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缘政治博弈与中亚地区秩序

2023-01-04曾向红

当代世界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中亚地区中亚国家五国

曾向红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五国独立30余年来,虽然域内国家间及其与域外大国之间的互动不乏矛盾与冲突,但地区秩序仍整体保持稳定。这是中亚地区与同属欧亚空间的高加索地区、东欧地区的一个显著差别。然而,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地缘政治博弈加剧,尤其是2022年1月爆发的哈萨克斯坦骚乱与2月爆发的俄乌冲突,对中亚地区秩序稳定造成了一定冲击。本文旨在探寻影响中亚地区秩序演变的主要因素及其未来发展方向,这对于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把握好地区热点问题走向和构建稳定的周边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中亚地区秩序保持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尽管中亚地区局势起伏波动,国家间关系时好时坏,问题与挑战不少,但中亚地区并未爆发国家间战争,地区稳定局势并未遭受颠覆性的破坏,中亚地区秩序展现出整体稳定的明显特征。大体而言,中亚地区秩序的稳定主要受四大因素影响。

2022年9月14日,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参观者在“上合之窗”活动现场留影。

其一,中亚“准单极”的地区权力结构长期未变。考虑到俄罗斯在中亚的传统影响及其在中亚事务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俄罗斯可被视为中亚地区权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俄罗斯的国家实力相较于中亚五国具有明显优势,中亚地区格局大致可被视为一种“准单极”的权力结构,且这种权力结构自中亚国家独立以来未发生明显变化。这客观上有助于各国对彼此的行为持有较为稳定的预期,进而保障地区秩序的稳定。

其二,中亚各国长期奉行多元平衡外交政策。为了巩固自身主权,并尽可能实现利益最大化,中亚国家大多长期奉行以俄罗斯为重点的多元平衡外交政策。其中,土库曼斯坦虽然奉行永久中立的外交政策,但仍要在各域外大国之间寻求平衡,以维护自身利益。通过奉行多元平衡外交政策,中亚各国一方面得到域外大国的诸多支持,并由此在国际交往中获得诸多收益;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域外大国对中亚事务的肆意干涉,客观上有助于中亚地区秩序的稳定。

其三,中亚国家摸索出“稳定优先”的冲突管理模式。过去30多年来,中亚五国为处理领土、资源、民族等问题逐渐摸索出一套“稳定优先”的冲突管理模式:各国之间虽然不乏争端与龃龉,个别中亚国家有时对邻国表现得比较强势,但各国主要依靠话语建构、空间管控和经济手段来应对分歧,而无意通过主动挑起与其他中亚国家之间的矛盾来获益,从而有效避免了冲突的升级。中亚国家间形成“稳定优先”冲突管理模式,与各国的优先目标在于推进国家建设、维护稳定息息相关。

其四,域外主要大国在中亚采取“可控竞争”的互动模式。与上述第二个因素密切相关,诸多域外行为体逐步形成了一种“可控竞争”的行为模式,这尤其体现在美欧与中俄伊(朗)之间。该行为模式主要基于相关国家对一些“潜规则”的遵守,如不公然挑战俄罗斯在中亚的特殊地位、尊重中亚国家的多元平衡外交政策、力促中亚稳定等。这种“可控竞争”互动模式的形成,为促进中亚地区秩序稳定带来更多确定性。

地缘政治博弈加剧对中亚地区秩序的冲击

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延宕、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俄乌冲突、中亚国家外交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导致中亚地区秩序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不过,相较而言,俄乌冲突的久拖不决以及由此衍生的系列事态或许是这些因素中影响最为深远和持久的。

其一,中亚“准单极”的权力结构出现松动。俄罗斯在哈萨克斯坦2022年1月发生骚乱期间,通过迅速出动集安组织力量帮助哈平叛,极大地提高了其在欧亚空间的威望和影响力。俄乌冲突以来,俄罗斯对欧亚空间的掌控能力是否会下降目前尚难断言,但西方及其他行为体加强在中亚的渗透之势已非常明显。如2022年以来,印度、美国、欧盟、土耳其、日本等均加大了对中亚各国的外交攻势,明显是希望在俄罗斯着眼于俄乌冲突而无暇他顾之际扩大各自在中亚的影响。

其二,中亚国家的多元平衡外交政策面临变数。在此方面的最大变数可能是哈萨克斯坦。一段时间以来,美哈高层互动频繁。美国高层多次表示支持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于2022年3月16日提出的“全面改革”政治议程,并表示对俄制裁不会给哈萨克斯坦带来负面影响。托卡耶夫的“全面改革”被认为带有“西化”的特征。不论效果如何,由于其在中亚国家中的体量和分量,改革成败均会产生重要外溢效应,或许会影响到其他中亚国家对发展道路的选择。对于中亚地区秩序而言,在俄罗斯威望和实力均遭到俄乌冲突久拖不决的挑战这一背景下,哈萨克斯坦是会继续维持与俄罗斯的亲密关系,还是会逐渐疏远俄罗斯甚至采取亲西方路线,其政策选择将是影响中亚地区秩序的一个重要因素。

2022年1月4日,民众在哈萨克斯坦曼吉斯套州首府阿克套市中心广场集会,抗议液化天然气涨价。

其三,中亚各国内政及彼此间关系的变化对地区秩序演变的影响将更为重要。长期以来,中亚各国的内政或国家间关系虽然存在问题,但并未产生使整个中亚地区失稳的后果。俄乌冲突久拖不决,很有可能使中亚国家的政局变动和国家间关系改变成为影响中亚地区秩序变化的新动因。因持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亚国家近年来面临非常沉重的经济发展压力,西方在俄乌冲突后对俄罗斯施加的强力制裁,更是令与俄罗斯存在千丝万缕联系的中亚各国经济发展雪上加霜。尤其是严重依赖俄罗斯侨汇收入的吉尔吉斯斯坦与塔吉克斯坦两国,其国内政局遭遇的挑战尤为严重。为转嫁经济发展面临的压力,不排除中亚国家利用民族主义情绪挑起国家间危机,如吉塔边界摩擦反复出现就与此有关。2022年9月14日,吉尔吉斯斯坦与塔吉克斯坦在双方边境争议地区再次爆发冲突。一旦特定中亚国家出现失稳或中亚国家间爆发大规模冲突,中亚地区秩序将受到冲击,甚至不排除动荡蔓延到临近地区。

其四,大国之间原本存在的“可控竞争”局面或将发生变化。当前西方奉行“双遏制”的全球战略思维,即同时遏制俄罗斯与中国。中亚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西方实施“双遏制”战略的最佳场所。事实上,近年来,美国多次向中亚国家表达了想在中亚重新设立军事基地的意愿,但中亚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此屡屡婉拒。根据历史经验,其他域外大国尊重俄罗斯在中亚的特殊利益和地位是“可控竞争”互动模式能够维持的重要前提。一旦相关国家不再顾及俄罗斯在中亚的特殊诉求,那么大国在中亚的竞争将升级,不排除会直接激化各大国以及中亚国家间的矛盾,进而导致整个中亚地区陷入动荡。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受地缘政治博弈加剧影响,维系中亚地区长期稳定的相关因素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与此同时,中亚五国在影响中亚地区秩序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们对发展方向的选择与对彼此间关系的管理将在塑造中亚地区秩序方面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中亚地区秩序演变的基本趋势

通过提炼过去30年来有效保障中亚地区秩序维持基本稳定的几种因素,结合当前地区冲突所展现出来的变化,大致可对中亚地区秩序演变作出以下基本判断。

其一,中亚地区秩序的演变方向更多受到权力竞争的影响。长期以来,中亚地区是大国博弈的重要场域。正因如此,人们习惯使用“新大博弈”之类的术语或隐喻来概括大国在该地区的互动。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域外大国的权力博弈是影响中亚地区秩序演变的重要因素。此外,中亚地区缺少涵盖主要域外大国和中亚五国的多边合作机制,这说明各行为体对于如何参与中亚事务难以达成基本共识,且不愿意放弃主要通过双边方式参与中亚事务的路径。在这种情况下,主要行为体可避免自身行动受到其他大国或多边机制的束缚,同时可通过行使权力以影响地区秩序的走向。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俄乌冲突令大国竞争或对抗进一步加剧,这种趋势无疑会波及它们在中亚地区的互动,使各大国将更多地从权力竞争的角度开展互动。如此一来,中亚地区秩序的整体稳定状态也会因此受到难以预料的冲击。

其二,各行为体主要受到工具理性而非价值理性行为逻辑的驱动。受大国竞争日趋激烈的影响,无论是出于牟利还是止损,某些域内外行为体正加大对中亚地区的关注和投入。尽管互动并不意味着相关国家会彻底抛弃国际社会广为接受的规范与规则(如主权平等原则、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等),但显而易见,规范和规则对部分行为体的约束作用有可能会进一步下降。事实表明,在21世纪初欧亚地区爆发所谓“颜色革命”浪潮时,美国罔顾恪守尊重各国主权、不干预他国内政原则,极力推行西式民主和人权议程,给地区秩序带来较大冲击。随着俄乌冲突后美俄关系进入战略对抗阶段,美俄等行为体为增强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大概率将更多依靠工具理性逻辑来制定各自中亚政策,即在参与中亚事务时更多地计算相关政策的成本与收益,而较少受相关国际规范和规则的约束。这一趋势不利于维系中亚地区的稳定局面。

其三,中亚五国在影响地区秩序方面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自独立以来,中亚五国通过积极与域内外各大国互动,积累了丰富的外交经验。它们在独立之后能长期保持多元平衡外交政策而未动摇,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地区权力结构为它们灵活调整与各大国之间的远近关系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尽管中亚五国在奉行多元平衡外交政策的娴熟程度方面有所差异,而且特定国家因实施这一政策而遭遇过挫折,但整体而言,各国在30多年的时间里外交手腕越来越灵活、行事越来越老练。面对当前地缘政治博弈加剧导致大国竞争升级等问题,中亚五国整体均恪守了中立原则。不仅如此,各国还利用域外大国加大对中亚关注和投入的机遇,积极与之互动,进而与多数大国的关系均有所深化,这说明它们主动塑造地区秩序的能动性在增强,这对于中亚地区秩序的稳定或许是一种利好。

2022年7月21日,第四次中亚国家元首协商会议在吉尔吉斯斯坦举行。

其四,中亚地区一体化的重启有望为中亚地区秩序的稳定贡献积极力量。面对中亚地区权力格局的松动和大国竞争趋于激烈的态势,中亚各国一方面加强与各大国的互动,希望增强自身对外运筹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也意识到联合自强的重要性,希望借此增强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中亚五国重新联合自强的动向,大体始于2018年召开的第一届中亚五国元首峰会。经过四年多时间,中亚五国间的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如2022年7月21—22日,第四届中亚国家元首协商会议在吉尔吉斯斯坦举行,这是继2018年3月、2019年11月、2021年8月之后举行的最新一次中亚国家元首峰会。此次峰会旨在加强中亚国家间互动并扩大合作,以共同应对区域安全挑战和威胁。此次峰会成果丰富,如各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吉、哈、乌三国元首签署了《21世纪中亚发展友好睦邻合作条约》(塔、土两国将在各自国家完成国内流程后签署该文件);通过了《拯救咸海国际基金创始国元首关于延长拉赫蒙担任拯救咸海国际基金主席任期的决定》《中亚国家在多边形式下互动的构想》《中亚“绿色议程”区域方案》《2022—2024年区域合作发展路线图》等重要文件。尽管中亚五国元首峰会并未改组或升级为正式的国际制度,且未明确峰会的目标在于推动中亚地区的一体化,但在国际和地区形势更趋复杂乃至动荡的背景下,中亚五国第四次元首峰会签署重要文件、达成广泛合作共识,对于保障中亚地区秩序的稳定无疑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总而言之,展望新形势下中亚地区秩序的演变趋势,其中既有令人忧虑的态势,如大国竞争可能更趋激烈、域内外行为体更多地计算成本与收益而弱化对规则、规范的重视,但也有积极态势,如中亚国家的能动性在增强、各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彼此间的团结等。鉴此,中亚地区秩序的长期稳定能否得到保持仍有待观察。

结语

在当前背景下,中亚地区保持长期稳定的影响因素均受到冲击。一旦特定行为体的中亚政策变得激进,大国在中亚的“可控竞争”互动模式将被打破,继而冲击整个地区的现有秩序和格局。面对地区发展的困难与挑战,中亚各国一方面积极探索对内政外交政策进行必要调整,另一方面明显加强了彼此间的合作,希望借此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2022年8月31日,满载土库曼斯坦甘草中药材原料的中欧班列回程列车抵达西安国际港站。

与此同时,在中亚地区秩序演变的过程中,上合组织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不容低估。在新的国际和地区形势下,上合组织应切实加强组织建设,开拓新的合作议程,进一步推动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同时为促进中亚地区秩序的稳定贡献力量。目前,上合组织正式成员国包括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已被接纳,而白俄罗斯正申请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埃及、沙特等国也表达了加入上合组织的意愿。如果上合组织能有效应对俄乌冲突、阿富汗局势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其内部凝聚力和国际地位将会持续提升。总之,中亚国家在对外交往中能动性的提高和当前联合自强的新态势,以及负责任的域外大国建设性地参与地区新秩序的构建,有望成为大变局下维系或重构中亚地区秩序的“稳定之锚”。

猜你喜欢

中亚地区中亚国家五国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中亚国家的贸易变迁研究
中亚地区与中国气候变化的关系
民国时期新疆驻苏联中亚地区使领馆设立原因
中国与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合作开发模式与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