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层创新发展实践探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
——以天津市郭家沟村为例
2023-01-04苑雅文
苑雅文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
为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目标,天津市发布了《天津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天津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等战略文件,提出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谱写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郭家沟村是天津市改革开放后率先发展起来的旅游标杆村,经过20 多年不辍的改革创新、勤奋经营,这里从一个穷破的小山村演变为环境秀美、产业兴旺、农民自信、治理有效、宜居宜游的现代化村落。解析郭家沟村在改革道路上的实践探索,总结其中的经验与成效,对我国、天津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一、郭家沟村的基本情况与发展脉络
(一)郭家沟村的基本情况
郭家沟村隶属天津市蓟州区下营镇,距“蓟北雄关”黄崖关长城仅10 公里,属天津的“北大门”区域,周边有梨木台、九山顶、八仙山、中上古元地质公园等风景名胜和“十里长廊”等红色文化景区。郭家沟村地处海拔240 米的低山区,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良:北依天台山,在东西两侧山梁庇护下呈长方形分布,面积1 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0%;西临澜河,村北部有水库一座,村内有清澈溪水穿流而过,地表径流水体水质达到II 类水标准。这里交通便利,西有津围公路,南有邦喜公路,津围二线、马营公路直达村庄。
截至2020 年底,全村51 户、180 口人。
(二)郭家沟村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
1.1979 年前,传统农业生产
相传清道光年间,武职官郭姓把总在此山沟定居,后成村,民间称此种地貌为山沟,遂名郭家沟村。郭家沟村是个小村落,占地1200 亩,有耕地204 亩、林地800 亩,人口百余人,村民以务农为主,耕地主产小麦、玉米、杂粮,果园主产柿子、苹果、梨。1975 年下营公社兴修水利,外村张姓家族的33 口人移居这里。
2.1979 年-1999 年,开放搞活,能人致富
改革开放给这个小山村带来了新机遇,有能力的村民率先走上了致富路。上世纪八十年代,村民张福刚瞄准市场需求,借钱购置车辆搞起了运输,收益不错,成为村里“敢吃螃蟹”的致富先锋,随后又涉足玻璃丝加工、驾驶员培训班等行业。现任村支书的胡金领当年也搞起了建材经营。
1998 年张福刚担任村支书,村集体一穷二白,账户上只有5 毛钱。这个时期,村民以传统农业和牧业生产为主,是下营公社的穷村。据调查,1997 年郭家沟村农民纯收入仅为2008 元/人,低于公社2203 元/人的平均水平。
1998 年,村里与葡萄酒厂合作,开展了葡萄种植产业,收益高于传统种植业,可惜因供销关系不畅很快萎缩。
3.2000 年-2011 年,个体经营,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
进入21 世纪,蓟县县委决定规范城市管理,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2000 年确定“一产围绕绿色调、二产围绕资源调、三产围绕旅游调”的大思路,2003 年提出“坚持天津市城市后花园发展定位,念山水经、打旅游牌、走联合路、做环境文章,构建中等旅游城市”的总目标。在地区改革号令的召唤下,2000 年,31 岁的胡金领当上了郭家沟村主任,2002 年3 月,被推选为郭家沟村的党支部书记,连任至今。
早在1985 年,蓟县盘山附近玉石庄村的农户就开展了家庭旅馆服务,到2000 年,蓟县的乡村旅游已经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形成了九山顶、黄崖关、盘山、毛家峪等多个乡村旅游集聚区。对郭家沟村人而言,身边的常州村更有榜样作用:1994 年常州村办起了天津市第一个农家院,2000 年时升级为300 平米的农家别墅,取得可观效益;常州村民纷纷效仿,很快发展为农家院经营集群,2001 年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村集体还开发了九山顶风景区,乡村旅游产业成为村民就业、致富的首选。
而此时的郭家沟村是这样一幅景象——大部分村民生活窘迫,有劳动能力的村民纷纷外出打工,村容村貌堪称残破。2000年,郭家沟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670元/年,低于下营公社3159 元/年、天津市3622 元/年的平均水平。年轻的胡金领不甘心当穷村领头人,上任后就到常州村取经,又考察了外地乡村旅游先进项目,提出“守着这么好的环境,如果不开农家院就太没眼光了”。2002年,他带头修建了四合院式的农家院,当年就获得2 万元的收益。村民纷纷效仿,旅游村建设顺利起步。
2006 年,下营镇确立了“环境立镇、科技兴镇、旅游强镇”的发展定位。郭家沟村决定整合旅游资源,发挥水优势,树立起“景村一体化、纯正农家游”的品牌形象。几年间,郭家沟村享受到国家的各项扶持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依托自身的自然环境优势,强化了基础设施配套和村容村貌整治,广泛栽植花卉苗木,建设了大枣、优质桃、李子等特色采摘园,种植葫芦、丝瓜、豆角、猕猴桃等农作物,成为京津一带小有名气的旅游村。2006 年,郭家沟村有农家院11 家,年人均收入达到6878 元;到2011 年,乡村旅游成为村主业,农家院达到18 家,全年旅游接待2.8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7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5 万元,高出市平均水平近一半,进入全市经济强村的行列。
这一阶段,郭家沟村的农家院采取村集体松散管理的个体经营模式,以向游客提供简单住宿和农家餐饮产品为主要服务项目,其后增加了农产品采摘等活动。总体看,各经营户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旅游产品等级相对较低,服务管理比较粗放。
4.2012 年-2017 年,集约管理,建成乡村旅游精品村
2012 年,是郭家沟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点。伴随《天津市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郭家沟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天津市决定把郭家沟村打造成为“以旅游为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在蓟县县委、县政府的直接指导下,在专业规划设计和投资管理机构的策划下,在多渠道资金的支持下,先后实施了民居改造、公共设施配套、市政基础设施、景观建设四项工程,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座风格统一、设施完善、景色宜人的新风貌。
经过提升改造,郭家沟村摒弃粗放的经营模式,走高端、精品道路,35 家农家院,总床位控制在600 张,游客容量远低于同类旅游村。在管理模式上则实施了全方位的大革新:流转土地到村集体实行统一规划,村民依土地股份获得资产收益;激活塞上水乡旅游服务公司采取公司化经营,对农家院和附属产业实行集中管理,实现宣传营销、接待登记、分配客源、接待标准、费用结算的“五统一”,农家院被评定为158-328 元/人·天四个收费等级,不允许农户自由定价。村里还建设了旅游接待中心、游客活动中心等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在旅游产品开发上,除了农家院中高端食宿服务,还打造了水岸休憩带、葫芦工艺坊、乡村小戏台、采摘果园、纪念品商店等休闲和互动项目,满足城市游客差异化、精品化的消费诉求,也带动了本村和周边农民的就业和致富。郭家沟村2013 年被授予美丽乡村、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5 年被授予全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最宜居村庄,2017 年被评为国家3A 级景区,成为景区式管理、门票化准入、游客与乡民共居的现代村落。
风景秀丽、管理规范的郭家沟村迅速赢得市场青睐,尽管价位较高,但环境优服务好,旅游旺季都要提前一个月预定,周末、节假日更是“一床难求”。据统计,2016 年,全村办起农家院42 家,旅游接待量25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000 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7 万元。
这一阶段,郭家沟村乡村旅游产业从内容到管理上全面提升,不但满足了本村劳动力充分就业,还吸纳周边村落150 多人就业,让更多的农民有机会留在家乡工作和生活。郭家沟村从松散型管理的旅游村成功转型为集约管理、统一经营的乡村旅游精品村,对其他乡村旅游村和项目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
5.2018 至今,开放经营,治理有效的文化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后从乡村组织振兴、乡村治理、环境整治、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不同层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为郭家沟村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指引了方向。
经过多年的实践演练,郭家沟村人积累起丰富的管理经验,具备了拓展市场的实力和勇气。依托良好的硬件设施、优越的营商环境,郭家沟村逐渐跨过中低端定位、本村经营的乡村旅游经营壁垒,积极引进外部投资和先进管理手段,提升农家院管理。2018 年,郭家沟村引入新理念和新管理,将村内一处公建场地改造为高端民宿,与外部投资人共同打造了洛奇溪堂乡间酒店,向乡村旅游的高端市场迈进。到2020 年,全村共有43 家农家院,其中,外部投资经营的16 家,高端民宿型占到11 家。新冠疫情下,郭家沟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卫生条件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养生的好去处,经营收入大幅增长。2020 年,全村旅游接待量20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从2019 年的3500 万元增加到5000 万元,人均纯收入突破8 万元。
近年来,郭家沟村周边同类项目和创新项目不断涌现,特别是水韵江南、吉姆乐园等综合类、特色类项目投入运营,对郭家沟村来说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这个区域游玩;另一方面,迅速增长的农家院、旅游地产挖走了一批专属客源。为了实现乡村持续发展的振兴大计,郭家沟村确定了发展全产业链乡村旅游的新思路。目前,郭家沟村4A 景区项目已经启动,计划以现代的资本运营打破村域的空间壁垒,构建起多业态、全方位的旅游综合体,实现乡村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改革创新的经验与成效
(一)培养本村人才为主线,积极吸纳外部能人,打造共享共融的就业平台
郭家沟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2000 年,在市场上小试牛刀的青年胡金领回村任村主任,2002 年任村支书,至今在村领头人的岗位上坚守了21 年,始终是全天候、全身心的工作状态。从郭家沟村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胡金领团队的成长轨迹:在各级党组织的引领和指导下,在大量的实践磨练中,领头人胡金领从一个普通的青年农民成长为优秀的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企业家,具备了带领村民致富、维护乡村秩序的超强能力,先后获得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市级劳模、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乡村文化旅游能人等称号。郭家沟村的管理团队中,不仅有精明的带头人、踏实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干练的旅游公司员工,还有三位出谋划策的老支书,人力资源相对丰富。郭家沟村的发展前景不仅引回在外务工的本村青年,不少外部能人也参与到这个小村庄的生产活动中,胡书记的身边逐渐形成一支干练的管理团队。
2012 年前,郭家沟村通过常规路径获得上级指导,管理水平的提升主要依靠自身的领悟;2012 年被认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后,不仅得到各项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还得到各级领导和很多专业机构的直接指导,在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上有机会“吃小灶”,因而管理能力迅速、大幅提高。几年下来,这支管理团队具备了独立作战的能力,如今能够自如地应付日常的经营管理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等事宜。
发展过程中,部分农民取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后,不免产生“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不再辛苦经营,过起当房东收租金的日子。很快他们放弃了这种生活,继续前行:一方面,村管理团队锐意进取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另一方面,身边劳动者的快乐也感染着他们。在这种干事创业的精神洗礼下,村民们逐渐从“小农”历练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专业人才,成为有产业、有组织、有岗位、有资产的新一代“四有”农民。
没有过度依赖外引人才,而是大胆锻炼和扶持本村农民;不靠简单说教,而是以实干和业绩来服人——在这种内生型的人才成长机制锻造下,一批农民成长为人才,让郭家沟村在快速的社会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值得注意的,内生的人才成长机制并不是排斥外来人才。发展过程中,郭家沟村对来自外部的投资人和经营者始终保持尊重和友好,营造出携手共建美丽乡村的和谐氛围,吸引了更多的外部人士来此工作,是旅游村中外来经营者和外来务工人员比重较大、与村民相处和睦的示范村。更为可贵的,伴随4A 景区的建设步伐,郭家沟村人将转换身份,以“股东、业主”身份接纳更多优秀的外部投资人和经理人,成为新一代农民董事长、大股东。
(二)发挥山水资源优势,做强集体经济实体,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改革开放初期,郭家沟村民曾经从事过粗放式的工业生产。2002 年开始,独立经营的农家院逐渐集聚成群,村里采取松散管理方式。2012 年,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格局,郭家沟村没有停留在“小富”的水平线上,而是抓住政策机遇,实施了全面的管理创新和产业升级:一是经营管理机制勇于创新。采取公司化统一管理、与农户紧密连接的经营模式,提高了开拓市场的综合实力,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在统一的管理框架下,农家院专心于自身经营,服务水平和质量得到规范和提升。郭家沟村的品牌效应也让村内的经营户整体受益,经济效益持续攀升。二是旅游产品体系不断完善。国内特别是北方地区的乡村旅游普遍存在产品单一、层次低的问题,一些农家院推出三天每人180 元(含两晚七餐)的超低价格,经营者只能得到微薄的收益,服务质量难以保障。
这种价格对于郭家沟村的产品来说,无疑具有“劣币逐良币”的威胁。怎样破解这个难题?显然,同质化的农家院产品无法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掏腰包,必须充实互动性、文化性、差异化的旅游活动,以丰满的旅游产品体系赢取市场份额。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解决的是土地问题。为此,郭家沟村推行了全覆盖的土地流转机制,开启了农村土地规模化利用的新局面,有效提高了土地产能,这在当时的基层农村是个创新。在此基础上,郭家沟村没有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是精心建设了生态景观、绿色廊道、徒步登山道、漂花溪水、百年古井等公益性旅游设施和乡村景观,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村落整体环境。同时,郭家沟村开发了多层次的旅游产品,一是观光车、多人骑自行车、平衡思维车等体验项目,既有代步功能,又是组团游戏乐趣;二是建设房车基地、亲子游戏项目,采用现代的网络营销手段吸引年轻游客;三是建设农耕文化园,栽植波斯菊、向日葵、油菜花、荞麦等作物,将生态观光、农耕文化普及、亲子农耕体验融为一体,增强了乡村游的成就感;四是建设文化、会展活动场所,开发文艺演出、商务聚会等新型旅游产品。
立体化、层次化的产品体系,让游客有着不虚此行的体会,“郭家沟”已经成为京津冀地区高品质乡村游的代名词。
(三)党建引领,文化搭台,构建科学善治的乡村治理格局
郭家沟村的发展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这支过硬的党员队伍在村民中有着很高的影响力,起到了凝心聚力走向振兴的领头作用。乡村基层党建实践中,思想工作与经济建设是紧密相连的,郭家沟村在事无巨细的社会管理和集体经营实践中,不仅激发出基层党组织出色的领导才能,形成科学完善的决策领导机制,也锻炼出一支思想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农村党员队伍。从组织形式上说,郭家沟村采取公司化的形式联合农户开展经营,让农户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党建活动中,党支部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主心骨。
经济快速发展中,郭家沟村没有忽视文化建设,开展了多角度多形式的活动:一是大力传播国学文化。组织企业员工及全体村民学习《弟子规》,做到人人都能背诵如流。设立国学讲堂,聘请资深老师为本村村民、游客讲授优秀的国学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村内道路用儒家文化进行命名,营造乡村旅游的国学文化氛围。二是树立郭家沟村民的文化自信。挖掘郭家沟村的历史根脉,探寻本村特色的乡土文化,让乡愁成为现代农民的美好情怀。创作积极的郭家沟村歌,组织村民传唱,增强村民的集体意识,传递文化正能量。讲好郭家沟村的故事,通过专业人员的调查研究,系统梳理郭家沟村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把郭家沟的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国家大业连接起来,让村民树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郭家沟村从一个穷村发展为经济强村,村领导班子赢得了村民以及外来经营者的信任。强大的基层党组织成为乡村治理的领导核心,而富裕起来的村民更加信任这个领导团队,紧密团结在基层党组织的周围。有了坚实的人财物保障,郭家沟村抓牢经济和文化建设两根主线,在搞好公司化经营外,通过尊老敬老、协调邻里矛盾、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护林防火等精细化的日常工作,把农村基层党建、村庄事务管理、社区文化建设等治理工作做实做专,特别注重培育乡民的自觉性和包容性,党组织成为团结村民、游客、外部经营人的红色纽带,打造出科学善治的乡村治理格局。
四、启示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实践中,由于农村地区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特殊性,能够扎根到基层农村的外部人才很少,而其中真正懂农村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郭家沟村的发展实践证明,农民成长为人才是极有可能的,关键在于提高基层农村培育人才的积极性,建立起科学有效的乡村社会内部人才成长机制。
(二)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是产业振兴。郭家沟村走向产业振兴的路线是这样的:政府引领、规划先行,市场运作、资金平衡,公司管理、农民参与,这种改革实践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三)乡村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乡村治理。郭家沟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上起到了领导核心作用,通过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营造出干事创业、团结包容、宜居宜游的现代化乡村氛围。
引用
[1]本书编辑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59.
[2]朱建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思想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8 年第11 期:5-15,50.
[3]陈锡文.从农村改革四十年看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J].行政管理改革,2018 年第4 期:4-10.
[4]《蓟州区革命老区发展史》编审委员会编.蓟州区革命老区发展史[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20:306-309.
[5]天津市蓟州区地方志编修委员会编.天津市蓟县志(1979-2016)[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319-322.
[6]刘玉侠,王嘉琪.乡村人才振兴的内生式发展分析[J].理论与评论,2020 年第 5 期:79-87.
[7]丁忠明等.变迁与创新:乡村振兴战略的本土逻辑与高质量推进—兼论小岗村的乡村振兴实践[J].财贸研究,2021 年第4 期:55-69.
[8]刘俊生,陈璟.“村为中心”的乡村治理共同体:祁阳实践[J].行政论坛,2021 年第3 期:7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