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发展阶段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对策研究
2023-01-05卢勇
卢 勇
(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2)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1]在新发展阶段,要进一步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广泛地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发挥党外知识分子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开创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新局面。
一、正确认识新发展阶段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人心工程和政治工作,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团结凝聚党外知识分子历来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基础。江泽民同志指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2](P148),突出强调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强调“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3]。在凸显基础性的同时,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在统一战线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一个新高度,进一步强调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战略意义,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理论。
(一)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基础性保证
党外知识分子是统一战线各类组织中的骨干力量,是统一战线各界代表人士的主要来源,是党外后备人才的“储备池”,是构成统一战线的重要基础,是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基础性保证。在新发展阶段,这种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只会加强,不会削弱。
一是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范围的广泛性。在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外知识分子数量大概有8900万,占知识分子总数的75%,特别是各民主党派拥有一大批人才。”[3]党外知识分子群体庞大、人数众多,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分布范围十分广泛。其广泛性主要表现在它涵盖了统一战线工作的所有范围和全部对象。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中规定了统一战线12个方面的工作范围,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归国留学人员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的构成主体大多是党外知识分子。在新发展阶段,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教事业发展,党外知识分子总量必将不断增加,队伍必将不断壮大,作用必将更加凸显。因此,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范围和对象的广泛性,是新发展阶段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作为基础性任务的显著标志。
二是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对象的代表性。统一战线各个领域的代表人士或重要成员几乎都是党外知识分子,他们社会知名度高、活动能力强、与外界联系紧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和广泛代表性,是统一战线组织中的骨干力量。在新发展阶段,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也就抓住了统一战线各领域党外代表人物和重要成员的源头,从而抓住了统战工作的重点,是确保统一战线各领域后继有人、党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的基础和保证。
三是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性质的政治性。政治性是统战工作的第一属性,“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全党的工作,是一项持久的人心工程和严肃的政治任务”[4]。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把党外知识分子作为统战工作重要对象,这样的身份定位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格外重视,表明了鲜明的政治态度。因此,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其政治性要求,深化思想认识,切实想实策、出实招、务实功,不断巩固和发展新发展阶段爱国统一战线。
(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凝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力的战略性要求
党外知识分子作用发挥与否,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兴衰成败,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一个战略性问题。在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知识分子是生产力的开拓者、文化的创造者、知识的传播者,必须把他们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3]这是对党外知识分子的高度评价,也进一步强调了党外知识分子的战略性地位,从“强基础、谋长远”的战略高度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工作,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呼应了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本质要求,有助于解决人心和力量的重大战略问题,有利于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共识和力量。
一是党外知识分子作为生产力的开拓者和促进者,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一方面,党外知识分子群体人才济济,具有高水平的文化素质,其中有不少是科研骨干、学者专家,是引领社会前沿科技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他们通过应用新理念、采用新方法、发明新技术,在教育、生产、管理等领域施展才华、奋发有为,积极促进各类科技成果向先进生产力转化,为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强大支撑。另一方面,党外知识分子可以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充分发挥人才库和智囊团作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踊跃建言献策,助力推动新发展格局。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离不开党外知识分子提供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和创新保障,有必要依靠党外知识分子的智力和资源优势发展生产力,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二是党外知识分子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生力军。党外知识分子独特的人才、智力和专业优势,决定了他们在知识传播和文化创造上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一方面,党外知识分子是知识的传播者。从事文化教育、新闻出版、信息宣传等职业的党外知识分子,通过各种方式在多个领域中传播知识、发扬文化,培育和增强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同时,党外知识分子交际面广、社会影响力大,在国际交流中,承担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职责和使命,有利于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另一方面,党外知识分子是文化的创造者。投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党外知识分子,通过发挥自身的智慧和资源优势,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新知识、新理念、新文化,极大创新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在文化上的需求,持续为我国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新发展阶段党外知识分子队伍的变化趋势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发展阶段,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党外知识分子队伍的特点也发生新的变化。准确把握党外知识分子的新特点和新变化,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一)党外知识分子人数增多,知识文化层次较高,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开启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新征程。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显示,中国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知识分子约2.18亿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十万人中拥有大学学历的人增加了6537人。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跨步前行,更多的适龄青年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些知识文化层次较高的青年,正以昂扬姿态汇入知识分子队伍的洪流之中,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的知识分子队伍,使得党外知识分子数量也在持续增加。党外知识分子数量在增加的同时,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在不断提高,成员年轻化、学历高层化等特征日益明显。大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归国留学人员等群体成为党外知识分子队伍重要来源,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当前,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对我国人才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离不开高素质的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呈现更大更专更强的发展趋势,无疑这种趋势在未来将延续下去。
(二)党外知识分子分布广泛,成员身份构成复杂,队伍组成结构逐步优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和新兴技术的全面普及,我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新的职业群体和社会阶层迅速产生。越来越多的党外知识分子从体制内流向体制外,职业范围分布更为广泛,既涉入到科教文卫等传统领域里,也进入到智能制造、生物科技、信息科技等新兴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中。因此,党外知识分子无论是从规模还是类别上都处于不断扩大的趋势,分布领域十分广泛且流动性大,队伍结构也日益复杂多元化。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实际构成具有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他们职业行业的广泛性和政治身份的交叉性,部分党外知识分子往往身兼数职,具有多重政治身份。[5]在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等统战对象中,他们大都也具有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身份,这也使得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与统一战线其他方面工作出现了叠加重合的情况。随着新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会促使更多的党外知识分子流入各类新业态、新产业、新组织中去,将会进一步优化党外知识分子队伍的行业分布结构,使其深度嵌入经济社会发展。
(三)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活跃,参政议政愿望强烈,利益诉求日趋多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知识分子有思想、有主见、有责任,愿意对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6]。同时也指出,“天下为公、担当道义,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6]。可以看出,党外知识分子作为一个思想活跃度高的群体,往往具有理性思维、独立个性、自由思想、批判态度、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愿意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的鲜明品格正是助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巨大优势。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逐步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深入,党外知识分子的民主意识和责任担当不断增强,他们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日益强烈,对国家发展前途和社会热点问题越发关心,爱国主义热情进一步高涨,对社会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同时,由于党外知识分子人数众多,职业分布广泛,所处行业界别差异性较大,利益关注点也各有不同,就会造成他们利益诉求及其表达途径的多样化。其中,有的人加入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有的人参与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咨询工作,有的人则关心社会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他们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履行着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职能。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空前复杂,社会意识更加多样多元多变,一部分党外知识分子,特别是有过海外留学、工作、生活经历的党外人士,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其自身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易受到冲击,亟需加强思想教育和政治引领。
三、党外知识分子队伍的新变化给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带来的新挑战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和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出现了新变化和新特点,也给统战工作提出了新问题和新挑战。
(一)统战工作主体力量薄弱,作用发挥受限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主体是一个包含了决策、协调、指导、实施、执行五个层面的完整体系,主要包括各级党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地域性统战部门、党外知识分子集中的相关行业以及基层党组织负责干部。[7]为加快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必须积极调动党政、群团、社会组织的资源力量,破除思想禁锢和体制弊症,更好地发挥统战工作主体的重要作用。首先,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主体统战观念淡薄,大统战工作认识有待提升。巩固和发展大统战工作格局,要求统战工作主体树立新的统战思维和统战观念。从各级党委、统战部门和基层党组织内部来看,仍有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对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基础性、战略性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对统一战线工作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缺乏全面的学习和把握,对统战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足,以至于对统战工作抓而不力、不实、不常,给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其次,大统战工作格局下各主体协同配合较差,作用发挥有待加强。从决策层面来看,存在牵头抓统战工作氛围不浓,议得不深,有走走过场、应付了事倾向;从协调层面来看,存在对党外知识分子联席会议重视不够,未建立常态化的工作机制问题;从指导层面来看,存在开展统战理论和方针政策的研究、宣传和教育活动不多,投入精力有限,在面对复杂、繁重、多样的新情况新问题时,主动创新较少,作用发挥不够问题;从实施层面来看,党外知识分子所在的基层党组织的力量发挥有限,对党的统战理论及方针政策的学习有待加强;从执行层面来看,有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员干部存在责任心不强、执行力不够、业务水平欠佳、履职不到位的情况,缺乏做好新发展阶段统战工作的思路和方法,统战工作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二)统战工作对象特点复杂,工作难度加大
一是人员构成复杂,统计难度大。党外知识分子行业分布较广,职业流动性较大,人员构成呈日渐复杂的变化趋势。同时,部分党外知识分子往往具有多重政治身份,一部分人员既是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对象,又具备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等身份属性。身份和职业的交叉性会造成相关部门难以统计党外知识分子的准确数量和基本情况,也会使得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与统一战线其他方面工作出现重叠的情况,导致其管理难度加大。二是价值取向多元,政治认同弱化。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有的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改变,更易受物质利益的影响,信奉金钱至上主义、个人至上主义。个别党外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出现偏差、陷入混乱,出现了过分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倾向,容易与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冲突和矛盾,会对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产生消极影响,从而导致主流意识形态被弱化和边缘化。同时,受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的影响,有的党外知识分子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持消极态度,出现了信仰信念模糊动摇、精神价值空虚迷茫等问题。他们中一部分人本身就有海外留学的经历,受西方思潮和价值观影响较深,极力推崇西方式的自由民主,怀疑否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外知识分子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复杂化,对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提出了巨大挑战。三是利益诉求多样,向心力不强,凝聚力较差。党外知识分子人数多、职业分布广、行业跨度大,代表着不同群体或社会阶层的利益,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诉求,在同一时期也可能有着不同的需要,因此他们的利益诉求呈多样化、差异化的特点。这无疑增加了党外知识分子内部力量和资源整合的难度,给统战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题。
(三)统战工作方式方法滞后,凝心聚力效果差
在新发展阶段,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要根据其新特点和新变化进行相应的转变和调整。但实际上,目前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思路和方法在某些方面还显得较为滞后。一是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工作停留在维持稳定的应付阶段,工作定位不准、主动创新少。面对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统战工作思维不开拓、视野不开阔,创新意识不强,难以突破传统观念的障碍、惯性思维的固化、僵化思想的束缚,无法有效地适应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新要求。二是工作方式方法较为滞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仅仅依靠过去积累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比如传统的文件学习、会议讨论、专题讲座等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新发展阶段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要求。有的从事统战工作的同志,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缺乏创新性、主动性,对统战工作重视不够、工作方法不多、落实措施不力,常常处于被动式应付式状态,无法在新形势下妥善处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中的突发问题,难以为社会发展凝聚强劲、持久的力量。一方面,统战部门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对党外知识分子群体关心不够、了解不多,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不少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党外知识分子干事创业平台、机制和环境仍需优化。另一方面,一些领导干部对当前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接受较慢,短时间难以切实转变工作方法,存在以简单粗暴的行政命令推进工作的问题,缺乏说服力和人文关怀,极易引起党外知识分子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影响到他们发挥作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新发展阶段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对策
针对新发展阶段党外知识分子呈现的新特点,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必须在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一)加强党的领导,构建主体体系,提升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凝聚力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加强组织引导,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向心力。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鲜明特质和首要原则。各级党委、统战部门和基层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和作用,克服思想懈怠,把有没有统战观念、懂不懂统战政策、会不会做统战工作,作为衡量和考核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的一个关键标准,不断深化大统战工作思维、提高统战意识。同时,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制度,形成分工明确、机制健全、运转灵活的组织体系,防止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弱化、虚化、边缘化,加强统战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提升党外知识分子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是构建主体体系,强化主体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立体格局。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涉及部门多、领域广,仅靠统战部门“单打独斗”是不现实的,而要打破过去“各自为政”的局面,强化各级党委、统战部门、基层党组织等的主体责任,全方位、立体式地开展工作,要从决策、协调、指导、实施和执行五个层面构建凝聚共识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主体体系,强化主体意识,明确责任担当,形成联动工作机制。决策层面,各级党委要从基础性和战略性出发,深刻认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重大意义,依据新发展阶段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变化特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协调层面,要发挥好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把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列入日常工作要点,强化联席会议制度,使工作制度化、活动常态化;指导层面,各级统战部门要统筹指导和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做好联系、组织、宣传、服务、团结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实施层面,各单位各部门,要建强工作队伍,配齐配足高素质统战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所在的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妥善处理各方关系;执行层面,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员干部必须主动作为,强化理论学习,注重实践锻炼,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坚持求同存异,注重分类施策,提高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针对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中一个突出特点是队伍构成复杂、成份多元。只有正确认识党外知识分子队伍构成、准确把握群体特征、充分尊重个性差异,根据工作对象的不同特点分类施策,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针对性。
一是多方了解和掌握基本情况和思想状况,形成动态人才数据库。党外知识分子群体人数众多、分布广泛,开展网络问卷、宣传教育、座谈交流是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党外知识分子新情况新特点的重要途径。在调研和宣传的基础上,及时了解、登记和汇总他们学习工作生活等基本情况,建立完善的党外知识分子人才数据库,做到及时跟进、动态更新,从而为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不断注入新活力、新动力。同时,也要密切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及变化趋势,主动了解他们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大致看法和基本态度,及时掌握他们对当前工作生活状态的满意程度,以便更好地开展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引导、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等工作,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实际难题。
二是注重个性差异,分类施策、工作务必精准。首先,根据党外知识分子政治素养的差异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党外知识分子由于年龄层次、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工作经历、成长环境的不同,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自然会有差异,需要分类设计和分别实施针对性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方案。比如,一部分党外知识分子由于深受西方思潮和价值观的影响,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呈多元趋势,政治认同度低、社会归属感弱。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突出政治引领,不断加强对该类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他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其次,注重党外知识分子利益诉求的差异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党外知识分子群体构成多样,包括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知识分子、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他们表达的物质和精神诉求也会各有不同,需要采取适合他们特点的方式方法,从实际需求出发有侧重地加强引导和支持。比如,一些党外知识分子作为党外代表人士具有强烈的参政议政诉求,应为他们提供清晰的、明确的、规范的政治参与渠道,有效回应他们的政治需求;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面临着科研与生活的双重压力,需要帮助解决好他们课题申报、论文发表、职称评定以及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难题;针对新媒体从业人员和网络意见领袖在互联网舆论引导方面的特点,应加强与他们的互动和交流,合理引导他们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平等交流中强化共识。再次,积极主动听取党外知识分子的意见和建议,坚持求同存异,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一方面,要坚持尊重与包容的态度。对于合理的建议,要积极予以采纳;对于一些批评意见,也要保持包容和虚心的态度去客观辩证地面对,尊重知识分子的个性品格。另一方面,要坚持底线思维,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行为。
(三)多方探索改进,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实效性
在新发展阶段,随着党外知识分子群体发生变化,统战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多方改革创新,从而不断推动统战工作走向新高度。
一是更新统战观念,增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主动性。打破原有思维模式,树立大统战意识,适应统战工作新形势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新要求。实践证明,统战部门只有解放思想、开拓思维、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才能突破思想藩篱、摒弃陈规陋习,才能有效地适应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新要求,从而形成新思路、提出新办法,开创统战理论新境界和统战工作新局面。
二是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增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感染力。新发展阶段,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不能一味以简单粗暴的行政命令来推动,也不能单纯依靠传统的文件传达、会议座谈等形式,要讲究工作方式方法,以理服之、以情动之,耐心教育、科学引导。首先,充分尊重、充分信任、主动关心党外知识分子,尊重和包容他们的个性差异,关心和照顾他们的工作生活,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真诚地与他们打交道、交朋友。其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在方法上要灵活变通、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善用谈心谈话的方式去接近他们,会用讲道理的方式去教育他们,乐用情感关怀的方式去引导他们。
三是创新工作载体,增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实效性。一方面,创新网络载体,稳妥开展网络统战工作。在互联网时代,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获取统战信息,已经无法适应新发展阶段的统战要求。统战部门需要拓展统战工作新路径,建立网络新载体,充分发挥网络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网络统战工作,牢牢把握网络空间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比如,通过微信、微博、知乎等现代网络交流载体进行政策宣传、理论学习和思想交流,与党外知识分子的沟通和联系不因时空受阻,改善当前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壮大、分布广泛、流动性强等新特点带来的沟通日益困难的状况,极大地提高统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创新活动载体,增强组织活力。结合新发展阶段党外知识分子价值多元、结构复杂、独立自主等特点和实际需要,要努力探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联谊活动形式和工作活动载体,为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党外知识分子提供增进友谊、发挥作用和展示风采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