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养殖粪污设备升级 促进农业循环发展
2023-01-04刘双王超李佳刘燕姚惠娇河北省畜牧总站
文│刘双 王超 李佳 刘燕 姚惠娇(河北省畜牧总站)
农牧结合种养循环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根本出路,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农业循环发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重要举措。为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发展格局,提升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化水平,笔者从直联直报信息系统随机抽取了355家规模养殖场和10家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企业,通过填写问卷的方式,对设施配建、处理工艺、还田利用、收储运体系、存在困难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基于调研获取的基础数据,结合工作实际,对河北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及种养循环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旨在推动养殖粪污设备提档升级,促进农业循环发展。
一、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及种养循环现状
2017年以来,河北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政策扶持,聚焦关键环节,强化监管指导,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及种养循环取得积极进展。
1.粪污处理设施不断完善。在74个县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扶持5485家规模养殖场配建粪污处理设施,完成660家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改造提档,实现全省12287家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全覆盖,畜禽粪污直排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种养结合农业循环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综合利用水平逐步提升。立足种养结合,引导督促养殖场户根据养殖规模配套粪污消纳用地,推进种养匹配,实现畜禽粪污就地就近还田利用。支持建设田间贮存池、还田管网、粪污运输车辆、粪肥还田监测等设施设备,畅通粪污肥料化利用通道。全省畜禽粪污年产生量约1.15亿吨,其中资源化利用量约0.89亿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7.5%。
3.资源化利用制度初步构建。组织开展绩效考核,压实地方属地管理责任。加强扶持引导和监管指导,落实养殖场户环保主体责任。强化源头种养配套,落实规模养殖环评制度。建立直联直报信息平台,推行规模养殖场分类管理,完善畜禽养殖污染监管制度。同时,各地统筹畜禽生产和环境保护,畜牧业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4.种养循环模式基本成熟。大力推广场户收集就近还田、园区种养自循环、全量化综合利用等种养结合循环模式,打造样板,开展示范,带动全省畜禽粪污处理利用水平的提升。推广“主体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县域大循环”模式,开展示范创建,提升种养结合水平。畜牧大县探索形成了一批农牧结合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
5.粪污处理市场化机制开始萌芽。依托整县推进项目实施,推进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建设,目前全省有机肥厂、大型沼气工程等粪污集中处理主体300余家,建立收储运体系,探索可持续的市场化运行机制。一些地方探索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粪肥施用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虽然通过近几年工作大力推进,河北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成效明显,但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1.粪污处理利用设施装备水平不高。现有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基本达到环保最低要求,具备防雨、防渗、防溢功能,但水平还需提升。粪肥还田利用环节设施设备缺乏,利用方式较为粗放。调研结果显示,6.7%养殖场堆沤肥设施面积不符合规范要求;满足液体粪污6个月以上贮存发酵时间要求的养殖场占17.5%(研究表明,液体粪污贮存发酵时间达到6个月以上才能实现无害化);固体粪肥以人工撒施为主,占95.3%;液体粪肥82.5%采用漫灌方式,缺少还田管网、施肥机械等。
2.技术工艺应用水平不高。从调研情况看,养殖场固体粪便采用简易堆沤工艺的占84.5%,采用槽式、反应器等其它堆肥工艺的占15.5%,很多养殖场堆沤肥缺少物料调节、翻堆等环节,难以达到无害化要求。养殖场液体粪污采用贮存发酵工艺的占58.9%,采用沼气发酵、深度处理等其他工艺的占41.1%,部分养殖场液体粪污贮存发酵周期不足,与还田利用时间不匹配。粪肥施用以撒施、漫灌为主,易造成养分损失,增加环境污染风险,影响施肥效率。
3.种养结合还田通道不畅。畜禽规模养殖发展迅速,而种植主体经营规模仍以小农为主,种养关系难以有效衔接,部分养殖场配套消纳农田面积不足。以生猪养殖为例,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化比重达到59.4%,年出栏500头生猪养殖场需配套粪污消纳农田100亩以上,而目前全国种植户户均耕地面积9.8亩,种养对接存在困难。商品有机肥加工成本高,缺少市场竞争力,九成以上粪污还是由养殖场户自行处理,畜禽粪肥运输施用不便、政策支持措施缺乏、技术支撑不到位等,影响种植户施用积极性。调研结果显示,46.9%的养殖场配套消纳农田面积达不到要求;粪肥施用于蔬菜和果园的为55.8%,施用于大田作物为44.2%。
4.粪污利用市场化机制不完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市场化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大部分种养主体不愿意为粪污处理和还田利用付费。专业化处理企业生产成本高,竞争力不足,缺乏必要政策环境,商品化水平低。社会化服务组织还处在开始发育阶段,数量少、规模小、服务能力弱,对接种养主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从调研情况看,商品有机肥生产成本一般每吨300~400元,利润空间每吨80~100元,市场需求有限,生产企业主要采取以销定产方式经营,盈利水平比较低。
三、国外做法
很多发达国家与我国一样,畜禽规模养殖快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环境污染问题,但随着法律法规、支持政策、标准规范、种养结合机制等逐步完善,基本打通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渠道,在解决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促进农业循环可持续发展。
支持政策方面,荷兰对畜禽粪肥运输给予补贴,鼓励将多余的粪肥运送到缺肥地区。英国和丹麦对养殖主体建设粪污贮存设施给予50%和40%补贴。欧盟对粪肥还田进行补贴,发展有机农业。瑞典通过提高化肥价格,鼓励农场主利用畜禽粪肥。
标准规范方面,制定比较完善的标准规范,规定了粪污贮存时间、粪肥施用量、施用时间、施用方式等,要求施肥前由第三方对粪肥和土壤进行检测,实现粪肥科学还田,防范还田风险。如德国规定冬小麦每公顷耕地粪肥氮年施用量不超过210千克,一般作物每公顷耕地粪肥氮年施用量不超过170千克。美国要求液体粪污贮存6个月以上。
种养结合机制方面,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处理畜禽粪污的基本原则就是种养结合,推行种养匹配、就地就近还田利用。美国要求规模养殖场都采用以综合养分管理计划为核心的粪污全量化还田模式。德国要求养殖场根据消纳农田面积确定畜禽饲养量。荷兰养殖场自有消纳农田不足的,产生的多余粪污必须外运处置,每吨粪污需要支付给运输公司和种植户3~10欧元处理费。
设施装备方面,推行畜禽粪污低成本全量化还田模式,密闭贮存和运输液体粪污,采用机械化施肥技术,耕地注肥式深施和撒粪设备应用普遍。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规范化、精细化、机械化水平还较低,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必须综合利用政策、经济、监督、指导等手段,以构建种养结合机制为着力点,多措并举,推进畜禽粪污就地就近科学还田利用,构建农牧循环发展格局。
四、对策措施
1.继续加大政策支持。按照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思路,继续加大各级财政支持力度,建设粪污处理、田间贮存、粪肥施用等设施设备,降低粪污资源化利用成本,提高种植户施用粪肥的积极性。加强粪污处理和粪肥还田成套设施装备政策支持,鼓励各地研究创设粪肥施用环节补助政策,引导农民多用粪肥,促进种养循环。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装备实行敞开补贴,做到应补尽补。强化现有政策衔接,探索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统筹实施,形成政策合力,打通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在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创建中,赋予绿色化内涵,充分体现粪肥优势,提升粪肥利用水平。鼓励发展农牧产业园、种养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区域内种养结合。
2.稳步提高设施水平。落实《河北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专项行动方案(2020—2022年)》,推行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分级管理,分年度确定提档升级任务,加强财政资金引导,完善督导检查机制,加大指导帮扶力度,实现到2022年年底一级水平养殖场占35%、二级水平养殖场占50%、三级水平养殖场占15%的目标。组织开展畜禽粪污集中处理设施运行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推进畜禽粪污集中处理设施长效可持续运行,促进畜禽养殖密集区域粪污处理利用。通过组织专项绩效考核、实施重点区域治理等措施,落实地方属地管理责任,逐步推动规模以下养殖户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明确粪污处理设施要求和资源化利用措施,协调生态环境部门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利用环保倒逼机制,不断提高养殖场户设施装备和综合利用水平。大力推广密闭贮存发酵设施,降低畜禽粪污养分损失,推动粪污处理设施向高标准发展。推广机械化还田设备,提升畜禽粪肥施用的便捷性。
3.促进粪肥还田利用。推行三种模式:一是自行消纳模式。对周边农田面积充足的,引导养殖场户通过签订协议、流转土地等方式,落实配套用肥农田,以堆沤肥、液体粪肥施用为重点,实现就地就近全量还田利用。推行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和粪肥利用台账管理,提供可核正监督的依据。二是商品化利用模式。对周边农田面积不足的,或畜禽养殖密集区域,依托已完成或正在实施的74个整县推进项目,实行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统一收集处理、商品化利用。结合畜禽粪污集中处理设施运行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落实县级政府项目实施主体责任,加强对集中处理企业帮扶指导,促进与当地种植业特色优势产业有效对接,畅通终端产品出路,推动县域绿色循环农业发展。三是社会化服务模式。以乡镇或村为单元,引入或建立粪肥施用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提供专业高效施肥服务,更好发挥规模效益,解决粪肥施用不便、施用成本高、不合理施用可能带来还田及环境风险等难题,提高种植户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密切种养利益联结,实现资源转化,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秦皇岛市昌黎县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实践,企业主体成立种养合作社,一端连接养殖场户粪污出口,一端连接种植田间地头,购置粪污运输和还田机械设备,基于测土配方和养分综合管理,开展专业化施肥服务,建立三方合作机制。要以实施2021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为契机,着力培育一批粪肥施用服务的社会化组织,推广养殖场户+社会化施肥组织+种植户模式,打通种养循环堵点。
4.持续强化技术支撑。着眼于破除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技术和成本障碍,充分发挥科研力量优势,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艺、技术和设备研发,重点在粪污处理、臭气控制、粪肥还田等方面集成一批低成本实用技术和装备,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加强固态和液态粪肥施用机具研发和推广,进一步降低粪肥施用成本,提高粪肥还田效率。完善推广粪污肥料化利用标准,加强对粪肥还田方式、时间、用量等方面的指导。总结提炼堆沤肥、液肥、沼肥、商品肥施用技术模式,遴选典型范例,开展示范观摩,让种植户看到粪肥施用带来的实际效果,示范带动粪污肥料化利用。试点开展粪肥农田利用监测,建立数据库,实现粪肥科学还田,防范粪肥还田风险。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及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意义和取得成效,宣传推介各地好经验好做法,总结典型案例,讲好故事,推动形成全社会关注的良好氛围。
5.加快完善工作机制。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涉及多部门多行业。一方面,探索建立与生态环境部门的工作联动机制,推进项目环评、技术指导、环保执法、监督检查、环境监测等方面一体化运行,加强信息化监管,对设施不完善、利用不合理的,及时发现并督促指导限期整改到位;另一方面,在农业农村部门内部,也要集中畜牧兽医、种植、农田建设、农机、园区等各方面力量,建立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畜牧兽医系统重点抓好粪污处理,种植业系统重点抓好粪肥利用,农机系统重点推进粪污处理利用机械化,围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各环节协同发力,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