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扎根南疆办高校的路径研究

2023-01-05张俊何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南疆人才发展

张俊何

(喀什大学,新疆 喀什 844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新时代立足实际,扎根南疆办高校,办出有当地特色、人民满意的高校是贯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这将会影响和辐射到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层面,是评价一个地区软实力建设的核心指标。同时,南疆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好技能,能够更好地服务当地,为当地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坚持扎根南疆办高校的三重逻辑

新时代背景下坚持扎根南疆办高校是建立在理论、现实、实践三重逻辑基础之上,拥有内涵丰富的立论之基。

一是理论逻辑。“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定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自信。”这是因为我国的独特国情决定了我国教育只能走自己的发展道路,解决我国的教育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方法。要充分意识到,我国办的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教育发展还不充分也很不平衡,还有很多教育短板,教育改革发展就要与我国实际相符合。

二是现实逻辑。从全国的角度来看,新疆的稳定和发展是关键。稳定、发展和长治久安都离不开高校的大力支持。在整个新疆的视域下,南疆的教育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是更为关键的因素。从高校发展的视角下审视南疆的教育发展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南疆高校发展的内部环境看,经过多年的持续建设,校园占地面积、住宿条件、科研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硬件条件得到改善;内部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但仍存在一些不足,表现在:高校总体规模较小,高素质人才资源培养能力尚显薄弱,难以适应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阶段转变的发展特点和持续变化,高校学科建设与经济结构布局的契合度尚有待增强等。所以,南疆高校的发展要以立足当地社会需求为导向,转变学科专业结构,服务国家层面的战略和南疆当地的发展,从而实现区域整体发展。

从南疆高校发展的外部环境看,国家层面的“一带一路”倡议、援疆政策等顶层设计为当地高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有利于高校进一步弥补硬件设施和人才短板。当地的自然资源、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有利于高校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扩大办学规模。与此同时,部分发展短板仍需引起重视。比如,对政策性资金需求过大,发展路径外部依赖强,培养当地急需的科研人才能力不足,对南疆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和支撑力尚有提升空间等。

三是实践逻辑。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带一路”五大中心区的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现,对南疆高校的发展提出了更为实际的要求。高校的培养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和课堂里,应该主动把提高服务当地经济作为发展方向,充分发挥高校在专利研发、产业布局、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探索建立产学研用相融合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南疆紧缺人才的培养力度,为当地输送大批合格适用的高水平人才;遵循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指导,突出南疆高校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特色和优势。

二、筑牢“立德树人、知行合一”育人理念

一是树立正确育人观念。南疆高校要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和教育方针,聚焦教育这个事关新疆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问题,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从而加快建设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南疆高校要贯彻落实“希望全国广大高校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的回信精神,引导学生将“学”与“行”相结合,从身边事做起,从根本处下功夫,不断的完善和提高自身的能力,自觉为当地的发展尽一份力量。在新时代,需要从实际出发,对“知行合一”的内涵进行新的拓展,立足南疆情况,结合南疆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当地发展急需的高水平人才,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实现理想追求和社会需求相适应。

在践行“知行合一”理念的同时,也回答了“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素质过硬,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思想境界。在日常教学和答疑解惑中将党的方针政策以创新的形式表现出来,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全方位的帮助他们成人成才。其次,要守住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加强课堂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使同学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课堂形式上,可以尝试通过开展主题辩论、经典名著知识竞赛等教学方式,提高知识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认同感。最后,要革新教学方法,突出问题导向。让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提问,从实际问题中去寻找研究方向和思路,进而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是明确切实培养目标。“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是南疆高校培育人才的必然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切实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对培育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在诸多培养目标中,思想政治培养最为重要,因为它和培养对象思想和行为的价值取向和服务方向关系最为紧密。联系南疆实际需要解决南疆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南疆需要什么技术,学校就研发什么技术;南疆需要什么样的成果,学校就做好什么样的成果转化,将扎根南疆落到实处。南疆高校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将德育落实在各科课堂教学中、渗透在校园生活的各个环节、延伸到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这些举措将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切实融入到学生的培养目标上来,培养一代建设南疆的新人。

“培养什么人”是“为谁培养人”的关键。必须准确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要深刻认识到,高校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场所,必须加强政治引导、思想引领。尤其对于南疆高校,要把“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各个环节,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肩负起时代重任,立志服务人民,为南疆发展多做贡献。

三、高校提升服务社会的实践路径

一是以“文化润疆”为中心,促进文化事业发展。大力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让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根植于南疆各族人民心灵深处。具体而言,在政府专项资金扶持的基础上,高校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进行多样化处理。组织专家学者充分挖掘富有南疆特色的话剧、戏剧、歌舞剧等剧种,加以整理和归纳,推出一批富有民族特色的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进而激发起南疆各地的文艺演出单位参与相关艺术创作的积极性。同时,要经常组织学校师生下乡采风,深入老百姓的生活,走进田间地头,创作出一大批思想内容好、民族特色浓,反映新时代南疆地区人民生活风貌的好作品。积极组织基层群众性文化活动。利用高校特殊的文化优势、人才优势,打造群众文化品牌,以人民群众所喜爱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各族人民充分参与到创作和演艺的全过程,注意培训业余艺术骨干、保护民间优秀传统艺术,进而促进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是以“富民兴疆”为支撑,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南疆呈现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从高校的角度出发,要以第三次援疆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的学科层面优势、人才层面优势、科技层面优势,提升高校相应的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根据南疆社会发展的需求,采取以理论研究为支撑,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推动南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工作。首先,树立“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理念,明确科研发展定位,推进产学研合作;完善科研绩效评价方式,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高校在产业研发、人才培养、校地共建等方面的优势,全面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服务地方的能力。其次,积极探索自治区、学校联合共建技术转化和共创共享科技创新的研发平台,加大南疆高校在科技园方面的投入、加快相关特色产业的企业孵化器建设;通过开展科研攻关、项目合作、成果转化等多种形式,依托当地特色学科,组建高水平的合作科研团队,加速科技成果向实践领域和向产业规模化的方向发展。最后,要充分发挥政府行为和市场机制在推进产学研学用“五位一体”中的作用,进一步拓宽当地政府和高校之间的合作、共建空间,实现高校、政府和社会三者之间互利共赢的发展机制,从而保证这一体系的高效率运行。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利用高校的青创产业园、企业孵化器、研发平台等为载体,提供专项的资金扶持和相适应的精准配套服务,从而搭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地区市场需求融合的桥梁,进一步提高南疆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是以“长期建疆”为主线,实现南疆长足发展。从国家层面对南疆地区进行相应的顶层设计,出台适应于当地发展的配套政策,促进南疆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以“长期建疆”为主线,“文化润疆”和“富民兴疆”为两翼,为南疆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行的路径支持。因此,要在传统发展思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南疆高校的作用和优势,进一步发展与教育相配套的服务产业、文旅产业,为南疆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支撑。政府要有计划的鼓励高新技术型企业、服务型企业以高校为依托,培养出一大批专业型、服务型人才,为当地提供稳定的消费市场和大量就业岗位。

南疆高校还要利用“对口援疆”的政策支持,不断完善自身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建设,既要重视短期培训的效果,开拓思路,明确工作目标,也应注重长期成效,建立科学合理、管用适用的产学研转换机制。进一步发挥出高校自身的优势,助力南疆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形成高校和地方之间稳定的供求合作关系,让老百姓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

总之,新时代背景下扎根南疆办高校的路径研究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与实践的重要成果,在兴疆固边、培养新一代戍边人,推动南疆乃至新疆出现更有利于长治久安的结构性变化起到重要的意义。同时,长期建疆是总体规划,是需要长期努力才能完成的事业。为此,一方面要守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的全面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另一方面又要创新,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同各民族全面交流、广泛交往、深度交融,不忘本来,用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理论来指导实践,把思想政治理论工作和高校的长期性发展相结合。

猜你喜欢

南疆人才发展
人才云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南疆木棉红似火
南疆最美是春天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南疆水城(外一章)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