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新品种东利718 的选育
2023-01-05孙铭隆王俊强魏东波陈青利唐金宝丁昕颖李冬梅赵远玲
李 铁 孙铭隆 王俊强 魏东波 陈青利 唐金宝 丁昕颖 凃 靖 李冬梅 赵远玲
(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哈尔滨 150000;2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齐齐哈尔 161006;3 黑龙江齐山种业有限公司,齐齐哈尔 161046;4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齐齐哈尔 161005;5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齐齐哈尔 161021)
黑龙江省素有“北大仓”之称,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1]。玉米作为黑龙江省第一大作物,2022 年玉米种植面积超过600 万hm2(9000万亩),为农业生产作出卓越贡献[2]。黑龙江省共计6 个积温带,其中第三积温带地域范围西起齐齐哈尔北部,东至佳木斯、牡丹江,生态类型多样,其中包括半干旱、半湿润及湿润地区,活动积温2300~2500℃,常年玉米种植面积150 万hm2(2250万亩),占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1/4,是黑龙江省中、早熟玉米种植区,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雨水调和的生态类型,要求生产上推广的玉米品种要具有发苗快、早熟、耐低温、适宜机械化收获、抗逆性较强和籽粒脱水快等特点。利用具有耐冷、早熟、脱水快、宜机收等特征的优良种质资源,选育耐密、抗倒、抗逆、宜机收的品种成为主要育种方向[3-5]。2010 年以来,随着德美亚等早熟、宜粒收品种的推广,玉米机械粒收技术在第三至第五积温带发展很快,利用欧洲杂交种选系创制适宜低积温区玉米品种成为育种家工作的重点[6]。黑龙江齐山种业有限公司针对第三积温带下线,以欧洲种质资源为基础材料,利用合理杂交模式成功筛选出玉米新品种东利718,具有适应性广、抗病能力突出、适宜机械化水平高等特点,从试验示范到品种大面积推广备受广大种植者好评,未来将逐步成为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的苗头、主栽品种,为维护粮食安全提供有利 保障。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1.1 母本GK490312 选育GK490312 以外引德国杂交种GKS490 为基础材料,自交8 代选育而成。围绕GKS490 自身特征特性,F2~4加密筛选,选择耐密性强、单一果穗产量高、抗病抗逆能力强的果穗,F5测配选择一般配合力高的果穗,F6降低密度并人工接菌鉴定筛选,选择植株高、穗位高适中,单穗产量高,抗大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的果穗,F7~8选择整齐度好、植株叶片上收下展、根系发达单株,定名为GK490312。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为115d 左右,需≥10℃活动积温2250℃左右。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茎绿色。雄穗一级分枝数5~7 个,颖壳绿色,紫花丝,黄花药。株高180cm,穗位高65cm。果穗筒形,红轴,穗长15cm,穗粗4.1cm,穗行数14~16 行,硬粒,百粒 重31g。
1.2 父本HD411 选育HD411 以外引系H6 与德美亚2 父本杂交后,自交8 代聚合H6 的综合抗病性与德美亚2 早熟性优良基因而成。F1人工接菌鉴定筛选(大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选择抗病能力突出的果穗,F2~4加密筛选,选择群体产量高、抗倒伏能力强、雄穗散粉持续时间长且份量大的果穗,F5测配,选择一般配合力强、果穗长度遗传力大的果穗。F6~8选择整齐度好、根系发达的果穗,最后定名为HD411。在适应区内全生育期112d 左右,需≥10℃活动积温2150℃左右。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茎绿色。雄穗一级分枝数2~4 个,主轴及分枝长,花药分布紧密,花粉量大,绿颖壳,绿花丝,黄花药。株高185cm,穗位高85cm。果穗筒形,红轴,穗长13cm,穗粗4.2cm,穗行数16~18 行,硬粒,百粒重30g。
1.3 杂交种选育过程东利718 是黑龙江齐山种业有限公司于2015 年利用玉米自交系GK490312和玉米自交系HD411 杂交育成。2016 年在公司试验基地进行初级鉴定试验,2017-2018 年进行多年多点鉴定试验。2019-2021 年参加黑龙江省齐顺联合体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22 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玉2022L0061。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东利718 为普通型玉米品种,出苗至成熟需≥10℃活动积温2300℃左右,生育期113d 左右。拱土能力强,长势快,幼苗壮,叶鞘紫色,叶、茎绿色,植株清秀,穗上叶片数6 片,穗上叶片收敛,穗下叶片平展,株高284cm,穗位高103cm,可见叶13 片,花药、花丝绿色,雄穗一级分枝数5~7 个,苞叶长度适中。锥形穗,红轴,穗长18.2cm,穗粗4.7cm,穗行14~16 行,籽粒黄色、偏 硬质。
2.2 DNA 指纹鉴定2019 年DNA 指纹鉴定结果:与2005 年以来审定收录品种数据库比较,品种间差异位点数均≥4,具有特异性。2020-2021 年稳定性鉴定结果:与2019 年比较40 位点,差异位点数为0,判定为极近似或相同。
2.3 品质分析2020-2021 年连续2 年的品质分析结果为:容重760~784g/L,粗淀粉71.82%~71.91%,粗蛋白10.83%~12.16%,粗脂肪4.24%~4.29%,赖氨酸0.28%~0.29%。
2.4 抗病鉴定2019-2021 年连续3 年的抗病鉴定结果为:中抗至感大斑病,丝黑穗病发病率3.8%~15.6%,茎腐病发病率0~20.4%。
3 产量表现
2016 年在黑龙江齐山种业有限公司试验基地进行初级鉴定试验,每hm2产量11215.4kg,较对照鑫科玉2 号增产7.4%;2017-2018 年在碾子山区、甘南县、依安县、讷河市、克山县、鹤岗市、绥棱市、建三江等地进行多年多点鉴定试验,平均产量10763.9kg,比对照品种克玉19 号增产6.5%;2019-2020 年参加黑龙江省齐顺联合体组织的在甘南县、依安县、讷河市、克山县、鹤岗市、绥棱市、富锦市、绥滨县、建三江等地进行的区域试验,2 年试验平均产量为10251.6kg,比对照品种克玉19 号平均增产9.8%;2021 年在甘南县、依安县、拜泉县、讷河市、克山县、鹤岗市、绥棱市、富锦市、讷河市、绥滨县、建三江等地进行生产试验,试验大区面积为200m2,各试验点平均产量为11134.9kg,比对照克玉19 号增产8.5%。
4 栽培技术
4.1 播种时间当5cm 耕层地温稳定通过8℃时即可播种,一般于4 月25 日至5 月5 日之间播种。
4.2 播种密度可根据地力水平及耕作方式适当增减播种密度,传统垄作(65cm 垄)地力水平较高地块播种密度为7.5 万~8.0 万株/hm2,地力水平较低地块播种密度为6.5 万~7.0 万株/hm2,大垄双行(110cm 垄)地力水平较高地块播种密度为8.0 万~ 8.5万株/hm2,地力水平较低地块播种密度为7.0万~ 7.5 万株/hm2。
4.3 底肥及追肥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每hm2可施腐熟农家肥15~20m3,施复合肥350~375kg;7~8叶期追施尿素(含量≥46.4%)300~375kg。
4.4 中耕管理2~3 叶期深松放寒,4~5 叶期第1次中耕,深16~18cm;7~8 叶期第2 次中耕追肥。
4.5 草害防治玉米播种后3~5d,选用乙草胺+噻吩磺隆合剂或异丙草胺+噻吩磺隆合剂,宜喷液量为200~300L/hm2。玉米苗后3~5 叶期,一年生杂草2~5 叶期,选用烟嘧磺隆+硝磺草酮+莠去津合剂或烟嘧磺隆+氯氟吡氧乙酸合剂,宜喷液量为100~150L/hm2。
4.6 虫害防治 生物防治在玉米螟产卵初盛期,可田间释放赤眼蜂防治,每hm2放蜂总量为22.5 万头,放蜂2 次,间隔7~10d,第1 次放蜂13.5 万头,第2 次放蜂9 万头,面积大时可选用无人机进行释放。药剂防治在玉米心叶末期可田间喷施药剂防治玉米螟低龄幼虫,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等生物药剂,也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化学药剂喷雾防治;每667m2用药剂拌细沙,每隔8 垄撒1 垄即可防治玉米蚜虫[7]。
4.7 病害防治病害防治以预防为主。丝黑穗病利用种子包衣处理降低发病率,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等叶斑类病害可在发病前期用50%百菌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500~800 倍,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如发生茎腐病时,应适时早收,避免因茎腐病大面积发生后,无法正常机械化收获及植株倒伏后果穗籽粒病变带来的经济损失。
4.8 收获玉米完全成熟,籽粒乳线消失,黑粉层出现,籽粒变硬时收获。可适时晚收,提升商品品质。若采用机械穗收,收获后放置空地堆垛储存,厚度不要过高,避免发霉变质。若能待玉米成熟后适时晚收,可待籽粒含水量降至25%~28%之间时采用机械籽粒直收,避免因含水量过高或过低造成籽粒 破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