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安全教育公共基础课教学问题检视与路径选择

2023-01-04陈嘉鑫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国安国家课程

谢 波,陈嘉鑫

(西南政法大学 刑事侦查学院〔国家安全学院〕,重庆 401120)

2020年9月,教育部发布的《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高校开设国家安全教育公共基础课(以下简称“国安公基课”)(1)2018年4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把“深刻阐释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部牵头制定《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因此发布《纲要》可以说是对《实施意见》的细化落实举措。,明确课程不少于1学分(一般为16学时),并从目标原则、主要内容、实施途径、考试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近年来,全国高校相继开设了这门课程,但由于该课程属于为加强国家安全教育而设置的具有“文科”性质的新课程,课程建设的时间并不长,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教学中的相关问题。近年来既有研究中针对宏观意义上的国家安全教育成果不少,但是专门探讨国安公基课教学问题的研究却较为薄弱(2)在中国知网用主题词“国家安全教育”可以检索到论文1400余篇,但以“国家安全教育公共基础课”或“国家安全通识课”为主题词进行检索,相关论文不超过5篇,且都没有专门针对教育部要求新设的国安公基课教学进行详细探讨。。为此,本文主要结合国家安全、教育改革时代背景,聚焦国安公基课教学问题,分析这一新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及取向,在检视教学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课程教学发展之可能路径。

一、国家安全教育公共基础课设置的必要性分析

课程设置总是与时代新需求紧密相连,公共课亦如此。虽然公共课与学生所学专业不一定直接关联,但其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引导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国家安全形势复杂严峻,需要加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这两者共同彰显出国安公基课设置的必要性及新取向。

(一)适应国际国内安全形势变化的现实需要

国安公基课的设置首先应放到新时代国际国内安全形势的深刻变化中来考量,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课程的设置是新形势下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的国家战略需要。作为决定全局的计划和策略,战略的影响因素包括国家利益、安全环境、国家政策、综合国力等[1]。从历史纵向看,我国先后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较之前两个阶段,强起来阶段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出现了诸多新变化新趋势。放眼全球,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变,并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这既带来发展新机遇,也使我国国家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复杂,越来越呈现出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针对新形势下我国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任何时候”的战略判断,即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对于这些国家安全形势新变化、新判断,有必要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开设国安公基课,进而帮助大学生深入学习领会。

与安全形势新变化不相称的是,近几十年来,由于我国内外部环境相对和平稳定,大学生“对国家可能面临的安全威胁和挑战没有切身的感知,也无法认识到国家安全形势的复杂性,无法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2]。进入新时代,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要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也需要有的放矢,针对当前大学生在国家安全认识理解上的薄弱环节开设专门的国安公基课“精准发力”,全面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提升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二)树立和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然要求

作为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被确立为国家安全工作指导思想的重大战略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理论贡献[3]。自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来,其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已形成包括“五大要素”“五对关系”“十个坚持”“五个统筹”在内的核心内涵。既然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体系,自然应通过行之有效的国家安全教育加以贯彻落实。

在顶层设计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对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例如,作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核心要义的“十个坚持”,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提出的。2015年颁布的新《国家安全法》也6次提及“教育”二字,把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3)具体参见《国家安全法》第14条、第76条和第78条。。在具体操作层面,根据《纲要》要求,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在指导思想上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而大学国家安全教育的重点目标在于“围绕理解中华民族命运与国家关系,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由此可见,设置国安公基课已成为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这也是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然要求。

(三)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目标新趋势

进入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生着深刻变革,其中一个重要目标趋势即国家越来越强调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由于前沿重大科学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都离不开学科间交叉融合,近年来,国家在高等教育改革上强化了对高校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视程度。当前“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四新”建设,从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质量评价等层面均体现出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尽管国安公基课是一门具有明显文科属性的新课程,但由于该课程面向所有学科专业大学生开设,因而需要将其置于高等教育改革强调学科交叉融合的背景下来思考课程设置与建设相关问题。此外,由于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安全问题的跨国性、联动性、多样性日益凸显,这使国家安全教育内容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之相反,长期以来受学科细分的“专业主义”影响,学科更新发展形成了学科壁垒、学科规训、研究范式限制、桎梏人的认识能力等方面阻滞[4]。《纲要》明确指出,国家安全教育要坚持统一规划、方式多样,充分利用多种资源,统筹各领域国家安全教育内容。这无疑要求高校在设置建设国安公基课过程中,打破学科知识壁垒,强化交叉融合理念,探索教学改革创新,不断增强课程育人实效。

二、国家安全教育公共基础课教学相关问题检视

作为各高校新开设的通识必修课程,国安公基课在教学初期难免会遇到不少亟待解决的教学难题。譬如,国安公基课与思政课、其他国家安全学课程的关系问题,国安公基课的教学内容与体系问题、国安公基课的教学方法问题、国安公基课的软硬件问题等。在此,有必要对当前国安公基课面临的这些教学相关问题加以检视,深度剖析其产生的原因。

(一)国安公基课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不清”

尽管《纲要》明确要求高校将国安公基课纳入课程体系之中,但是当前开设国安公基课的高校并不普遍。从掌握的情况来看,上海外国语大学于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设置了该门课程;陕西师范大学在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设立了这门课程;西南政法大学于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开设此门课程等。在已经开设国安公基课的院校中,其课程名称也并不完全统一,国家安全教育公共基础课、国家安全教育通识必修课、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等几种课程称谓同时存在,容易让人产生其属于不同类别课程的误解。与此同时,鉴于国安公基课作为一门新设课程,其与高校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尚待厘清。现阶段,高校设置的思政课主要有《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这些课程中都蕴含着一定的国家安全元素,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包含着国家安全法治教育的要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具备不少关于国家安全的相关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阐释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对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大有裨益。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国家安全内容十分有必要[5],思政课与国安公基课的教学内容由此极易产生混同,两类课程的关系定位需要进行仔细的梳理。目前,国家安全学本科专业并没有被纳入最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但部分学校已经设置了与国家安全学相关的专业[6]。例如,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率先开设了海外安全管理专业、西南政法大学依托侦查学专业设置了海外利益保护方向实验班,上述专业方向的培养方案既包含了国安公基课,还囊括了其他各类国家安全课程,而不同国家安全课程的教学内容容易重叠交叉,两者间的关系地位也有待进一步明确。

(二)国安公基课教学体系和内容“不明”

鉴于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读本》预计在2023年春季学期才会全面投入使用,现阶段国安公基课尚缺乏统编教材。部分高校为配合其已经开设的国安公基课,编写了相关教材,最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两本教材:其一是国防大学李大光教授所著的《国家安全教育通识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21年版);其二是陕西师范大学马瑞映教授、杨松副教授主编的《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前者主要包含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涉及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等各领域安全[7];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增加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科学体系、努力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见,当前市面上国安公基课教材的体例比较类似,教材内容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为核心展开,具备显著的思想性与政治性特征,但同时也存在教材数量偏少、教材内容创新性与学术性不足、教材体例同质化较为严重等问题。

由于教材是承载教学信息的中介,同时也是联系师生教与学的桥梁,其对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发挥着指引作用。因此,伴随着国安公基课教材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存在不足的情况,国安公基课教学体系与内容也相应衍生出一些问题。首先,国安公基课的教学体系过于庞杂,教师在相对有限的课时内可能很难完成所有授课任务;其次,国安公基课的教学内容完全生硬地照搬教材内容,没有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再次,国安公基课的教学内容未得到及时更新,可能难以适应国家安全发展的大势;最后,国安公基课的教学内容没有和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国家安全教育内容接轨。

(三)国安公基课教学方法“不新”

国安公基课属于高校新设置的课程,在课程开设初期,教师的关注点聚焦于国安公基课的教学内容,而对国安共基课的教学方法没有加以重视。在这一阶段,任课教师作为讲授知识的权威人士,多采用“讲授式”“满堂灌”“填鸭式”等较为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其往往通过深入细致的课堂讲解,促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课程各项知识要点,教学重心在于政策制度解读、观点理论诠释、知识内容传授。这种教学方式实际上是由“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理念来支撑的,课堂由教师主导控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需求,教师在根据课程大纲撰写授课计划过程中,可以提前设计上课的各个流程环节,准备相关教学内容,并在课堂中进行讲授,而学生则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对象。与此同时,由于高校学生的课业任务较为繁重,学生倾向于将更多精力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普遍不愿意在国安公基课上花费足够的时间,课前课后通过视频平台自学相关基础内容的要求难以实现,这导致了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现阶段在国安公基课中难以推行。

同时,由于国家安全相关内容往往具有一定的涉密性,案例收集、选取与改编工作存在一定难度,国家安全案例库尚未建立,案例教学法在国安公基课的运用还明显不足。另外,为了保持教学内容的连续性,每个教学班级的国安公基课授课任务往往由一位教师承担,其可以对自身熟悉的教学研究内容进行深入浅出、条理清晰的讲解,但是对自身不熟悉的领域只能对照课本内容“照本宣科”,国安公基课“模块化”教学还没有实现。通常情况下,各位老师的学科背景都集中在个别领域,而国家安全学又属于交叉学科的范畴,涉及的知识领域广泛,因而仅凭个别教师的力量难以胜任国安公基课的所有教学内容。

(四)国安公基课教学软硬件“不足”

国安公基课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高校提供充足的软硬件保障,但当前部分高校国安公基课教学软硬件却亟待增强。以国安公基课的师资为例,首先,高校国安公基课的师资力量参差不齐,专任教师数量明显不足,难以形成教学共同体,部分行政岗位人员兼任国安公基课教师,课程教师队伍呈现出不稳定的局面。其次,由于我国尚未设置国家安全学本科专业,研究生阶段开设国家安全学专业的院校又十分有限,该专业部分毕业生可能并不会选择从事国安公基课教学工作,其人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高校的实际需求,在专业人才不够的情况下,国安公基课专任教师大都由政治、历史、法学等其他专业的教师转向而来,而这类群体往往还需要完成其他专业课程授课任务。再次,国安公基课教师缺乏从事国家安全工作的实务经验,与国家安全部门缺乏沟通交流渠道,教学中普遍存在理论与实务脱节的情况。虽然教育部在2020年就设立了国家安全教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4)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有关文件精神,根据《实施意见》总体部署,教育部于2020年启动实施了国家安全教育教师国家级培训,委托华东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分片区承担培训任务。,但国安公基课教师仍然缺乏参与各类专业培训的机会,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亟待增强。最后,国安公基课教师申报高级别教研教改课题项目的机会有限,导致其推动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不高。

除此以外,在国安公基课教学软硬件其他方面,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第一,在多数高校智慧教室配置数量较少,且处于运行初期的情况下,分配给国安公基课的智慧教室资源也极为有限;第二,国安公基课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较为稀缺,优质的课程资源无法在线上实现开放共享;第三,当前,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氛围还不够浓厚,国家安全教育常态化体制机制亟待建立,国安公基课以及其他国家安全教育形式没有得到部分高校及师生的充分重视。

三、国家安全教育公共基础课教学发展的路径选择

为进一步提升国安公基课的教学质效,需要高校“对症下药”解决国安公基课存在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重点从四个方面着力:一是梳理不同课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推动课程教材高质量建设;三是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指引下引入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设施平台。

(一)梳理不同课程间的关系,共享开设课程的经验

当前,各高校需要认真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纲要》的要求,适时设置国安公基课。该课程面向的受众主要为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前期已经开设国安公基课的高校可以将相关经验及时与其他高校进行共享,教育部可以对高校国安公基课进行统一规范命名,这样在便于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服务的同时,亦能避免外界对课程产生混淆。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深度协同的背景下,各高校急需厘清国安公基课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一方面,需要厘清国安公基课与思政课之间的关系。国安公基课与思政课属于高校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我国通识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都具有极强的政治性,两者呈现出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交织关系。尽管各门思政课中都蕴含着一定的国家安全元素,但设置思政课程主要是为了发挥其意识形态教化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而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引下,国安公基课需要不断融入思政元素,促使思政教育内容贯穿于课程教学、人才培养的全流程、各环节,形成“三全育人”格局。因此,高校在厘清国安公基课与思政课两类课程关系的基础上,还需要科学界定两者存在的差异性,明确两类课程各自的侧重点。另一方面,对于本科阶段国家安全学相关专业方向的学生,急需梳理国安公基课与其他各类国家安全课程的关系。笔者以为,国安公基课属于基础统领性课程,而“国际安全形势分析”“情报学”“海外利益保护概论”等其他国家安全相关课程,则是细分领域的具体专业性课程。由此,高校需要把握国安公基课与其他各类国家安全课程的“总—分”关系,尽量避免相互之间课程教学内容出现交叉重复的情况。

(二)推动课程教材高质量建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材料,其对教学工作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各高校正逐步开设国安公基课、该门课程教材需求量不断增大的情况,国安公基课统编教材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及时出版并投入使用。各地经过系统论证与细致审核,可以适时出版国安公基课的地方教材;综合类、师范类、政法类、军事类等各类高校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出版独具特色的国安公基课校本教材。由此,在丰富国安公基课教材类型的基础上,为受众选用教材提供更多的优质选择。国安公基课的各类教材都需要体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内涵,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将“培养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与维护国家安全的行动自觉”作为教材的编写宗旨。在保证国安公基课教材具备上述基本元素后,不同地区、高校的教材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增加一些富有特色的内容,以实现教材体例的革新。除此之外,上述教材在坚守思想政治性与科学严谨性的同时,可以通过在教材中针对尚无定论的话题提出多种学术观点、为学生提供推荐阅读的参考书目等方式提升教材的指导价值。

鉴于教材与教学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高校需要大力发挥教材对教学的统领作用,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国安公基课教学体例的难题。首先,高校可以在不增加学生过多负担的情况下,为国安公基课增加适当的课时量,保证任课教师有充足的教学时间。其次,国安公基课教师应当将教材作为授课蓝本,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生动灵活地讲授相关知识点。再次,国安公基课教材要不断与时俱进,顺应国家安全形势与时代发展潮流,及时进行改版修订与升级换代。最后,国安公基课教学还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充分借鉴美国、俄罗斯、英国等其他国家的教学经验,真正地做到洋为中用。

(三)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引入新型教学手段

尽管国安公基课只是一门新兴课程,但为了提升教学质效,需要从教学内容和方法两个层面出发进行突破。鉴于大多数国安公基课教师已经对教学内容烂熟于心,因此革新教学方法就应成为当前教师发力的重点事项。在教学理念方面,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而在教学方式上,任课教师应尝试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8],启迪学生的思维,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教学目标与授课任务,从学生学习国家安全知识的现实需要出发,采用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任课教师也可以积极创设讨论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各自见解、共同研讨国家安全领域相关问题,力求得出科学的结论。国安公基课教师还应化繁为简,对“总体国家安全观”“非传统安全”“国家安全战略”等抽象艰深的概念以及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加以具体阐释,从而深化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国安公基课课堂要将“教师动脑”转化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教师的角色由课堂教学“领导者”“讲解员”,变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引路人”,这样能够促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调动学生交流探讨国家安全问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国安公基课课堂应从“单向传授”革新为“观点启示+双向交流”,任课教师需要立足学生,化教为学,减少对课堂时间与空间的占有,把课堂真正归还给学生,将单向讲解的课堂优化为平等交流的学堂,对国家安全相关理论与实务问题展开探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思辨性与启发性。国安公基课课堂还要将“注重知识”改进为“知识运用+能力提升”,教师要避免在教学中一味强调课本的死知识,而应将其转变为生活中的活常识。

当前,在计算机与互联网不断普及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已全面渗透进教育教学等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国安公基课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大力推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而此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是知识点的讲授环节不再占用大量课堂时间,其重构了学生“信息传递”“吸收内化”等不同阶段学习过程,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9]。任课教师提前录制好若干讲解国家安全相关知识点的视频,视频长度与内容要重点考虑学生的注意力、学习需要与身心特征,随后将视频上传至线上教学平台,供学生前期自主学习及后续的复习巩固;在授课小视频之后可以附带几个小问题,在线云平台及时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以此帮助学生及时检测学习效果,也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也可以适时对学生的学习提供针对性在线辅导。学生可在课前或者课后自主浏览学习每个章节的知识要点,可以在课堂上提出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并就国家安全相关问题与教师、其他同学展开深度交流互动。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困惑的基础上,及时在课堂上进行答疑解惑,以此保证学生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培养其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未知事物的能力,也有益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还能够验证与升华理论[10]。因此,国安公基课教学共同体需要以“专门+综合”和“真实鲜活”为主要标准选编国家安全经典案例,形成全面系统的案例库,力求在学界形成“无案例不国家安全学”的学术共识[11]。在选编国安公基课案例时,需注意以下几个维度的内容。首先,选编的案例应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启发性等特征,能够符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要求。其次,可以从官方新闻报道、时政评论节目、主流媒体网站及《国际安全蓝皮书:中国国际安全研究报告》《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等权威书籍中(5)如环球网、国际在线、中国新闻网等主流媒体网站上有不少涉及国家安全的案例素材,而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等单位编写出版的国家(国际)安全相关年度报告中,也包括不少案例素材。,发掘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优质案例。再次,要坚持一般性和特殊性相统一原则,既要基于国家安全问题的跨国性、联动性、多样性,选编具有各种安全因素的综合性案例,还要从政治、军事、经济、网络、科技、文化、社会等重点领域出发编写具有代表性的专门性案例。最后,要对选编的案例进行深度的解析,把知识内核与思政元素从案例中提炼出来。在运用案例教学法过程中,国安公基课教师需要在上课前将案例推送给学生,指导学生阅读案例,收集掌握学生学习案例的情况;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对国家安全案例开展讨论并进行点评总结,在提炼知识要点的同时拓展延伸课程内容;在案例研讨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控好课堂节奏,引导学生提出独到见解、发表自身看法,努力营造开放型的教学氛围,促使课堂教学形成观点碰撞的良性局面。

此外,国安公基课可以组建教学团队,采取接力上课的方式,将课程按照主题、章节划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由教学团队中长期从事该领域研究的教师进行授课,从而实现课程的模块化教学,保持学生对课堂授课内容的新鲜感。在国安公基课师资充沛的情况下,也可考虑采用双师同堂、多师同堂方式开展研讨式、论辩式教学,由不同学科背景的老师共同完成授课任务,学生组建课程研讨小组积极参与课程各环节的活动。

(四)提高师资队伍素质,革新教学设施平台

为保证国安公基课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各高校需要加强国安公基课的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更新教学资源平台。在教学软件方面,首先,高校应着力提高国安公基课教师的准入门槛,明确担任国安公基课教师应当具备的各项条件,不断壮大专任教师队伍[12],形成年龄、学历与职称合理的教学梯队,降低国安公基课教师的流失率。其次,教育部应在科学论证、广泛调研基础上适时开设与国家安全学相关的本科专业(6)从教育部公示的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申报材料来看,就有不少高校申报了海外利益安全、海外利益保护、海外安全管理、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等与国家安全相关的新专业。参见http:∥zwfw.moe.gov.cn/dynamicDetail?id=1552476756538032139&title=1,2022-08-08。;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在研究生层次依托优势学科先自主设置国家安全学二级学科,待时机成熟时,再申请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与博士点(7)2020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下发通知,决定设置“交叉学科”门类、“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高校在了解学生就业意向与需求基础上,可以为国家安全学专业学生提供精准的就业指导服务,鼓励该专业毕业生应聘高校国安公基课专任教师岗位;各高校应统筹协调,尽量安排国安公基课教师专门负责该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从而保证其高度的专业性。再次,高校应积极对接国家安全实务部门,在确保保密性、安全性的前提下,为国安公基课教师提供赴实务部门进行学习锻炼的机会;同时,实务部门工作人员也可以赴相关高校参加进修培训,促使高校与实务部门建立长效合作与沟通协调机制,推动国家安全理论与实务的有机融合;教育行政部门需结合学校实际需求情况,设置国家安全教育教师不同层次的培训项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国安公基课教师提供培训课程,全面提升专任教师的综合水平。最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会与高校在组织不同类别层次的教研教改课题申报时,可以事先征求国安公基课专任教师对于选题的建议,并从中筛选设置与国家安全相关且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选题,充分激发国安公基课教师从事课程改革与研究的热情。

在教学硬件方面,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加速,高校在财政允许情况下可以新建更多的智慧教室或将传统教室改建为智慧教室,从而保证课程智慧教室的分配数量,为国安公基课开展智慧教学改革提供高科技的硬件环境。智慧教室能够自动收集国安公基课的各种教学数据,为受众创设了沉浸式情景教学环境,有利于教学参与者在课堂中开展深度互动与合作式学习。高校应不断丰富国安公基课的网上教学资源,国安公基课教学团队可以在MOOC、超星学习通、融智云考等线上教学平台上传优质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使各类受众群体能在不同时空场域内随时获取相关精品课程资源。高校还应以国安公基课教学为抓手,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展览、知识问答、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国家安全教育活动,广泛普及国家安全知识,切实营造“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促使国家安全教育融入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之中。

猜你喜欢

国安国家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黄国安美术作品
再上国安寺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黄国安 周仁伟美术作品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