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糖橘介壳虫的防治措施
2023-01-04梁国富
梁国富
(蒙山县文圩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广西梧州 546704)
近年来,我国果树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其中沙糖橘种植发展迅猛。但沙糖橘生长过程中易遭受病虫害的侵害,导致其生长状况不佳,进而影响沙糖橘果实质量和产量。介壳虫是一种较常见、为害性较大的害虫,每年都有发生,给沙糖橘树木带来严重损害。对此,应高度重视沙糖橘介壳虫防治,总结以往工作经验,掌握介壳虫基本情况,如对树木的具体为害特征、发生规律等,制订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消灭介壳虫,从而为沙糖橘果树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1 形态特征、为害症状及发生规律
面对当前沙糖橘生产过程中易遭受介壳虫侵害的现实情况,需要加以重视,深入了解介壳虫的基本形态特征、主要为害症状及发生规律,从而探究可行性较高的防治措施,加强介壳虫防治,降低其为害性,保证沙糖橘良好生长,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沙糖橘产品。
1.1 形态特征
介壳虫是沙糖橘生产中常见的一类害虫,该类害虫的共同特征是雌雄异性,其中雌性介壳虫有非常发达的口器、坚韧的体壁,没有翅膀,体外披有蜡粉或坚硬的蜡质介壳用以保护身体,雄性介壳虫有翅膀,能飞。介壳虫喜阴喜湿,因此其主要寄生在沙糖橘树木的空气不流通处,如多存在于茂密的树叶中,尤其是不易见到光照的树叶下及阴蔽潮湿处。总体来说,介壳虫的体型较小,爬行范围有限,基本借助风力、雨水及其他动物传播,但介壳虫的传播范围广泛,果树种植、沙糖橘运输等活动中都可能携带,给沙糖橘树木带来严重为害。
1.2 为害症状
肉眼可见的介壳虫,虽然体积较小,但密度较大,对沙糖橘的为害性较大。例如,吹绵蚧若虫、成虫都具有较大的为害性,会寄生在树叶、树枝、树干及果实上,使沙糖橘树木感染煤烟病,且随着为害程度逐渐加剧,会出现树叶脱落、树枝枯萎现象,最终导致整株树木死亡。此外,糠片蚧、矢尖蚧、褐圆蚧等介壳虫也寄生在沙糖橘树木上,产生较大为害,导致树叶及树梢生长不佳、果实变质等。
遭受介壳虫为害的沙糖橘树木会出现树梢枯萎,树叶变黄并逐渐卷曲、干枯、脱落的现象,导致树木长势不佳,甚至死亡。树木生长状况不佳,就难以为果实提供充足的养分,影响沙糖橘果实成熟,致使其停留在半熟状态,还可能会出现变质的情况,最终导致沙糖橘产品质量和产量下降。对近些年我国沙糖橘生产实际情况予以调查,发现60%以上的沙糖橘树木会遭受介壳虫的为害,造成沙糖橘品质不佳,商品价值大打折扣,相应的果农亦难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1]。广大果农应予以高度重视,掌握介壳虫发生及流行规律,实施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尽可能降低虫害发生概率,促使果树良好生长,提高沙糖橘质量与产量。
1.3 发生规律
为切实有效防治介壳虫,降低其对果树、果实的为害,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需加强对介壳虫害发生规律的研究,以便制订针对性的、可行性的防治措施。介壳虫种类较多,为害性较大,发生世代不尽相同。不同介壳虫的孵化时间不同,加之若虫的为害性较小,因此应熟悉不同介壳虫孵化期,判断若虫生长情况,实施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即可达到有效防治害虫的目的。相关资料整理显示,红蜡蚧年发生1 代,其若虫孵化期在每年的5 月上旬至7 月上旬;吹绵蚧年发生2 代,其1 代若虫孵化期也是从每年的5 月上旬开始,6 月下旬基本结束;长白蚧年发生3 代,其1 代若虫孵化期也是从每年5 月上旬开始,5 月下旬基本结束;褐圆蚧、黄圆蚧年发生4 代,其1 代若虫孵化期为5月上旬至5 月中旬。由此看出,5 月上旬至7 月上旬是防治介壳虫的有效时间,而大多数介壳虫的若虫孵化期基本集中在5—6 月,因此5 月中旬至6 月中旬是最佳的防治时间,果农要注意把握好时机,提前计划好防治措施,在若虫即将孵化时落实各项防治工作,尽可能地消灭介壳虫,降低其负面影响,促使果树良好生长,收获优质高产的沙糖橘产品[2]。
2 防治措施
沙糖橘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水果品种之一,市场购买需求量较大,提供大量优质的沙糖橘,既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又能提高果农的经济效益。但近年来沙糖橘生产却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沙糖橘质量和产量均不高。造成此种情况发生的原因之一是果树遭受介壳虫等病虫的为害。介壳虫有一层角质的甲壳包裹着,药物直接喷洒不易奏效。在了解介壳虫形态特征、为害症状及发生规律后,应根据生产需求,制订并实施综合防治措施,降低虫害发生概率,改善沙糖橘生产环境状况。
2.1 农业防治措施
为了在保证沙糖橘质量和产量的同时有效消除介壳虫,在适合的时机实施物理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能够降低沙糖橘遭受介壳虫侵害的程度。以沙糖橘秋梢老熟、果实着色期来讲,这一时期是介壳虫新生、繁殖的主要时期,若不能做好具体的害虫防治工作,将会导致大量介壳虫繁殖,寄生于果树,进而为害果树,导致果树生长不佳,果实难以成熟或造成果实品质不佳。因此,果农要注意把握这一关键的防治时期,观察树枝、树叶上介壳虫繁殖情况,对遭受侵害的树枝、树叶予以剪除,并集中烧毁,避免介壳虫害再次暴发[3]。
此外,要重视冬季清园工作。尽量避免给介壳虫提供生存和繁殖的机会。通常情况下,可实施的农业防治措施是给沙糖橘果树施肥、灌溉,保证果树吸收充足的水分和养分。注意采取针对性的方法控制冬梢,如合理修剪树梢,将枯萎、有虫害的树梢、树叶剪去,并将其烧毁[4]。也可在冬季最寒冷的时候用喷雾器将清水洒在树枝上,使其在树枝上结一层薄冰,下午用木棍敲打树枝或者振动树枝,即可使冰与介壳虫一起掉落。想要充分发挥作用农业防治措施的作用,需要农户注意加强果园管理工作,并及时发现介壳虫,尤其是介壳虫害易暴发的时期。通过实施科学的、有效的农业防治措施消灭介壳虫,保证沙糖橘果实良好生长。
2.2 化学防治措施
沙糖橘果树生长的过程中易遭受各种病虫害的侵害,若不能及时且有效进行防治,势必会导致沙糖橘生长状况不佳,降低其质量和产量。在掌握介壳虫发生规律的基础,应在合适的时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即可获得最佳的防治效果。因此,落实沙糖橘介壳虫防治工作,还需注意把握好防治时机。
1)沙糖橘采摘后。冬季低温介壳虫进入休眠时期,实施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能够消除虫害,避免翌年介壳虫大量繁殖发育,再次为害果树。化学防治过程中应选用适合的农药,对沙糖橘果树予以喷施,基本上在采果后12 月下旬至2 月下旬实施喷药预防,清园喷施药剂选用99%矿物油绿颖150~200 倍液+亩旺特-22.4%螺虫乙酯3 000~4 000 倍液或99%矿物油绿颖150~200 倍液+40%毒死蜱·噻嗪酮乳油复配剂500~600 倍液,可有效防治幼蚧、若蚧、成蚧和卵[5]。
2)沙糖橘夏梢抽生、生理落果期。这一阶段实施防治工作的目的是避免1代幼蚧寄生于新梢及果实上,为害树梢和果实。通常情况下,在5 月中下旬果树树梢抽生时实施抹梢工作。这一时期树木树冠生长良好,树叶生长茂密,会形成阴暗潮湿的环境,给介壳虫寄生创造环境。因此,果农应从5 月中下旬至7 月中旬阶段连续不断地抹梢。此外,这一时期为梅雨季节,空气湿度较大、温度较高,加快了介壳虫的繁殖和生长速度,单纯地处理树梢难以有效消除虫害。因此,果农还要实施二次农药喷洒防治措施,遏制介壳虫为害,促进沙糖橘果实生长。例如,阿克泰为一种新型的杀虫剂,其中含有噻虫啉活性成分,能够将90%以上的介壳虫杀灭,使用时需注意控制浓度,选用400倍液的阿克泰,使用次数控制在1~2 次;松脂合剂同样是毒性较低的杀虫剂,能够将94%以上的介壳虫杀灭,需要注意每年使用次数控制在2~3 次,并且是20%或30%松脂酸钠200~300 倍液。
3 防治措施实施要点
3.1 合理控制农药用量
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日益增强,其对果蔬喷施农药的行为较敏感。这里的农药防治,并非是像过去那样滥用化学农药,而是科学合理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既不影响果实品质,又可有效防治害虫。科学防治虫害过程中实施药物防治,首先要做的就是选用适合、安全的农药。例如,噻嗪酮悬浮剂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在幼虫生长时期使用25%噻嗪酮悬浮剂1 000 倍液喷洒果树,可将90%以上的介壳虫消灭,需特别注意的是,噻嗪酮悬浮剂不可频繁使用,1~2 次最佳,否则将会给果树和沙糖橘生长带来不利影响[6]。
3.2 确保喷药效果
为有效消除介壳虫,需确保各阶段的防治措施实施到位。一般情况下,简单地对果树喷洒药物,并不能将躲在树叶下的介壳虫杀死。因此,果农在对果树喷洒药剂的过程中,需尽量做到仔细周到,对树冠的内外部分、树叶的正反面都要喷药,使药剂均匀喷洒在果树各部位,从而起到消灭介壳虫的目的。此外,农户需掌握不同化学药剂的喷洒方式、喷洒次数及喷洒用量等,以便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实施化学防治,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化学药剂的作用,消灭介壳虫,真正实现保护沙糖橘果树的目的,最终得到优质的沙糖橘,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为不断提高沙糖橘产量和质量,应总结介壳虫防治经验,以便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
4 结语
面对现阶段果园沙糖橘果树易遭受介壳虫为害的情况,需实施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减轻害虫对果树、果实的侵害,从而获得高品质的沙糖橘。经过系列分析,介壳虫虽然体积较小,但繁殖密度较大,产生的为害性也较大,需果农足够了解介壳虫的形态特征、为害症状及发生规律等,从而把握最佳的虫害防治时期,实施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如药剂防治、农业措施防治等,且以防为主,尽可能消灭介壳虫,降低虫害发生概率,促使沙糖橘健康良好生长。此外,为了能够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农户在沙糖橘果树种植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果园管理工作,掌握介壳虫发生规律,实施针对性的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保证沙糖橘良好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