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果园间种大豆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2023-01-05曾召琼梁建秋杨文英安建刚刘德银张明荣
曾召琼 梁建秋 杨文英 安建刚 刘德银 张明荣
(1 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四川南充 637000;2 仲衍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61)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气候,以丘陵、高原、山地为主,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5%,光、热、水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1],非常适宜柑橘、梨等水果种植,至2021 年全省水果种植面积扩大到了80.7 万hm2。大豆富含蛋白质和8 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2],是人民生活重要的优质植物蛋白来源,具有“田中之肉,营养之王”的美称。近年来我国主要依靠进口大豆来满足人们需求,由于我国人多耕地少,要提高我国大豆自给能力,采用间套作复合种植是方法之一[3]。经果林间种大豆具有抑制杂草、培肥地力、增加农民收入和扩大种豆面积的多重功效,近年来各地播种面积呈不断扩大态势。
为了摸清四川果园间种大豆生产现状,分析发展前景,充分挖掘出大豆扩面增产潜力,在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南充综合试验站站长亲自带队组成现场调研组,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与农药肥料处和特色产业处、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等相关单位积极参与配合调研工作,现场调研组于2022 年2 月18-22 日深入水果种植大县四川省南部县、嘉陵区开展实地调研,同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技术推广机构、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果园、公司进行实地调研,调研对象包括2 个县(区)的6 个主管部门、8 名农技人员、3 个果园专业合作社、3 个果园种植大户和2 个果园公司,涵盖面较广。通过调研,明确四川省果园间种大豆生产现状和发展前景,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发展四川省果园间种大豆生产提供参考。
1 四川省果园间种大豆生产现状
1.1 果园间种大豆面积逐年递增,但可间种大豆果园面积利用率低据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统计,至2020 年四川省果园面积达80.7 万hm2,其中柑橘33.9 万hm2、梨6.7 万hm2、桃5.1 万hm2、苹果4.6 万hm2、猕猴桃5.0 万hm2。在四川省果园中,5 年内可以间种大豆的果园面积达33.3 万hm2,其中幼龄果园面积达20 万hm2、成龄果园面积达13.3万hm2。2019-2021 年近3 年四川省果园间种大豆面积分别为1.4 万hm2、2.1 万hm2、3.1 万hm2,虽然果园间种大豆面积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实际间种大豆的果园面积比例却不大,以2021 年为例,实际间种大豆的果园面积仅占可间种大豆果园总面积的9.36%,利用率不到10%。
1.2 果园间种大豆以晚熟柑橘为主,主要分布在晚熟柑橘主产区四川省果园水果类型丰富,主栽水果有10 余种,以柑橘、梨、桃、苹果、猕猴桃为主,每种主要水果常年面积均在4.6 万hm2以上,其中晚熟柑橘年种植面积达33.9 万hm2。间种方式以晚熟柑橘间种大豆为主,分布在川南、川中、川北丘陵地区,其次为幼桃、幼梨等果园间种大豆。
1.3 果园间种大豆产量低、效益差,果农种豆积极性不高从调研结果来看,幼龄果园间种大豆高产地块每hm2大豆产量为1650~1800kg,低产地块和成龄果园大豆产量仅为750~900kg。如果以幼龄果园每hm2大豆产量1650kg 计算,大豆产值为9900元,除去劳动力和物化成本,大豆纯收益为2100 元;如果以全省果园平均大豆产量1200kg 计算,产值仅为7200 元,除去劳动力和物化成本7800 元,入不敷出,亏损600 元。这就导致在没有政府补贴资金的情况下,果农种豆积极性不高。目前,四川省现有果园间种大豆面积的增加主要是靠政府的补贴资金带动起来的。
1.4 果园间种大豆以传统的人工劳作为主,机械化率低调研结果显示,四川省果园经营主体主要是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公司,种植大户果园种植面积在466.7~533.3hm2之间,最小的也在6.7hm2以上,均属于规模化生产经营。但从农业基础条件上分析,被调研的种植大户中,基本上没有配备适合果园间种大豆的小型旋耕机、播种机和收获机,部分间种大豆的果农仍采用传统人工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方式,劳动强度大,投入成本高,间种大豆所获效益抵不过投入的劳动力和物化成本,不能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种植经营发展需要。
2 四川省果园间种大豆潜力分析
2.1 2025 年之前果园间种大豆潜力分析据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特色产业处、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调查,至2025 年四川省全省幼龄果园面积达20 万hm2、成龄果园面积达13.3 万hm2,适合间种大豆,如按80%的比例可用于间种大豆,两者合计约有26.7 万hm2可间种大豆。一般情况下,幼龄果园由于果树小,占地面积空间少,幼龄果园按3/5 的占地比例间种大豆,以此计算16 万hm2幼龄果园折合成净作地为9.6 万hm2;成龄果园一般情况下只有1/4空地带可实行间种大豆,以此计算10.6 万hm2成龄果园折合成净作地为2.7 万hm2,两者相加可间种大豆的果园折合成净作地为12.3 万hm2,大豆产量以1200kg/hm2计算,预计每年可生产大豆14.8 万t。
2.2 2025-2030 年四川省果园间种大豆潜力分析2025-2030 年现有的20 万hm2幼龄果园相继成为成龄果园,一些栽植较密、植株高大的果树已经封林,就不能再间种大豆等矮秆作物,只有植株较矮、栽植稀、空幅带宽的果园才能间种大豆。据调研结果分析,现有20 万hm2幼龄果园主要是晚熟柑橘,植株矮、空幅带宽,5 年以后至少有10 万hm2成龄晚熟柑橘可以间种大豆等矮秆作物,另外还有可间种的成龄果园13.3 万hm2,按80%间套作大豆计算,至2030 年约有18.6 万hm2果园可以间种大豆,以1/4 折合成净作地约为4.7 万hm2,预计每年通过果园间种可生产大豆5.6 万t。
3 存在困难和问题
3.1 劳动力严重紧缺,果园间种大豆无劳动力支撑从调研情况来看,无论是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公司企业均普遍存在劳动力严重紧缺的现象。以四川省南部县东观镇打鼓山村为例,全村共2304 人,70%以上有劳动能力的人去城镇务工,留守农村的主要以70~80 岁的老人为主,每到果园除草、施肥、套果、摘果等用工高峰期,当地村内的劳动力严重不足,只能到其他村镇请农民工,且普遍存在劳动能力弱、文化素质低的现象,难以支撑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3.2 适宜果园间作的小型播种机、田管收获机具严重缺乏从实际调研中了解到,果园田间管理、收获主要是人工劳作,适宜果园间作的小型旋耕机、小型播种机、小型收获机几乎没有,果园间种大豆主要是人工整地、播种、田管和收获,劳动强度大、投入成本高、收益甚微,这是果农普遍不愿间种大豆的主要原因所在。
3.3 几乎没有烘干设备,规模间作的大豆烘干保质难以保障据调研的果农反映,整个村镇没有冷链贮存装备和粮食烘干设备,规模种植的大豆没有烘干条件,在四川常年绵雨寡照的气候条件下,豆籽很易霉烂变质,常常出现绝产无收的现象。
3.4 适宜果园间作的早熟高产大豆良种缺乏,大豆产量品质效益难以保障据果农反映,他们种的大豆主要是晚熟类型品种,果园间种大豆因为晚熟,常遇绵雨寡照低温危害,豆粒直接霉烂在地里的豆荚中,造成绝产无收,果农们迫切需要早熟耐湿高产的大豆良种。
4 发展对策与建议
(1)建议国家启动实施果园间种大豆专项补贴,减少果农成本投入,提高种植效益,调动果农间种大豆的积极性,实现国家扩面增豆的目标。(2)建议国家将适宜丘陵山地果园间套种的小型耕种机、田管机、收获机纳入国家农机补贴政策范围,大力推广果园间作大豆全程机械化技术,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增加果农收入,同时达到扩面增豆又增收的效果[4]。(3)建议各地政府强化对社会化服务组织、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加工企业的培育,国家种植补贴等优惠政策向现代农业经营主体靠拢,做强做大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确保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稳、后劲足、可持续。(4)建议国家加强适宜果园农机装备研发与示范推广应用,加强果园间作高产优质大豆良种的选育与配套技术的组装集成研究和示范推广,为果园间作大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