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2023-01-05梁学三

湖北体育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双减青少年培训

梁学三,徐 朋,张 慧

(1.华中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郑州科技学院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4)

近年来,我国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和全面发展问题颁布一系列政策予以推进落实,校外体育培训作为学校体育的有效补充,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生学习压力大,作业负担繁重,身体活动不足,严重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发展。为减轻青少年学习负担,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1]。“双减”政策的出台压减了学生作业时长并严厉打击了各学科类辅导机构,鼓励开展综合类素质教育,为属于非学科类的体育培训行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另外“双减”后国家为进一步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并提高社会重视,增加中考体育分数,无形中促进了体育培训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吸引大量的投资者进入其中,短时间内我国体育培训机构数量暴增。但在面临各种利好条件支持的同时,由于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发展速度过快而基础却较为薄弱,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制订还不完善,以致在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培训质量、培训的价值取向等。“双减”政策的提出对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提出了新要求。本研究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分析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发展的机遇及存在问题,结合“双减”政策的具体要求,提出提高行业规范和服务质量的合理建议,以期为促进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和提质升级提供参考。

1 “双减”下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发展机遇

1.1 学科培训退场为体育培训腾出空间

义务教育是我国的一项基础性惠民工程,对于青少年的培养、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存在两大突出问题:1)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作业管理不够完善;2)教育的短视化、功利化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学生作业量过大、校外学科培训内卷严重,严重阻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并加重了家长的经济和精力负担,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初衷,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对此,党中央高度重视,为提高教育质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双减”应运而出。

政策明确规定了各年级的作业时长,同时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全面整顿,并严禁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以及寒暑假开展学科类的培训。随着“双减”政策在各地稳定有序推进,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大幅减少,其中北京市作为试点城市,线下学科类无证机构压减率达98%,原有各类培训机构压减比例达60%,无证机构动态清零地区12个;上海市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21.73%,从业人员减少3.5万人。另外从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来看,“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性成效,学科类培训大幅压减,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3.8%,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4.1%[2],自此,学科培训市场大幅降温,资本大幅撤离,市场乱象得到有效的遏制。据天眼查数据显示,相比于2020年疫情时期,教培企业新增注册数量在3到7月达到高峰,政策出台后一路下滑,到10月新增注册数量已不足7月高峰的30%。为谋求出路,各学科类培训机构只能进行转型,而在政策利好条件之下,体育培训行业体育培训成为其重要的转型方向,自7月,国内已有数10家学科培训机构扩展体育艺术等素质教育类培训业务,包括像新东方、学而思等大型培训机构在各个分校均增设了体育培训课程。政策支持促使行业商业发展空间不断扩大,众多学科培训机构转型体育培训是大势所趋。因此,“双减”政策的出台不仅减少了学生的作业量、严厉打击了校外学科培训机构,同时鼓励开展综合素质类教育,特别注重加强课余体育锻炼,使学生有精力更有时间参与其中[3],为体育培训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创造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1.2 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致使体育“补课”需求与日俱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弘扬体育教育的价值,是新时期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却依旧不容乐观,据教育部全国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调查数据显示,从1985年到2014年的30年时间里,我国青少年速度、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持续下滑,超重、肥胖和近视率持续上升。最新一次(2019年)体质调查数据显示,全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为23.8%,较2014年有所改善和好转,但青少年整体上身体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青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体质健康问题关乎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毛主席早在1950和1951年两次给时任教育部长马叙伦的信中就表示,要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并于1952年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充分彰显了国家领导人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视。

体育作为增强体质健康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双减”政策的出台为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因为它不仅局限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更重要的是引领社会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营造了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增强了社会对体育价值的认识。长期以来,很多家长对体育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和轻视,近年来虽有所改善,但体育的地位和存在感依旧不高,而“双减”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提高了家长对体育的认知高度和重视程度。12月21日在“双减”工作报告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引用一组调查数据:“70.3%的家长认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育儿理念,66.2%的受访家长表示要鼓励、陪伴孩子参与校外体育运动。”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是整个社会有目共睹的,家长以前受制于孩子沉重的学业负担只能被迫妥协,但必将重新燃起对孩子健康问题的重视。有机构曾对六千多个家庭做过调研,80%的家长愿意为孩子选报校外素质教育课程,其中体育类培训受欢迎程度最高。另据NYBO青少年篮球公开赛组委会秘书长杨晨介绍:“在跟培训机构的交流中发现,‘双减’后,主动招生的难度减少了,有很多家长有诉求希望把孩子们送到培训中,市场蛋糕在不断扩大。”[4]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方面重智育、轻体育,虽然近年来体育课时量有所保障,但因体育安全隐患问题,禁锢了学校体育的发展,有人形象地将学校体育课总结为“三无七不”体育课[5],活动强度远远无法达到提高青少年体质的要求。国家在出台一系列的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增加青少年儿童每日身体活动量,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校外体育培训作为学校体育的有效补充,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和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双减”政策的支持以及居民家庭学科类培训资金得到释放的利好条件下,将会受到家长更多的重视,体育培训行业的市场需求则将进一步提高。

1.3 “双减”带动体考市场进一步升温

近年来我国大力促进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的普及,提倡学生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并提出多项相关政策予以落实。2020年10月16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教育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学校体育中考要逐年增加分值,达到和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在国家明确要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后,多地相继增加体育中考分值[6]。近年来我国中考体育分数权重的持续增加,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重视,同时也对青少年体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九月秋季开学后,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学生们学业减负后明显轻松和开心了很多,在体育方面,“双减”出台后不久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各地要进一步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启动在高校招生中使用体育素养评价结果的研究”[7]。“双减”政策落地后各地体考分值和权重继续上调,今年10月13日,河南宣布从2024年起,中招体育考试总分值提高到100分;12月9日,北京宣布中考体育分数将增加到70分,体育不但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权重越来越高,将来体育很有可能还要进入高考,2021年全国36所强基计划高校招生简章陆续发布后,从今年的强基计划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体育测试是必考项目,并且多所高校表示:体育测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8]。这对于体育进高考来说,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它向人们传递出了一个信号,作为体育进高考的先行军,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国家对体育进高考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探索之后,未来体育全面进入高考可能真的是大势所趋,另外,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中体育主题材料的出现也进一步间接体现了体育在这个时代受到的重视和需求。“双减”出台后教育部对体考政策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表示: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学生体育情况作为录取时评价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这为将来高校录取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另外随着中招体育考试体系的不断成熟,评价机制更加客观与科学,为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奠定了基础,也为体育进入高考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虽然考试形式和评价方式还有待商榷,但毫无疑问的是,体育将在未来高考录取时对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的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面对近年来体育中考分值的持续增加、体育进高考的政策导向,出于孩子升学的现实需要,除学校常规体育教学外,为保证体育不拖后腿,家长势必会将目光瞄准校外体育培训,为孩子进行体育“加练”,这无疑将促进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2 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面临的挑战

2.1 行业准入宽松,培训质量良莠不齐

2.1.1 市场发展狂热,多主体无序进入

市场准入是国家市场管理的基本方式,通过审查、许可、批准、备案等建立起市场的门槛,成为保证产品质量、服务水平的横杆,也成为各级政府以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为由介入市场的有力武器[9]。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态势,据央视财经报道,我国目前有37万家艺术类培训相关企业、66万家体育运动类培训相关企业。“双减”政策发布以来,以上两类培训相关企业新增了3.3万余家,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9%[10]。体育培训机构数量的快速增长,反映了“双减”政策落地后巨大的市场需求,但与此同时,在体育培训行业快速扩张的同时,由于体育培训行业准入标准、管理规范建设还不健全,出现了大批不具备相关专业资质的个人和机构进入行业从事体育培训的情况[11]。场地、师资、课程等是体育培训行为开展的核心要素,而师资力量更是决定培训质量的重中之重,其关乎培训质量的根本,然而当前我国体育培训行业师资队伍的构成较为混乱,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只要是体育相关人员均可从事相关培训活动,这也是造成行业培训质量良莠不齐难以保障的重要原因。

2.1.2 师资队伍混杂,考核标准缺失

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的师资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退役运动员、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中小学体育教师、业余体育爱好者等[12]。退役运动员通常具备专业的体育知识技能和较高的运动水平,但体育培训行业要求更多的是教学能力,运动员还需经过相关培训后才能提高教学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中小学体育教师常年处于教学一线,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是体育培训的最佳人选,但根据国务院2018年发布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明确禁止了学校在职体育教师从事校外盈利性培训活动,体育专业学生经过学校体育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通常具备一定的体育教育专业知识和运动能力,是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师资的主体,但由于其学生身份,通常以兼职的形式从事体育培训工作,无法保证培训质量[13]。此外,还存在大量体育爱好者从事体育培训行业,他们通常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但没有接受过系统全面的体育教育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更没有国家承认的学历或专业资格证书,可以说这部分人是完全不合格的。虽然我国青少年与培训行业发展较为迅速,但政府相关行业准入标准建设较为滞后,行业准入门槛较低,与快速增长的体育培训市场不相匹配[14],大量不具备专业资格的个人和机构无序涌入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同时也造成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整体服务质量不高,对行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产生了较大的阻碍。

2.2 培训目的功利化,出现应试倾向

2.2.1 培训商业空间扩大,逐利性增强

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而不是应试竞争的“跑马场”。“双减”政策的出台,根本目的在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破除基础教育短视化、功利化的现实困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但长期以来各种校外学科培训机构的超前培训、超标培训等行为严重增加了学生学习负担,危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校教育正常教学的开展,恶化了教育生态,造成基础教育内卷化的“剧场效应”愈演愈烈,这显然与素质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双减”政策的出台对此类违规培训机构进行了严重的打击,以促进依法依规治教,恢复和重建良好教育生态。但资本对于市场商机的嗅觉是十分敏锐的,在“双减”政策对各学科类培训行业打击之后,国内已有数十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向体育、美术、音乐等其他类别转型,这其中就包括像新东方这样的大型培训机构。在政策利好形势下,行业商业空间不断扩大,体育培训越来越火爆,众多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转型体育培训也是大势所趋[15],体育培训行业未来不可限量。但与此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资本都是逐利的,长期以来,体育培训的主要目标是增强孩子身体素质、培养运动兴趣、磨炼意志,但随着国家对青少年体育重视的不断提高,中考体育成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间接催生了以提高体育成绩为主的应试体育培训的发展。据《2021年大众健身行为和消费研究报告》显示,在受访的家长中,有67%的家长认为“体教融合”会影响自身对孩子体育培训的投入,有接近80%的家长认为有必要给孩子报名体育考试项目的培训班[16]。有需求那么就有市场,许多体育培训机构纷纷将目光瞄向针对提高中招体育考试成绩培训的这块蛋糕,纷纷开展专门的体考培训业务,以体育中考为卖点进行宣传营销,甚至有些培训机构直接以“体考训练营”“中招体育培训基地”等来命名,极大地迎合了中国家长对提高孩子体育成绩的迫切需求[17]。

2.2.2 应试化培训模式违背政策初衷

应试体育培训是专门针对体考项目的一种培训模式,它以提高学员的体育考试成绩为最终目的,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完全就是为了应对考试而练。比如:考试足球运球每天就反复进行运球训练,考试立定跳远每天就重复进行立定跳远的各种相关练习,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个体需求和项目特点,这种培训模式本质上与学科培训没有任何区别,归根结底还是在强调考什么就练什么,反反复复机械性地对考试内容进行练习,客观上确实在一定程度增强了孩子的身体素质,但对于技能的学习、体育兴趣的培养毫无作用,并且现实情况是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是在考试前一段时间为提高体考成绩而进行短期突击性训练,短时间内的大强度重复性训练不仅增加了孩子受伤的风险,甚至还会让孩子对体育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孩子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我国将体育纳入中考并逐渐提高分值,以及正在讨论的体育进高考政策,本意是为了提高学校、家长以及学生本人对体育的重视,多方合力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而绝不是让体育应试化加重学生的负担,“双减”政策的出台也绝不是将体育培训变成另一种学科培训。培训机构出于经济效益的追求,以“体考”为卖点进行营销,刺激了家长的焦虑,增加了学生的体育负担,违背了政策的初衷,可能会造成新的应试体育内卷问题,应引起重视。

2.3 行业监管主体缺失,长期处于多方交叉管理

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是以从事体育教育为主要业务的体育经营性机构,其以多部门管理架构产业主体[18]。体育培训作为校外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业监管体制方面却与学科类教育培训监管有着明显的不同,因为相比于教育培训,体育培训行业包含着体育、教育和商业等多种组成要素,受国家政府多个行政部门的多重管辖,应由各部门联合协同管理,但在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实际监管过程中,体育培训行业的管理处于多方交叉、主体不明的窘境。首先,从根本上来说青少年体育培训属于体育行业的性质,那么应由国家体育行政部门根据相关行业标准进行管理。其次,由于教育部门对培训机构注册主体要求较严,注册门槛较高,因而存在大量机构和个人以公司名义在工商部门注册从而从事体育培训活动,这应由国家工商部门依据市场相关规定对其进行监管。最后,从教学内容和形式上来看,体育培训又兼具体育和教育的双重属性,则教育部门也担负着根据教育的相关标准规范体育培训教学的职责。

但在实际的监管过程中由于监管难度较大、监管成本较高且短期内难以产生显著效果,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且都有不介入监管的理由,比如,从教学内容来看,青少年体育培训以技能培训为主,属于体育行业的范畴,但体育行政部门只能对危险体育项目进行执法,并无明确的经营内容管理权限;工商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产品或服务的质量问题,只有培训服务质量出现问题时工商部门才有权介入,但由于我国目前缺乏青少年体育培训相关的评价标准,难以表明其培训服务的质量问题,工商部门自然难以下手。教育部门主要负责学校内的教育和体育管理,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行为不在学校范围之内,且为绕过教育培训注册门槛,大量体育培训机构选择注册为非教育性质的公司,造成教育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监管[19]。表面上各个部门都是体育培训行业相关部分的监管主体,对本部门管辖范围内的问题进行管理,看似齐抓共管,实则造成多方管理、无人负责的局面,致使整个行业长期处于监管主体缺失、多方交叉管理的状态[20],市场的良好运行确实需要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但由于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特征,又需要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调控,监管缺失的后果必定会导致市场无序混乱发展,从而阻碍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健康发展。

3 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治理对策

3.1 实行体育培训行业准入制度,提高行业准入标准

往往迅猛发展的新兴行业,容易带来野蛮发展。这是因为对于新兴行业,监管容易滞后。新兴行业本身还处于摸索阶段,在“摸着石头过河”,相应的行业标准、规范,也需要逐步完善。市场需求旺盛让一些还待规范发展的新兴行业迅猛发展,难免带来泥沙俱下的问题[21]。“双减”政策的实施为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创造了广阔的市场需求,但由于国家相关行业标准、规范建设还不健全,给一部分不完全具备行业资质的个人和机构进入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从事相关培训活动带来了可乘之机,造成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内部鱼龙混杂、乱象丛生。师资是体育培训行业最核心的资源,是提高培训质量的根本保障,但目前我国体育培训机构对教练的要求高低不一,教师资格证、运动员等级证、教练员证以及获奖证书等都可以作为任教的标准,甚至有些机构不要求资格证书,经过短期培训即可上岗,整个行业准入门槛过低,难以健康长效发展。任何培训机构的运行都离不开教练,因此,建议:1)政府部门可以以教练员从业资格为切入点,细化从业标准和要求,完善教练员注册、登记、培训和管理制度,实行项目统一标准资格认证,持证上岗,并提高教练员从业要求。从教练员身上入手,提高从业资格的考核难度和含金量,从根源上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2)对从事青少年体育培训的机构要求其提供所培训项目相关教练员的从业资格证并进行登记,对不具备专业资质的机构不予注册审批,对现有已注册的资质不达标机构要求其限期整改,并进行不定期突击检查,对聘用无证教练员从事培训的机构和无证上岗的教练员进行处罚警告。3)鼓励广大家长监督和举报,对屡教不改者严厉处罚、永久吊销其营业执照并加入行业黑名单。高质量离不开高标准,提高行业准入标准是促进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的规范有序发展,促进青少年体育培训质量的提高的重要保障。

3.2 建立健全体育教育多元评价体系,形成正确的体育教育价值取向

体育评价标准和方法是体育教育活动发展的导向,决定了体育教育的过程和内容,体育评价方法主要可分为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种,所谓终结性评价就是以最终的体育测试成绩为唯一的评价依据,这也是我国目前中招体育考试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是将学生平时的体育表现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等和最终体育测试成绩相结合进行综合性评价。近年来为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最明显的就是不断增加的体考分值,但此举的目的绝不是增加学生体育负担、让学生为了应对考试而参与体育。但中国家长对学生的分数是很敏感的,一些体育培训机构恰恰抓住了部分家长的考试焦虑心理,以中考提分为卖点,打着中考体育提分的旗号大肆宣传招生,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打击了学生的体育兴趣,更容易造成体育应试化、唯分数论,产生新的体育内卷问题,破坏体育教育生态,重蹈学科类培训的覆辙。

因此,重视青少年体育,不能仅单方面地提高体考分值,更要注重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体育习惯的养成,使学生真正地爱上体育,那么就不能单纯把最后的体育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全面的体育评价,而更应该关注学生平时的体育表现,对学生体育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体育参与积极性、情意表现等过程性内容作为平时成绩进行考量,与最后的体育考试一同来评价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那么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多元的体育教育评价体系,发挥体考指挥棒的作用,对学生实施多元过程性评价,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体育教育价值观,消除体育教育的应试化、功利化取向,让体育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体考评价方式和内容改变,体育分值提高但体考占体育总分权重下降,将会使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平时的体育培养,体育课时得到保障,并且对学生上体育课要求更加严格,学生各项体育素质在无形中得以提升,体育考试自然是水到渠成,也就达到了重视青少年体育的效果,家长也无需再为了提高孩子体育成绩而付费报体考体育班,没有了需求那些以体考提分为卖点的培训班自然也没了市场,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的应试化培训也就不攻自破,也将更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3.3 探索协同治理模式,实现行业善治

协同治理理论是以自然科学中的协同学和社会科学中的治理理论为基础的新兴交叉理论,“治理”倡导多元主体通过多种方式协同对事务进行管理,它的主要特征是多元主体、多种手段、协作网络和持续互动[22],市场的有序运行离不开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尤其是关乎到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监管工作涉及体育部门、教育部门、工商部门等多元主体,“双减”政策的出台为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由于行业发展速度过快导致政府行政部门在监管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行业监管主体多元、权责不清、联合监管效果差等问题,而协同治理理论中参与治理主体多样且协同的特点对提升政府监管效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协调与协同是实现良治、善治的前提,原因在于社会问题普遍具有超越单一部门、单一区域的弥漫性特征,“内外上下”的整体化统筹是政府有效解决社会问题的内在要求[23],体育培训行业监管与治理涉及到政府多个职能部门,需要各主体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首先,国家体育总局作为整个体育行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在行业监管中并未发挥其统筹全局的领导作用,那么就要求在未来治理工作中明确其担任的角色和站位,发挥其在体育培训行业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带头作用,加强其对其他部门的协调和引导,提高各部门的执法能力并定期进行反馈;第二,由于各个部门的管辖范围、职责划分还不明晰,这也导致了在监管过程中各部门职责的交叉重合,给监管加大了难度。因此要完善体育培训行业协同治理的制度设计,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并具体到各基层执法部门,对监管权责进行明确的边界划分,合理调整各部门的权责范围,运用问责机制,提高各部门的责任意识;第三,因为牵扯到不同部门,在监管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联合执法,各自为政,造成整体监管效果较差。因此要加强各部门的联合执法能力,探索多部门协同联合监管机制,各部门之间应积极沟通和交流,保持信息通畅,对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出现的问题进行共同商讨,提出综合性解决方案,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因此,国家从立法层面对各部门权责进行明确细致划分,提高各部门的监管责任意识和执法能力,通过探索建立多部门联合协同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治理效果,对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各种乱象将起到良好的规范作用,对引导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双减”政策的出台为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市场需求得到前所未有的增长,体现了国家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重视,但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国家相关规范和监管机制还不健全,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有效补充,校外体育培训担负着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行业健康规范发展尤为重要。因此,可通过实施行业准入、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多部门协同治理等手段从而提高行业服务水平、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取向、实现行业善治,促进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从而在“双减”为学生减负的同时达到增强我国青少年体质和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双减青少年培训
青少年发明家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