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婢汤古代文献临床应用总结
2023-01-04金芳芳
金芳芳
越婢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其临床效果显著,应用广泛,笔者经过大量的古代文献整理发现,越婢汤可治疗多种疾患。其治疗范围相当广泛,特总结如下,以方便临床应用。
1 腰部以上的水肿(肾性水肿)
越婢汤尤其善于治疗腰部以上的水肿(其特征符合现代医学所说的肾性水肿),临床上经过适当地加减可使发汗、利水效果增强,如越婢汤加苍术,或以石膏易为滑石,或联合西药阿司匹林等均可视情况应用于临床。
1.1 越婢汤加苍术可加强开鬼门之力 使水肿迅速消退如清代何梦瑶《医碥·卷之三》:“腰以上肿,当发汗。越婢汤加苍术”[1]。又如清·周震《幼科指南.水肿门》:“风水肿凡肿在腰以上,如头面肩臂至腰肿者,病因外感风邪而起,急宜发汗,莫从容也。经云:开鬼门之法,以越婢汤中加苍术汗之。汗后全消,病即宁矣”[2]。
1.2 越婢汤原方中以滑石易石膏 更易得汗 利水效果更佳清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提到了越婢汤的临床用法,他在一则医案提到:“一妇人,年四十许,得水肿证。其脉象大致平和,而微有滑数之象。俾浓煎鲜茅根汤饮之,数日病愈强半”。后患者因饮食、受风等原因,病情反复,症状表现为“其证陡然反复,一身尽肿,两目因肿甚不能开视。愚用越婢汤发之,以滑石易石膏(用越婢汤原方,常有不汗者,若以滑石易石膏则易得汗),一剂汗出,小便顿利,肿亦见消。再饮白茅根汤,数日病遂全愈”[3]。张锡纯先是给患者服用浓煎鲜茅根汤,其后患者病情反复,他又改用越婢汤治疗水肿,并且在其后解释了以滑石易石膏的原因,这样做更有利于发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3 中西医结合 服用越婢汤的同时加用西药阿司匹林利水效果更佳清代医家张锡纯在另一则医案中提到:“邑北境刘氏妇,年过三旬,因受风得水肿证……证候腹中胀甚,头面周身皆肿,两目之肿不能开视,心中发热,周身汗闭不出,大便干燥,小便短赤。其两腕肿甚不能诊脉,按之移时,水气四开,始能见脉。其左部弦而兼硬,右部滑而颇实,一息近五至……当用《金匮》越婢汤加减治之……”张锡纯在其后提到了越婢汤的煎药方法和配合阿司匹林服用的方法,他是这样描述的:“中药七味,共煎汤一大盅,当煎汤将成之时,先用白糖水将西药阿斯必林送下,候周身出汗(若不出汗仍可再服一瓦),将所煎之汤药温服下,其汗出必益多,其小便当利,肿即可消矣”。用完药后患者复诊,效果果然不错,患者“周身皆得透汗,心中已不发热,小便遂利,腹胀身肿皆愈强半,脉象已近和平”[3]。说明越婢汤联合阿司匹林疗效确切。
2 脚气病
脚气病与现代所指的脚气病不同,现代所指的脚气是指皮肤真菌感染,而古代所指的脚气是一种病名,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维生素B1缺乏症。脚气病早期表现为胃部不适,便秘,易激动,易疲劳,记忆力减退,失眠,体质量下降等,进一步发展,可表现为肢体麻木,感觉异常,站立困难为主要表现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炎,脚气性心脏病和脚气性精神病等[4]。笔者通过查阅古代文献发现,越婢汤可以治疗脚气病,如宋代杨士瀛《仁斋直指方·卷之四》:“越婢汤 治脚气风多证”[5]。又如:宋代朱肱《类证活人书·卷第十八》:“(越婢汤)(六十五) 治风痹脚弱”[6]。均指出越婢汤可以治疗脚气,脚弱等病证。结合现代医学也就是说能够治疗维生素缺乏所引起的各种临床症状。
3 肉极
肉极是六极之一,为脾胃消化吸收机能障碍造成的恶病质。表现为极度营养不良、四肢肌肉消瘦、软弱无力,疼痛、皮肤干燥,感觉障碍、肢体困倦、食欲不振等[7]。肉极大致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后期(偏瘫侧肢体后期可出现肌肉萎缩,无力伴感觉异常)、肿瘤晚期、慢性消耗性疾病晚期的恶病质状态等疾病。越婢汤也可以辨证治疗类似疾病。如宋代赵佶《圣济总录·卷第九十二》:“治肉极热,身体津液脱,腠理开,汗大泄,下焦痿弱,越婢汤方……”[8]。又如明代施沛《祖剂·卷之一》:“《千金》越婢加术汤即越婢汤加白术(四两)。治肉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厉风气,下焦脚弱。恶风者,加附子一枚,炮”[9]。说明越婢汤善于治疗表现为热证的肉极之病。
4 附骨疽
附骨疽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化脓性骨髓炎[10],越婢汤也可治疗类似疾病。如明代申斗垣《外科启玄·卷之二》:“夫附骨疽者,以其毒气深附于骨间,疼痛不已……初感之贼风痛,皮肤不甚热,而脉沉缓,微恶风,自汗,喜热熨,痛则稍减是也,宜服引越婢汤治之剂”[11]。又如明·李榳《医学入门·外集·卷五》:“附骨疽毒深着骨,贼风石缓不可忽;贼风得热痛少宽,贼风因风邪搏于骨髓,故其痛亦彻骨,遇寒则甚。外证恶寒有汗,痛处常欲热熨。失治变为挛曲、偏枯,宜越婢汤主之”[12]。说明越婢汤治疗寒证兼有表证的附骨疽效果较好。
5 痹证
杨华森主编的《简明中医字典》[13]将“痹”字解释为:①气郁闷。②肌肤麻木不仁。③病名,血气郁滞而肌体肢节疼痛的病,说明痹证属于一种因血气郁滞而导致肌体肢节疼痛、麻木的病证。大致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骨关节疾病以及各种疾病所引起的神经损伤、变性等疾病。越婢汤也可以辨证治疗类似疾病,如宋·朱肱《伤寒类证活人书·卷之七》:“痹者,闭也。闭而不仁,故曰痹也。寒中三阳,所患必冷,越婢汤、小续命汤主之”[14]。又如清代张璐《张氏医通·卷六》: “痹在骨,安肾丸。痹在筋,羚羊角散。痹在脉,人参丸。痹在肌肉,神效黄芪汤。痹在皮,越婢汤加羌活、细辛、白蒺藜。痹在肠,吴茱萸散。痹在胞,肾沥汤”[15]。说明越婢汤治疗“痹在皮”等皮肤麻木不仁,怕冷等效果较好。
6 鼻衄
越婢汤可用于治鼻出血,如清·郭诚勋《证治针经·卷一》:“邪在经而鼻衄(数日不止,症脉皆属表症,由误服凉药所致),越婢汤较稳于麻黄汤。(张石顽案)”[16]。又如清·张璐《伤寒绪论·卷下》记述了一个治疗鼻衄的医案:“石顽治歙客黄姓者,正月间患伤寒,衄血甚多,必发于卯刻,数日不止,面上怫郁,头痛身微热,脉浮大而数,按之则芤,意谓衄血既多,则热邪当解,此独不解者,先必邪气在经,点滴之衄,误服凉血止截药所致。遂与越婢汤一剂(即大青龙汤桂枝、杏仁),热服得汗而解,但至夜则身有微热,更与当归补血汤,四剂而安”[17]。说明越婢汤善于治疗表证未解,误服凉药导致热邪未能及时外散所导致的鼻衄。
7 喘咳 咳嗽 肺胀 哮证等肺系疾患
越婢汤可用于治疗喘咳、咳嗽、肺胀、哮证等肺系疾患,如明代李榳《医学入门·外集·卷四》:“表证喘咳,小青龙汤、越婢汤、古麻甘汤、桂枝苦酒汤”[18]。又如明代秦景明《症因脉治·卷二》:“伤寒咳嗽,宜辛散解表,如麻黄杏子汤、小青龙、越婢汤等”[19]。越婢汤还可以治疗外寒内热之齁喘(齁喘又称齁哈。指喘急而喉中有痰鸣声,类哮证。多因过食鱼虾盐咸,内有积痰寒饮,外寒与内饮搏击,肺气壅阻所致[20])。如清代名医尤怡《金匮翼·卷七》:“齁喘者,积痰在肺,遇冷即发,喘鸣迫塞,但坐不得卧,外寒与内饮相搏,宜小青龙汤主之。若肺有积热,热为寒束者,宜越婢汤主之”[21]。
8 偏头风
偏头风又名偏头痛,越婢汤加减可辨证治疗类似疾病,如清代张璐《张氏医通·卷五》:“偏头风,亦先风一日即发,湿痰与火伏头中,虽夏月常欲包裹,越婢汤加减。湿加泔制苍术……”[15]。说明越婢汤善于治疗痰火头痛。
9 心痛
心痛有两层含义:①指心前区或心窝部疼痛,②指胃脘痛[20]。心痛大致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心绞痛,心肌梗死,急腹症等疾病。越婢汤亦可治疗类似疾病,如清代张璐《张氏医通·卷五》:“论曰,诸心痛者,皆手少阴厥气上冲也。有热厥心痛者,身热足寒,痛甚则烦躁而吐,额上自汗,其脉洪大,知为热也,先宜越婢汤汗之,次用金铃子散清之”[15]。说明越婢汤治疗热厥心痛效果较好。
10 麻疹
越婢汤可用于辨证治疗麻疹。清代医家张璐总结了治疗麻疹的经验,他将麻疹分为发不出、透表、不透表等多种情况,他在书中《张氏医通·卷十二》说到:“发不出,初起发热咳嗽,浑身胀痛,有似伤寒之候,惟干咳连声,目赤多泪,呕恶便溏,确为麻疹之验……如气粗喘促,腹中胀痛,烦扰不宁而不得出,急与麻杏甘石汤,或越婢汤去枣重用石膏,轻则升麻汤以升发之”[15]。又说道:“不透表,麻出而皮肤干燥,毛窍竦栗不能透表者,风寒郁遏也,越婢汤、葛根解肌汤,随轻重取用[15]”。由于越婢汤具有解表与清热的双重作用,故善于治疗里热明显伴有风寒表证未解之麻疹。
越婢汤是《伤寒杂病论》中的经方,经过几千年的临床验证,其临床疗效是肯定的。笔者查阅了大量中医古文献,挖掘、整理了其中一部分临床应用,以便今天的中医临床大夫能够更好地把经方传承下去,更好地应用经方,更好地造福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