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党员下沉式精准服务的基层治理机制
——基于长三角X区“一编三定”的实践

2023-01-05朱雪君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团组志愿党员干部

朱雪君

(中共嘉兴市秀洲区委党校,浙江 嘉兴 314000)

随着人口流动性加大,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基层社会治理的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呈现其独有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居民结构复杂化、生活方式个性化、利益诉求多元化、社会矛盾凸显化等,因而基层治理的难度呈上升趋势[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天天同居民群众打交道,要多想想如何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一些,真正使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因此,在新时代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作用,调动党员力量,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构建新形势下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迫在眉睫。

一、长三角X区构建党员下沉式精准服务的基层治理机制的实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2020年,长三角X区印发《关于在全区推行在职党员、干部“一编三定”进村社服务的通知》,通过“党员、干部编组,定岗位、定责任、定奖惩”,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助力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扎实推进党群干群关系最融洽城市建设。“一编三定”工作开展以来,长三角X区4835名在职在编党员干部均已完成集中报到工作,并积极参与社区的治理工作。

(一)聚焦优化团组,在管理上更进一步

做好“一编三定”工作,关键在于团组设置和团组长选定,重点、难点在于如何发挥团组长作用、怎样实现团组集团作战效益最大化。长三角X区根据实际情况,在“6+X”服务岗位的基础上,持续优化团组设置、动态调整团组编员,围绕党员干部所处的行业系统、个人能力特长以及认岗情况等因素,进行灵活编组,每个团组的编员情况科学调配,充分征求团组长意见,尽可能地把组员人数控制在20—40人。团组长的能力素质直接决定了团组的作用发挥,精心挑选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参与热情高的党员、干部担任团组长,鼓励年轻干部担任团组长甚至认领微网格长岗位,把“一编三定”作为一线锤炼和蹲苗培养的阵地。团组长把“一编三定”任职情况告知单位党组织,各部门及时了解掌握本地本单位党员干部担任团组长和微网格长名单,支持和鼓励团组长开展工作。镇(街道)指导村(社)主动抓好团组资源承接,加强服务需求沟通对接,引导支持团组提升活动实效。

(二)聚焦提升服务,在专业特色上更进一步

“一编三定”的着力点、落脚处是在于为民服务,长三角X区努力解决好“谁来服务”“服务频次”“如何服务”等三个问题。关于“谁来服务”,明确各团组是实施主体,各级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干部宣传引导,强化团组长的主动服务意识;关于“服务频次”,鉴于不少党员干部的工作性质和任务,明确以团组为单位每季至少开展一次服务,倡导“村社吹哨、团组报到”,不搞多频次、低质效的活动,严防形式主义;关于“如何服务”,各团组紧紧围绕区委中心工作、结合村(社)及服务对象实际,因人因时因事设计载体,灵活开展专业化组团服务。用心统筹推进,注重力量统筹、工作统筹,做到既有计划性也有阶段性,区分不同服务对象,完善“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等服务方式;用力专业服务,利用好机关干部、“三官”(警官、法官、检察官)、“三师”(律师、教师、医师)、基层“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五老”(老党员、退休老干部、老劳模、老知识分子、老代表)等资源,挖掘发挥编组成员的专业、特长,让党员、干部从巡逻安保、清洁卫生等简单劳动型服务中解放出来,在专业化、特色化服务中体现自身价值;用情解难帮困,注重提升“一编三定”的“含金量”,用情解决老百姓最急需、最迫切的困难问题,让老百姓在党员、干部的服务中感受到获得感。

(三)聚焦闭环管理,在跟踪问效上更进一步

长三角X区委组织部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综合运用日常考核、年度考核等手段,细化完善考核方式,科学设置考核项目,全面了解掌握各地各部门、团组长等主体在“一编三定”过程中的现实表现和工作成效,将考核情况作为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参考。积极探索突破性举措和创新性方法,在指导推进的过程中,强化结果运用、形成工作闭环,坚持跟踪问效、持续督促指导,把工作推动情况纳入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中,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全力推动“一编三定”工作落地落实、见行见效。各部门(单位)充分吸收采纳村(社)对团组长和组员的评价反馈,将评价结果作为在职党员和干部民主评议、职级晋升、年度评优评先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对表现突出的给予通报表扬,对表现较差的给予约谈批评,通过“抓两头、促中间”的方式推动党员干部更加重视此项工作。

二、在职党员干部“一编三定”进社区存在的问题

“一编三定”工作开展以来,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人力和智力支持,但是在基层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实施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管理难

1.时间调配难。一方面,时间冲突难破解,问卷调查显示,未到社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原因中,没有时间参加占比高达39.73%,绝大多数党员平时工作繁忙,社区党员志愿活动安排在工作日与自身工作相冲突时,绝大多数党员选择自身工作,从而导致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率低。志愿活动安排在周末与党员的私人生活相冲突时,由于志愿活动本身没有硬性的限制和约束,很多党员选择自己的私人生活[2]。

2.精力分配难。目前,党员志愿服务条线较多,主要涉及平安巡防、垃圾分类、济困帮扶等内容,很多基层党员,尤其是乡镇党员负担过重,在党员志愿活动中疲于应付。问卷调查显示,45%的党员在建议中提出要尊重党员个人时间。

3.活动开展难。一方面,活动内容冷热不均。调查问卷显示,参加“政策宣传服务”的比例高达30.45%,而选择“矛盾调解服务”的仅为4.46%。在职党员更倾向于参加一些简单、轻松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脏、累、险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率偏低。另一方面,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党员干部到居住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时,存在基层不了解上级任务的情况,没有做好开展相关志愿服务的计划准备,影响其积极性,不利于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社区执行难

1.约束管理难。一方面,辖区内的党员约束难。社区处于行政级别的最底层,前来报到的党员大多来自上级部门,社区工作人员在任务安排、党员管理过程中存在畏难情绪,而党员干部通常优先安排本单位的工作,因而社区工作执行率较低[3]。另一方面,辖区外的党员统筹难。例如,工作在其他区但居住在长三角X区的党员干部,当单位工作与社区志愿活动冲突时,社区层面更难协调,缺乏相应管理协调机制。

2.主动参与难。一方面,亮明党员身份不主动。少数党员未主动到户籍地或经常居住地所在社区报到,部分党员对“一编三定”工作认识不清,缺乏对相关政策文件的研习,对党员志愿服务工作存在应付心态,甚至少数党员不愿在小区里亮明身份,觉得党员的身份对自己是种约束,调查问卷显示,49.74%的党员表示有机会才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另一方面,参加党员志愿活动不主动。对社区依赖性强,需要社区干部提供“全程式”服务。

3.社区推进难。由于社区干部人员配备有限,各条线工作任务较重,在深入推进“一编三定”工作时,社区干部面对大量党员报到、活动策划、组织、协调等工作时,精力不够,推进难度较大。

三、推进“一编三定”,构建党员下沉式精准服务的路径选择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而“一编三定”是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需要基层进一步完善机制、创新方式、狠抓落实。

(一)加强思想建设,增强志愿服务动能

1.提高政治站位。党员干部要加强党性锤炼,提高党性修养,深刻认识“一编三定”是党员履行义务、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创新社区治理的有效形式。“一编三定”对化解基层矛盾、维护基层和谐稳定、营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相关法律、章程和政策文件精神的解读、培训、成功案例的宣传等具体措施,激发每一位党员到社区报到的积极性,主动参加社区活动,主动服从社区统一管理[4]。

2.发挥领导示范作用。建议县处级以上领导每月抽出一两次时间,主动到社区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以自身的工作优势给社区治理赋能,从而形成良好的促进作用和示范效应,一级带一级,在党员干部中形成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推动“一编三定”走实、走心。

3.强化人才支撑作用。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一方面离不开基层党组织书记这个“领头羊”,要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书记对于“一编三定”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提升党员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社区治理方面的人才引进和人才队伍建设,把人才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二)加强制度建设,夯实志愿服务基础

1.推进区域联动,实现资源优化利用。根据社区居民需求,统筹全区社区志愿者资源,有效解决社区居民需求与志愿者的特长等无法统一调配的难题。例如,一些老旧社区对于医疗护理需求较大,而这些社区的医护志愿者缺乏,则可通过区域联动,实现资源的统筹利用。此外,实行跨区域合作,促进跨区、跨街道人户不一致情况下的党员志愿活动安排与考核等机制常态化运作。

2.实施扩面行动,提升志愿活动效果。要坚持问题导向,从根本上解决人员不足、精力不足等问题。例如,当前年轻党员干部工作、生活压力大,能够抽出的服务时间有限,党员志愿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的负担,可以尝试通过党员扩面行动,充分吸收退休的党员干部充实党员志愿者队伍,从而进一步提升党员志愿活动质量[5]。

3.细化管理内容,做精志愿活动。调查问卷显示,52%的党员希望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安排在双休日,因此在时间安排上,尽量安排绝大多数党员同志能参与的时间段并做到提前通知,有效避免志愿活动跟个人活动相冲突。根据“一编三定”岗位认领情况,每大类指定负责人,并在大组内进行分工,有分工合作才能做得更细更好。社区应提前结合区情和社区的自身特点,做好党员志愿服务计划,并建立社区服务项目发布机制,提前告知党员,通告社区居民群众。

4.探索激励机制,助力志愿服务。要全面探索奖惩机制建设,对在职、退休、外来流动党员要分类管理,树立典型,弘扬先进,有针对性地实施激励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三)强化执行力度,提升志愿服务效能

1.以问题为导向,提升志愿服务的含金量。要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认真梳理志愿活动过程中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市、区、镇(街道)建立问题信息反馈平台,健全问题信息流转和处理反馈机制,及时解决群众的诉求,提升活动的实效。

2.以培训为抓手,提升志愿服务的精准度。问卷调查显示,30.19%的党员志愿者认为,志愿服务缺乏必要的培训。很多党员志愿者到社区后不知道志愿活动如何深入开展,造成很多的志愿活动流于形式,缺乏深度,效果欠佳。建议对每一项志愿活动进行图文解说等尝试,使每一名党员志愿者清楚活动开展的意义和流程,使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以机制为依托,确保志愿服务的长效性。问卷调查显示,12.26%的受访者认为社区党员志愿服务相关制度不完善,6.29%的受访者认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管理无序混乱。要探索建立双向沟通反馈机制,通过机关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双向沟通联系,及时掌握社区的项目需求和党员进社区的时序安排和发挥作用情况。

(四)丰富活动内容,压实志愿服务底座

1.以民为本,丰富志愿活动内容。深入基层一线听取群众意见和百姓所需,根据排摸的基层需求,提前做好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百姓喜闻乐见的党员志愿活动。以优化党员志愿者结构为基础,发挥在职党员和退休党员的合力,丰富贴近民生的志愿服务内容,既有结合党员自身岗位特征的政策法规宣传,又有贴近百姓生活的服务。以民生服务类项目为载体,融入党员志愿服务内容,比如发挥党员的特长,开展电器维修、公益理发等活动。

2.创新方式,激发志愿服务活力。以社区自治为基础,志愿活动可以尝试采用党员提议、投票表决等方式确定活动内容,鼓励用轮流承办、项目外包等方式开展,既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又能减轻社区党组织压力[6]。在志愿活动服务时间段上,给予党员多种选择,避免集中开展,有效克服党员志愿者时间调配难的问题。

3.提前谋划,提升志愿服务效度。对志愿服务条线予以整合、归类,区、镇(街道)、社区等三级联动,社区根据自身情况制订年度活动方案,区、镇相关部门予以业务指导,提前规划年度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确保志愿活动管理有序,从而提高活动的参与率。

(五)借力数字化管理,提升志愿服务效率

1.以信息交流工具为依托,实现信息有效传递。一方面利用群众习惯使用的信息交流平台,比如微信、钉钉等渠道,及时发布党员志愿活动信息,并报道活动开展情况,提高群众知晓率,增强群众对于党员志愿活动的了解;另一方面,依托社区微信公众号对“一编三定”组织情况予以公示,自觉接受辖区内居民的广泛监督。

2.建立志愿活动数据库,合理安排党员志愿活动。根据前期党员服务项目、服务时间等排摸情况,建立详细的志愿者服务数据库,并通过该数据库,掌握党员志愿活动的一手资料,了解个体志愿活动的效果,为后续开展连续性、系列性活动做好铺垫。

3.依托数据化管理平台,扩大志愿服务面。做好服务项目采集,优化数字化管理,将相关信息及时传达到社区党员志愿者。利用信息化交流平台,提高服务受众面,使党员志愿者在自己的空暇时间可以参与政策法规宣讲,对于群众的问题予以回复,对于群众关心的医疗问题、法律咨询进行解答,不受时空的限制。

猜你喜欢

团组志愿党员干部
东风汽车股份:海外出口大跨步前进,赶超 2021 年全年
以志愿,致青春
党员干部新书架
合作学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探析
小行动 大志愿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