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及技术推广探讨
2023-01-05张启成刘雪平
张启成 刘雪平
(郑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河南郑州 450008)
小麦位列我国粮食作物第一梯队, 其种植范围广且群众喜爱度高。 小麦产量和质量越高,越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 从种植的角度来看,开发和推广绿色小麦栽培技术能进一步扩大小麦产量, 并为实现小麦种植的绿色化、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在实践工作当中, 小麦种植人员需要关注小麦栽种与田间管理技术的选用合理性,结合实践经验找到可行性方法,并推进种植与田间管理技术逐步推广。
1 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绿色小麦种植环节, 从播种到收获全过程开展的各项管理都属于田间管理, 这些管理措施的实施意义在于提高绿色小麦产量和质量。 在实践工作当中, 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技术的应用有效性影响深远,优化技术应用、强调技术落实应该成为所有绿色小麦种植户的一致追求。 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的技术要点主要分为培土壮苗、施肥灌溉、病虫害管理3 个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1.1 培土壮苗
选择合适的种植土壤, 做好小麦种苗培养是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的基础工作。 与传统小麦相比,绿色小麦的整体质量更高且适应力更强, 但是种植土壤与种植环境依然是影响绿色小麦产量和质量的最重要因素, 种植在合适土壤和环境中的绿色小麦更容易实现优质生长,麦粒的色泽、口感、品质及营养价值都会更高。 为此,田间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土壤选择,通过开展全面化、综合化考量,选定最适宜的绿色小麦种植环境。 优先选择土壤肥力、水分含量、土层结构、光照条件及水源分布条件符合绿色小麦种植需求的地区开垦农田;优化局部种植环境,强调土壤、水分、肥力、空气等多元影响因素合理调控,通过必要的人工干预手段打造适宜的绿色小麦种植环境。
在壮苗环节, 需要从提高小麦种苗成活率和小麦产量的角度出发,优选良种、合理培苗。 选种时,应该结合当地种植环境和小麦种植需求, 选出经济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品质佳、产量大的麦种。 选定麦种后, 必须在播种前对所有种子进行集中处理。 比如,药剂拌种、高温杀菌、机械筛种等,目的是提升种子发芽率,为增强种苗成活率做好准备。 当绿色小麦开始生长,管理人员需将关注重点转移到培苗上,面对缺苗情况需及时补种, 面对麦苗生长速度不均应合理控旺促弱。 比如,基于提前施肥和“微量元素+尿素+水”混合水源灌溉促弱转壮,以便缓解绿色小麦的叶蘖同伸关系混乱问题,改善叶子颜色偏弱情况;基于小麦生长周期和各阶段生长特征, 合理抑制基苗过幅增长,以免出现过度旺长。
1.2 施肥灌溉
土壤和自然环境是绿色小麦种植的天然影响因素, 施肥和灌溉水源则是绿色小麦种植的主要人为影响因素。 对于绿色小麦种植, 保持水肥管理有效性,强调施肥灌溉针对性、实效性是提升种植质量与产量的最合理方法。 在此环节,既需要保持水肥用量合理,又需要保证水肥施用的时间合理。 需要注意的是,绿色小麦种植环节,灌溉具有双重作用,一是补充水分,二是丰富营养。
基于此,可在灌溉水源中融入营养元素,从根本上保障灌溉质量。 在控制灌溉时间时,需要从避免干旱与内涝、促进绿色小麦健康生长的角度出发[1]。 比如,基于冬灌避免麦田冬季干旱;以18%作为灌溉水量,避免田间积水;同时开展春灌与施肥,为小麦生长提供良好的水肥条件。 同时,也应该从底肥、追肥等角度出发,做好施肥管理。 强调底肥施用,以一次性全部施用基肥的方式培育冬前壮苗;基于有机肥、氮肥、磷钾肥及复合肥等多种肥料开展生长追肥,根据绿色小麦实际生长情况针对性施肥。
1.3 病虫害管理
病虫害是影响作物产量与质量的重要因素,绿色小麦也不例外。 绿色小麦种植必须高度重视病虫害管理工作, 明确绿色小麦生长环节的常见病害与虫害类型、特征,掌握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为切实保证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质量做好充足准备。病害防控应以除草、用药2 种方式为主。其中,除草应尽可能在小麦种植前开展, 播种后也需要根据麦田实际情况针对性除草, 最佳除草时间是冬季以前,而且除草时可以根据杂草类型选用药物。 比如,以基二磺隆清除节节麦、以氟唑磺隆清除雀麦、以苯磺隆水分散颗粒溶水清除杂草。 用药除草时,所有药剂溶液都需要直接均匀地喷洒于杂草之上。 在虫害防治方面,需要重视蚜虫、蛴螬、吸浆虫、蝼蛄等麦田中常见害虫的防治。 可采取物理防治、药物防治与生物防治混合的田间管理措施。 比如,以“辛硫磷+倍硫磷”制作毒土,沿麦垄均匀撒施后浇水,防治蛹期吸浆虫;喷洒毒死蜱、氯虫双酰胺等杀虫剂杀虫;释放害虫天敌或安装捕虫装置防控虫害。
2 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技术的推广价值
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提高小麦种植质效, 而推广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技术则可以进一步拓展其影响力, 带动绿色小麦种植产业整体进步[2]。 在实践工作当中,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技术推广展现出如下价值。
2.1 增加经济效益
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技术的推广范围越大,影响力越强, 越有利于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和种植技术革新,将实现“绿色小麦种植+现代技术”的协同发展格局, 可基于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技术创造巨大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与农村建设。
2.2 提高小麦产量
无论是对于消费者还是种植户而言, 小麦增产都有益无害。 推广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技术,可以进一步促进小麦种植技术向科学化、精细化发展,将有效扩大小麦产量、提升小麦质量,解决粮食问题。
2.3 保证食品安全
与普通小麦相比, 绿色小麦是一种安全性更高的粮食作物,营养价值更高。 推广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技术,将为绿色小麦提质增产提供保障,更能为全面提升小麦质量、保证粮食安全奠定基础。
3 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技术的推广路径
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技术推广会对传统小麦种植理念和技术造成冲击, 推广人员必须合理选择推广方式和角度, 引导小麦种植户学习和接受该技术,同时吸引消费者与社会各界关注。 为此,要多策并举,确保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技术的可行性。
3.1 积极推进多方式宣传
扩大宣传范围,增加宣传力度,基于多种宣传渠道打造立体化、全面化推广格局。 基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打造全媒体宣传结构,同时推进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技术的线上与线下推广; 充分发挥基层农技部门职能,深入农村开展定向宣传;树立典型,基于成功案例完成有效宣传。
3.2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相关部门充分发挥组织、引导和扶持职能。 颁布税收优惠政策,出台绿色小麦种植扶持政策;合理调控宏观环境, 为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技术推广提供良好氛围;组织和引导农技、农机企业大力发展绿色小麦种植业务,增强技术推广的可行性。
3.3 强化技术队伍培养
培养专业人才,以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基础,持续推进推广工作[3]。 加强推广队伍建设,以懂种植、擅沟通的专业技术人才组建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推广队伍;深化业务能力培训,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全面增强一线推广人员的专业素养, 确保他们可以为农民提供有效讲解和示范, 可独立解决推广过程中的突发问题;加强职业道德培养,增强推广人员的责任心、耐心和自信心;建立长效化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做好推广队伍建设与推广质效管控,为切实提升推广有效性提供保障。
4 小结
综上所述,绿色小麦种植技术需要得到推广,这是进一步扩大绿色小麦种植质量、 增强绿色发展潜力、 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主要方法。 在实际作业环节, 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强调水肥管理与病虫害防治。 在技术推广环节需要关注多渠道宣传,深化人才培养,组织小麦种植户种植绿色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