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国家植物园体系构建及我国发展思路

2023-01-04王忠杰王美琳

自然保护地 2022年4期
关键词:植物园植物国家

王忠杰 王美琳 刘 华 王 剑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 北京 100044)

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提出“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2021年12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北京国家植物园。2022年5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明确要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保护第一、惠益分享;坚持以植物迁地保护为重点,体现国家代表性和社会公益性;坚持对植物类群系统收集、完整保存、高水平研究、可持续利用,统筹发挥多种功能作用;坚持将植物知识和园林文化融合展示,讲好中国植物故事,彰显中华文化和生物多样性魅力,强化自主创新,接轨国际标准,建设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的国家植物园[1]”。标志着我国植物园的建设与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将全面推动具有国家代表性、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植物园的建设与形成[2]。

国家植物园作为中国植物园的最高水平和代表,应承担起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拯救全球濒危植物、传扬中国植物文化和园林文化的责任与使命。本文在系统分析国际上国家植物园体系和世界知名植物园建设经验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梳理我国植物园的发展与建设情况,明确我国植物园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国国家植物园的体系构建与发展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1 国际上国家植物园的发展情况

根据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otanic Gardens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BGCI)统计, 截至2019年,世界植物园数量已接近3 000 个,分布在148 个国家和地区。植物园的专业领域和功能内容更加综合复杂,已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教育的重要一环[3]。

对于国家植物园的发展与建设而言,由于气候特征、国土规模、社会制度等多方面的影响,世界各国对于国家植物园的整体认知、建立方式等存在差异。目前南非是世界上相对明确提出建立国家植物园体系的国家之一,具有相对统一、成熟和完整的规划和机制。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俄罗斯等)均建立了1~2 个国家植物园或国立树木园,并未建立明确的国家植物园体系,而是集中国家的经济、科研的核心力量,重点选取若干个植物园进行建设(表1)。高度重视全球植物资源的战略收集与储备,汇集引种、收集、科研、文化、教育等功能,形成了具有国家代表性和国际影响力的知名植物园,如英国邱园、新加坡植物园等。因此,在国家植物园体系构建方面重点对南非进行研究,并综合选取了10 个世界知名植物园,分别针对植物收集、科研水平、科普教育、休闲游憩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总结,为我国国家植物园的体系构建与建设提供借鉴。

表1 部分国家的国家植物园基本情况一览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National Botanical Gardens in several countries

1.1 南非国家植物园体系的建立

南非是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世界国家之一,陆地面积为122 万km2,共有9 个植被分区、9 个行政区。南非积极履行全球《生物多样性公约》,在南非国立生物多样性研究所的统筹组织与管理下,全国建立了11 个国家植物园,形成了以克科斯坦布什国家植物园为引领、基本覆盖生物群落类型和行政区的国家植物园体系。

1.1.1 制定国家植物园体系发展计划,形成梯队式发展

2019年,南非国立生物多样性研究所发布了《国家植物园发展战略(2019-2030年)》,确立了国家植物园体系的发展计划。全国目前共有20 余个植物园,属于国家植物园的有11 个,同时筛选国家目前生物多样性资源较好的现状公园、动物园等,如德班植物园、大圣卢西亚湿地公园、东开普敦公园、夸祖鲁-纳塔尔省野生动物园等作为未来国家植物园的备选地,以实现资源的整合利用,并提出了国家植物园、城市植物园、储备国家植物园的梯队式发展方式。

1.1.2 统筹考虑生物群落类型及行政区,形成全覆盖生态群落类型和行政区、临近城市的空间布局

南非现有的11 个国家植物园覆盖了7 个生物群落分区和8 个行政区。在《国家植物园发展战略(2019-2030年)》的引领与要求下,要在各生物群落类型和各行政区中至少建立一个具有示范性的国家植物园。其中,将重点针对林波波省、西北省等正在建立或尚未建立国家植物园的省份进行增设,填补印度洋沿岸带植被群落、荒漠植被群落的空白,保护区域范围内具有地带性特征和受到环境威胁的典型植被,进而构建生态群落类型和行政区全覆盖的国家植物园体系[4]。同时,现有的11 个国家植物园基本位于城中或靠近8 个大型中心城市(表2),交通便捷可达,可提高国家植物园的利用率,为市民休闲游赏、科普学习提供便利,从而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表2 南非国家植物园基本情况一览Table 2 Basic information of National Botanical Gardens in South Africa

1.1.3 建立统一机构管理、多方支持参与的管理与保障机制

南非国家植物园是由南非政府成立的机构南非国立生物多样性研究所统一管理[5],以其为核心枢纽协调国家级、省级相关管理部门,同时联动社会组织、社区等开展深度合作,有序开展与自然教育相关的多元活动,保障国家植物园高效持续运行。

1.2 世界知名植物园研究

筛选世界上公认的知名植物园,分别就其基本情况、植物收集、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休闲游憩等方面进行梳理与研究,并总结“世界一流、国际知名”植物园所具备的重要特征。知名植物园包括英国邱园、美国密苏里植物园、美国纽约植物园、美国芝加哥植物园、悉尼皇家植物园、德国柏林大莱植物园、新加坡植物园、印尼茂物植物园、南非克科斯坦布什国家植物园、莫斯科总植物园等(表3)。

表3 世界知名植物园基本情况一览Table 3 Basic information of world-renowned botanical gardens

续表3

1.2.1 全球领先的植物收集

引种保育、迁地保护、持续收集、保护和展示活体植物资源是植物园的核心任务。世界知名植物园在植物收集上,单个植物园活植物种类数量基本达到万种以上,英国邱园为世界之最,达5 万种;馆藏标本数量基本为百万个以上,储存物种数量达千种以上,英国邱园馆藏标本数量约850 万种[6];并且均具备技术先进、空间充足的温室、冷库、标本馆等优越基础条件。

1.2.2 国际前沿的科研水平

领先的科学技术力量是世界知名植物园建设的必要条件。世界知名植物园高度重视植物科学研究与发展,在科研人员配备、学术论文发表与交流等方面,对于世界植物科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例如,英国邱园科研人员配备约350 人,近5年发表的SCI 论文数为1597 篇,形成了植物和真菌分类、生物多样性、分子系统学、进化生物学、生物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等全方位的研究方向,成为了世界植物学研究的神圣殿堂。

1.2.3 享誉世界的园林景观

植物园作为城市公园的组成部分,是文化艺术和休闲游憩的重要承载地。世界知名植物园极其重视园林景观、文化艺术和人性设施的设计与植入,体现地域园林的风景特色。例如,英国邱园以自然风景式的平面布局为主,注重对本土自然地理地貌和景观风貌的保留和利用,赛恩透景线、中国塔-棕榈屋透景线等轴线深远、巧于因借,形成层次丰富的景观构图,草坪空间、疏林草地、自然林地等在园内相互交融,具有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典型特征[7]。

1.2.4 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

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传播植物科学知识、普及植物教育对于提升公众的生态文明认知至关重要。世界知名植物园针对不同受众策划和组织了多元科普活动和特色活动,包括教育类、培训类、体验类、考察类、展览类、文艺类等,打造了儿童早期教育、青年学习教育、成年园艺教育等精品课程,形成了花卉展览、夏令营、冬令营、参观图书馆、标本馆等活动,以及植物学、生态学、园艺学课程,并针对不同年龄段设置了环保游戏、野外探险、农作物种植等一系列自然体验活动。全面提升植物园的科普、教育、宣传能力,引导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参与城市生态教育。

1.2.5 高效运营的管理机制

世界众多知名植物园的管理机构分工明确、高效精简,不同植物园根据自身的功能差异与特征安排人员配置。例如,长木花园是私人运营的植物园,需要在展览、体验活动以及园艺美化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招募大批志愿者参加园内义务工作;邱园、密苏里植物园等是以科学研究著名的植物园,其科研职工占超过人员总数的一半。在高效管理的基础上,相当比例的植物园拥有多渠道的资金来源,除主管部门和机构拨款外,公益捐款、创收和项目经费是植物园重要的收入渠道,培训和租赁类活动也为提供了植物园大量创收[8]。

2 国内植物园发展情况

2.1 我国植物园的发展历程

我国植物园的起源离不开古代皇家园林的建设与发展,皇家园林中丰富的植物景观反映了中国疆域幅员辽阔的特征,也满足了历代帝王的猎奇心理。从历史发展来看,汉代的上林苑作为我国植物园的发展雏形之一,引种了各地进贡的珍稀树木花卉多达3 000 余种,部分植物在驯化后已成为今日关中地区的乡土树种[9]。唐代禁苑、明清南苑、清代圆明园等皇家苑囿承担着大规模、多品种的植物收集与种植,园内收集多种“奇花异草”,对植物的迁地保护、引种驯化和收集保育具有重要功能。

发展至民国时期,我国于1929年建立了首个国立植物园-南京中山植物园,拉开了我国植物园建设的序幕。随后建立了庐山植物园、熊岳树木园、浙江大学植物园、北京西贝子花园等,逐步开展了植物的收集与研究工作。此时,我国植物园建设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国各地拉开了植物园的建设的序幕,开始恢复并新建植物园36 处[10]。1956年,北京、杭州等城市分别开展了北京植物园、杭州植物园等城市植物园的规划建设。1963年,建筑工程部在《关于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若干规定》中明确将植物园界定为城市专用绿地的重要类型之一。

改革开放后,植物园建设空前崛起、蓬勃发展。由于国家将城市植物园建设纳入城市生态、绿地的评价考核之中。各个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积极推进植物园建设,先后建立了济南植物园、成都植物园、石家庄植物园、太原植物园等,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建成植物园约300 余个,为丰富城市生态多样性、绿化美化城市、传播园林文化、满足市民游憩等发挥了重要作用,起到了重要的自然科普教育功能。

2.2 我国植物园的发展现状

按照中国植物园联盟标准认定的我国现有植物园162 个[11]。中国植物园和树木园按照行政隶属关系运营管理,分别隶属于科研部门、住建部门、林业部门、教育部门、企业私人以及港澳台地区等。目前,我国植物园和树木园基本属于事业单位,针对20 个公开2020年度决算数据的植物园进行统计,超过90%的植物园财政拨款占比超过一半(表4)。现已建立较大规模的员工队伍,植物园员工总数超过1 万人,其中科学研究、园林园艺、行政管理、科普教育、其他工作人员占比分别约1/4、1/4、1/10、3/20、1/4。我国植物园拥有知名植物专家100 人以上,国际知名的植物园专家8 人,并且国家级植物园学会、植物园学会(协会)任职专家众多,已在国际植物园界与植物迁地保护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12]。

表4 中国20 个植物园2020年度财政拨款一览Table 4 Financial appropriations for 20 botanical gardens in China in 2020

总体来看,我国植物园的发展与建设具有深厚的历史与底蕴,中国园林作为世界园林之母是我国植物园的雏形,体现中国天人合一、人与天调的自然思想。改革开放后,随着近几十年来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植物园在野生植物迁地保护、植物科学研究等方面已初步实现与国际一流植物园接轨[13],通过建立“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等合作平台,加强了我国与世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研究合作。

2.3 我国植物园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 管理主体多头,分类分级体系建设尚不完善

就中国植物园联盟标准认定的162 个植物园管理主体统计来看,我国植物园存在管理主体多头、分级分类体系不完善的现状情况。由于管理主体不一(图1),各部门建立植物园的目的有所差异,形成了植物科研、园林游憩与科研、林木引种培育、教学实验、旅游观光等差异化的主导功能与特征,整体上缺少统筹部署与系统分类分级,导致我国植物园的功能定位不一、规模与能力差异大,总体上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图1 中国植物园隶属关系统计Fig.1 Statistical chart of the affiliation of botanical gardens in China

2.3.2 空间分布不均,尚未覆盖中国所有植被分区,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尚存空白

我国地域广阔,是世界上地理地貌、气候特征、植物品种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14],包含13 个植被分区。由于地域城市发展,现状植物园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中部地区,在寒温带阔叶林区、高寒荒漠区以及高寒草甸和草原区仍未建立具有典型植被分区特征的植物园,在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资源价值突出的青藏高原寒带、热带海岛等关键地区尚未或较少建立植物园或异地收集保护基地,难以满足生物多样性保护、植物迁地保护的需求,对于高原、沙漠等地带的植物收集、利用和科研等工作支撑作用不够。

2.3.3 功能发挥不足,与国际先进水平植物园尚存差距

通过多重比较与综合筛选,本文依据不同隶属关系共选取了20 个国内相对知名的植物园进行调研与分析(表5)。我国植物园普遍与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植物园存在差距,具体表现在植物迁地保护能力不强、科研能力有待提升、科普功能发挥不充分等方面[10]。

表5 中国20 个植物园基本情况一览Table 5 Basic information of 20 botanical gardens in China

据统计,美国在活体植物种类收集方面名列前茅,密苏里植物园活体植物种类约3 万种、圣安娜植物园约2.2 万种,全美植物园收集保存的活植物种类约9 万种[15];而我国现有知名植物园中,华南植物园活植物种类约1.7 万种,西双版纳植物园活植物种类约1.3 万种,北京植物园活植物种类约1 万种。英国邱园、爱丁堡植物园、密苏里植物园等综合能力较强的植物园,其科研人员、科普人员分别占植物园总员工人数的1/2、1/4;而根据中国植物园联盟(Chinese Union of Botanical Gardens,CUBG)的统计显示,我国科研人员、科普人员的占比分别约为1/4、1/10。

3 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构建思路

针对我国植物园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对标国际上国家植物园及知名植物园的发展经验,本文就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体系定位、布局原则、建设标准、保障措施等提出相关原则与建议。

3.1 发展思路

3.1.1 体系定位

针对我国植物园现状发展情况,应统筹建立以国家植物园为引领、以城市植物园为主体、以其他植物园为补充的全国植物园体系,分级分类差异化明确和界定好国家植物园、城市植物园、其他植物园的标准、要求等相关内容。

其中,国家植物园应重点承载国家乃至世界植物的迁地保护、引种收集工作,构建世界植物资源的战略储备库,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中国力量;推进植物科学的自主创新与研发,为世界植物科学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传扬中国园林文化、推进生态教育,成为彰显大国气质的世界名园。

城市植物园应以改善城市生态、提升生物多样性、储备与研发城市绿化植物资源核心,全面发挥生态教育、休闲游憩、风景游赏等功能,成为引领市民幸福、美好生活的绿色载体。

其他植物园为隶属于医院、学校、养老等单位与机构的植物园,应根据疗养、康复、教学等相关功能需求,强化特色发展。各类植物园之间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形成有机统一的全国植物园体系。

3.1.2 布局原则

我国地域辽阔,是世界上地理地貌、气候特征、植物品种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13 个植被分区。国家植物园的布局应综合考虑科学性、国际性、文化性、经济性等因素。科学考量国家气候带、植物区系、地理分区、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中国文化谱系、中国园林体系、城市发展等因素,并充分发挥现有植物园建设成果优势,综合实力较强、条件较为成熟的既有植物园进行建设,形成完善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在全面保护、收集、展示和利用中国本土植物资源的基础上,辐射和引种同气候带、同生境的全球植物种类,作为全球植物资源的战略储备。

3.1.3 目标定位

国家植物园应以迁地保育为核心、研发利用为目标、科技创新为引领、中华文化为灵魂、科普教育为职责进行建设。重视植物多样性保护,在迁地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植物种类,并突出地带性特有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科学合理地引种驯化相似生境条件下的世界植物种类,作为国家乃至世界植物资源的战略储备。

全面加强植物科学研究,借鉴国际经验,加强自主创新,在植物生理学与生态学、遗传改良与品质培育、植物多样性保育研究等全学科领域达到国际前沿水平,为世界植物科学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充分传承中国文化,弘扬中国植物文化、中国园林文化等,全面彰显中国深厚的文化内涵、优秀的园林积淀、丰厚的植物资源。

全面进行科普教育宣传,面向国内外植物科学家、广大人民尤其是青少年建立国际交流、学术研讨、生态教育、植物科普、休闲游憩的平台与空间,为世界生态教育提供中国驻地。

3.1.4 保障措施

建立统筹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协调,明确各方职责,将国家植物园的发展、建设与管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重要规划中;建立持续高效的创新人才引进、培养、评价、考核机制;建立“多方协同、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资机制;搭建面向国际、引领国内的科研交流、学术交流、媒体推广等平台,做好全国植物园的建设保障工作。

3.2 构建方案

国家植物园体系的建设应坚持尊重科学、尊重自然、保护第一,以植物迁地保护为核心功能,以地理气候、植被区划、植物科学研究价值、植物区系覆盖度等作为科学选址的基础条件;同时考虑国家植物园在建设发展过程中所需的经济、社会条件支撑,结合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达城市群进行战略部署。

充分考虑我国地域文化、植物文化、中国园林等特征,将中国文化谱系和中国园林体系作为建设布局的重要考虑因素,实现植物的保育、展示与园林文化完美融合。

另外,要充分结合我国植物园百余年研究和建设的巨大成就,发挥现有植物园建设成果优势,综合实力较强、条件较为成熟的既有植物园进行建设。根据我国气候带丰富、地大物博的特点,确定相应需加强和新建的植物园,建立国家植物园,保护和展现国家植物资源。

因此,通过综合考虑科学、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根据我国地理区划,以地理气候、植物种类分布状况、植物科学研究价值为基础,统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综合实力较强、条件较为成熟的既有植物园建设成果中高度提炼九大国家植物园,构建“1+8”的国家植物园体系(表6)。

表6 国家植物园体系构建方案建议一览Table 6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botanical garden system

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应统筹考虑现有植物园的引种保育、科学研究水平和游憩展示、科普宣传能力,服务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全面做好顶层设计。

致谢:感谢韩炳越对本文的指导与修正!

猜你喜欢

植物园植物国家
植物园的“虎”明星
华南广州 国家植物园揭牌
大暑傍晚的中山植物园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哦,不怕,不怕
把国家“租”出去
将植物穿身上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