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壤肥料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与建议

2023-01-04张显著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5期
关键词:耕地肥料土壤

张显著

(曹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菏泽 274400)

前言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广袤的国土面积中包含很大比例的耕地面积。面对新时期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提高粮食产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内容。而一般情况下,对农作物生长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气候、湿度、温度、土壤、水文等外部环境,同时也取决于种植管理技术、水肥控制等,其中土壤和肥料的影响较为突出。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关键性物质条件,其本身具有一定的肥力,通过利用土壤肥料则能够保证农作物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进而提升种植质量和产量,有序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土壤肥料利用的价值分析

高质量土壤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这是因为土壤能够为农作物提供基础性的植物营养,保证作物可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而土壤所具有的有肥力通常是指土壤的肥沃程度,其属于一种天然能力。即是在施用化肥之前,土壤即能够为农作物提供所需的水分以及其他营养物质等,保证植物良性发展。同时对于肥力相对较高的土壤,其可相比于施用工业生产化肥的育植效果要好。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中,为贯彻生态环境保护等基本原则,应当尽量减少化肥施用量,大力推广应用土壤肥料,有利于优化调节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促使农作物发育更加健康。因此在当前阶段对于农业生产应当充分认识到土壤肥料利用的价值和优势,通过科学合理的利用方法,有助于实现农业效益增长,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的向前发展,助推三农问题的解决。

2.土壤肥料的特点

2.1 土壤的吸收性

根据土壤的利用特点,其具有吸收性,即是能够吸收固体、液体以及气体的能力。对于土壤吸收方式主要包括机械设计使用、物理吸收作用等。其中机械设计作用则是指土壤可有效阻隔大于土壤孔隙的营养物质,避免因渗水而导致水土流失现象。物理吸收作用则是指土壤能够将营养物质吸附在其表面,不过土壤内部的胶体不会与吸附养分发生反应。所以土壤吸收性特点的发挥与其孔隙存在比较密切的联系,当土壤孔隙相对较粗时,则肥料吸收过程受到阻碍的可能性就相对较低,吸收能力就越强其具有较好储存和保水能力,土壤质量得到提升。相反,如果土壤的孔隙较小,在吸收的过程中就可能受到较大的阻碍,土壤吸收能力有所减弱,保水能力差、土壤质量也将呈现下降趋势,严重情况会发生水土流失状况。

2.2 土壤的供肥性

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土壤能够为其提供相应的营养物质,即是发挥土壤的供肥性。但由于不同土壤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供肥性也具有显著差异。通常土壤中含有较为丰富的有机质,此时土壤的供肥能力相对较强,供肥过程也十分稳定和协调。而如果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相对较少,则表明土壤供肥能力相对较差,土壤质量不高,对农作物的生长效果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同时土壤供肥能力的强弱能够直接体现土壤养分转换以及供给能力的强弱。当土壤具有较强的供肥能力,则能够保障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避免出现脱肥等不利现象,可为植物生长提供大量的养分,并对土壤进行有效保护。

3.土壤肥料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不足

在土壤肥料利用的过程中仍存在比较显著的问题,比如土壤资料数量和质量不足。这是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较快,在现代化进程中工业活动日益频繁、人为开发和建设项目增多,导致部分土壤资源被占用、污染等,从而导致土壤沙漠化、水土流失形势较为严峻,致使优质土壤资源呈现极度匮乏的局面。部分地区的土壤甚至出现薄层化情况,对农业生产经营和持续发展均产生严重不利影响。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各地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土壤资源数量大幅减少。并且在工业发展中受三废的排放影响,有毒有害物质的侵入,促使土壤肥力下降、有机质减少,造成土壤质量遭受破坏。比较严重的后果则有盐碱涝溃、土壤污染、土层石质化以及干旱化等,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生产能力的提升和保持,不利于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发育。

3.2 肥料利用效率低

目前阶段在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中,仅依靠土壤自身肥力难以保证作物的高产高质需求。因此多数农户仍结合植物需求给予化学肥料,以推动植物更快成长。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施肥比例和化肥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导致化学肥料的利用效率相对较低,未能够与土壤肥料形成相互补充的作用。常见现象有氮磷肥料施加比例趋于合理,但钾肥比例相对较低,且对于中、微量养分肥料的施用性存在不足,很容易导致农田钾素呈现亏缺状态。同时在国内的化肥市场上,单质化肥以及低浓度复合肥的比例相对较大,而高浓度复合肥的比例较小,并且普广性肥料相比于专用性肥料较少,致使出现肥料品种结构不合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地区肥料投入缺乏平衡性,比如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年施肥量较低,沿海和城郊等发达地区的化肥施用存在超量现象。受施肥量差异、分配不当等因素的干扰,致使肥料利用效率整体相对较低。

3.3 缺乏对土壤肥料的科学研究

虽然我国农业发展逐渐趋向现代化,并在近年来引进了多种科学技术。但在土壤质量以及土壤肥料的研究中,可应用在实践中的成果不足。比如明显的问题即是相关部门没有建立系统化、科学化的土壤肥料检测体系,无法为开展深入研究提供重要基础。同时对于土壤质量的检测仪器、技术较为落后,经检测后的结果往往不能完全真实的反应土壤肥料的实际质量,影响对检测数据的分析效果,阻碍土壤肥料的科学研究成果产出,难以提升土壤肥料的利用效率。

4.土壤肥料利用对策

4.1 注重耕地保护及保育工作

针对当前我国对于土壤肥料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则需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为缓解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不足的现状,应当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以及保育工作。首先则是建立健全耕地资源保护法,促使有效耕地资源得到充分保护。虽然我国自始至终重视对耕地资源保护的立法工作,但目前完善、成熟的制度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仍存在一定的政策法规缺位现象,导致耕地实际保护效果有待提升。基于此在利用土壤肥料的过程中要充分明确耕地资源保护立法的价值,优化调整耕地保护法律关系,构建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并以此为依据,要求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应当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极大对非农占地以及耕地破坏等行为的控制力度,加强耕地利用管理以及资源调查,确保土壤资源得到良好保护。其次,强化耕地保育工作,主要措施为适当增施有机肥。树立提升耕地土壤肥力质量、环境质量和健康质量的保育目标,基于土壤资源调查要求农田耕地的耕层应具备一定的深厚性、保持较好的物理形状、积极协调水肥气热,并通过蓄水保墒等措施提高保肥供肥能力,具备相对较强的缓冲性能。同时对于土壤资源保育的关键要点,则是强调提升土壤均衡性,保证各种养分的供应能力较高,增加土壤与作物体系物质和能量循环的强度、容量等。综合考虑我国的农业生产发展历程,可应用的肥料资料较为丰富,比如依靠农家肥以及种植豆科作物等,能够有效维持土壤肥力,由此在现代农业生产中仍要以有机肥作为基础,将其与化肥相结合,实现对耕地土壤资源的良好保育,切实提升土壤供肥效果,促使土壤质量整体得到提升。

4.2 提高化肥利用率

为充分保障土壤肥料以及化学肥料的合理使用,提升利用率,则应当注重优化施肥结构,因此需把握以下要点。

由于土壤中本来残留的肥料较多,为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应当在冲施中注重解磷解钾,有助于提升肥料吸收利用率,通过芽孢杆菌菌剂等激活土壤中残留的肥料,保证植物能够充分吸收,切实提升肥料利用效率。为避免土壤中的养分出现过量消耗,还可实行轮作制,依据不同作物的不同特性和种植要求等实施合理轮作,避免长期单一种植相同作物,导致某一种养分的消耗速度过快,影响土壤质量和肥力。

可在农作物种植土壤中冲施富含有机质、蛋白质以及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的多功能菌剂肥。有利于促进植物根系大量发新根,形成更好的长势,预防作物出现早衰现象。并对作物实施深耕和适时灌溉,有利于提升土壤质量。比如通过深耕能够优化耕地土壤成分,促使植物扎根更深,以吸收更多的养分。基于适时灌溉则能够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充足,在适宜湿度条件下顺利溶解矿物质,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水分和中微量元素,加快植物的生长发育。

因为土壤中含有较多的有害病菌,为保障土壤肥料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施加一定量的菌剂肥,消灭有害病菌。从而能够净化土壤环境,促使有益菌含量增加,能够保证土壤质量有所提升,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各种营养物质。通常情况下可选用三效合一的自带营养生物菌冲施肥,并配合有机肥、腐熟粪肥等,补充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升透气性。此外,工业污染对土壤质量有较大的影响,为提升土壤肥料的利用率,应当改善土壤结构,可对土壤采用适当的抑制剂或改良剂,将土壤中含有的重金属活跃特性转变为稳定,降低植物吸收,保证生长环境良好。

为实现土壤肥料的营养均衡,可适当多次施加中微量元素肥。同时针对土壤特性,对氮磷钾等元素的施加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升氮肥的利用率到58-60%、对磷肥利用率提升到35-38%、对钾肥利用率提高到57-61%。

4.3 深入开展土壤肥料科研及应用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创新是实现可持续的重要手段。针对土壤肥料的利用,则需进一步加深科学研究。相关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土壤肥料相比于工业化肥具有较好的育植效果,通过研发土壤肥料成果有助于提升农田耕地的生产能力。因此应当强化土壤检测技术的研究,依据科学化分析提取有价值的数据,并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发挥土壤肥料的积极作用,从而营造农作物的优质土壤环境。同时还要注重研制新型化肥,改进施肥技术。比如在应用土壤肥料过程中,应当以缓控释肥料为主,实现养分释放与作物吸收的同步性,保证一次性施肥即可满足作物的整个生长期需求。有助于在保护周边环境的同时,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土壤肥料浪费现象。

5.基于农业持续发展对土壤肥料利用的建议

要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土壤肥料利用率是至关重要的。结合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实践中存在的肥料利用效率低、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提升困难的现状,应当大力推广土壤肥料技术。为此,提出三点建议,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首先,应当建立全国性以及地区性的土壤养分定位监测网络。借助信息化手段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针对农田环境污染开展全面的实时监测。依据调查结果知道耕地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为土壤肥料科学利用奠定良好基础。相关农业部门应当通过农业调查和耕地资源统计等,在各级单位的辖区内进行土壤质量监测工作,并将相关数据传输到统一平台,经过科学分析后确定土壤肥料利用技术及具体实施方案,强化对企业以及农业的技术培训和引导,重视土壤肥料的利用,提升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其次,创新土壤肥料应用技术,实现科学用肥以及合理用肥。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要结合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以及本地土壤资源的现状,积极研发有机肥料。注重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环境友好型肥料,比如可借助微生物增加土壤肥力,有助于减轻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在实际应用中应先对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进行检测,按照种植作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优选微生物种类,研发微生物肥料以提升土壤肥力,促使农田单位产量得到提升。

最后,各地农业部门及基层技术人员需要加强对土壤肥料的宣传,在作物种植中大力推广沼肥、种植绿肥等,有效改良土壤,促使种植物及其土壤中的农药残留减少,保证农产品符合绿色无公害特性。同时在农户中普及推广土壤肥料技术时,还要注重改变其传统观念,即是发挥基层农业站以及土肥站等机构的功能,完善相关监测设备和技术,正确指导农户合理施肥,高效利用土壤肥料。并结合本地土壤情况开展配方施肥活动,有效发挥土壤肥料的积极作用,提升耕地肥力,促使农业生产产量和质量得到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进程中,合理利用土壤肥料是推动生产力和生产效益提高的重要技术举措,同时也是保护耕地环境、降低生态破坏程度的主要手段。因此相关农业部门和工作人员需要针对当前现存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通过注重耕地保护及保育工作、提高化肥利用率、深入开展土壤肥料科研及应用等,保证土壤肥力满足农作物健康生长、高产高质的需求。同时对未来的土壤肥料利用提出相关建议,即是建立健全土壤养分定位监测网络、创新土壤肥料应用技术、加强对土壤肥料的宣传,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耕地肥料土壤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上半年我国出口肥料943万吨
菠菜用肥料要谨慎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土壤
灵感的土壤
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富?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