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领导农垦事业的历史经验探析

2023-01-04罗利华中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委员会党校

农场经济管理 2022年8期
关键词:垦区农垦中国共产党

罗利华(中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委员会党校)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根据党面临的内外形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推动农垦事业发展。在抗日战争时期,为解决军队和机关学校等单位工作人员的粮食问题,中国共产党要求军队、机关等各级单位参加生产建设,自此拉开了农垦事业的序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开发建设和保卫边疆,巩固国家边防,中国共产党探索军队参加生产建设、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兴办国营农场等多种农垦形式,推动了农垦事业的健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适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国共产党要求深化农垦体制改革,增强农垦事业的综合实力。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农垦事业发展的实践中积累了要高度重视农垦事业的战略意义、农垦必须走农业现代化道路、农垦必须实行综合经营和大力发展工业、农垦必须因地制宜发展社会事业、必须处理好垦区与地方的关系五个方面的宝贵历史经验。

一、要高度重视农垦事业的战略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开始重视发展农垦事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一如既往重视农垦事业的发展壮大,形成了发展农垦事业有利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战略物资供给、稳定边疆和巩固边防、示范引领地方发展等宝贵经验。

中国共产党重视发展农垦事业的最初动力之一是为了解决根据地军队和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粮食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将发展壮大农垦事业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途径,要求各垦区根据实际情况加强粮食生产,并要求将黑龙江垦区打造成我国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

中国共产党重视发展农垦事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保障重要战略物资供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施经济封锁和物资禁运造成的严峻形势,为了保障战略物资供应,中国共产党要求各垦区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大规模生产战略物资,并明确要求一些垦区承担起生产战略物资的重任,如要求将广东垦区、海南垦区、广西垦区等华南垦区打造成天然橡胶生产基地,承担起保障橡胶供给的战略任务;要求将新疆兵团打造成我国主要棉花生产基地,承担起保障棉花供给的战略任务。

中国共产党重视发展农垦事业的第三个重要意义是高度重视农垦尤其是边疆垦区在稳定边疆社会局势和巩固国家边防方面的战略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疆兵团长期扎根边疆屯垦戍边,稳定了新疆社会形势,巩固了国家西北边防;黑龙江垦区在应对中苏边境纠纷和冲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巩固了国家东北边防;云南农垦组织职工积极参与对越自卫反击战和收复老山战斗,巩固了国家西南边防。

二、农垦必须走农业现代化道路

恩格斯在《住宅问题》一文中指出,“现存的大土地将给我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机会,让联合的劳动者来经营大规模农业,只有在这种巨大规模下,才能应用一切现代工具、机械等,从而使小农明显地看到通过联合进行大规模经营的优越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69~270页]。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农垦事业发展过程中,借鉴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大农业的思想,结合各垦区实际,形成了农垦农业发展要注重利用农用机械推动生产、运用科学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走企业化经营道路壮大综合实力等宝贵经验。各垦区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关于农垦必须走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指示精神,推动我国农垦农业快速发展。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前提。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国营农场建设过程中,为了减轻农业工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十分重视利用机械进行农业生产,注重农垦农业的机械化问题。各垦区在发展农垦事业的实践中,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农业机械化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视农用机械的选配、修造和使用,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机械化率都得到了持续提高。

农业科技化不仅是国营农场农业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农垦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农垦事业实践中,要求国营农场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通过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提升农业生产综合效益。

实行企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农垦事业实践中,不断总结国营农场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提出国营农场必须通过企业化管理、企业化经营来逐步提升农垦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三、农垦必须实行综合经营和大力发展工业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农垦事业发展过程中,经过反复实践,探索总结出农垦要实行“农业为主,多种经营”的综合经营方针。中国共产党要求农垦在大力推动农业发展的同时,积极经营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通过兴办农工商联合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措施,不断壮大农垦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尤其要大力发展农垦工业。

中国共产党在要求农垦实行综合经营时,特别强调办好农垦工业的重要性,提出发展工业可以从资金、农机、技术等方面推动农垦经济快速发展,是壮大农垦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要求各垦区积极推动工业发展。各垦区认真贯彻中央的指导精神,在发展农业的同时,积极筹集资金兴建工厂,推动了垦区工业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共产党逐步认识到计划经济时代“围绕农业办工业”的农垦工业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农垦工业发展壮大的需要。随着农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共产党探索出“围绕市场办工业”的农垦工业发展之路,要求农垦由封闭、自给型向开发、商品型转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各垦区认真执行中央和相关部门的指示,积极推动农垦工业快速发展。

四、农垦必须因地制宜发展社会事业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农垦事业发展过程中,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垦区的实际情况,形成了高度重视农垦社会事业发展的思想。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共产党认为各垦区要办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以改善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提出农垦要因地制宜地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逐步将所承担的社会职能剥离出去,解决“企业办社会”的矛盾。

我国农垦事业兴办初期,尤其是边疆农垦事业兴办初期,大多数国营农场处于偏僻荒芜之地,这些地区的教育文化机构极不健全,有些地区甚至没有教育文化机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农垦事业发展壮大过程中,坚持以职工群众的利益为中心,要求各垦区办好各级各类学校,繁荣垦区文化事业,以提高职工群众的受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丰富职工群众的精神生活。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农垦事业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职工群众的身心健康,要求各垦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建立相对完备、水平较高的医疗卫生系统。各垦区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不断健全医疗卫生机构,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推动垦区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为广大职工群众的身心健康提供了可靠保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适应农垦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农垦系统的社会事业改革问题,要求各垦区要根据农垦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稳妥有序地分离社会职能。各垦区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根据垦区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状况,积极探索分离社会职能的有效路径,全面完成了剥离社会职能改革的任务。

五、必须处理好垦区与地方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农垦事业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垦区和周边地方的协调发展问题。经过长期实践,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农垦要示范带动地方发展、地方要大力支持农垦发展、地方要加强对农垦事业的领导等思想。各垦区和所在省区认真贯彻党的上述思想,统筹协调垦区和地方的发展,密切了垦地交往,融洽了垦地关系,推动了垦地的持续健康发展。

农垦事业发展初期,由于有国家等公权力的大力支持,国营农场的生产力水平一般高于周边地方,农业生产水平普遍领先于地方农村。为推动垦区和地方协调发展,中国共产党要求农垦从生产技术、机械使用、资金物资等诸多方面给周边地方提供支援,示范带动地方发展。

农垦系统的国营农场分散在各省市辖区内,是各省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国营农场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所在省市的支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农垦事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强调农垦所在省市必须帮助辖区内农垦部门排忧解难,大力支持农垦事业的发展。

长期以来,农垦系统单位与地方单位相互交错、插花分布,在发展过程中时常发生争地、争水、争草场和争市场等利益冲突。地方各级组织按照规定加强对农垦事业的领导,有利于统筹垦区和地方的发展规划,合理利用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减少利益冲突,加快垦区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地方各级组织要按照权限加强对农垦事业的领导,农垦部门要积极主动接受地方组织的领导。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农垦事业的研究尚不充分,且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农垦发展历史、农垦思想、农垦改革等方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农垦事业发展所积累的历史经验关注甚少。系统梳理和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农垦事业的历史经验,对推动当前我国农垦改革进程,壮大农垦系统的综合实力;对推动当下新疆兵团深化改革,提升兵团维稳戍边能力;对推动农垦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都有着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垦区农垦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体验休闲采摘 感受农垦文化
依托财务管理 促进农垦可持续发展
点“土”成金 农垦改革
哈密垦区棉花超宽膜1膜3行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海南省农垦设计院
博乐垦区引进黑绿豆种植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