不缺乏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也不缺乏具有较强学习能力与扎实理论基础的教师,但是具备企业会计咨询、 资产清算、 工程造价等实务经验,并能将这些经验高效运用到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却少之又少。 受高校体制的限制以及教师职业发展客观因素的影响,让更多的高校教师深入企业积累会计实务经验也并不现实。 这就造成了高校无法在短时期内自行培养 “双师型” 教师,同时也导致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因此必须借助校企合作来充实“双师型” 教师师资力量。

2.3 教学实践平台建设滞后,未能发挥指导性作用

虽然会计专业属于人文管理类学科,相对于理工类学科而言,并不需要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投入太多的设施设备。 然而,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发展与成熟运用,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如大数据、 云计算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与会计实务的有效结合,并促进了会计实务管理的快速革新。 因此,高校要想高质量推进会计实践教学的发展,就必须加大会计专业教学实践平台的建设,实现与商业会计业务发展的有效衔接。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的教学实践平台建设滞后于商业会计业务发展实际,已建成的实践平台仅仅是为了满足理论课程中学生记账、 算账、 报账等实践操作的需求,与会计专业情景式、 体系化实践教学目标相差甚远,不能有效发挥对学生的实践指导作用。

2.4 实践教学与就业衔接不足,考核方式单一

高校会计专业开设实践课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与职业适应能力。 目前高校主要采用聘请企业财会人员担任实践课程指导教师的方式,来提升实践教学指导的专业性。 尽管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对未来会计职业产生一定的认知,但对于指导学生就业与职业适应能力还远远不足。 同时,高校对学生实践课程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仍然采用“出勤+平时测试+期末操作考核” 的传统模式,按照这种模式所考核出的成绩,只能反映出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并不能够完全反映出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 会计职业适应能力涵盖众多方面,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无法通过传统考核方式评价。

3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优化路径

3.1 结合企业会计实务,提升职业适应能力

针对目前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实践课程关联度不强、 实践内容与企业会计实务脱节的问题,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解决:首先,加强实践课程顶层设计,深度挖掘不同实践教学内容的关联性,以合作企业会计实务为导向,形成具有强连贯性和高实用性的实践课程体系。 高校可以引企入校,合作企业深入高校建设学生实践基地,辅助高校会计专业开展实践教学工作。 合作企业派遣专家以外聘教师的身份进入高校,使学生真实地接触到企业会计工作实务,而不是仅仅在学校进行 “仿真” 模拟实训,学生所从事的实习内容就是合作企业的账务处理与财务分析,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职业责任感,积累职业工作经验。

其次,围绕合作企业会计实务优化设计实践课程教学模块,校企合作双方做到四个协同,即人才培养方案协同制定、 教学教材协同开发、 教学与实训实习协同进行、 学生评价协同开展; 尽可能地采用多元组合教学方式,提升实践教学与企业会计实务的契合度。 如采用项目实训模式,将代理记账工作分配给由10-15 名学生构成的实习小组,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共同协调代理记账工作。 通过营造真实化职业技能锻炼场景,引导学生形成对企业会计实务的深刻认知,提升职业适应能力。

3.2 建立健全校企人才互动机制,推进 “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明确要求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 教师队伍。 “双师型” 教师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关系到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成效。 针对当前校企双向流动不畅、 结构性矛盾突出、 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偏低的问题,借鉴德国 “双元制” 先进经验,高校和合作企业在校企合作框架下,进一步完善校企人才互动机制,坚持 “双向流动” “双师教学” 的人才培养战略,通过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岗位互通、 人员互聘。 一方面,加大合作企业能工巧匠、 技术能手到校担任产业导师,使他们能够广泛参与高校实践课程设计、 教材编写及学生辅导等环节,把企业会计工作经验融入实践教学当中; 另一方面,在企业设立 “双师生产岗”,选派优秀教师深入企业顶岗实践,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或实训基地锻炼提升,通过一线工作经验的积累,来逐步提升实践教学指导能力[6]。 此外,还要把国家职业标准、 1+X 证书制度和相关标准等纳入教师专业培训,校企双方协同制定人才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打造一支结构合理、 专兼结合,既是专业理论课教学骨干又是技术能手的稳定的 “双师型”教师队伍。

3.3 筛选合作企业,加大资源投入与协作力度

一方面,高校要慎重选择校企合作企业,尽量选择会计业务涵盖面广、 人才素养较高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切勿为了扩充合作而随意挑选企业; 另一方面,高校应当加强财税工场、 校园实训超市等教学实践平台基础建设,营造企业会计的真实场景,加大人力、 物力、 财力等资源投入力度,保障教学实践平台与教学实际需求[7]。 校企双方协同建设教学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训实践锻炼机会。 通过合作共建众创空间、 创客空间等载体,扶持会计专业学生创业,合作企业提供实践指导、 业务培训、 法务支持、 创业项目等建设内容,高校负责场所建设、 基础设施服务、创业环境营造等内容,有效拓展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途径与就业方式,促进学生高质量成长。 此外还应当加快教学实践平台信息化技术引进力度,可以从会计软件建设入手,引入金蝶、 四方等常用的企业会计办公软件,增强教学实践平台指导能力。

3.4 强化学生就业指导,完善学生考核评价方式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要注重教学与就业的同步进行。 高校应积极邀请企业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由高校和企业共同制定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的实践教学计划,并在实践教学中融入会计职业发展规划、 人才市场需求等内容,实现实践教学与就业岗位的紧密对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锻炼和学习[8]。 高校与合作企业共同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开展会计专业人才的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达到毕业条件即可直接进入合作企业就业,在解决高校学生就业问题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人才招聘成本。 同时,高校需要转变对学生实践课程的评价方式,以企业对会计岗位员工的考核标准作为参考,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如助理会计师实习岗位,重点从业绩管理、 资金安全管理、 成本控制、 政策运用等角度进行考察,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测评,学生评价考核结果也可以作为向企业推荐优秀人才的重要依据。

4 结束语

校企合作为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优化与完善提供了新的途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度发展,会计岗位必然会对人才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高校应当密切关注会计职业发展趋势,围绕高素质、 高技能会计专业人才培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实现校企双方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共用,开创高校、 企业、 学生多方共赢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双师实务企业会计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农村小规模学校“双师教学”美术教育模式探究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共同体探索研究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加保兑贴现信用证处理实务
现代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策略探讨
试论企业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企业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延长之我见
我国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