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驱动江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3-01-04符冰
符 冰
一、科技创新驱动江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状
“十三五”时期,江门市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良好的产业基础,积极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启动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全市创新驱动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江门市牢牢抓住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这个“牛鼻子”。到2021 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达2194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111 家,科技型小微企业达5260 家。高新区的综合排名从2020 年的第59 位跃升至2021 年的第55 位。全市拥有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36 家、众创空间38 家。打造了广东科炬高新技术创业园、“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等国家级双创平台。2020年,建立了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和鹤山工业城两个省级的高新区,做到疫情防控和创新工作两不误。纵观整个“十三五”期间,江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速度迅猛,年均增速突破50%,在整个广东省名列前茅。
(二)区域协同创新平台体系加快构建
江门市积极参与国家和广东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不断推进实验室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等的建设。推动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的成果、人才与地方产业对接。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广东省科学院、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50 多所高校院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了省、市级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8 个。与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建立粤澳科技创新联合资助项目;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合作共建江门双碳实验室;深化与广东省科学院的战略合作,成立广东省科学院江门产研院;推动五邑大学和中科院共建“数字光芯片联合实验室”,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建“纺织材料粤港联合实验室” ;推动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支持建设国家级重大试验平台—江门中微子实验站等。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6 家,省级创新平台504 家,市级创新平台1762 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61%,位居全省第一。
(三)科技投入和政策环境明显优化
江门市政府加大了科技资金的投入,出台了“江门科创10 条”及高企培育等13 项配套政策。其中出台了《江门市科技创新平台认定管理办法》、《江门市关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资助实施办法》,对企业建立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资助额达500 万元/家,建立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资助额达200 万元/家;制定了《江门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资助实施办法》,对批准组建的国家和省技术创新中心,分别按中央和省财政补助额度100%和50%给予配套资助,最高资助3000 万元和1000 万元。2021 年,全市的财政科技投入已经突破了17 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3.8%。研发经费从2017年51.43 亿元增长到2020 年的78.57 亿元,占GDP 比重2.45%。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使江门市科技创新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不仅获得了诸多国家级和省级的荣誉,同时也更加激发了越来越多创新主体的创新积极性。
(四)科技与金融结合不断深化
江门市构建的科技银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和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等给科技创新注入了更多的生机和活力。全市现有科技支行30 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2 家,科技金融服务中心2 家。设立创业引导基金8 支,总规模9.14亿元。除此之外,政府在宏观上也发挥了自身的引导和鼓励作用,出台印发了《关于科技金融扶持资金操作细则》、科技型企业“邑科贷”等政策文件,开展科技金融奖补政策,并联合社会力量为科技创新设立了2610 万元的风险准备金池。进一步推动了市内科研项目的落地,激发了科技创新主体从事科技创新的热情。
(五)科技人才引育力度持续加大
江门市人才引育已突破国门限制,不仅在全球9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海外工作站,还在广东省内率先建立外国人才驿站,优化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服务。出台了“1+15”人才强市政策,出台《关于进一步集聚新时代人才建设人才强市的意见》、《江门市博士和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等,实施“博聚五邑”省科学院博士特派员计划,引技引才引智支撑企业技术创新。2021 年,认定境外高端人才83 名,财政补贴1700 多万元。实施高层次的人才团队创业启动计划,资助创业团队9 个、金额360 万元。以上措施为创新人才的引育提供有力的支持。
(六)科技支撑民生改善能力逐步增强
江门市注重科技惠及民生事业。加大科技与农业融合,推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2018 年广东江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功通过验收,2020 年新增台山鳗鱼和鹤山畜禽两个省农业科技园区,2021 年实施安排乡村振兴战略科技项目23 个,扶持资金1000 万元,农村特派员达137名。积极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围绕疫情防控、医疗卫生、防灾减灾、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民生领域开展科研攻关。立项支持406 项市级医疗卫生领域科技计划项目。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及时出台了5 条科技惠企的措施,实施了13 个应急攻关的项目,发放了8000 多万的贷款金额。让科技在关键时刻发挥支撑作用。
二、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义
(一)从全球视野看,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应对当前国际格局调整,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在国际格局中位势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正寻求新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技术等科技创新正飞速发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范式。加之当前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影响,主要经济体愈加强调供应链安全,原有全球开放型供应链正向区域性、半封闭供应链模式转变,一些发达国家制造业产业链本土化意愿强,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利用自身优势加速布局产业链供应链,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受到前所未有之挑战。虽然,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完整的配套能力,具备了支撑国内大循环供给的能力基础,而在国际大循环中,总体上还处在国际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低端,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高科技产品对国外供应链依赖强,产业链供应链无法实现自主可控,面临被断供风险,产业安全、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等受到威胁。因此,通过科技自主创新,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和制高点,提高我国在全球产业发展和经济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二)从国家发展看,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破解突出矛盾,转变国内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根据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主要依靠劳动力、资本、资源等传统生产要素大规模高强度投入支撑了经济快速增长和规模扩张。在传统工业领域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一些新兴领域竞争优势正在加速形成,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稳步提升,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今,我国已由高速增长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也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如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数量型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 年我国15-59 岁人口数量为89438 万人,占人口总数比重为63.36,较2010年下降6.79%。何冬梅、刘鹏(2020)[1]通过对2000—2017 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分析表明,人口老龄化通过抑制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加剧了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阻碍作用。又如,资源短缺,能源和资源环境要素制约日益突出。2020 年,全球能源消费净增量中,中国占比超过四分之三,石油和大量矿产资源依赖进口,水资源短缺,土地(耕地)供给紧张。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依靠传统要素大规模高强度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更多依靠科技创新提高效率和潜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从区域发展看,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江门市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迫切需要。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已跻身全球科技创新集群前10 位。江门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与广深港澳处于一小时交通圈,“双区驱动”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无疑为江门市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地区如广州、深圳、佛山等的科技、产业、人才、制度等创新资源,融入大湾区的产业创新发展平台,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了借鉴经验和重大机遇。江门应抢抓这一机遇,努力克服自身科技创新基础不实、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偏少、创新链支撑产业链发展能力不足、人才短缺等问题,积极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这样才能更好地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中发挥“江门力量”,体现“江门担当”。
三、科技创新驱动江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奋力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格局”。在当前错综复杂矛盾突显的国际国内新形势新阶段以及区域发展新态势下,江门市能否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无疑是核心关键。本文将从四方面探索如何以科技创新驱动江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战略性科技基础研究,夯实科技创新基础力量
首先,要持续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湛泳、田知敏慧、侯新烁(2020)[2]通过对2003-2017 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有助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稳健。江门市是老牌工业城市,传统工业领域基础力量雄厚,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大健康等新兴产业领域发展良好。江门市要集中力量办大事,有的放矢,在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上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重点解决生产实践中共性基础问题,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其次,要强化政产学研创新平台建设。江门市虽然已与全国50 多所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但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不够健全,仍处于分散、短期、“点对点”的合作模式,未形成整体性、长期性、战略性稳定的合作。与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深层次的合作也比较少,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缺少优质的产业化项目到江门落户。因此,江门市政府要发挥引导和指引作用,深化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产学研合作,集聚高水平人才团队,促成他们与企业对接,针对重点产业收集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探索以“揭榜挂帅”形式开展重大科技项目联合攻关。逐步形成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相结合,多层次、全链条发展的创新平台体系。
(二)聚焦产业发展科技赋能作用,壮大科技型企业集群
江门市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十四五”期间规划发展全部20 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城市。一要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江门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指出,应大力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产业链核心企业与江门本土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和生产配套合作,着力打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集成服务等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构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生态。二要大力推动科技成果引进、转化和产业化。王慧艳、李新运、徐银良(2019)[3]通过对中国30个省份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绩效水平进行测算,提出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因此应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立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和跨行业、跨领域的新型产学研联盟,积极发挥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引导作用。江门要加快建设“双碳”实验室,将实验室打造成为服务全省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科创中心,力争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推动重大“双碳”前沿技术成果、重大战略性产业到江门布局。三要做好科技园区提质增效工作,做实“一区多园”管理机制,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积极推动江门国家高新区扩区增效,在国家高新区排名实现争先进位。推动江门翠山湖高新区、江门鹤山高新区两个省级高新区加快提升创新发展水平。支持指导蓬江、新会、台山、恩平重点园区加快创建省级高新区,推进省级高新区达标全覆盖。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重点引进农业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园区,保障百姓“米袋子”、“菜篮子”,推进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三)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合作互动,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
孙艺璇、程钰、刘娜 (2021)[4]通过测算和分析2000-2017 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率和其时空演变特征,发现由于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和政策支撑等因素影响,科技创新对不同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存在较强差异性。江门市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关键节点,要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机遇,加强区域联动,主动对接大湾区重点城市创新资源,继续探索建立“广深总部+江门基地”“广深研发+江门转化”产业创新链的协作模式。依托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协同创新,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一是探索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资源,共同参与广东省重点领域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项目,攻克一批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江门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水平;二是探索建设跨区域产业平台,对接广深港澳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创新资源外溢,吸引优质企业和创新创业项目落户到江门江门科技园区,推动江门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把江门市打造成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点承载区和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城市。
(四)聚焦创新创业科技生态培育,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一是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江门市应进一步健全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配套,让制度和政策供给更加符合科研规律,更加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更加吸引资本、人才、资源等各种生产要素聚集,最大程度激发和调动各方创新潜能,推动创新治理能力提升。二是加大科技资金投入。虽然近年来江门市对科技创新加大了投入,但与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如研发经费占GDP 比重未达全省平均水平。江门市要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优化投入结构和支持方式,对基础研究、公益性技术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给予稳定支持。夏茂森、贾萍萍(2020)[5]通过统计与分析,认为应从产学研合作平台搭建、实质性专利转让与转化、科研开发等关键环节建立完善的财政投入机制以及税收减免政策。因此,江门市应加大财政科技经费向重点领域倾斜,同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流入科技创新领域。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继续深化科技与金融结合,创新实施科技企业首贷风险补偿、科技风险补偿、金种子企业科技赋能等举措。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三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首先是围绕江门市产业链、创新链布局和需求,加强江门市五邑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高中等院校教育与当地产业、专业、职业对接,促进本土人才培养,促进社会需求和就业的良性互动。其次,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江门市地灵人杰,是全国著名侨乡,还有数目众多的院士,号称“院士之乡”,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打好“院士牌”,加强与院士常态化对接,依托院士团队的高端创新资源,提升江门市科技创新能力。要充分发挥侨乡资源优势,广泛凝聚侨心侨力侨智。积极做好留学生、外籍和港澳台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吸引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海外高层次人员来江门创新创业。继续实施“博聚五邑”行动计划,每年选派一批“博士特派员”到各用人单位开展科研合作和技术攻关。通过这些措施,优化江门市创新创业环境,为江门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四、结语
本文分析研究了江门市科技创新现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从“科技基础研究、科技赋能产业、科技合作互动、科技生态培育”几个角度,提出了“夯实科技创新基础力量、壮大科技型企业集群、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等建议,论述了科技创新驱动江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行之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能够作为相关研究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