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两种典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
——以竹泉村和阿者科村为例
2023-01-05陈磊
陈磊
(临沂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5)
乡村振兴战略自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后,战略目标与内涵、实施意义与路径逐步清晰,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已基本形成。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个方面,旨在最终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能够有效延伸农业产业链,成为沟通农业和加工业的桥梁。法、意、美、日等西方国家发展经验表明,乡村旅游能转变乡村经济增长方式,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有利于保护乡村文化。我国有1/3的村落具有开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条件,基于乡村振兴视角,探究不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具有现实意义。
一、研究对象概况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依据发展形态不同,可分为内生式发展模式、外来资本式发展模式。内生式发展模式一般由农村基层组织、农户或非政府组织主导发展,乡村旅游主要受益人是农户,如阿者科村。外来资本式发展模式多由当地政府招商引资的外来企业主导发展,乡村旅游主要受益方是投资企业,如竹泉村。
1.阿者科村概况
阿者科村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是申报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的五大核心哈尼古村寨之一,距离最近的县城52km,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从云南昆明到阿者科只能坐大巴,需8小时。村庄旅游吸引物是:梯田景观、森林、河流、村寨、哈尼民俗体验,村民生活居住在村落中。中山大学保继刚教授团队为村落进行了旅游规划,以村委会为主体成立了旅游公司,规定了旅游分红细则,获利7成归农户,3成留公司作为发展基金。
2.竹泉村概况
竹泉村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是国家4A级景区,距离县城12km,距离两条高速出入口均在15km内,交通便利,从省会城市济南到竹泉村乘高铁最快只需1.5 小时。景区主要旅游吸引物是:竹林、泉水、古村落、农艺展示及多种游乐体验拓展项目,村民已全部搬离,迁往附近规划新村。竹泉村投资、运营方为山东省私营企业龙腾集团,古村落及周边农田通过宅基地置换及土地流转完成易权,土地流转租金1000元/亩/年,人均1亩。
二、乡村振兴视角下两种旅游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
1.景区运行状态良好
阿者科村与竹泉村旅游运行良好。阿者科村景区于2018年底开业,2019年阿者科村累计接待游客5万人次,游客较上年增长30%,旅游收入71万元,户均旅游分红6000元,村民旅游收入增长100%[1]。竹泉村景区2009年开业,年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逐年增长。2019年竹泉村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35万人次[2],游客较上年增长3%,旅游年收入1.4 亿元,村民旅游收入低于上年水平。
2.产业状态比较分析
与发展旅游前相比,阿者科村民仍然拥有同样面积的梯田,按照以往方式耕种劳动,有传统粮食作物——红米产出,农业仍然是多数村民主业,年收入约6000元/户。发展旅游后,部分村民成为阿者科旅游公司员工,包括售票、检票、保洁、工艺展示或管理者,月收入1500元——2000元,部分村民兼营食、宿接待或售卖、制作旅游纪念品,月收入约3500元。村民以户籍、农田、蘑菇房等资产入股旅游公司,固定收入为旅游分红。
竹泉村多数村民因农田流转,不再从事农业耕作,20%村民成为竹泉村景区员工,人均月工资2000元左右,部分村民利用自家新居院落经营农家乐或旅店,据报道,2018年每户年均收入10万到20万元不等。随竹泉村景区民宿、餐饮业扩大改造,竹泉村民自营农家乐和旅馆接待量与收入大大降低,现多数已处于停业状态。竹泉村民固定收入为土地流转资金户均3000元/年。
3.生态状态比较分析
旅游开发前,两处村落均拥有良好生态资源。阿者科村位于海拔1800米的半山坡东部,东、北、南部为层层绵延到山脚的梯田,西部是依山分布的森林,源于山顶的河流环绕村庄流下,经人工渠流入梯田。古树在村落中分布,绿树茏葱,村内外均为石板路,车辆无法直达村落,空气洁净。80%阿者科户籍村民仍然居住生活在村落中。阿者科村集中反映哈尼梯田遗产区森林、水系、梯田、村寨四素同构理念。
竹泉古村景区落背倚玉皇山,中部是南北走向的丘陵,名为石龙山,竹泉村村民原在石龙山东西两侧居住,沿石龙山向南发展,并在石龙山南端融为一体,形成V型村落。竹泉景区西有河流,名为寨子河,石龙山两侧有泉眼,泉水四季喷涌不息,在景区前汇合后流入寨子河,古村村庄依泉顺水而建,原村民庭院或绕泉或临水,泉依山出,水伴路行 ,形成了 “村泉相依,人泉亲和” 的泉水生态景观。竹泉村竹伴水生,大片的竹林常年青翠欲滴,这在江北地区非常罕见。竹林中间有梧桐、刺槐、香椿等本土树种,村西北部有两株百年银杏,石龙山西侧有两株百年枫杨。原属于村民的生态景观成为景区吸引物。竹泉新村位于景区西部,寨子河以西,为规划整齐的平房院落,地面硬化程度高,绿色树木较少。
4.文化状态比较分析
阿者科景区传统民居——蘑菇房保存完好,除两栋闲置蘑菇房经改造作为民俗展示区和咖啡馆,其余仍然是村民的家,村民的邻里关系没有改变。阿者科村旅游项目开发以传统村落保护为首要前提,具体包括哈尼族传统祭祀、民族服饰、哈尼婚俗表演、艺术营地、影视写真、红米酒品尝、哈尼族传统舞蹈、梯田捉鱼、泥雕体验、欢乐磨秋、野趣园等体验产品及活动,村民保持传统生产生活设施,村落旅游以民族原生态文化旅游村为特色。
竹泉村景区内的民房经改造分别成为十八坊、煎饼卷大葱、炒枣坊、芝麻火烧、石磨煎饼、编竹筐、土法榨油展示区,少部分民房改造为民宿。村民全部搬离景区,过去的邻里关系发生改变。竹泉村为明代古村落,由高氏族人立村发展而成。高氏始祖之弟即青州衡王府驸马,曾与郡主在此修建别墅居住,流下了许多“驸马与公主”的美好传说。高氏始祖之侄、官至兵部右侍郎的高名衡曾在此修茅舍、建梅园效仿晋人曲水流觞,暂避红尘。以上传说与村落现已完全割裂。
5.人才状态比较分析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问题。阿者科旅游公司现由元阳县政府派出人员和中山大学旅游技术团队人员担任“旅游村长”,进行公益性技术支援,并对村民进行各方面技能培训,签约帮扶时间3年。阿者科旅游公司管理和运营者能否成长为专业人才,关系到公益援助团队撤走后,阿者科村民居遗产能否继续完好保护与旅游能否可持续发展。这目前尚无实践验证。
自竹泉村景区2009年开业至今,竹泉村民在景区内主要从事保洁、保安职位,景区规划、运营主体为山东龙腾集团,景区企业各级管理者及专业技术岗位均为公司家族成员担任或公开对外招聘,景区企业无招聘竹泉村民的义务或责任,无培训竹泉村民胜任景区岗位约定或计划。
6.组织状态比较分析
阿者科旅游公司由村委会主导成立,公司对村内旅游经营业态实行总体规划与管理,不放任本村农户无序经营,力保村落原真性。公司不接受任何外来社会资本投入,孵育本地村民自主创业就业。公司组织村民修复村内传统文脉,传承民间技艺,保护传统生产生活设施。按照规定,乡村旅游发展所得收入的三成归村集体旅游公司,用于公司日常运营。
竹泉村村委会负责竹泉新村社区管理,与竹泉村景区开发规划运营无关。竹泉村景区每年给付村委会60000元竹林面积租金(竹泉村景区竹林面积共20000m2,景区企业以3元/m2缴纳租金)[3]。
三、结论与思考
1.发展乡村旅游的前提条件
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的村落一般满足如下1-2个条件:一是村落乡村风貌原真性保持良好[4],且村落拥有良好的自然或人文资源,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或有独特的民族风情;二是地理位置优越,位于近城市郊区或旅游景区附近。阿者科位于世界级人文景区——哈尼红河梯田区域内,属于独特的哈尼民族文化区;竹泉村拥有优良的自然及人文资源,生态环境优良,交通通达度好。
2.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乡村振兴贡献大
据上文分析,在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振兴5个方面,以阿者科村为代表的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起实质性作用,助推乡村振兴发挥的作用强于外来资本式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乡村贫困人口精准扶贫作用尤其巨大。
3.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更利于提升村民幸福感
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下,村民是旅游公司或自主旅游经营项目的主人或股东,对乡村旅游发展有更多的话语权,乡村旅游发展也能带给他们更多的幸福感、自豪感。并且他们仍然拥有赖以为生的农田,能够保障基本生活收入,对旅游业发展变化抗击打能力更强。外来资本式乡村旅游发展收益没有直接关系,即使景区员工对景区旅游业发展关心度也并不高,并且失去田地的农民在旅游业变动中的抗打击能力更差。
4.外来资本式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当地政府税收贡献大
虽然竹泉村景区开业时间比阿者科早了10年,但竹泉村景区无论是前期投资规模还是后期旅游营收,都数倍于阿者科景区,并且阿者科景区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竹泉村,因此即使随时间推移,阿者科可预期旅游营收仍不会超越竹泉村。竹泉村景区采用现代企业运营模式,以经济效益作为主要目标,而阿者科旅游公司以精准扶贫责任作为第一目标,因此对当地政府的税收贡献远大于阿者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