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市场开拓与维护
2023-01-05刘君娣
□文/刘君娣 徐 鹏
(甘肃农业大学 甘肃·兰州)
[提要]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计划为统领,以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就业能力为宗旨,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极其严峻的形势下,通过“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培养“适销对路”人才,以提升资源与环境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甘肃省高校拓宽就业渠道、保持就业局势稳定做出贡献。
一、发展现状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20年12月1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北京召开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指出:“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复杂”。从2001年高校应届毕业生的114万人,到2021年的909万人,增长了近8倍。“十四五”时期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将超过千万。面对毕业生规模不断扩大,加上疫情影响和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毕业生就业工作形势十分严峻复杂。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事关高质量发展、事关民生福祉、事关社会稳定,是党交给教育系统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高校毕业生作为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中央、国务院把“稳就业”“保就业”作为“六稳”“六保”之首。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让他们顺利毕业、尽早就业;他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就业大局稳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目标。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就业工作任务艰巨。从新机遇和新挑战上看,随着我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持续提升,新科技革命、新经济业态、新就业形态的蓬勃发展,一方面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催生了大批新职业和新岗位。另一方面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应对市场需求存在滞后效应,毕业生能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适应程度可能进一步加剧;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就业难、招工难等现象依然突出。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全面步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的新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机遇新挑战,准确认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势,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极其严峻的形势下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
(二)拓宽毕业生就业创业市场将是今后关键环节。2020年6月3日,李克强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强调:“采取更多市场化办法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千方百计保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平稳”;2020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20]5号),《通知》指出:“积极拓展市场化岗位,建立就业岗位拓展新机制,各地各高校要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和招聘机构,多种方式拓宽岗位信息来源,鼓励毕业生到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多元化多渠道就业,各地各高校要将实习作为促就业的重要渠道,加快完善就业实习管理制度,深化校企校地合作,建设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开发更多就业实习岗位,推动更多毕业生通过实习实现就业”;2021年2月4日,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在参加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交流时指出:“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希望各单位持续推进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一是继续发挥平台和技术优势,千方百计拓宽岗位渠道。二是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断开拓思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帮助大学生认清就业的形势和企业用人需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理性且务实地求职。三是协同发力,做好线上线下岗位双推荐。夯实线下招聘的组织保障工作,优化升级线上招聘服务功能,使大学生获得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招聘服务体验。四是架起直通的桥梁和纽带,引导更多企业参与,积极参加雇主调研、大学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等调研工作,共同为高校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改进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支持,各领域扩大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帮互助”;2021年3月23日,人社部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重中之重,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为统领,以品质就业服务为支撑,精准施策,多方发力,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稳定,通知中提到两条:“一是要各高校落实政策拓宽渠道,拓展企业就业主渠道,开拓重大战略就业岗位,促进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二是要各高校积极拓展就业见习,多渠道募集见习岗位”。
甘肃省处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2021届毕业生人数达到15.45万。本地区吸纳高校毕业生有限,因此政府采取各项措施努力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2021年3月30日,甘肃省教育厅召开推进就业工作视频电视电话会议,省教育厅张国珍指出:“2021年,甘肃省计划招收公务员2,641人,专升本1,388人,硕士研究生13,253人,但政府部门吸纳的岗位有限,全省高校一定要坚定信心,紧抓不懈,通过各种渠道开拓就业市场,确保就业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张国珍建议做好就业工作,要做到四个方面:“第一,要落实四个保障,抓好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三只队伍;第二,高校要深化内部改革,凝练办学特色;第三,要抓好就业市场;第四,实行“请进来,走出去”,分区域划片开拓就业市场”。2021年甘肃省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支持计划,支持企业、政府投资项目和科研项目设立见习岗位,给予见习单位补贴支持,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参加企业见习,大力拓展就业市场。
(三)多方面开展校企合作是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必然要求。高校与行业、企业之间互动历来被国家所提倡,无论是从高校的基本职能,还是高校自身的发展、促进企业技术革新与效益提升等诸多角度看都是一种必然。随着国家对应用型大学专业转型策略的出台,尤其是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更促使高校改变传统的封闭办学模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减少无效和低端的人才供给,从提高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自身需要出发,不断强化与企业、行业的合作。“责任共担、全程参与、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已成为应用技术性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据统计,2012年至2020年,教育部公布了1,632个大学生校外就业实习建设项目。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许多行业产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已经由过去的买方市场逐渐向卖方市场转化,出现结构性供大于求,企业要继续生存和发展,迫切需要大批掌握本专业技术应用的技能型人才,不再欢迎没有掌握专业关键技能的实习生或技术不熟练的毕业生。高校学生就业困难与企业求贤若渴这种矛盾的实质在于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要求相脱节,使得毕业生很难马上融入企业,也造成非常普遍的人才供需矛盾,一方面是缺乏专业技能的毕业生难以就业;另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所需的专业技能人才。“高薪难聘高级工”已成为全社会各行各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已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党中央明确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校外就业创业实习基地开发和建设,增加了高校与企业的接触和沟通,学生可以在企业完成的实践类课程主要包括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综合实践、毕业设计等。学生参加校外基地企业的实习可以深入地了解企业的情况,企业也可以通过实习来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水平,通过实习使双方增进了解、双向选择达到双赢。这种做法既缩短工作适应期,也使学生的实习和就业真正实现了零过渡,培养“适销对路”人才。校企多元化合作,促进产教协同育人能力提升,助力教育和产业融合发展,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辐射度,加速人才成长的进程,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二、就业创业市场开拓与维护面临的困难与不足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在制定学校“十四五”规划和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将培养全能人才和促进就业作为学校人才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就业技能培养,每年选派就业工作老师到全国各地走访用人单位,开拓就业市场。但资源环境类专业的就业率较低,2020年初次就业率为78.02%,低于全校平均水平,与省内其他院校相比更低,直接影响甘肃省就业工作的提升和人才的输出。目前,资源环境类专业就业市场开拓与维护还存在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业市场开拓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市场开拓是一项具有专业性、系统性的复杂工作,需要高校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也需要高校拨付专项经费用于就业市作的开拓。据了解,部分高校就业部门专职人员紧缺,招聘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发布,就业政策的咨询与服务,就业数据的管理与维护,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与资助等与就业相关的事项全部集中于就业指导部门。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就业部门的专职工作人员无法将更多地精力用于就业市场开拓与维护这一工作。此外,有些院校将大部分资金用于高校建设、人员经费等项目,用于市场开拓的经费投入不足。
第二,就业市场开拓力度不够。就业市场开拓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就业市场开拓区域具有局限性,仅局限于本地本省企业。一些地方性的院校主要位于地级城市,这些院校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由于地域性以及封闭性等原因,辐射范围主要局限为本地本省企业,省外就业市场开发力度不够。二是就业市场开拓的对象具有局限性,仅限定于固有单位的维护上,对新的就业市场开发力度不够。造成这一现象既有人员短缺的原因,也与缺乏专项经费支持有关。
第三,就业市场开拓渠道单一。校园专场招聘会以及双向选择洽谈会,是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主要形式,这也导致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单一化。因此,高校应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就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拓就业渠道,以便为毕业生提供多样化的就业选择。
三、就业创业市场开拓与维护途径
学生就业市场的开拓与维护是满足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学校结合“培养新农科人才”的培养定位,落实“以学生为本,以就业能力提升为核心,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学生工作理念,制定了“立足甘肃、依托行业、面向市场、辐射全国”的方针,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全员参与、主动出击、重点突破”的原则,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农业行业,面向资源环境类专业,面向“长三角”“珠三角”、临港新片区等学生选择就业热点区域实地走访和调研,建立点、线、面结合,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的多元化就业市场体系。通过发挥学校学科专业优势,计划采取行业互动、区域合作、基地依托、网络拓展、创业教育、目标管理等措施,大力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不断挖掘潜在的人才需求空间,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科研和就业基地,拓宽就业市场的行业和地域,扩大毕业生用户群体。
(一)走出去,主动拓展就业市场
1、面向行业、面向专业、面向区域,以点带面拓展就业市场。在实地走访和调研的基础上,面向农业行业,面向资源环境类专业,面向“长三角”“珠三角”、临港新片区等学生选择就业热点区域,学院积极主动拓展就业市场,强化校企合作,每年签订8~10个就业实习基地。并在就业服务、职场规划、课程开发、教学资源建设、项目研发、技能竞赛等多领域开展合作。就业实习基地是大学生接触实际生产、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和了解企业的窗口。利用就业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实习平台,帮助大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为将来就业提供条件。在企业开辟建立“实习基地”,与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计划,从而与企业建立“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2、组建专家队伍定向支持,实现校企双向合作。通过走访交流,了解用人单位的经营模式与理念,并掌握用人单位对于高校的需求。企业的发展需要专业高端人才的助力,为了更好地加固校企合作,学院计划每年组建专家教授博士团赴企业开展生产指导,建立用人单位与学校教学团队的紧密型合作关系,形成企业人员与学校团队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学校+实习基地”递进的“学做合一”的产学研实习平台,形成“教与学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的全面人才培养模式,主动维护和大力开拓就业市场,学院预计通过2~3年的努力,创办具有一定影响力、具有较强的师资队伍、能满足资源环境类专业前沿技术与核心技能训练的校外就业市场,为甘肃高校人才培养输送和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请进来,邀请知名企业举办专场招聘会和就业辅导讲座。每学期定期召开一次大型专场招聘会,邀请相关专业知名企业至少20~30家;举办春、秋季“就业服务月”活动,在就业服务活动月期间每周邀请企业来学校举办招聘不少于3次。邀请重点用人单位的领导、专家、工程师来校举办“企业家论坛”“就业创业论坛”“专家讲座”等专题报告会,针对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开设讲座,介绍企业文化、企业的用人理念、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的运作模式、企业的人才标准、企业的招聘计划等较为感性的知识和经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每年举办资源环境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类大赛、求职简历面试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聘请企业人员作为大赛评委或创业类项目的导师。聘请2名企业员工作为长期就业创业导师并颁发聘书,每学期至少要开展2次就业创业方面的讲座和指导,增长学生的见识,拉近学生与企业的距离。
(三)以重点区域为面,拓展毕业生就业领域。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显示:西安、珠三角、长三角、临港新片区是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区域。按照学生就业意愿,分区域、分专业选择优质企业进行重点拓展,依次从西部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拓展,选派学院负责就业工作的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老师主动走出去,以重点区域为面,向周边地区延伸、向不同行业延伸、向经济发展新热点地区延伸,开拓新的企业,并做好之前合作企业的联系和维护,走访校友,听取校友对就业工作反馈意见并及时整改,不断加大就业市场开发力度,拓宽就业领域。
(四)搭建良好的网络平台,开拓和优化无形市场。充分利用网络便捷、高效、信息共享的优势促进和优化无形就业市场的建设,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良性互动,做到两个市场优势互补。第一,建立方便快捷和富有本校专业特色的就业信息网、就业微信公众号等。实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登记注册、资料发布、信息查询、数据统计、求职招聘等工作的网络化,增加网上求职、择业、面试等内容的培训系统,增加与政府、社会公招等社会公共就业网站的对接。第二,举办“网上供需洽谈会”“网络视频招聘会”等。利用网络迅速快捷、成本低、信息量丰富的优势,克服现场招聘会带来的各种弊端,开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成为大学生就业市场发展趋势。结合教育部“24365校园招聘服务”平台,开展全国农业及相关产业行业线上专场招聘会,开展“职海引航”就业能力提升空中培训计划等。第三,努力拓宽就业网的服务功能。计划开辟毕业生交流吧,吸引已就业的往届毕业生参与到交流吧的讨论中来,交流求职经验,畅谈工作感悟;为毕业生制作“风采录”集锦,以便毕业生全方位展示自我风采,更好地吸引用人单位的眼球。第四,做好网站的管理与信息的发布。责任专人做好网站的管理和就业招聘信息的更新,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需求信息审核与发布机制,保证信息的安全,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牵线搭桥,实现无缝对接,提高毕业生求职成功率。
(五)帮助有能力的毕业生自主创业。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课程,邀请有关就业和创业方面的成功人士来我校开展讲座。加强对学生就业、创业心态,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意识。通过举办创业讲座、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社团活动等,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体验;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创青春”“三创赛”“挑战杯”等为毕业生创业搭建平台。为有能力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帮助,指导他们创业就业,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通过毕业生自主创业来拓宽就业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