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生态管理视角下社区工作者心理建设定性分析

2023-01-05王梦莹

黑龙江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社工环境治理工作者

王梦莹

(宁波行政学院,浙江 宁波 315032)

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1 社区生态的多元治理理论

社区环境治理的参与者对于确定各种环境问题的治理有效性至关重要。社区环境治理的本质是经济利益和环境问题之间的冲突,因此多元治理模式有利于协调各方利益,减少对抗,促进合作,提高环境治理效率。

1.2 参与社区生态管理的社区工作者

社工参与社区治理有助于维持社区和谐稳定,培养全社会互助精神。在社区治理过程中,社工不参与一般的协商和共同管理,而是参与服务型治理。机构需要扮演中介的角色,以实现多个实体在社区环境治理中的协作参与。

1.3 参与社区生态管理的社区工作者工作内容

社工受雇于政府机构或非营利社会福利机构,能够推动社区的进步与发展,调动社区资源并解决社区问题,应系统分析社工参与社区生态管理的工作内容,利益相关者可能包括社工本身、社工的同事团体、社区居民、社区和整个社会。

1.4 参与社区生态管理的社区工作者心理建设

社会由无数个社区组成,这决定了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是治理现代化的重中之重。社区工作人员应加强社区生态管理心理建设,以更好地胜任社区生态管理工作。社工应具有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情绪调节能力、人际沟通能力、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和较低的职业倦怠感,这五个项目可以作为心理指标衡量社工心理建设的有效性。

1.5 研究设计与实施过程

以上海X社区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为背景,探讨了社工在社区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面临的工作困境和心理压力,分析了社区工作者心理建设方案的可行性和实践路径。X社区的实地观察始于2020年4月,持续到2020年10月。采用深度访谈、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三种定性研究方法对社工心理建设进行研究。

第一,深度访谈法。受访者为社工、社区秘书、居委会成员和居民。对社区环境治理主题进行深入交流和访谈,并对社工参与社区治理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形成研究性访谈材料。第二,实地观察法。通过参与社区生态管理的日常工作获得信息,观察社区环境治理中社工心理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基本构成,从而获得直观、真实的第一手情感材料。第三,问卷调查法。对参与X社区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的社工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包括项目前测试和项目后测试。

1.6 社区生态环境治理与社会工作机构基本情况

选取上海市X社区进行社区生态管理工作观察,从H社会工作组织抽取数名驻该社区的社工进行深度访谈和个案研究。H社区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目前共有3 600多名居民,其中大部分年龄在55岁以上,社区公共基础设施陈旧,生活环境不理想。此外,H社区邻里间存在明显疏离感,人员流动率高,居民对参与环境治理并不热心,管理困难。

2 结果与讨论

2.1 社区工作者工作内容的观察结果

在H社会工作组织的倡导下,建立了社会工作服务站,为环境治理搭建平台。社会工作服务站站长是X社区居委会成员,副站长是H社会工作组织成员。但是,在社区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居委会与社工间意见冲突、权力不清等问题时有发生。基于对社区居委会早期环境治理的了解,H社会工作组织萌生了创建生态社区的想法,其核心思想是鼓励社区中退休老人和家庭主妇化废为宝,回收资源。同时,在社区内部组织宣传活动,但居民缺乏参加活动的热情,导致社工在推广和提高活动成效方面遇到了阻力。

2.2 社区工作者的职业价值建设

在参与X社区的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H社会工作组织为社工提供了系列活动,以提高其职业价值认识。第一,召开新时代社区工作使命的会议。会议由上海大学社会工作教授主持,共155名社工参加,目的是使参与X社区生态管理工作的社工认识到新时代社区工作的重要性和具体使命,提升专业价值。第二,组织社工独立学习新中国社区工作发展简况。帮助社工充分理解社区工作的重要性,并认识到其责任和使命。根据课程计划分组,每组提交一份研究报告,并在研讨会上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第三,举办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研讨会。研讨会以新时代社会工作者专业要求为主题,讨论社工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通过独立讨论总结出有关新时代社工应遵循的职业要求,制作“X社工职业道德树”,挂上带有职业道德关键字的卡片和每位社工照片,进行自我监督并接受居民监督,塑造社工职业文化。

2.3 社区工作者的职业技能建设

沟通是社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工自身的情感往往会影响沟通的进行与结果。本阶段重点是提高社工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消极情绪调节能力。第一,心理工作坊。邀请心理学教授帮助社工认清心理因素背后的沟通障碍,了解彼此,理解他人,并在日常工作中提高沟通技巧。第二,心理情景剧。即兴的工作场景心理剧表演可以帮助社工树立自我意识,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运用积极的态度和方法处理情绪问题,并培养负性情绪调节能力。

2.4 社区工作者的心理建设

社区工作者的心理建设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遵循价值观和基本原则,二是建立保障机制。价值观和基本原则是社工在实践过程中必须依赖的两个重要理论基础。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核心和灵魂,基本原则是社工的行动指南,影响着社工解决问题的方式。社工心理建设作为一种社会工作实践,有其自身的价值观和基本原则。应遵循的价值观包括: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互助和社会关怀。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目标;根据实际条件制定工作计划;尊重案主自决;开展广泛合作。社工心理建设的项目化运作需要具体的保障机制,主要体现在团队保障和资源利用整合两个方面。

3 结语

分析获得的数据和参与观察的文本记录结果表明,社工参与社区生态管理工作会遇到传统治理模式的障碍,面临与基层政府组织和熟人社会的冲突,造成较大的工作压力。H社会工作组织在开展社区生态管理项目的同时为社工组织心理建设活动包括专业价值建设和职业技能建设活动,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通过这些活动,社工的情绪调节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改善,自我效能和职业认同得到提高,工作倦怠减少。对参与社区生态管理工作的社工心理建设实地调查表明,职业价值建设和职业技能建设等心理建设可以有效改善社工心理状况,助力社区生态管理。

猜你喜欢

社工环境治理工作者
渤海海洋环境治理的演化博弈分析
A Social Crisis
国家乡村环境治理科技创新联盟
关爱工作者之歌
青春社工
城市水环境治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