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商业银行资产配置转型研究

2023-01-05潘吉祥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碳达峰商业银行转型

潘吉祥

(长春大学 经济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2020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随后各级政府围绕这一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而商业银行作为绿色产业发展的资金提供与资源协调的重要主体,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的实现进程中起着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融资成本、降低资产风险的作用。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政策导向,加快金融创新与机制创新,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一、商业银行资产配置转型的背景

(一)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严峻

我国目前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可以从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土壤污染三个维度来概括。大气污染方面,在47个重点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我国规定的二级标准的城市占比不到30%,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常年居高不下,大气污染严重。水环境污染方面,七大水系有42%的水质达不到饮用水源的标准,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加剧,可饮用水域大面积受影响。土壤污染方面,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养分流失、未分类垃圾随意填埋引起的土壤污染等问题同样非常严重。

(二)绿色金融发展空间广阔

双碳目标提出后,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予以支持,这意味着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生产新能源化将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的研究显示,生产新能源化带来的新增投资可以高达138万亿元人民币,这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未来绿色金融发展空间将非常广阔,商业银行要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不止在规模上,还要在质量上加快绿色金融的发展步伐,积极转型,勇于创新,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在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产业结构绿色化转型趋势明显

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文化体系和生态经济体系,可以推断在不远的将来,我国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理念将进行巨大的调整。能源结构方面,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在整个能源消耗中的占比将大幅提高,整体比重预计提升到70%以上,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产业也将迅猛发展。产业结构方面,新能源将渗透进入产业,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设备、低耗能生产线等工业领域的规模和比重将大幅提高,产业结构面临巨大调整。消费结构方面,从出行到居家,人们的生活和消费习惯将发生巨大变化,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等低碳产品的偏好程度将大幅提高。[1]

二、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一)绿色信贷

绿色信贷的含义是商业银行在为客户办理信贷业务时将环境因素纳入考核体系中,促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仅关注经济效益,还要更加重视环境问题,推进企业向低耗节能方向转型。自2008年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首次发放绿色信贷以来,各大商业银行也开始陆续为企业发放绿色信贷,2021年末绿色信贷余额达到15.9万亿元,整体发展较快,不良资产率近五年保持在0.7%以下,低于同期其他贷款不良水平。

(二)绿色债券

绿色债券是指将筹集来的资金专门用于支持碳排放符合低碳要求的绿色产业、绿色项目等绿色经济领域,并按照约定到期还本付息的金融产品。在我国,绿色债券的发展时间较短,从2015年第一只绿色债券发行以来,我国的绿色债券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我国绿色债券的发行量达到682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在绿色债券的发展进程中,商业银行通过承销等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绿色信托

绿色信托是指信托公司通过绿色信托贷款、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公益信托、绿色股权投资、绿色产业基金、绿色供应链金融等方式提供的信托产品和受托服务,从而为企业的低碳化转型和资源的高效合理化利用提供支持。从规模和发展时间上来看,我国的绿色信托还处于起步阶段,2020年末绿色信托的存续项目有888个,规模为3 592亿元,比上年增长0.2%。整体来看,绿色信托的投融资规模近年来有所上升,在这一领域,商业银行也在不断提高参与度,在信托业务开展上尝试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地支持绿色金融项目的开展。

三、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存在的问题

(一)绿色资产占比较低

目前,绿色金融资产在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中的占比从2016年的2%上升到2021年的10%,整体规模逐年上升,但想要实现双碳目标,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引导作用和调节作用,目前绿色金融资产的比重还远远不够,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商业银行的支持,绿色金融资产的数量还需要进一步扩大。[2]

(二)绿色金融专业性人才匮乏

一方面,由于绿色金融属于新兴产业,相关领域在我国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没有足够的专业性人才储备,再加上近几年绿色产业的兴起,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迅速,人才缺口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绿色金融属于交叉型学科,对于知识面要求很广,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符合条件的从业人员数量非常有限。

(三)有关标准认定不明确

目前,央行和银保监会所使用的绿色信贷认定标准及项目目录并不完全一致,对一些行业的界定还不够明确,例如,央行现行标准下,核电属于绿色产业范畴,而在银保监会的认定标准里核电又不属于绿色产业范畴。标准的不一致导致商业银行在贷款审批环节无法做出明确判断,从而对双碳政策下某些项目的激励效果不能完全发挥出来,阻碍着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转型。[3]另外,商业银行在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时,对产业的碳排放情况没有明确的评级制度和评定方法,造成绿色金融产品投放不够精准、低碳企业贷款审批混乱等问题。

(四)风险管控系统不完善

主要风险包括对新兴绿色产业缺乏了解所造成的贷后管理风险和高污染企业因减排压力而破产所带来的违约风险。商业银行想要做好风险应对,更好地履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重要使命,就必须有一套完整的风险管控体系,而目前商业银行绿色金融还处于初期阶段,对绿色信贷带来的风险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同时,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缺乏信息交流共享渠道,法律对企业环保方面的信息披露没有强制要求,这会导致商业银行无法获得企业内部的环保信息,对商业银行后续的审查和贷后管理变得非常困难。

(五)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不健全

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绿色金融产品种类单一,主要依赖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有关绿色资产证券化、碳资产管理等绿色信托领域的绿色产品研发严重不足,无法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多维度融资需求。二是商业银行主动负债能力较弱,资金成本较高,造成小微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不能满足绿色产业的资金需求。三是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的交易机制还未完全形成,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绿色金融资产的规模很小且流动性很低,进一步制约了绿色金融市场的推广与发展。[4]

四、商业银行资产配置转型路径

(一)优化绿色金融资产配置机制

优化绿色金融资产配置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商业银行要在对整个双碳背景我国实体经济的产业结构转型方向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提前增加净零碳经济领域的绿色融资的支持力度,推动高污染企业绿色转型和绿色金融市场的健全发展。商业银行这一行为也将进一步影响资本市场偏好朝绿色产业转移。对于煤炭、金属冶炼、石油等污染高的产业,商业银行要对其信贷规模进行限制,提高绿色资产在商业银行资产配置中的比重。另一方面,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商业银行提高除了对大型绿色项目的支持力度外,还要注重对小微企业采取的绿色行动进行评估和激励,如电子发票的使用情况、可再生废料的回收情况、环保业务的开展情况等,再将评估结果作为其信贷服务的影响因子,从而达到激励小微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绿色化转型的效果。

(二)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培养和组织架构建设

商业银行应从大局出发,组织构建专业的绿色金融业务部门,完善组织架构,对绿色金融项目的审批、风控、审查等环节制定标准化流程和执行标准,并在此基础上邀请环保和新能源领域专家、绿色企业代表等业内人士开展知识分享讲座,深入开展行业研究工作,对在职员工进行相关培训,加大对环保与金融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商业银行还要注重绿色理念的深入理解和贯彻,将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贯穿其中并作为企业价值观加以宣传,定期举办相关主题的讲座和培训,将绿色金融作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并将绿色资产纳入商业银行业绩考核中。

(三)建立健全绿色产业认定标准

建立健全绿色产业认定标准,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在对国际国内环保标准有充分认知的前提下,为商业银行制定一套明确的评定标准。同时要避免一刀切,对绿色产业进行精细化评级,根据具体排放情况为申请绿色信贷的企业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二是对企业建立更加严格的贷款原则,将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列入重点审查名录,拒绝为未通过环保审查的企业提供贷款等。

(四)搭建全方位的风险管控体系与信息披露系统

应对双碳目标给商业银行业务模式的转变带来的风险,需要搭建一套全方位的风险管控体系,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商业银行自身要主动学习新的行业知识,对新兴绿色产业的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盈利模式、技术创新、市场发展状况等进行深入调研,这样在进行贷后管理时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5]二是商业银行要积极构建同企业的沟通渠道,对企业碳排放信息的获取要满足实时性和准确性,进一步提高绿色金融项目的开展效率,对绿色金融业务实行专业的市场化运作管理。三是对煤炭、钢铁、化工等传统高污染企业做好绿色转型的评估工作和风险度量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做好风险预警,避免出现大规模的传统企业破产带来的违约风险。四是商业银行要对现有资产的绿色风险和用户情况做好风险评估和管理,不能仅把关注点放在绿色资产的规模扩大上,还要对以往客户展开全面的风险监测,制订一套涵盖新老客户的风险管控策略。

(五)加快金融产品创新

一是商业银行要加大绿色资产证券化相关金融产品的研发力度,同环保部门合作,共同推进绿色产业的进一步细分,为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绿色金融产品,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二是商业银行要对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的经营特点、运营周期等方面有充分准确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设计出能够满足企业多维度需求的绿色金融产品。[6]三是商业银行要提升自身的主动负债能力,利用好自己的业务优势与行业优势,积极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和与绿色相关的资本类债券。积极拓宽绿色债券的承销业务,合理利用金融产品绿色创新环境下的碳中和债券、企业转型债券等投资产品。当前金融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较差,上述举措一方面可以缓解商业银行的增存压力,填补存贷缺口,另一方面还能降低企业在转型、减排环节获取资金的成本,更好地造福绿色企业,解决绿色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

猜你喜欢

碳达峰商业银行转型
碳中和·碳达峰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探讨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设计思考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