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旱稻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因素与防治措施
2023-01-04冉正涛
冉正涛
(凌云县农业农村局,广西百色 533100)
高山旱稻具有较强的节水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在干旱环境中生长,且产量较高,在多个地区均有种植。在种植过程中,高山旱稻会受到稻瘟病、纹枯病、蝼蛄、稻飞虱、二化螟及潜蝇等病虫害威胁,一旦暴发将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病虫害发生主要会受到营养、水分、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尽可能减少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因此,联系实际分析高山旱稻病虫害发生影响因素与防治措施十分必要。
1 高山旱稻概述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农耕文明。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粮食问题备受关注,如何实现增产、增收,保证农产品质量,成为现下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高山旱稻作为一种可以适应干旱环境,仅需少量水源就能保证健康生长的农作物,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缓解粮食供应紧张有着重要作用。本质上,旱稻是水稻在无水层的旱地条件下长期驯化演变形成的作物,适应在旱地、水田或洼地种植,主要分布在夏季雨水稳定但缺乏灌溉条件的旱地、山坡地,或春旱而夏秋易涝的低洼地区。高山旱稻是由人工培育出来的品种,茎叶粗壮繁茂,叶片较宽,色淡,根系发达,根毛多,根的渗透压和叶片的细胞质浓度较高,具有耐旱、耐热、吸水力强特征。相较于水稻,旱稻产量、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在一些干旱地区少量种植,普及度不高[1]。
2 高山旱稻病虫害
2.1 病害
从高山旱稻种植情况看,病害主要有以下2 种。1)稻瘟病。相较于水稻,高山旱稻的稻瘟病较为严重,通常从分蘖期开始发病,中期发病进度较为缓慢,进入成熟期后穗颈瘟较为严重,若不及时治疗,将会造成较大损失,是高山旱稻种植过程中的主要病害。2)纹枯病。纹枯病是一种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早稻、晚稻都有发生,但这种病害并不常见于旱稻,与稻瘟病相比,发病较少。此外,胡麻斑病、稻曲病等也较少出现在高山旱稻种植中。
2.2 虫害
高山旱稻种植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4 种虫害威胁。1)早稻蝼蛄。早稻蝼蛄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害虫,经常咬断高山旱稻的茎秆严重影响旱稻正常生长。2)稻飞虱。稻飞虱包括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具有扩散性与远距离迁飞的习性,成团发生且隐蔽性较强,必须拨开稻丛才能了解其发生状况。3)二化螟。二化螟在旱稻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和乳熟期均可能发生,主要表现为半枯穗、虫伤株、秕粒增多,大风下稻株易折倒。4)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是高山旱稻种植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害虫之一,属于迁飞害虫,随气流进行长距离迁飞,在虫苞内啃食叶肉,中后期会形成大虫、成虫,稻叶外会出现白色条斑,严重时甚至会减产减收。
3 高山旱稻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因素
高山旱稻与水稻的种植环境不同,相较于水稻,旱稻稻瘟病重,其他病害较轻,说明尽管旱稻缺水,但并没有造成抗性全面衰退,有的反而有所增强,其他病虫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2]。
3.1 营养
高山旱稻种植过程中,为保证其健康生长,减少病虫害发生,必须保证养分充足且均衡。当养分控制合理时,稻苗素质明显提升,抗逆性增强;养分不合理时,稻苗自身素质、抗逆性明显降低。种植者在种植期间,必须充分了解高山旱稻对于养分的需求及种植土壤的实际情况,按比例施肥,减少纹枯病、胡麻斑病等病害的发生。
3.2 水分
高山旱稻主要种植在干旱区域,生长环境干燥,水分供给较少,无法为病虫害生长与繁殖提供合适的条件,使得其发生受到影响。由此可见,高山旱稻病虫害发生与水分供给量有着直接联系,种植者需根据实际情况,科学灌溉,实现有效预防[3]。
3.3 气候环境
在旱地小气候与大气候的共同作用下,病虫害发生也会受到较大影响。旱地湿度低、温度高,对病原菌萌发与害虫繁殖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减少早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等病害发生;稻瘟病前中期发病较轻,暴发期正处于温度最高的时期,不利于稻瘟病发生;若当地突发大雨,降水量增加,稻瘟病菌会快速生长,造成稻瘟病大面积发生。此外,由于旱地水分不足,受湿度低及天敌影响,旱稻病虫害发生程度较轻,但杂草、老鼠、蝼蛄等为害是旱地种植中常见的现象,对旱稻种植造成严重威胁。
4 高山旱稻病虫害防治措施
4.1 合理施肥
肥料是保证高山旱稻健康生长的关键,科学施肥更有助于防止病虫害发生,提升高山旱稻抗病能力。在施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4 点:1)将有机肥料与微量元素作为底肥,翻耕耙碎,氮肥、过磷酸钙应随撒施,随灌水;2)大田追肥前,先除草,而后将水排出,留下浅水,再进行施肥,遵循“撒后灌水”原则,确保肥力最大化;3)分蘖期要早施肥,栽秧后开始返青时,即中间心叶色转为绿色时要追分蘖肥,这一阶段肥料用量较少,每亩(1 亩=667 m2)尿素用量可控制在2.4~4.0 kg,经过7~10 d,旱稻正式进入分蘖盛期,这时要追第二次分蘖肥,增加用量,每亩施加尿素5.0~7.5 kg,保证高山旱稻生长具有充足养分;4)拔节肥,需根据高山旱稻叶色的实际情况确定,当叶色呈浓绿状态时,应停止施肥,并且晒田控苗;若叶色正常,即远看青绿、近看碧绿,可晒田不做追肥处理;若高山旱稻植株黄瘦,生长不健康时必须采取追肥处理,做到先追后晒,每亩尿素用量在5 kg 以上,为高山旱稻生长提供充足养分[4]。
4.2 科学灌溉
虽然高山旱稻对水分需求量不如水稻,但在种植过程中,仍需要科学制定灌溉方案,避免水分过多对其生长带来负面影响,减少病虫害发生。1)构筑田埂。田埂的主要作用是保水,高山旱稻主要种植在干旱环境中,在旱季时,很有可能出现降水量减少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利用田埂将高山旱稻种植区域圈起,提高该区域的保水能力,即使遇到干旱情况,也能较好应对。2)建立较为完善的灌溉与排水系统。水分过多会增加病虫害发生概率,因此种植者必须对整个灌溉与排水工作进行较好控制,防止大量积水影响高山旱稻生长。灌溉应结合当地水利设施进行,既要保证灌溉效率,又要注重节水,实现农业种植与资源节约同步进行;排水设施主要是为了应对突发的暴雨天气,潮湿空气会增加病虫害发生,一旦天气异常,降水过多,就要及时排水,保证高山旱稻生长环境良好[5]。3)关注天气变化。种植者必须对天气保持高度关注,随天气变化适当调整灌溉、施肥方案,灌溉与施肥往往是相辅相成的过程,需要种植者根据旱稻实际生长情况确定。当天气干旱时,种植者可以周期性灌溉,当雨水较多时,则应及时排水,防止旱涝交替引发严重后果。
4.3 药物防治
药物防治是高山旱稻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种植者需根据病虫害的实际情况科学用药,确保高山旱稻正常生长。
1)播种前,做好种子消毒、田间灭鼠工作,同时保证种子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减少田间老鼠对高山旱稻生长造成的潜在威胁。挑选的无病、饱满种子摊晒数小时后,用多菌灵1 000 倍液浸种24 h 消毒。旱育可以不催芽,水育照常催芽,然后播种。播种前3~5 d,使用磷化锌、敌鼠钠盐制作毒饵,并将其投放在老鼠经常出没的地点,起捕鼠、灭鼠作用。播种时,每亩用氯氰-毒死蜱60 mL 拌肥底施,防鼠治虫。对于蝼蛄,每亩可用90%敌百虫晶体15~20 g,拌2.5~3.0 kg 炒香的麦麸制作毒饵,播种前后的傍晚撒于田边诱杀[6]。
2)出苗至抽穗前,旱稻要面临二化螟、稻飞虱及稻瘟等病虫害的威胁,当达到必要防治要求时,可针对具体病虫害,采取针对性办法。例如,在应对稻飞虱时,每亩可用20%扑虱灵25~30 g 兑水50~60 kg;针对叶稻瘟,每亩可采用75%三环唑30 g 兑水50~60 kg 进行有效防治。
3)抽穗后,应着重防治稻瘟病,尤其是在已出现过稻瘟的种植区域,很有可能存在致病菌源,必须采取有效办法加以应对。每年8—9 月,是抽穗的关键时期,更容易发病,需引起相应重视。对于叶稻瘟,每亩可用75%三环唑30 g,或使用40%克瘟散乳油75~100 g 兑水50 kg,在始穗、齐穗时各喷雾一次[7]。
4.4 生物农药防治
生物农药防治主要是从生态角度出发采取的防治手段。由于高山旱稻生长于干旱环境中,相较于水稻,病虫害发生不严重且规模小,若是盲目使用药剂进行干预、治疗,很有可能产生反作用,甚至还会因农产品农药残留过多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因此,在生态农业建设背景下,生物农药防治技术开始被普及,适用于病虫害发生规模较小的情况,在不造成污染的情况下消除病虫害。防治旱稻一代二化螟,在旱稻在分蘖期初见枯鞘、枯心时,每亩用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20 g 兑水30 kg,均匀喷雾;进入旱稻孕穗至成熟期后,稻纵卷叶螟处于幼虫阶段,这时可使用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20 g 兑水20 kg,搅拌均匀后喷雾;孕穗至成熟期,是稻飞虱若虫生长与发生的高峰期,每亩可采用球孢白僵菌水分散粒剂20 g 兑水为1 500倍液均匀喷雾[8-9]。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生物农药时,不能与其他杀菌产品混合,以免影响生物农药防治效果。
5 结语
高山旱稻在种植过程中,通常会面临稻瘟病、纹枯病、蝼蛄、稻飞虱、二化螟及潜蝇等病虫害威胁,在土壤肥力较差、水分较少的干旱地区,更易滋生一些旱地害虫,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手段进行防控。高山旱稻病虫害主要受到营养、水分、气候环境因素影响,在防治过程中可结合具体因素,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通过合理施肥、科学灌溉、药物防治及生物农药防治等措施,减少病虫害发生概率,确保高山旱稻健康生长,实现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