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内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共建机制研究
——基于“讲好四川故事” 的视角

2023-01-05杨素文

关键词:四川红色思政

杨素文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 “思政课”) 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把中国故事讲好,把中国声音传播好,也是思政课的职责和使命所在。 思政课的建设离不开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滋养,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是开展思政课教学的天然素材。 四川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底蕴深厚,如古蜀文化、 三国文化、 川西文化等,把四川故事融入思政课的教学中,能够增进学生的情感认同、 文化认知和价值认同,巴蜀文化的特色故事也能提升思政课的区域影响,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1 挖掘四川故事教育资源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积累沉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古蜀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分支,几千年来孕育发展成四川独一无二的巴蜀文化,绵长久远,底蕴深厚,独具特色,为四川地区的繁荣发展注入不竭的养分。 而所谓的 “讲好四川故事” 指的是立足四川的本土现状,挖掘四川本土故事,并将其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实践中,从而使思政教育具有本土化、 趣味化特色。 就“讲好四川故事” 的本质来看,是要服务于思政课教学的,作为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的有效路径之一,讲故事使思政课的教学形式更加的多元,教学内容更加具有本土气息,从而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因此,做好四川故事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开发是 “讲好四川故事” 的基础,至关重要。

1.1 挖掘整理四川的历史文化故事

有着五千余年历史的巴蜀文化是华夏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各个时期,巴蜀文化都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从李冰父子兴修水利天府之国阔野千里,到冲破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桎梏,建立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 从保路风潮点燃辛亥革命导火索,到川军出川保家卫国; 从太阳神鸟展现古蜀人乐观向上、 向往光明,到汶川地震体现四川人坚韧不拔、 乐观幽默,这些精神和品格是巴蜀文明五千年历史传承不断发展的结果,也依然左右着新时代四川人的人文风貌与性格特征,造就了四川人吃苦耐劳、 不畏艰险、 兼容并蓄、 积极向上、 开拓创新的鲜明特征。

1.2 挖掘整理四川的红色文化故事

讲好四川的红色文化故事是增强川内高职院校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的有效方式和渠道。 四川是红色圣地、 革命摇篮,红色资源得天独厚。 据统计,四川目前拥有2 家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9 家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61 家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从 “四渡赤水” 到 “强渡大渡河”,从 “飞夺泸定桥” 到 “爬雪山、 过草地”,巴山蜀水每一寸山河,都留下了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红色故事,孕育了赓续不绝的红色基因,烙下了永载史册的红色印记。 深度挖掘四川红色文化资源 “鲜活教材”,整理成红色文化故事,是为了让学生铭记过去,也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

1.3 挖掘整理四川的革命先烈故事

“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号召全社会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 四川是孕育红色基因、 富有革命传统的热土,一幕幕感天动地的革命英雄故事在这里发生,一批批为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抛头颅、 洒热血的革命先烈在这里涌现,他们中有保路先锋胡良辅,有中共四川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 点亮四川马克思主义传播之火的王右木,有著名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有家喻户晓的红岩英烈江姐原型江竹筠,有舍身堵枪眼的战斗英雄黄继光,有在烈火中永生的志愿军战士邱少云,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平凡英雄张思德等,还有朱德、 邓小平、 陈毅、 罗瑞卿、 张爱萍、 傅钟、 陈伯钧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功勋卓著、 彪炳史册。“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英雄的事迹和精神是激励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深度挖掘整理四川的革命先烈故事,是为了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英雄情怀,更是为了将英雄情怀转化为精神动力、转变为实践行动、 锻造为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1]。

1.4 挖掘整理新中国建设中的四川故事

从社会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从改革开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川的奋进历程与辉煌成就是新中国七十年光辉历程的鲜活缩影,挖掘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四川发展的壮丽故事,能够为思政课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从积极参与国家 “大三线” 建设到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从新中国电子制造业项目重点布局地区成长为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从广汉金鱼公社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试点,到成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从 “蜀道难” 到建立 “八纵八横” 的现代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从遭遇汶川特大地震到灾区凤凰涅槃、 焕然新生; 从打响脱贫攻坚硬仗到决战深度贫困堡垒,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带一路” 建设、 长江经济带发展、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汇集四川,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自由贸易试验区、 天府新区等国家重大布局叠加四川,越来越多的四川故事被写在中国故事的首页,战略后方华丽转身为战略前沿,这些辉煌业绩能够增强学生的 “四个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强国之志、 报国之行。

2 四川故事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

2.1 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国家统一使用的教材具有大众性特点,其与特殊地理区域的文化氛围、 基础特点等是有显著差异的。 四川是蜀文化的核心区域,学生受蜀文化的影响比较显著,仅仅依靠具有大众性的思政教育教材难以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2]。 将“讲好四川故事” 融入思政课教学中,使教学内容与当地文化更具契合度,能够增进学生的情感认同、文化认知和价值认同,有效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提升川内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2.2 有助于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

2019 年11 月12 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指出:“要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结合新的时代特点赋予新的内涵,使之转化为激励人民群众进行伟大斗争的强大动力。”[3]四川是一片充满红色印记的革命热土,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厚重的红色文化,对这些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有机融入学生的思政课教学中,不但可以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通过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身临其境体验四川地方特色文化,让学生由爱家乡提升到爱祖国的层面,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背后的艰辛和曲折,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唤起学生的家国情怀。[4]

2.3 有助于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学习党史、 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推向前进的必修课。 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5]近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呈蔓延泛滥之势,一些人通过肆意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 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从而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其根本目的 “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骚扰和阻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步伐。 虽然,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 的施行严厉打击了诋毁抹黑者的嚣张气焰,但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余毒尤甚,特别是给涉世未深、 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和定型的广大青年大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得部分大学生出现价值观歪曲、 历史观混乱和政治信仰模糊等严重后果。 因此,将地方历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或正面宣传当地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革命精神; 或走进当地红色教育基地感受革命奋斗历程; 或邀请当地老党员讲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真实地、 科学地传播地方革命历史,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正本清源、 固本培元,用令人信服的地方历史事实消除历史虚无主义的消极影响,廓清历史虚无主义的迷雾,引导广大青少年正确认识和对待党的历史,坚定 “四个自信”,更好地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3 基于 “讲好四川故事” 构建川内高职院校思政课协同育人机制

作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抓手,“讲好四川故事” 在对川内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业已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加快构建川内高职院校思政课协同育人体系。

3.1 加强顶层设计

虽然川内高职院校在将四川故事融入思政课教学方面已多有尝试,但是要想持续、 深入发挥“讲好四川故事” 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育人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明确牵头部门,进行整体规划,分阶段、 分年度、 分步骤地确定四川故事融入思政课教育路线图。 一方面,进行需求分析,立足于目前的川内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实际对四川故事融入思政课的需求进行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实施计划,整体协调、 分步推进。 另一方面,为克服资源局限性问题,需制订更切实的实施方法和保障措施,动员更多的川内高职院校共同参与,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拓宽思政课建设的渠道。

3.2 建设“四川故事思政资源库”

在思政教育工作的具体开展中,资源匮乏是现阶段不少高职院校面临的显著困境[6],而且故事杂乱零散、 不成体系。 此外,由于川内各高职院校选择四川故事的来源和路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四川故事资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或有欠缺。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四川故事进行系统化挖掘、 甄别、 整理与编辑,形成系列化的故事体系,以确保“四川故事思政资源库” 内容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便于川内高职院校在思政教学中加以使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四川故事进行查询、 阅读、 收听、 收看。 因此,建设 “四川故事思政资源库”,通过共建共享的方式实现资源互补,使得川内高职院校拥有更加丰富的思政课教学资源。 资源库的建设可由牵头部门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 组织专门人员进行四川故事的搜集、筛选、 整理、 编辑,组织力量对故事进行文字撰写、 图画图形绘制、 音视频制作等[7],逐渐建设和完善四川故事思政资源库。 同时,还要形成长效机制,对新发生的四川故事要及时更新、 编辑入库。

3.3 推进“四川故事” 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共享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思政治课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在提高思政课实效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红色教育基地的建设水平将直接影响思政教育的成效。 四川红色教育基地数量众多、 类型齐全,如邓小平故居、 陈毅故里、 黄继光纪念馆、 赵一曼纪念馆、江姐故居、 四川省博物馆、 建川博物馆、 红军长征纪念馆、 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5.12 抗震救灾纪念馆等,但实际上每个高职院校通过签约挂牌真正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在数量上是有限的,质量方面也参差不齐。 鉴于现状,在各个院校结合自身学校优势及地方特色打造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通过学校联盟的方式来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共享,最大限度为川内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更丰富、 更优质的教学资源,有效节约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使优质教学资源在共建共享理念下发挥最大作用[8],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

3.4 强化思政教师教科研深度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教师在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迫切要求思政课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 主动性、 创造性。 正所谓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川内高职院校教师在教科研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度合作,可以扬长避短,启迪思维。 一方面,在理论研究层面加强不同院校教师间的深度合作,集中师资力量研究思政课上 “讲好四川故事” 的资源挖掘、 价值、 困境、 方法与途径等基础理论问题。 因为不同教师的科研立足点不同,所以其研究的内容和方式也会有差异[9],科研上的深度合作使得教师们认知问题的角度更加全面,有助于为思政课上 “讲好四川故事” 的研究增加更广阔的视角。 另一方面,在教育教学方面可以通过开展跨校间的集体备课、 研课、 磨课、 评课等系列教研活动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3.5 打造“四川故事” 思政教育网络宣传平台

当前,网络深刻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 “互联网+思政教育” 的方式更加贴近大学生的接受特点和认知规律,能够与青年学子同频共振,所以就为 “讲好四川故事” 融入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展现形式。 打造“四川故事” 思政教育网络宣传平台,运用互联网、 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思政课教育教学方式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思政课真正 “活起来” “动起来”,推动网络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在学校层面,可开办网上展馆、 线上四川故事会、 四川故事宣传推广微视频、 VR 互动四川故事体验馆等,传递主流价值观。 在学生层面,充分发挥学生在网络思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组建专业学生网络宣传团队,以学生的视角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创作、 制作图文、 漫画、 手绘、 音视频等网络文化作品,参与网络思政作品的生产和传播,让学生影响学生。

综上所述,“讲好四川故事” 是增强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亲和力、 感染力、 说服力和针对性的重要举措。 川内高职院校之间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构建思政课协同育人体系,整合资源,共建共享,逐步形成思政课教学区域共同体,有效拓宽了思政课的建设渠道,切实提升了川内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猜你喜欢

四川红色思政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移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