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柏坡时期党内政治文化形成的规律探微
——以整党运动为中心的考察

2023-01-04王贺坤戎昱冰焦增玉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党员政治思想

王贺坤,戎昱冰,焦增玉

(1.石家庄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2.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河北 石家庄 050011)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我们为什么能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开展党史研究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西柏坡时期,经过土改整党运动,党内政治文化中存在的地富思想、小资产阶级思想以及官僚主义、命令主义、惩办主义等脱离群众的消极政治文化得以深入祛除和净化,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无产阶级思想得以形成和巩固。这一党内政治文化状态的演变、形成,不仅使党更加巩固更加强大,为推动土地改革、支持解放战争胜利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思想保障作用,而且奠定了我党执政文化的思想政治基础,具有重要的历史性意义。毛泽东曾对此评价道:“土地会议总的来说还是正确的和必要的,因为土改会议把土改中的右反掉了,并且成就了‘最伟大的一次整党’,把石头一搬,增进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把混入党内的地主富农分子和党员中的地主富农思想清洗掉了。”[2]

进入新时代,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更加需要党的健康发展和坚强领导,而党内政治文化无疑是党的肌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题中之义。

党内政治文化是一个政党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形成的比较统一、稳定并被其成员自觉接受和践行的政治认知、政治信念、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价值,主要表现在政治理想、政治立场、政治修养、政治象征、政治生活等方面[3]。 概括地说,党员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心理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回溯历史可知,西柏坡时期党内政治文化状态形成过程蕴含于土改整党运动之中。因此,回顾总结西柏坡时期整党运动中党内政治文化的建设经验,认识西柏坡时期党内政治文化形成所遵循的规律,从考察缕析土改整党运动中党员的政治思想及心理变动轨迹着手,合乎方法论上的要求。

一、西柏坡时期党内政治文化的形成过程

西柏坡时期,经过整党运动,党内政治文化呈现出日异月殊般的向好形成态势,推动党向更加纯洁、统一的状态迈进。回顾这一时期,党内政治文化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的形成过程。

(一)杂糅并存:整党初的基本样态

党内政治文化的杂糅并存状态,主要存在于整党运动初期。全国土地会议期间,刘少奇在给中央的报告中指出:“在土地会议又与各地代表谈话并听了许多报告后,发现党内及干部中严重的不纯洁状态,作风不正与领导上的官僚主义及缺乏具体思想教育,是晋察冀及其他地方土地改革不彻底与工作落后的基本原因。”[4]如若党得不到纯洁,土改任务将难以为续,更有可能使党走向灭亡[5]386。毛泽东在1947年12月所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指出:在党的基层组织方面,特别是在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方面存在的成分不纯和作风不纯的问题,则没有获得解决。……这既是许多地主分子、富农分子甚至流氓分子趁机混进了我们的党,他们把持许多党的、民众的、团体的组织,作威作福,欺压人民,歪曲党的政策,使这些组织脱离群众,使土改不能彻底。……其中首先重要的,是在党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彻底揭发各地组织内离开党的路线的错误思想和严重现象[6]1252-1253。作为地方领导人的陈毅在对整党的建议中提出:“在冀鲁豫区,一般估计50万党员至少20万应该被清洗。”[7]这些地富思想、小资产阶级思想等非无产阶级思想与党倡导的无产阶级政治思想宗旨是背离的,并必然反映出党员在政治思想及心理等党内政治文化中的种种偏差甚至谬误。这种杂糅并存的状况,阻碍了土改工作的进行以及对解放战争的支持,与党在这一时期的历史任务是矛盾的。

(二)此消彼长:整党中的相持碰撞及转变

此消彼长,“此”指的是地富思想、小资产阶级思想以及命令主义、惩办主义、官僚主义等脱离群众的错误思想,“彼”指的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无产阶级政治思想。这一状态主要发生在整党运动阶段中,经过思想斗争、纪律制裁,党员中存在的错误思想被大量揭发出来,并对问题党员进行了严肃的组织处理。党内政治文化中的错误思想被不断冲击、祛除,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无产阶级政治思想得到持续性形成和巩固。这一阶段,是党内政治文化中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相持碰撞、斗争并向纯洁、统一的无产阶级思想状态转变形成的决定性阶段。因此,考察这一阶段的整党运动实践,是本文探析党内政治文化形成规律的基本视域和方法。

(三)纯洁统一:整党后的新气象新面貌

这一状态成型于整党后期,基本上实现了对党内政治文化中错误思想的改造、祛除,形成和巩固了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无产阶级政治思想,党内政治文化得到纯洁、统一,党的队伍更加坚强有力。毛泽东曾评价道:“经过整党、整军和土地改革工作,全党全军团结的差不多像一个人一样。”[8]在晋察冀边区,经过初步整党,表现出了一种新的气象和面貌,使农村党发生了重大变化[9]431。亲身参与过山西潞城县张庄村整党实践的美国学者韩丁曾感慨道:“这个村子再也不会是从前那个样子了。”[10]409这种新的气象和面貌,确实反映了相较整党前党内政治文化呈现的重大变化。

二、西柏坡时期党内政治文化形成的实践逻辑

总体而言,各解放区的整党运动,因为存在老区、半老区及新区的不同,因此存在层次方式有别、时间进程有别、程度效果有别的不同差异。但从基本模式上看,随着整党经验的不断丰富,一般呈现出以下基本步骤:首先,在整党初,制定整党预案,宣读有关文件,明确整党基本精神和方针,做好党员和党外群众代表的思想酝酿工作,取得思想上的澄明和统一。其次,由上级党组织或工作组掌握会议节奏,开展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同时,采取党的会议与群众大会合而为一的方式,邀请党外群众参加整党会议,对党员进行事实和思想揭发,开展思想斗争,要求党员“摆材料”“查思想”。再次,学习中央有关党的理论及土改政策,期间,结合群众意见,经支部讨论并报请上级组织批准,对问题党员分类进行纪律处理。最后,开展各种形式的以促进团结统一为目标的后续工作,如“整党复议”、“团结自觉运动”、“一条心”大会、“一家人”大会等,做好党员思想的矫正、统一工作[11][12]。在此过程中,党员政治思想呈现出思想揭发——思想触动——思想转变——思想统一的变动轨迹。至此,党员的错误政治思想得到基本遏制、祛除,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无产阶级政治思想得到确立、巩固,新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立场、政治价值等党内政治文化在广大党员中得到基本形成和巩固。概略而言,从整党的过程来看,呈现出以下实践逻辑。

(一)以营造环境推动思想揭发

思想揭发,是推进党内政治文化改造的逻辑前提。因此,整党的开端就是要“查思想”,进行思想揭发。但前期土改复查中发生的沉重打击等“左倾”现象,及后续发生的坏干部报复行为和地富分子及坏党员的图谋破坏,导致党员和党外群众有了一定的思想顾虑,一方面党员不能勇于自我批评,另一方面党外群众不敢积极揭发[10]373-375。这种状态,梗阻了整党工作的开展。基于此,营造整党政治环境,使得参与整党的党员和党外群众代表改变思想认识,调动其积极性,就成为解决僵局的破题之道。在中央或中央局方面,通过制定法律、发布训令等方法,规定贫农团或农会对党员干部的审查职能[13]92;制定《告党员书》《告农民书》,明确党员干部是“人民的长工”的思想宗旨[14];明令指示,坚决杜绝党员干部对群众的挟私报复行为,违反者由政府用法律制裁等[15]437;为创造肯定支持的宏观政治环境奠定了工作基础。在具体的整党实践中,由工作团或工作组宣讲中央整党精神;对党员和群众代表分别说明整党的“治病救人”“惩前毖后”政策,严防错误、过度打击,进行两方面的思想酝酿,解除党员和群众代表的思想顾虑[10]374-375;根据实际情况,挑选党外正派积极分子参与整党,安排会议程序,掌握会议节奏等[10]377-378,营造出了积极、坦诚的微观政治环境。无怪乎,有了这种环境氛围,在山西潞城县张庄村的整党中,有些人兴高采烈地喊出“拥护我们的代表”“党员要当好长工”的口号[10]370。这种思想环境的铺垫,推动了党员和党外群众参与整党的积极性,为后续的思想斗争、思想揭发工作扫除了环境上的认知障碍。在平山县的整党大会上,会议连续进行二十四小时,群众都不愿意散去[13]294。

(二)以思想斗争实现思想触动

在整党运动中,思想斗争是实现思想触动的重要方法。在此,思想斗争理论不仅在党内得到彻底实践,而且采用了邀请党外群众参与的创造性举措。不采取自由主义态度,不畏惧必要的党内斗争,对党内各种原则错误的思想和主张,对党内一切坏现象,进行不调和的斗争,以便不断克服这些错误的现象,绝不放任这些错误现象的发展,不使它损害党的革命的利益[4]。整党初始,首先在党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思想斗争方法,揭发主要在土改等工作中的地富思想、小资产阶级思想等错误思想。在运动发展的过程中,推广平山整党经验,采取了邀请党外群众参与整党的方法,以全面深入揭发党员干部在土改等工作中的错误思想及事实。 在冀鲁豫区的整党会议上,党员个人要自我检讨摆材料、查思想,并要经过所在支部大会的审查,在没有被审查通过前,其他党员保持一种不信任的态度,这对党员个人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压力。在这种思想斗争环境下,许多党员为赢得他人的信任,不得不作出深入的自我检讨,甚至有意识而无实际行动的思想也被写在了材料中[16]。在此阶段,大量的隐藏在土改工作中的地富思想、小资产阶级思想以及强迫命令、官僚作风被揭发出来,使得不少党员干部产生了“惶恐、不安、紧张”的情绪。在思想斗争阶段,虽然由于“左倾”指导思想影响,出现了一些错误的、极端的斗争现象,但从效果上讲,党内存在的错误思想及现象被大量挖掘出来,对党员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大冲击和触动,以至于有的党员感慨道,“过去我是人民的坏长工,以后我要做人民的好长工”[10]392。

(三)以纪律制裁保障思想转变

整党中的关键环节,是对被揭发出来的问题党员分类进行纪律制裁。时任中央工委书记并直接负责整党的刘少奇在关于整党的讲话中曾指出:“现在就要提出党的铁的纪律,谁要在纪律上触碰一下,就要让他头破血流,哪个敢违反纪律,敢于在我们党的纪律上触犯一下,就给他一个头破血流,现在就要提出这个口号。”[4]没有纪律保证,前进是不可能的,只开会整风不行,不开会依然如故[17]。历史经验表明,纪律制裁是切实推动党员政治思想转变、保障无产阶级政治思想为宗旨的根本举措。警告、调离、撤职、开除党籍、送交人民法庭审判等,成为这一阶段纪律制裁工作的主要内容。以晋察冀解放区冀中区十一地委为例,该地共有党员 48760 人,在土改整党期间受到各种处分者达5009人, 超过党员总数的十分之一。其中受到最严厉的清洗出党和停止党籍处分者,共有4125人,占党员总数的8.5%。从受处分党员的阶级成分来看,地主326人,占6.5% ; 富农1377人,占27.5% ; 中农2088人,占41.7% ; 贫农1140人,占22.6%[18]。从功能上讲,纪律制裁发挥的利益触动功能,是保障党员政治思想转变的根本力量。

(四)以维护团结促进思想统一

早在全国土地会议初,毛泽东就作出了“土地革命要与统一战线相结合”的政策指示[19]。但在土改整党初期实践中,由于“左倾”错误影响,不可避免地侵犯了部分中农阶级的利益,损害了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并错误、过度打击了部分中农出身或者虽是地富出身但思想表现较好的党员。这种状况,减弱了党在土改中的领导力量,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必定伤害广大党员及一批干部的情绪[15]445。有的地区,甚至产生“有组织动乱”的极端现象[20]。正如曾受过错误打击的党员所言:谁让我当干部,我就进棺材[21]。这种状况,反映了部分党员遭受过度或错误打击后在政治思想上的消极倾向。基于此,中共中央在1948年12月会议上,及时开展了纠左纠偏,将土地改革中的统一战线工作及时提出并密集开展起来。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是孤立敌人,而不是孤立自己……中农、贫农、雇农占90%,这个阵线不能乱。”[22]在随后的党内指示中强调:“现在敌人孤立了,但是敌人孤立不等于我们的胜利,如果我们政策上犯错误,还是不能取得胜利,具体来说,在战争、整党、土地改革中……犯了原则错误,我们就会失败。”[6]1286任弼时、叶剑英等中央领导同志,也相继发表了重视统一战线、维护党内团结的指示和意见[15]454[23]。在中央的纠正干预下,整党后期,各解放区相继开展了以维护团结、巩固统一为目标的各种形式的后续工作。如:退还受侵害中农的财产,或给予其他形式的补偿[6]1296;对部分受处分党员开展复议,促进党员思想上的回调、矫正及统一[24];开展团结自觉运动,召开“爱民拥干团结大会”[25]397“一条心大会”“一家人大会”[12]等,促进党内团结、党群团结。在冀鲁豫区三地委,原在整党中受处分的干部约有43 %被免除处分;在九地委, 复议后首期整党的处分面由50.31%下降至22.07%[26]。在团结大会上,群众一个个给干部评功,记录在土地改革及历史中的功劳……和谐的空气代替了紧张的空气,最后达到干群之间的团结[9]240-241。

三、西柏坡时期党内政治文化形成的规律体现

从整党运动实践中,基于关键环节,至少可以得出党内政治文化形成过程中所体现的如下规律。

(一)以营造环境为基础,推动党内政治文化趋向于纯洁统一

从整党实践看,这里的“环境”,指的是党和人民对党员中存在的各种政治思想持肯定或否定的严肃政治立场和态度,以及通过指示、命令、政策等所营造的政治氛围。这种政治氛围,指明了党员政治思想发展的方向、标准及纪律要求,是重新塑造党员政治认知和行为,并趋向于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无产阶级政治思想得到确立和形成的一种规训性力量,具有基础性地位。整党初始,由于历经前期土改复查中的“左倾”影响,党员对前期中发生的“对地主、汉奸的残酷斗争记忆犹新,面对同样打击党员的各种流言和前景,恐惧很容易占上风”[10]374。加之党员的自保心理,反映到整党中,就只是“翻文件,啃字眼,清谈党委路线是否正确”,使得整党“深入不下去”[27]。另一方面,党外群众主要是贫农团代表的怕报复心理,也使得思想揭发工作无法开展起来。“和去年一样,群众提了意见,但是一切照旧”,“去年他揍了你,今年你也想揍他”[10]395。综合来看,党员干部和党外群众鉴于对过往沉重打击现象的历史环境认知,以及所形成的思想顾虑,对整党构成了一种环境认知障碍。因此,只有营造新的政治环境,改变党员和群众的心理认知,打消思想顾虑,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才能为推动党内政治文化持续性建设奠定环境认知基础。没有这种立场鲜明、宽严相济的政治环境,党员和党外群众的思想认知和行为,就不会具有积极性,就不会推动党内政治文化趋向于向好形成。整党后的实践证明,这种环境也是保持党内政治文化稳定性、持久性的基础性力量。

(二)以思想斗争为前提,加速党内政治文化趋向于纯洁统一

自我党成立以来,始终将发展和实践党内斗争理论作为反对和纯洁党内错误思想的重要武器。毛泽东在关于整党的指示中指出:“其中首先重要的,是在党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彻底揭发各地组织内离开党的路线的错误思想和严重现象。”[6]1252-1253只有经过党内斗争,才能解决这种矛盾,解决这种分歧和克服各种不正确的思想意识[5]154。整党运动期间,思想斗争理论得到了彻底运用,不仅在党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式的思想斗争,而且后期创造性地邀请党外群众对党员进行揭发及批评等思想斗争新样式。事实也表明,思想斗争是推动党内政治文化趋向于纯洁统一的前提性工作,也是加速党内政治文化趋向于纯洁统一的有力武器。在晋冀鲁豫中央局的整党会议上,为打破会议的沉闷性、压抑性,冲破党员干部“侥幸、隐瞒、自保”的心理防线,薄一波通过召开整党启发报告的方式,怒斥党内存在的小宗派、小团体,迫使参会党员开展思想斗争[28]。在冀鲁豫区,甚至有的领导干部提出“只许说缺点,不能说成绩”的要求,推动与会者展开思想斗争[29]。在山西潞城县张庄村的整党会议上,由于产生了这样一种紧张气氛,被审查党员干部只有低头的人才能过关,否则,存在抵抗、侥幸心理,就过不了关。思想斗争的强大压力,迫使部分党员心理焦虑,需要有人扶着才能走路,不得不彻底地交代自己的错误甚至罪行[10]423-426。

(三)以利益触动为根本,保障党内政治文化趋向于纯洁统一

从人性上讲,“怀赏畏罚”是人的一种天性[30]。只有科学、适度地触动到人的利益,人的思想才可能有所转变,并且成为保障思想转变的决定性和根本性力量。思想斗争是软力量,利益触动才是硬力量。西柏坡时期,纪律制裁是实现利益触动的方式。有干部讲,不开会依然如故,做错了就要受纪律处分[31]。后面必须跟进纪律,否则,干部把整党当成唱戏了[32]。无论是中央领导人的指示,还是地方干部的整党意见,均反映了纪律制裁这一手段在确保党员政治思想转变中的根本性地位。党外群众代表在整党期间对问题党员处分意见时的感言,“只有挨过蜜蜂蛰的人才能知道疼”[10]395,也较好地对纪律制裁的重要性做了注释。在此期间,大批党员被警告、调离、撤职、开除党籍以及送交人民法庭审判,对问题党员形成了物质利益、精神利益甚至生命利益上的强烈冲击。许多党员由于害怕开除党籍而丢了工作,整日惶惶不安。 懊悔、恐慌、震惊心态,成为笼罩在参与整党的党员中一种普遍心理。曾任冀鲁豫军区荣誉军人教养院院长的冀炳南,经历整党审查后,被处以留党察看一年的纪律处分,思想负担很大,决心从头再来,常对别人说 “过去的冀炳南死了”[33]!从个案上来说,群众对党员政治思想及行为上认识的转折性变化,也间接印证了实施纪律处分后,党内政治文化呈现出了新气象。在太岳区,有的群众说,“共产党用什么办法把干部改成这样,好像他娘把他重养了一回”[34]。有人风趣地形容整党后的党员变化:“有些干部像牛,力不少出,但是牴人,还啃麦苗,整党回来以后,不牴人,不啃麦苗 , 服服帖帖为人民服务了,这不是好事吗?”[35]实践证明,坚定实施以利益触动为根本的纪律制裁,才是永葆党内政治文化纯洁统一的根本举措。

(四)以团结统战为依归,巩固党内政治文化趋向于纯洁统一

从政策目标上讲,开展土改整党运动,是发展生产、增强支援战争的力量[36]。进一步从土改整党视角看,使党更团结更巩固、形成各阶层尤其是农民阶级参与支持战争的广泛统一战线,是“支援战争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战争胜利的目标依归所在。正如毛泽东针对土改整党中错误宣传所作的纠正中指出的,“在全国,是工人、农民(包括新富农)、独立工商业者、被反动势力压迫和损害的中小资本家、学生、教员……联合一道,在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坚强领导之下,打江山坐江山,而不是少数人打江山坐江山”[6]1268。既提出了广泛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又强调了党在其中的领导地位。任弼时在此期间针对党内团结和统一战线工作,也作出了“要做到劳动阶层间的坚固团结和安定,首先要做到党内新老党员、新干部与旧干部之间的团结一致……通过帮助教育,以巩固党内团结”的指示[15]454-455。但土改中的“左倾”错误现象,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损害党的团结和统一战线力量的负面影响。为纠左纠偏,毛泽东在1947年12月的杨家沟会议上曾提出,“我们不怕美援,就怕‘左’援”[2]的重要讲话。这种对土改整党中出现的“左倾”错误现象的评价,不仅明确了对土改整党运动中发生的对中农等阶层的侵害及“随意打人、杀人、扣押、乱斗”等现象的否定,进一步而言,是对土改整党运动中“左倾”错误政策所导致的党内对立、党群对立甚至阶级对立等倾向,而可能造成的对党的团结、统一战线力量的损害的一种深沉担忧。正如在各解放区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辞职、自杀、工作瘫痪”等现象[37],也是与土改整党的初衷相违背的。单从党的建设视角看,土改整党是为了使党更团结更巩固,而不是分裂党、削弱党。从党内政治文化的建设策略上看,“只打不拉”的“左倾”错误,产生了部分党员呈现出“半条心”思想、甚至“两条心”思想,并未能完全改造党员的错误政治思想。基于此,在中央的干预下,整党后期,各解放区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以维护团结统一为目标的工作,如:对受侵犯中农等阶层要退回果实[6]1296;对部分受处分党员进行复议,降低或免除处分,消除“左倾”错误影响,促进党内团结[38];开展团结自觉运动;召开“团结大会”、“一条心”大会、“一家人”大会等等[25]397。有的参加复议的党员说:“要知道早这样,处分了也没意见。”[39]滑县一位干部写了一首打油诗抒发自己的心情 : “ 大会开了七八天 , 复议同志一多半,实事求是是真理,回去以后努力干。”[40]经过这样以维护团结统一为目标的工作后,不仅化解、纠正了部分党员的错误政治思想,促进了党内政治文化的统一,也增进了党员与群众之间的亲密关系。在这里,团结统战工作发挥了消除隔阂、纠正偏差、巩固思想统一的重大作用。

西柏坡时期,整党运动所推动的党内政治文化的向好、形成,其过程是丰富的、复杂的,结果也更是伟大的。本文只是简明勾勒出了这一时期党内政治文化转变形成中的基本实践以及所体现出的主要规律。历史给予我们的启示是,选择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改造方法,能恰如其分地顺应规律发挥作用,实现党内政治文化的改造。如果指导思想和方法上出现“左倾”或右倾,则会产生“过犹不及”或“烧不起火”的弊端。新时代,按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要求,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在历史中挖掘宝贵的治党智慧是一条基本途径。虽然时代环境不同,面临的问题不同,但历史启示我们,规律的运行具有反复性,只要我们积极借鉴宝贵历史经验,因时制宜,制定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改造方法,按照规律办事,就会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党员政治思想
我是党员向我看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