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策略探讨
2023-01-04梅坤
梅 坤
(武汉永业赛博能规划勘测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62)
在古代,先贤们提倡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而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也是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重要要求。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对自然环境带来了不可逆的负面影响,再加上一系列天灾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生态保护的深入思考。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生态文明理念逐渐融入各国建设发展的各领域,并有效推动了国家发展水平的提升。土地整理指的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促进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更大的利用价值,从而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围绕生态环境建设理念的同时关注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实际性质,在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下,促进土地整治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因此,在现阶段的时代背景下,政府对国土整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明确了在国土综合整治过程中的职责与要求。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国土整治工作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重视力度不足、法规政策缺乏完善性、管理方法无法得到落实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对国土整治与生态保护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深入思考其中的问题、寻求可行性的解决策略,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整体要求
1.1 重视生态文明需求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遵循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过程中所取得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也是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迈向新进程的关键基础所在。生态资源是国土资源的核心,针对国土资源进行治理修复工作,对于提高资源实际利用率、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在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开展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必须要充分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硬性需求,在不断完善现有生态文明体制中促进环境综合治理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1]。
1.2 支持乡村振兴战略
201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要求,其中明确提出针对国内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的统筹规划工作要求,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提高对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综合治理质量成为重要内容。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要求下,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被赋予了相应的使命与责任,同时能够有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生产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可以有效优化居民区布局规划、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净化作用,这些工作目标显然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一致的整体性要求。
2 存在的问题
2.1 重土地开采、轻生态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推进,工业经济在我国迅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已然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而在此期间由于过于关注土地资源的开采利用、忽略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导致了生态环境问题频频出现:1)大量耕地被用于工业建设,导致生态用地面积显著下降;2)工业生产废弃物的排放导致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对原生态环境的净化能力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如果任由这样的现象发展,很有可能在生态环境质量日益下降的同时,使经济发展陷入两难的制约局面[2]。
2.2 土地整治生态管理体系存在滞后性
在我国国土综合整治工作中,土地改良、水土流失治理、土地荒漠化治理等一系列改良措施,都在保障农民耕地与粮食安全中产生了十分积极的意义,不仅有效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而且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就目前来看,仍有许多地方政府在整治需要、目标定位及技术规范要求上存在着显著的不足,民众参与土地综合治理的机会十分少,实际生态管理体系普遍呈现出落后的局面。另外,在建设验收、国土资源综合管理技术规范中,并未明确相应的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管理理念与指导方针,缺乏有效的生态系统管控体系,如在恢复征收制度、重建受损生态系统补偿制度、生态审计制度、土地管理与生态修复基金等方面显然存在局限性。
2.3 开发保护缺乏统一规划工作、生态功能出现退化
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政府对生态修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期间,无论是自然保护区还是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用地面积都在不断扩大,生态系统建设工作也在逐渐走向良性发展局面。但就目前来看,仍有个别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难以满足实际要求,甚至还会出现盲目开发建设所产生的干扰影响。另外,在国土综合治理的整体工作中,由于所涉及的部门数量较多,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责定位存在很大的区别,导致多头管理现象日益明显,在区域开发、保护措施落实中普遍存在着缺乏统一规划布局的现象,很难真正从整体发展管理角度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3 策略
与以往的土地综合治理工作相比,目前的国土空间规划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工作更加强调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治理理念,在这其中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作为核心内容,针对自然资源及各类环境影响要素进行统筹管理,在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及水气土生物的系统管理中,面临着一定的技术性问题,如应用哪种方法才能够真正兼顾对山水林田湖的整体性保护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工作进行合理规划,充分发挥工程的加合效应,在设置规划任务中统筹处理整体治理与局部治理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3.1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2005 年8 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第一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成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中重要的治理方针。发展经济并非必须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相反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恰恰是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经济应成为一种相辅相成的协同关系。在国土综合整治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环境的整治承载能力进行优化与开发,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进行综合协调,建立完善的生态修复补偿体系,促进生态保护的全面发展,在此期间明确相应的环境质量改善职责与监督管理责任,关注各领域生产环境的实际卫生条件,加强企业产品改良工作,在企业生产中推广循环生产模式,重视生态工业与生态农业的发展优势,做好对民众的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强化民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合理地运用自然资源。此外,在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过程中,要注重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在资金政策的整合中建立多部门协调管理机制,在强化规划与引导工作中促进国土整治的综合发展,确保整治目标真正实现在质量、生态、人文及数量上的“四位一体”[3]。
3.2 完善整治保护修复机制
1)针对国土整治需求状况进行深入分析,从长远发展角度上明确国土整治需求,针对性构建国土空间整治修复机制,在开发、复垦、修复等过程中提升国土整治修复效果。2)拓展融资渠道,加快多元化融资投入保障机制的落实工作,为国土综合治理工作提供更多资金。例如,政府部门可以联合银行机构、企业组织等多方部门,以基金管理的方式成立国土综合治理生态基金,在充分利用债券投放的方式中提升资金利用的有效性[4]。在资金利用方面要关注不同部门的资金整合利用状况,能够在结合财政支出、金融业务、社会资金中,保障国土综合治理工作及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资金投入。3)构建统筹协调管理机制体系,联合多方部门推动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的同步落地,还要进一步提高监督管理机制的有效性,在明确职权划分内容中开展常规性监督检查工作,有效创新监测监察机制以提升监督管理效能。4)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与绩效考评机制,在国土综合治理工作中保障个人或组织的合法权益,在整治修复过程中提高工作效率,为国土综合治理与保护修复质量提升发挥重要的机制作用。
3.3 落实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生态保护修复是国土综合治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需结合生态系统的实际状况针对性开展相应的解决措施。在现阶段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手段中,一般分为自然修复与人工干预修复2 项修复手段,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拉近人与自然间的关系,因此在手段选择与应用中需尽可能地考虑生态化技术,将保护自然环境作为技术应用的前提,开展相应的生态化技术。例如,在生态系统轻微损害地区,可结合封山育林、降沙育草、补水保湿等措施尽快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对于损害过于严重的地区,需提供改善土地耕地条件、整治沙漠化区域与侵蚀海岸海岛区域、加强对受污染土壤的整治工作及大面积开展植被种植工作等措施,有效修复区域生态系统功能,尽快吸收各方面创新主体智慧,积极推进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技术的创新性发展,在深化与发达国家的深入交流合作中,丰富区域多样性,提升国土综合治理质量与生态保护修复效果[5]。
3.4 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
针对现阶段自然资源盲目开发滥用的现象,必须寻求更为有效的解决途径,促进自然资源利用率的进一步提高。以城镇区域来讲,在国土综合治理工作中,最为关键是要关注周边限制地区的利用与开发,尤其要开发利用率较低的建设用地,有效提高城镇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率。而在农村地区,政府需关注“空心村”“危旧房”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针对性加强治理改造工作,优化农民群体居住环境,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建设空间利用率[6]。在不同级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中,要积极调动各方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真正在实际行动中主动作为、落实综合治理政策,在始终坚持农业地区优先发展原则的基础上,全方位推进节约用地制度及耕地保护机制的实施,提升农村土地资源用途管制质量,为农业地区现代化发展持续添砖加瓦。同时,各地政府要深入研究党十九大报告及中央的相关要求,尽快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的发展,务必落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用地保障工作,提升土地利用的整体规划质量。针对地块分散的问题,需尽快加强整合工作,在集约化建设管理中提升山坡耕地、贫瘠耕地、旱涝区域的治理效果,有效推动耕地效益发展,从整体规划角度进一步提高自然空间利用率[7]。
4 结语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国土综合治理工作变得日益迫切,而在此之间必须充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促进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为我国生态建设与工业文明发展真正发挥应有的基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