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社引领农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路径研究

2023-01-04张永刚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3期
关键词:社员集体经济农户

张永刚

(菏泽市牡丹区高庄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山东菏泽 274000)

0 引言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了缓解城市流入人口的巨大压力,如就业安置、教育资源等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成为了必然趋势,但农村的经济体制落后、经济资源不足一直都是困扰农村基层建设的严重问题。而从体制建设上进行改革,在农村发展合作社经济模式,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出台惠农政策,为合作社经济组织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保障,在“合作联产”的模式下,相信一定可以让农村集体经济水平得到提高。

1 合作社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合作社是农户本着自愿原则以股份制或非股份制确认利益分配方式的一种联合生产经济组织形式,按照农村不同的产业分为如下几类:第一类是以基础生产为经济来源的生产合作社,即从事种植、畜牧、采收、养殖、农产品加工、农用器械生产制造、建筑等生产活动的合作社;第二类是以流通农产品获得经济收益的服务型合作社,如供销合作社、运输合作社、消费购买合作社等;第三类是类似小型金融机构模式的,由社员注资成立接受存款贷款等金融服务的信用合作社;第四类是提供农村人力资源管理或者起到中介机构作用,从而获得服务报酬的服务合作社,如租赁合作社、劳务合作社、医疗保险合作社等。不管是哪种合作社经济组织,它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即“合作”与“经济组织”,经营业务范畴都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分析它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重要作用,还要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谈起,尽管将土地的承包权与使用权按户分配给农民后,农民的自主经营权益得到了保护,但自负盈亏的经营生产模式使农户要独立面临农业生产特性带来的风险问题,农业生产有着前期投入高,收益回报期长,弹性收益低,可供调节环节少,风险抵御能力差的特点[1]。如发生自然灾害与病虫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减产问题,个体散户难以承担经营风险,一旦在农业生产环节中出现了各种因素导致的减产问题会直接影响当年收益,在来年就没有足够的资金成本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从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转变生产形式,将农业生产进一步向机械化、科技化、现代化推进是新时代背景下需要迫切完成的阶段任务,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个体农户不论是从事种植还是畜牧或是其他农业生产行业,都难以形成大的产业规模,极大地限制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以生产合作社为例,农户联合起来共同从事农业生产的生产模式下,土地资源被集中起来,合作社可以集资购买引进先进的农业设备,通过生产技术的优化来提高生产水平,使农户社员的收益得到稳定提升。所以总的来看,推行合作社经济组织生产模式对于农村地区集体经济发展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2 推行合作社经济模式的主要问题

2.1 “重创建轻规范”的管理问题

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合作社发展时间较晚,还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多数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还存在很大的待优化空间,尽管有地区对应《农村合作社管理试行办法》作为政策指导,但大多数合作社的内部管理过于形式化、流程化。合作社的管理问题重点体现在民主意识差和财务监督体系不完善上,在合作社内部容易产生许多财务风险问题,如合作社组织名下的农村“三资”被私人变卖挪用等恶性问题,侵害到了社员的根本利益,严重阻碍了合作社经济的健康发展。一些合作社中管理人员仍有“小农意识”,内部管理运作的随意性过大,内部控制机制薄弱,导致社员利益得不到保障,严重制约了信用社在当地的经济带动作用。有的合作社不重视入股社员的利益,“内部控股控权”问题突出,地方政府出台的信用社管理制度在合作社内得不到有效落实,可操作性不强,限制了合作社经济体系的良性发展。除此之外,农村信用社还存在二次利润分配不规范的问题,这种问题在非股份制的合作社组织中经常出现,由于缺乏可供参考的利润分配办法,在入股证书上未对具体利益分配上做以规范化的明确,导致农村合作社在主营业务之外的盈利出现分配不均、不公、不平等的问题,甚至经常引发社员与社员、社员与合作社组织之间的矛盾冲突。

2.2 合作社经营问题

除了合作社内部管理问题外,农村合作社在经营环节也存在很大问题,尽管合作社的组织者与社员都拥有一定的经济生产经验,但其他类型人才严重缺失,尤其是管理人才与金融财务专业的人才不足,难以有效推动合作社经济繁荣发展。从合作社的组织性质来看,与城市地区的企业制度有些共同点,如都是以经济生产作为收益来源的经济组织,因此在合作社运营时可以适当参考现行的企业运营管理方法。而合作社的负责人通常由农村当地的种植大户或者所在村组村委会成员担任,在经营合作社时,虽然生产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但合作社负责人并没有经过关于运营技能与知识的培训,在合作社实际进行生产时,仅仅停留在生产技术环节的共享合作阶段,导致合作社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地区,合作社在经营销售环节上未融入市场意识,难以形成自己的市场竞争力[2]。合作社负责人在如何打造产业优势,如何吸引外部投资,如何让合作社体系壮大发展等长远规划问题考虑思量得过少,使合作社组织经济的发展规模受到了制约。以上种种问题是因为我国成立专业的合作社时间较短,缺乏可供参考的经营案例,合作经营理念尚不完善。

2.3 宣传教育的问题

关于农户参与入股合作社的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这是因为部分农村地区存在对合作社经济组织体系的偏见,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村组无论是村干部群体还是群众群体都不看好合作社经济体系。部分村干部认为合作社的建立会让村组织失去应有的影响力与管控能力,不鼓励群众建立合作社组织。而群众认为合作社与“人民公社”类似,不信任合作社的经济作用。这是因为在当地推行合作社建立时,对农户的宣传教育力度不足产生的问题,农户缺乏对合作社基本的认知了解,自然在组建合作社工作上积极性不高。

2.4 缺乏资金注入,难以规模化发展

党的十九大会议报告明确提出了关于深化农村经济体系改革、保障农户切实利益的战略要求。就目前来看,农村合作社经济难以进一步深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资金成本匮乏。当前农村各地合作社不仅数量分布少,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组织化程度较低,且多数还需要外部力量的扶持,如当地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根据《农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农村信用社经济组织成立初期,必须要由当地财政负责资金扶持,尽管地方财政每年都会按照计划拨付经费,但资金额度非常有限,对于成立初期的合作社需求来说杯水车薪。没有良好的流动资金成本作为发展基础,农村合作社融资渠道极其狭隘,发展道路上举步维艰。尤其是当前合作社的主要集体资金来源都来自于合作社成员的入会费用,维持合作社正常运营都极为困难,就更不用说合作社产业规模扩大了。而政府财政拨款还需要层层上报批复的流程,实际资金到账周期跨度极大,难以满足合作社的季节性资金需求。种种流动资金问题,限制了农村合作社经济的发展,使合作社的业务产业难以在当地形成较大规模。而资本少,产业规模小的合作社在申请当地金融机构的商业信贷时,各类金融机构出于对资金安全的考虑,都不愿意向新成立的合作社组织发放贷款,使农村合作社经济组织的发展陷入了僵局。

3 合作社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

3.1 加强教育宣传与合作社扶持力度

首先应当在农村地区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如关于农业生产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经济前景的教育,使农户与村干部深刻认识到合作社经济组织对于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为后续带领建立合作社工作打好群众基础。由于合作社成立初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成本投入,农村地方政府应当协调财务部门设立合作社专项惠农基金,加大合作社贴息力度鼓励当地农户自行成立联合生产模式的合作社组织。还应当对当地各类合作社的税收政策加以调整,减轻合作社的负税压力,确保合作社经济生产模式给社员增加创收。除了资金扶持外,有关部门还要以其他形式帮扶农村合作社组织建立,如为合作社输送合作社运营所需的人才资源,或者委任相关行业的专家到当地指导工作,为集体经济良性发展做好铺垫工作。

3.2 规范化合作社组织的监督管理

在鼓励扶持的同时,还应当参照相关的国家法律与地方管理办法,健全合作社的管理体系,以《合作社法》和《农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办法》作为监督管理的基础依据,规范化合作社组织的外部监督管理体系。除了外部监管外,还应当让合作社社员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履行合作社内部监督管理职责,各个村组集体应当将合作社管理划分为不同分支,将村组村委管理与合作社内部管理体系有机融合,如定期在村委大会上做好合作社财务公示工作,或者将合作社以挂靠的形式在乡镇组党支部组织下设立,这样不仅促进了合作社内部管理水平提升,保障了入股社员的切身利益,还容易在当地群众范围内建立一定的公信力,带动农户入股联合的积极性。

3.3 为合作社营造发展环境

合作社组织建立初衷是为了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加快集体经济发展,因此在领导带动地区成立合作社组织后,还要从合作社的运营实际出发,给合作社运作提供环境保障。在合作社成立初期,农村基层建设单位要注重运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储备,并要充分利用好土地流转、农村城镇化建设等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成果,整合当地农户的现有资源,帮助合作社制定调整符合当地产业优势的业务项目,为合作社良好运作提供有利的内部环境,不断优化合作社的产业经济结构,提高合作社的核心竞争力[3]。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社的业务经营模式还停留在“业务订单需求——业务生产提供”的传统阶段,应当帮助合作社做好与市场环境的对接,注重合作社外部环境营造,可以分析当地合作社的产业特色,吸引外地企业投资,以联合开发的形式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当地有关部门可以发挥纽带作用,帮助合作社与农业产品大型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如共同开发当地旅游业,或者形成渔业、种植业、林木业原材料生产供应链。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合作社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使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壮大。

3.4 多样化综合扶持手段

对于农村合作社资金周转困难、产业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不高的现象,当地政府首先要通过资金扶持来帮助合作社维持当前现有的产业正常运营。除此之外,还需要在当地尽快建立土地流转交易的服务平台,给农户转包、入股、出租土地提供有利的平台环境,这样能够极大程度地缓解合作社产业调整不够灵活的问题,同时还能够让政府通过土地流转工作进度来侧面了解合作社的真实发展需求,进一步制定推动合作社经济体系发展的惠农政策。同时,还应当由政府建立合作社的会计服务中心,聘请有注册会计师、信用合作经济师资质的会计人员组成专门的会计团队,帮助合作社做好会计信息核算工作。这样的好处有三个方面:一是便于政府对当地合作社经济组织的监督管理,避免利用国家政策以套取合作社补贴资金为目的的“空壳组织”出现;二是专业化的会计团队能够优化合作社经济的盈利创收模式,为合作社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财务策略;三是解决农村财务会计专业人才匮乏的现实问题,减轻农村合作社在聘请财务专业人才上的成本支出压力。此外,还应当优化当地合作社的融资渠道,由政府出面建立融资担保基金,与当地金融服务机构一同建立农村合作社的信用评级体系,完善金融信贷投放的激励制度。将商业融资方向对准农村合作社的产业需求,创办新型的金融服务业务来解决农村合作社发展的资金问题,为合作社经济组织注入发展活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以合作联产的方式进行生产的合作社经济模式,可以将零散分布的散户集中起来,农户选择“抱团取暖”后,不仅提高了对经营风险的抵御能力,还能优化生产关系、流通关系与利益分配关系三个生产要素,对于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有着重要意义。所以需要在农村地区做好加强教育扶持力度、规范化合作社监督管理体系和营造发展环境三个方面工作,让合作社起到带动地方集体经济,加快农村发展建设的作用。

猜你喜欢

社员集体经济农户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
Comparison of plasma microRNA-1 and cardiac troponin T in early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