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3-01-04叶志文罗顺辉黎永坚周东辉陈浩然郑宇科

南方农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产品农业

叶志文,罗顺辉,黎永坚,周东辉,陈浩然,郑宇科

(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广东珠海 519000)

近几年来,广东省珠海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加强现代农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加快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精品农业、都市农业和生态农业,形成以河口型水产养殖业为主导,包括水果、蔬菜、花卉、观光休闲等产业的区域优势布局,逐步走出一条有珠海特色的现代农业之路。本文分析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1 发展现状

1.1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显特色

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把优化农业结构调整作为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1)粮食生产突出良种良法,良种化水平明显提高,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2)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建设,顺利完成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清理整治。3)调减传统低值低效甘蔗种植规模,增加经济效益高的园林作物、果树和蔬菜种植规模。4)大力发展水产健康养殖及深水网箱养殖,海鲈总产量占全国产量50%,“金湾黄立鱼”正式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经过调整,全市农、牧、渔、农业服务业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已初步形成优质化、专业化、规模化和区域化的生产格局。

1.2 农业园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加快建设台湾农民创业园,园区各项工作位居全国全省同行前列,在农业农村部开展的全国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建设第三方评价考核中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通过科技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验收,获评为科技部首批“星创天地”基地和农业部第一批农村创业创新园区。金湾黄立鱼、高栏特色果艺、白蕉海鲈三大园区跻身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发展呈现“多园联动,特色引领”的发展格局。

1.3 农业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

结合科技培训、技术推广,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促使科技人员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使农业科技与生产更好地结合起来。1)打造一支农业科技队伍。全市农业科研院(所)和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科技人员达124 人,其中研究生17 人、本科58 人、本科以下49 人。2)培育引进一批良种良法。年均研发引进推广新品种200 多个、新技术70 多项。自主研发培育的“巨星大南瓜”“珠玉糯1号”等16个新品种通过国家或省审定,22项科研和推广成果获国家部级、省、市级奖励,20项科研和推广成果获得国家专利,5 项科技成果进入市场交易实现转化。3)培训一批农民。年均举办培训班50 期,培训农户3 000 多人,提高了农民的种植养殖技术水平。4)实施一批种业工程项目。广东(珠海)现代种业发展中心等重点项目落户珠海并加快建设,安排专项资金扶持水产种苗场改造扩产,培育了长丰水产等一批现代种业龙头企业。

1.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不断壮大

针对农业企业“少、小、弱”的实际,市委市政府把培育新型农业主体作为工作重点,高度重视,加快推进,并通过新型农业经济主体带动农业产业调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农村经济的较快发展。

1.5 绿色农业发展有新举措

1)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在全省率先开展农用无人机统防统治植保作业,提前实现全市主要农作物农药使用总量“零”增长目标,无人机统防统治植保技术走在全国前列。2)开展耕地污染田间修复试验,突破技术难关,完成受污染耕地综合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工程。3)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农民科学施肥,降低化肥面源污染,累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超过12 000 hm2。4)加快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5)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积极开展秸秆还田、在田堆沤、冬种秸秆覆盖等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率95%以上。

1.6 农业名牌带动战略实施力度加强

加大对名牌产品的资金政策支持力度,狠抓标准化和品牌化产品建设,积极培育“珠字号”农业金字招牌。全市共有33 个农业类广东省名牌产品、6 个农业类广东省著名商标、4 个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和经营专用名牌、2 个“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获得“三品一标”的农产品达83 个,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2 个,创建省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2 家。斗门区白蕉海鲈成为首个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被农业部等九部委评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并入选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1.7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整治基本农田,建设硬底化机耕路,经整治的农田达到“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大力培育设施农业经营主体,加强水产、蔬菜、花卉、中药等产业温室大棚、水肥一体化等设施建设,创建有规模、上档次、高效益的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居全省第一。

1.8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

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1)农产品加工业物流发展迅速。2)农业电商业发展迅速。十亿人企业被认定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斗门区农村电子商务园正式开园,设立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80 家。3)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融合蓬勃发展。获评2家省级农业公园、6家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年接待乡村旅游游客超千万人次。成功打造台湾农民创业园、十里莲江、十亿人火龙果庄园、逸丰农业观光园、南澳村生态观光园等一批休闲农业品牌;斗门区连续多年成功举办“斗门乡村旅游节”,将普通的农事活动变身为旅游体验活动,年均接待观光游客40多万人次。

1.9 推动强农惠农政策惠及更多农民

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争取中央和省市级农业项目资金,安排市级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农业金融支持力度。市财政统筹解决资金用于农业受灾复产支农融资贷款。开展水稻、农村住房等政策性涉农保险项目,并创新开展水产养殖保险试点,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科技驱动差距较大

农业科技创新不够,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特别是一线农技服务人员不足;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科技人员老龄化、科技含量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新技术研发和推广不足、农业标准化程度较低等问题突出,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存在差距。农产品仍存在品种单一问题,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有待加强;一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机械化程度不高,缺少数字化农业的高端示范园区。

2.2 农业产业链条短

农业产业化程度有待深化,农业产业结构档次较低,农产品深加工能力较弱,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缺乏联动,农业附加值不高。有些特色农产品虽具规模,但受技术创新等影响,新品种的推广和新产品开发较慢,竞争力较弱。农产品加工目前仍以初级加工品为主,包装简单粗放,且缺乏有规模、有技术的物流冷链企业和运输设备,造成产品附加值低,难以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

2.3 农业园区发展缓慢

资金、土地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农业规模化园区建设周期长、投入大、周转慢、回报低,一些涉农企业由于无资产抵押,很难获得银行贷款,资金缺口较大。在土地上,全市范围的土地流转信息还不够畅通,跨区域的土地供给与需求还不能及时有效对接。由于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建设用地难以解决,导致园区建设进展缓慢,项目不能落地,影响农业园区经济和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步伐。

2.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不强

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少、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不高,特别是缺少农产品流通加工企业和外向型农业企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及销售管理工作落后,严重影响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2.5 农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持续提高,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形势日趋严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2.6 新型职业农民缺乏

据统计,目前农村劳动力中,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约占80%,即使是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受过职业培训的也不多,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

3 对策建议

3.1 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新机遇,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农业发展

3.1.1 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新机遇

充分抓住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和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给农业带来的重大机遇,拓宽特色优质农产品出口渠道。1)完善和提升全市三大供澳农产品中心设施水平。打造集批发展销、分拣加工、冷链运输、物流仓储、检疫检测、运营管理及相关配套设施于一体的现代大型冷链物流综合体。2)建设和提升一批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鼓励企业出口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制度化管理,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广东省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评审和认定。3)顺应“逆城市化”潮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培育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区、康养基地、特色小镇等旅游精品,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和特色文化产业,科学谋划和发展海岛旅游业,促进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3.1.2 实施种业科技创新驱动战略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尤其是种业创新,着力解决制高点问题。结合珠海实际,培育一批有一定研究基础、能较快突破优势品种,加强海鲈、黄立鱼、笋壳鱼等特色水产(原)良种选育、保种研究和开发工作;支持一批种业企业做大做强,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向种业企业倾斜;培养创建一批优秀种业研发团队,整合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优势科研资源,建立健全高端种业人才引进机制,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搭建一批种业交流和优良品种交易平台,构建种业孵化平台,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打造多方协同、产学研一体化的种业交流合作联盟。

3.1.3 实施全产业链提升工程

1)加强农业装备和技术革新。加强设施农业建设,尤其是智能化种植大棚、水产工厂养殖等设施建设,提高农业可控性和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加强无人机等先进装备在农业方面的开发应用,减少劳动强度;加强水产自动化投喂、捕捞装备设施的开发和利用,提高水产养殖业自动化水平和养殖效率。加强应对农业灾害、病虫害绿色防控、动植物疫病防控、高效资源利用、节地节能节水等关键技术研发;建立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和预警系统,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2)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转型升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扶持重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推动企业技术装备改造升级,开发多元产品,提升附加值。3)强化农产品流通。加强和规范批发市场建设,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流通园、农资综合批发销售中心、农产品深加工物流基地和水产品批发市场等规划建设。

3.2 加快农业园区建设,辐射带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

3.2.1 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

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构建“一区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斗门白蕉海鲈产业园、金湾黄立鱼现代农业产业园,把产业园建设成符合“生产+科技+加工+流通”聚集的现代农业园区;创新机制体制,加快建设具有珠海地域特色的岭南大地、十里莲江等休闲农业园区,形成具有明显地区特色的现代乡村旅游发展平台。

3.2.2 推进“两园两区”建设

完善斗门国家农业科技园水、电、路、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推动国家食品安全斗门创新工程,完善岭南大地生态度假区休闲农业项目配套设施建设;推动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现代渔业专区海洋科技开发中心、中国与东盟海产品海上交易中心、现代渔业产业基地全面建设,打造“全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和“世界级群岛游钓休闲度假区”。推进金湾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打造海洋生态渔业产业区、亚热带特色作物产业园、特色都市农(渔)业体验示范区三大功能区,利用金湾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打造集生态示范、科普教育、赏花品果、采摘游乐、休闲旅游、生产创收于一体的都市农业示范区。

3.3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补齐农业发展短板

3.3.1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1)强化基地建设,完善联结机制。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联结机制,形成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的多赢局面。2)强化政策引导,扶持龙头企业。在土地流转、财税优惠等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同时适当降低各类扶持性项目立项申报门槛。3)强化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积极组织参与各类大型招商引资经贸洽谈活动,力争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并投资兴建农业龙头企业。4)优化发展环境,多措齐抓并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设立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重点扶持企业扩大种养规模,鼓励各种社会资本直接参股创办农业龙头企业,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3.3.2 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发展

农民合作社可以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公司与农户从一般买卖关系转变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两者在市场竞争中共同获利,是推进产业化经营纵深发展的必然选择。1)在办社思路上规范合作社发展。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办社基础,以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为办社依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办社宗旨。2)规范合作社内部运作。制定落实农民合作社管理规章和制度,规范股金设置、注册登记、组织机构、财务管理等各项内部运作。3)加强合作社人才培养。加强合作社教育与培训工作,深入基层探寻合作社发展需求和模式,并结合发展需求和模式培养合作社人才。

3.3.3 扶持家庭农场发展

通过完善家庭农场认定办法、放宽工商登记申请、实施税费减免优惠、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落实设施用地政策、加强技术服务支持、建立现代营销体系、争取金融信贷支持等措施,积极扶持家庭农场发展,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力求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一批产业特色明显、运作管理规范、示范带动作用大、社会影响力强的家庭农场集群,能有效解决当前“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

3.4 培育多元服务主体,强化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支撑

3.4.1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以公益性推广机构为主导,其他服务组织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水平。1)进一步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进区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功能“三位一体”的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健全公益性服务体系。2)建设一批服务于区域优势特色产业的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村、科技示范户,落实一批科技示范项目,建立一批农业科技示范网络。3)创新农技推广体制机制,依托产业技术团队建立示范基地,着力形成“产业+团队+项目+基地”的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模式,促进农技供需对接和科研成果推广应用。

3.4.2 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1)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形成基础设施政府投入,生产设施设备补贴投入,生产过程企业投入的投入机制。2)完善农业补贴扶持政策,落实好中央各项支农补贴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逐步建立促进农产品示范区创建、基地建设、骨干企业发展的政策扶持体系。3)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整合农业巨灾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提升农业抗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4)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引导各类资本投入现代农业建设。5)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完善乡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

3.4.3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加快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共享开放的农业信息化平台,支持农林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永久性农业试验示范站、专家大院、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等,形成“大学+试验站+示范户+农户”的科技进村入户快捷通道。2)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探索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服务协同发展机制,增强农技推广和农业公共政策信息等服务供给,提升农技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融合发展。引导基层单位和农技人才整合科技资源和要素,与农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采取政府招标购买服务的方式,让企业承担区域性公益性的推广。鼓励农业院校以科技成果转化和建设示范推广基地的方式提供服务。3)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培育各类农业职业经理人、合作社管理人员、家庭农场主、经纪人、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乡村工匠、创业致富带头人等一批懂技术、会经营、会管理、能致富的新时代职业农民队伍。

3.5 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3.5.1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1)加强农产品产地污染源预防,重点是加强农产品产地及周边地区污染源的监管,引导乡镇企业聚集发展,完善排污综合治理设施,特别要加强对重金属污染源的监管。2)加强对化肥、农药、农膜、饲料、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推进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精准农业等节肥节药节水、农业有机肥和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发展畜禽清洁养殖、水产健康养殖,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3)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实施农田氮磷拦截,开展土壤和水资源污染治理与修复,规范农业固废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快可回收、可降解的环保农膜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鼓励引导农民使用环保地膜,回收利用废旧地膜,解决农田“白色污染”。

3.5.2 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创建

1)建立特色农业标准体系,重点制定水产养殖技术标准体系;鼓励符合条件的产品申报“三品一标”认证和参加名特优新农产品评选推介,以区为单位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一批品质好、占有率高的知名农业品牌。2)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推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工作,切实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检测体系建设,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落实生产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和检测能力水平,切实提高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标杆,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农产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