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儋州市新英湾红树林开发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3-01-04黎婆妹

南方农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儋州红树林保护区

黎婆妹

(海南宇鸿林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海南儋州 571700)

儋州湾的红树林湿地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因此保护儋州湾红树林湿地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儋州湾的红树林守护沿海居民的生命与生产安全。红树林在沿海的风、水、旱、潮等各种自然灾害防灾和减灾中都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红树林被称为热带亚热带海岸的“海岸卫士”,其稳固而强大的根系及茂密的群落结构可作为海陆交错地带的缓冲区,具有稳定、保护海岸线,使居民免受风暴、海啸和洪水等破坏性侵害和侵蚀的作用。除此之外,红树林湿地因具有净化水质的能力而被誉为“地球之肾”。红树林既可以净化内陆带来的有机物质和污染物,去除污水中大部分的氮和磷,减少赤潮的发生,减少养殖业的损失,也可吸收富集有机农药和重金属等物质,达到净化海水的作用,为区域水质、土壤等环境状况提供有力的保障[1]。虽然红树林仅占陆地表面的0.1%,但与其他陆地森林不同的是,红树林从大气和海洋中封存和储存大量的沿海蓝碳,在储存碳的能力方面优于大多数其他森林。

儋州市是海南省西部人口大市,新英湾又是儋州市主要的红树林集中分布区,新英湾红树林是具有较为典型的海南岛西部海岸红树林生态统系统的特征,是构成全岛环周边断续分布的红树林带的西部重要环节[2],但新英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在建设和管理上仍存在“无机构、无人员、无经费、无确定边界”,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等一些迫切解决的历史遗留和现实存在问题。

1 新英湾红树林开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儋州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新英湾红树林的保护和管理方面积极作为,红树林的保护和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极推动保护区开展科学考查、编制规划、结合海南省保护地整合优化开展新英湾保护区划界等基础性工作,以及退塘还林还湿等生态修复工作。但是,保护区境内的依然存在着一些人为活动干扰的问题,使湿地功能和效益尚未获得显著的提升,资源保护仍然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1.1 生活垃圾污染严重,过度地赶海和捕捞

红树林位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之间。由于人口密度大,建筑了大面积的养殖塘及养殖污水排放,周边众多村镇人口的生活废弃物排放,高强度的人为生产、生活活动,上游天角潭水库建设导致的淡水注入量、过度的赶海和捕捞活动要频繁地穿越和踩踏红树林生境,在滩涂上对红树林过度挖采和近海捕捞等,都对保护区产生干扰和破坏,生境变得脆弱。生长在这里的红树林植物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

1.2 功能区划范围不清,缺乏科学认知

由于历史原因,新英湾保护区自成立至今仍处在无机构、无人员、无经费、无明确边界的“四无”状态。“四无”问题仍待解决。功能区划范围不清,对该处的湿地生态系统的演潜情况还缺乏科学的认知。各项保护管理工作主要还停留在森林保护管理层面,这对保护区搞好保护管理和进行适度合理的开发非常不利。

1.3 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

儋州是海南省的人口大市,人口压力、产业压力、就业压力汇聚的对湿地的生产利用的需求与红树林保护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20 世纪90 年代“黄金海岸”大开发时,新英湾地区开辟了大量养殖塘,目前保护区红树林林班附近还存在大量的养殖塘,不仅在红树林林班空间上形成了阻隔,也限制了红树林的自然扩散,同时养殖塘的人为干扰和水体污染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红树林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潜在影响。

1.4 基础设施薄弱,保护区管理有待加强

资金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是儋州红树林保护与管理工作上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对儋州红树林基础调查、资源监测、人员培训、宣传力度、执法手段等方面缺乏专门的技术和资金的支持。虽然儋州有关方面在红树林保护与利用的宣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这与新英湾红树林面临的开发压力相比还是不够的,需要加大宣教力度,以提高公众尤其是相关部门领导的红树林保护意识。宣传教育的缺位,公众对红树林缺乏了解是整个儋州红树林保护所面临的问题之一。此外,保护区大量退出的鱼塘,还有待开展人工红树林恢复工作。

1.5 北门江天角潭水利枢纽工程对红树林的影响

根据北门江天角潭水利枢纽环评报告,该水利工程对红树林地影响是深远的,天角潭水库建成后,各典型年汛期坝址处下泄流量的减少将使河口流量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导致咸潮上溯距离增大、河口盐度增加、新英湾冲淡水区面积减小,从而改变河口处及新英湾内红树林的生长、发育环境[1]。上游输沙量减少可能影响河口红树林向海拓展,河口岸滩将出现一定程度蚀退,从而压缩了红树林向陆后退的空间,从长远看,红树林促淤保滩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减缓岸滩的腐蚀。

2 新英湾红树林生态开发保护建议

2.1 尽快划定保护区和功能区划

要解决儋州新英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四无”问题,首先要划定保护区的边界和功能分区。建议儋州市相关林业部门结合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及新英湾科考结果,加快编制《儋州新英湾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2.2 健全保护区专门管理机构,加强保护区基础条件建设

对于成立的保护区专门机构要加快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加强对现有人员的专业培训就目前,新英湾红树林保护区除了一些宣传牌、公益林(红树林)界碑之外,其他基础设施均未完备。建议结合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自然资产确权等工作,尽快开展新英湾红树林保护区勘界工作,设置界碑、界桩,以及相应的警示牌,明确保护区的管理范围和界限[3]。

建议加强监控装备建设,提高管理效能。要装备足够的现场监测设施,利用遥感、无人机、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监测技术手段,构建较为完备的监测网络组织架构,构建空地结合的监测网络物理平台,实现对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有效监测。构建联通各保护区的海南省红树林监测网络平台。通过应用平台对监测数据的比较分析,评估湿地的面积变化情况、湿地生态健康状况和动态变化趋势,对重大威胁作出预警。通过管理平台对各个保护区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要求和建议。

2.3 实施退塘还林还湿,引导社区产业升级

建议退塘还林和还湿要并重。不能只以增加红树林面积作为工作重点和内容,也不可忽略湿地鸟类生境的特殊组成和性质,尤其以滩涂湿地(光滩或裸滩)作为红树林种植的重点区域。儋州新英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滩涂湿地是湿地鸟类极为重要的栖息。保护区后续在滩涂区域种植红树林时,还需从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兼顾考虑鸟类所需滩涂的角度进行科学论证。

对纳入退塘还林(湿)区域的养殖塘要科学规划,合理设计,逐步清退。要坚持生态修复的原则,宜林则林、宜滩则滩,在修复红树林的同时也要留有足够的水鸟栖息地。在红树林修复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避免引入拉关木、无瓣海桑等有入侵风险的外来红树植物。

退塘还林还湿后,开展生态旅游、休闲渔业、红树林养蜂业、红树林生态果品生产等生态产业的发展。发展以社区为主体的生态旅游,将红树林景观、生物多样性等生态资源与休闲游览、美食、特色产品人文活动相结合,通过民宿、农家乐、生态农产品市集等方式吸引游客前来消费,实现社区转产和增加就业,促进红树林保护与旅游经济互相促进,协调发展,让以红树林为载体产生的经济效益更好惠及广大民众,改善周边社区民生问题[4]。

2.4 宣传湿地知识,提升群众湿地保护意识

建议通过主流媒体开展系统性的红树林宣传报道,在红树林周边社区的中小学增设红树林课程或定期讲座,提高人民对红树林湿地保护意识,从小培养保护意识[5]。加强保护区宣教能力建设,组建专业化的红树林保护宣教队伍和志愿者队伍,让各个保护区和湿地公园成为红树林湿地科普宣教工作的重要阵地。

儋州新英湾红树林保护区内的湿地资源丰富多样,运用各种适宜的展示形式向游客传达湿地知识与文化,提升群众湿地保护意识。设置各种体验项目营造天然湿地氛围让游客亲身感受,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用有效的形式实现最大程度的科学知识普及[4]。

保护区是进行湿地保护宣传教育的有效载体和理想场所,通过各类湿地法律法规,红树林恢复与认知、认养及自然教育活动等参与体验活动,达到宣传湿地功能价值、普及湿地科学知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的目标[6]。

2.5 加强上游水利工程对红树林湿地环境影响的监测,防控不利影响

天角潭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将会给北门江上游的输砂量、淡水注入量和注水节律带来改变,建议对新英湾红树林湿地的进行长期监测,如监测河口岸滩面积变化,河口、海湾内海水盐度的变化,红树林中不耐盐红树植物的更新,幼苗的生长发育,河口红树林群落结构的变化等,根据变化情况适时采取措施,减缓水利工程建设对红树林的影响[7]。

3 结语

综上所述,认识到红树林所具有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红树林一旦消失,生物多样性将受到严重的影响,这将严重影响生活在近海地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高度重视红树林及其生境保护,加强管理,在此形势下,有关部门需投入一定量的人力、财力与物力,要坚持量与质并重的要求,既要通过提高、保护和修复现有红树林的质量的同时又要通过营造新的红树林来增加数量和规模,全面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猜你喜欢

儋州红树林保护区
藏着宝藏的红树林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海岸卫士——红树林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儋州宣言——2017年12月16日“苏东坡与文化儋州”全国专题学术报告会通过
苏轼儋州己卯年上元夜的“得失”之问
走过红树林
儋州调声:人人都是山歌手山山水水是歌台
儋州新貌
红树林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