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网建设模式探讨
——以重庆丰都三建乡为例
2023-01-04黄道辉
卢 峰,黄道辉,杨 童
(重庆市水利局,401147,重庆)
农村水网是省市县水网建设的补充和完善,主要指由位于广大农村地区的自然河流、湖泊、塘坝、引调排水工程等组成的水网系统,承担着行洪、排涝、景观、灌溉、供水、生态、养殖等功能,是水美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水网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民饮水安全、农业生产安全、农村生态安全。本文以重庆市丰都县三建乡农村水网建设为案例,探讨农村水网建设模式。
一、三建乡概况及水利现状
三建乡位于重庆市丰都县中南部,距丰都县城28 km,全乡面积63 km2,常用耕地面积2.81 万亩 (1 亩=1/15 hm2,下同),总 人 口13750 人,地 区生产总值34018 万元, 农业总产值10212 万元。三建乡产业以农业为主,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养殖业以肉牛、山羊为主。近几年主要发展有笋竹、猪腰枣、花椒、核桃、板栗、清脆李等产业。
三建乡属喀斯特地貌, 地形呈“三山夹两河”之势,龙河、双鹰河穿流于方斗山、七跃山余脉之间,山高坡陡,落差较大,生态脆弱。龙河是长江右岸的一级支梳,三建乡场镇以上河长135.61 km。双鹰河为龙河左岸一级支流,全长17.75 km。
截至2021年年底, 三建乡已建成山坪塘125 口,总库容约15 万m3,蓄水池447 口, 蓄水量3.42 万m3;建成廖家坝等8 座供水水厂,供水规模2550 m3/d;建成堤防护岸长约4 km,防洪标准均为20年一遇; 建成供水管网36 km, 用于农村饮水及农田灌溉;建成双鹰河一级电站、三级电站共2 座小型水电站。在建的茶沟子水库总库容140 万m3, 多年平均可供水量369万m3,建成后为三建乡主要供水水源。
二、三建乡水网建设方案
1.实施“一库十塘百池”战略,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
(1)以“一库”为骨干,发挥龙头配置功能
在双鹰河上游南天湖镇厂天坝村,新建茶沟子小(1)型水库,坝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积13.2 km2, 多年平均来水量755 万m3。水库设计总库容140 万m3, 正常蓄水位高程865 m,新增年供水量369 万m3,水库建成后可彻底解决7500 多人、7 万多头牲畜饮水问题,新增及改善灌溉面积0.86 万亩, 同时可向750 m 高程以下的山坪塘、蓄水池补给充足水量,可充分发挥骨干水源的龙头配置功能, 为三建乡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稳定水源保障。
(2)以“十塘”为调蓄,发挥中枢调节作用
在红旗寨、鱼泉子等6 个村新建山坪塘8 口, 在夜力坪、 双鹰坝等4个村改扩建山坪塘10 口, 新增蓄水量6.3 万m3, 新增及改善灌溉面积700 余亩。目前茶沟子水库供水管网已与7 座山坪塘连通,部分供水管网已实现自动化管理,既能解决枯水期山坪塘水量不足、 调节能力弱的问题,又能提高区域水资源的利用率。
(3)以“百池”为补充,发挥末端供水效应
在全乡产业地块新建蓄水池172口,并与山坪塘连通,从而形成了以水库为骨干、山坪塘为调蓄、蓄水池为补充的三级水系网络,层层输水,通过输水管道送到农户家庭、产业灌区,保障区域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解决季节性、工程性缺水问题。
2.建设“双管道七水厂”工程,全面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1)新建双输水干管,保障水厂水源充足
在茶沟子水库下游双鹰河两岸分别新建一条引水管道,将新建的茶沟子水库原水引入廖家坝等7 座水厂,双管运输,提高供水效率,保障原水持续稳定输送到水厂。
(2)新(改)建山坪塘,补充应急备用水源
将新(改)建的18 口山坪塘作为应急备用水源,在保障产业灌溉的同时,通过引水管道输入水厂,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可为应对枯水年等特殊情况提供基本水安全保障, 确保非常态下的水源供给,保证村民基本生活用水。
(3)引进制水新工艺,提升水厂供水质量
引进新的供水水厂设备,采用全自动加药设备PLC 控制系统、紫外线UV-B-20 全自动清洗消毒设备,实现进水流量、 水池清浊度实时监测,自动控制加药设备精确投加絮凝剂,自动控制排污等一体化式供水,通过全新的水处理工艺大幅度提升了老式水厂的供水质量。
(4)借助科技手段,实现水厂运行智能化
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要求,7 座新建水厂使用 “互联网+农村供水” 监管系统,采用“联合调度、智慧管理”模式,基本实现智能化运行,准确检测水质动态,合理调控水量配置,极大降低水厂运营成本,水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利用效果显现。
3.打造“两河流”,营造安全良好水生态环境
(1)借力示范河湖创建,扮靓最美乡村
2020年龙河(丰都段)全国示范河湖建设通过水利部验收,成为重庆市唯一的全国示范河湖河流。三建乡绿春坝村位于龙河河畔,该村借助龙河示范河湖创建契机,利用龙河生态美景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先后投资9000 余万元开展污水治理, 整体规划农户庭院,推出精品民宿,获评“2020年度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旅游年收入增加500 万元以上。
(2)结合中小河流治理,创造安全河流
实施龙河流域三建乡场镇河段综合治理工程,极大提升乡镇防洪能力,三建乡场镇龙河左岸及其支流双鹰河两岸已建成20年一遇防洪标准的护岸堤防, 基本消除了防洪薄弱点。沿着安全的防洪护岸,冷水鱼饲养基地拔地而起, “靠水吃水”的致富之道为当地渔业养殖提供了新思路。
三、三建乡水网建设保障
1.组织保障是根本,多方共推形成合力
三建乡水网建设汇聚了水利部、市县水利局和乡镇水利站等各级水利部门和技术人员的智慧、心血,同时构建了“驻乡工作队全面统筹,包干责任领导高效推动, 县级帮扶部门精准发力,乡村干部共赴一线”的攻坚体系。统筹各方资源助力三建乡发展, 形成多级联动、相互协同的组织保障。
2.资金保障是前提,多措筹资推进实施
各级部门在项目资金上大力支持倾斜,既有中央和市级涉农统筹整合资金、市县财政专项资金、扶贫集团帮扶资金、融资贷款资金,又有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贷款,多渠道资金来源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为推动三建乡的水利建设保驾护航。
3.制度保障是基础,严格考核打表推进
三建乡以脱贫攻坚统揽发展全局,落实“一切围绕脱贫干、一切围绕脱贫转”和“双组长制”等工作要求,建立了完善的“任务清单+定点包干”“专题研究+定期报告”“月度考核+常态督导”等机制,对包括水网建设工作在内的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进行监督、督查考核。
四、三建乡水网建设启示
1.注重整体,统筹协调
三建乡水网建设统筹考虑流域、区域整体需求, 同时注重水利与民生、 产业布局与水系结构的关系,践行人水和谐理念,突出防洪工程与人居环境、生态环境、文化环境和谐,统筹协调各方需求和功能, 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以合理配水支持农业绿色产业发展,最大化地发挥农村水网的直接效益和边际效益。有条件的地方打造水利名片, 走农旅融合道路,全方位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2.以人为本,问题导向
三建乡农村水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区域无骨干水源保障,工程性缺水、季节性缺水问题严重。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覆盖面小,仅有场镇及其周边较小范围能够基本保障稳定用水;有效灌溉面积仅占16%,农业靠天吃饭现象尤为突出;农村水系点多面广, 不具备互联互通的功能,水资源配给的稳定性差。三建乡水网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以问题为导向,以水系互连为目标,解决群众饮水安全和生产用水保障问题,着力提高供水配置效率。
3.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三建乡水网建设以茶沟子水库为重点,按照轻重缓急,优先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业产业发展最迫切的水源问题。考虑资金现状和建设周期等实际情况,分步完成农村水厂建设、塘坝整治和水池建设,正加快实施茶沟子水库建设,逐步完善水库供水配套工程。
五、结语
三建乡农村水网以水库、 山坪塘、蓄水池为“瓜”,输水管道为“藤”,尝试建成互联互通、东西互济的“长藤结瓜”式供水模式。通过推进骨干水源茶沟子水库建设,配套完善产业基地“毛细血管”,构建“一库十塘百池”“双管道七水厂” 的水网体系,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配置。以河道治理为契机,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打造幸福河湖;借助山水自然环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优良水质建设冷水鱼养殖基地,依靠完整产业供水体系发展高山水果、苗木、竹笋产业,初步实现了以水为媒、以水为魂、以水兴业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