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市高素质农民培育措施及成效
2023-01-04钟敏芝梁伟仁李浩波刘官阳杨梅琼杨信崇李东兰
李 平,覃 燕,钟敏芝,梁伟仁,李浩波,刘官阳,黄 萍,杨梅琼,杨信崇,李东兰
(1.桂平市麻垌镇农业农村中心,广西桂平 537211;2.桂平市厚禄乡农业农村中心,广西桂平 537221;3.桂平市金田镇农业农村中心,广西桂平 537134;4.桂平市石咀镇农业农村中心,广西桂平 537204;5.桂平市白沙镇农业农村中心,广西桂平 537221;6.桂平市油麻镇农业农村中心,广西桂平 537207)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共有26 个乡镇,人口203万,其中乡村人口168 万,耕地面积8 万hm2,粮食常年产量56.11 万t,水果常年产量14.34 万t,蔬菜常年产量74.25 万t,曾是全区54 个区级贫困县之一。2015年,经过精准识别,确定桂平市“十三五”时期贫困村151 个、贫困人口133 324 人。桂平市属于人口大县、典型的农业大县,但不属于农业强县,水稻单季稻面积4 万hm2,旱地面积4 万hm2,地方特色产业荔枝1.6 万hm2、淮山0.33 万hm2,有一定规模,但因品种、技术、品牌创建、销售渠道等问题导致效益不高,影响了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愿意外出务工而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从2016年开始国家提出脱贫攻坚战略以来,桂平市得到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及广西财政厅、农业农村厅的大力支持,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民教育培训。
1 主要做法
1.1 制订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每年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世界银行贷款的目标任务及资金安排情况,制订每年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每年培训的目标任务。制订每年的培训方案,并严格按培训方案组织实施。
1.2 通过政府采购确定培训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遴选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通过政府采购确定培训机构。坚持公益性培训机构为主体,市场力量和多方资源共同参与的教育培训体系格局。对培训机构的要求是:以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公益性机构为主体,且近5 年无不良记录;具有涉农专业培训资历;具备较强的农民组织能力和农民培训经验;具备稳定的培训教师队伍和相应的教学实训条件;具备必要的食宿条件;具备稳定的管理队伍和相应的管理能力。
1.3 根据各地特色产业特点、新发展产业情况及培训要求,精选培训对象
桂平的荔枝产业是传统特色产业,当前也正处于变更时期,通过培训是引入荔枝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果农技术水平,促进果民增收、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好方法;其他还有淮山、优质稻等也是桂平的特色产业,所以重点抓好荔枝、淮山、优质稻产业方面的农民培训,同时也考虑肉牛养殖、稻虾综合养殖等新产业培育,百香果、柑橘等新发展方向的培育。
1.4 强化认定管理及政策扶持,激发农民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积极性
桂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先后印发了《桂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及管理办法(试行)》和《桂平市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奖励办法》,为全市新型职业农民资格的认定和扶持奖励提供了依据,增强了农民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积极性和新型职业农民的社会影响力。
1.5 加强项目资金监管,规范资金使用方向
桂平市农民培育工程项目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农民课堂培训及实训、参观交流、聘请师资、档案管理、认定考核及后续跟踪服务等相关开支。
1.6 科学组织培训
抓好教育培训各环节工作:1)建立完善培育师资库。组织和动员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以及新型经营主体等推荐专家、教师和乡土人才等加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拓宽培育师资库,提升师资水平。2)强化教学资源建设。按照分类分层开发、择优选用的原则,丰富教材和课程资源,通用教材原则上从国家农业农村部统一开发的教材中选用,内容适合的专修课程教材优先从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推荐教材或规划教材目录中选用。围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推进绿色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生态环保等开发编写具有当地特色的职业农民培育教材,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广西自治区培育教材体系。3)丰富培训内容。突出职业道德素养、团队合作精神、绿色发展理念、信息化应用等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农业科技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发展能力,提升品牌创建、市场营销等现代农业经营管理能力。4)规范开展培训。按公共基础、专业技能、能力拓展和实训操作等模块构建培训课程,明确目标、内容、形式、考核、服务等环节标准。5)强化实践教学。满足农民多元化需求,坚持按需施教,推行启发式、互动式和案例教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组织新型职业农民走出去,开展跨区域交流。
1.7 创新培育方式
1.7.1 创新培训模式,实行培训机构一主多元
桂平市农民培训机构选择坚持立足当地农广校为主,与公益性的农业中等职业学校——广西畜牧兽医学校、玉林农校等社会有资质和实力的办学机构,以及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合作组织实施强强联合,形成“农广校+农业中等职业学校+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主多元的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
1.7.2 创新培训方式,产教结合,送教下乡
“产教结合”就是在农民培育过程中,按照关键农时、关键环节、关键技术组织安排内容,实现培训内容与主导产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坚持“干中学、学中干”,确保学以致用。“送教下乡”就是培训机构组织教育培训资源,培训教师下乡进村就近就地培育农民。遴选各类产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骨干、荔枝嫁接工、部分贫困户参加,既方便农民就近参加培训,又方便农民培训期间不耽误农作物管理。
1.8 项目实施助力桂平市脱贫摘帽
项目实施三年(2018—2020 年),完成了建档贫困户841 人的培训,在麻垌镇大上村、油麻镇有理村等22 个贫困村开展培训,为桂平市2020 年脱贫摘帽作出了积极贡献。比如社步镇丰贺村的黎××是一个贫困户,参加了桂平2020年世界银行项目——高素质农民培育第16期社步镇荔枝产业培训班的学习,通过培训掌握了荔枝高接换种技术,将自己原有的50多株禾荔全部改接为岭丰糯和仙进奉,成活率达80%以上,今年的仙进奉是卖价最高的一个品种,他说“明年就看我的仙进奉了”,对自己脱贫致富信心百倍。
2 取得的成效
2.1 超标准完成培训任务
2018—2020 年三年的培训情况:培训任务3 656名,实际完成3 727 名,超出任务71 名,超额完成培训任务;培训要求妇女比例在30%以上,实际培训妇女比例是69.09%;贫困户培训比例要求12%~18%,实际贫困户培训比例是22.56%。
2.2 特色产业得到更大的提升,新发展产业得到更大的技术保障与稳步发展
三年中,特色产业荔枝方面的培训班就有28 个班,学员1 852 名,学员在各类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掌握了荔枝高接换种、新品种引进技术、荔枝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荔枝科学施肥技术等,提高了荔枝的栽培管理能力和水平,荔枝的产量、品质、单价、品牌效应、都有较大的提升和改变。如麻垌镇的黄××是一名村干部,参加了桂平2020年世界银行项目——高素质农民培育第19期麻垌镇荔枝产业提升培训班的培训学习,通过本次培训,开启了在荔枝产业上的电商之路,组织班上几位学员一起帮助麻垌村民们打造麻垌荔枝品牌,帮助村民把果子卖出去,带动麻垌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黄××2020 年种植荔枝树300 株,荔枝产业收益4.5 万元;培训后,2021 年承包荔枝种植2 hm2,年收益10 万元,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枝条,销售荔枝10 万元,年收益共20 万元,经济收益大大增加。卢×参加了桂平2020 年世界银行项目——高素质农民培育第19期麻垌镇荔枝产业提升培训班的培训学习,2020 年在家种植荔枝树300 株,收益3 万元;培训后,2021 年又种植荔枝300 株,收获荔枝2.5 万kg,年收益10 万元,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荔枝2 万元,年收益共12万元,经济收益大大增加。还有,如白沙镇石贵村原来只有杨××为首的4 个养牛场,存栏数300 多头,通过参加养牛培训班的学习,大部分学员懂得了养牛知识和技能,在自繁自育、人工授精、母牛发情等知识领域受益匪浅,并能独立操作,从而减轻用工的成本,到目前规模(30 头)以上的养牛场增加了5家,存栏数达1 000头以上。
2.3 培训工作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明显促进了特色产业品牌创建和形象提升
1)因桂平市的农民培育工作突出,2020 年由广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授予桂平市农业农村局“广西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突出贡献奖”。2)在项目实施的助力下,桂平市“麻垌荔枝”产业核心示范区于2018年获得自治区三星级示范区称号。3)在项目实施的促进下、学员自身努力下、政府相关部门的推动下,2018 年学员的桂味被广西好食材评选推介活动组委会授予一等奖,2019 年的仙进奉、2020 年的观音绿、2021 年社步镇的“壹品仙进奉”参加全国优质荔枝擂台赛获农业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授予的金奖。4)2019 年“麻垌荔枝”由广西农业农村厅授予“区域公用品牌”称号;2019 年由农业农村部授予麻垌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
2.4 项目的实施为将特色产业发展领上快车道作出了贡献
麻垌镇的荔枝产业原来单一品种面积过大,短时间内大量上市,造成价格下跌,市场需求疲软,经营效益降低,严重挫伤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不少果农对荔枝生产心灰意冷,失管果园增多,管理粗放,产品质量下降,形成恶性循环。通过项目的实施,给学员进行荔枝产前、产中、产后的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学员们积极努力学习,给荔枝产业提档升级指明了方向,将荔枝发展引导上了快车道路。随着桂味、仙进奉等荔枝新品种的引进,荔枝高接换种技术、荔枝科学施肥技术、电商销售技巧等的培训,新品种的市场销售价格最低为5 元·kg-1,最高达50 元·kg-1,果农栽培管理的积极性高涨,促进了荔枝的可持续发展。
2.5 直接效益
通过项目的组织实施,学员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同时有各个产业各个领域的专家给予现场、网络的支持与教育指导,不少学员得到了项目实施带来的帮助。根据对项目实施中的13 个乡镇进行不完全、保守评估和统计:累计共获得总经济效益8 746.51 万元,新增纯收益3 615.084 万元。其中最明显的是麻垌镇项目实施共培训了900 名学员,共获得总经济效益1 108.08 万元,新增纯收益889.68 万元。项目实施取得了极明显的直接增收效益。
2.6 辐射带动社会效益
除了参加培训的学员获得直接综合技术水平提高及经济效益增加外,学员身边亲朋好友在学员的示范带动影响下,也有不少加入了各个产业的发展。按保守估计,每个学员带动5名同产业同规模的农户发展,项目的实施每年将为桂平增加总经济效益43 732.55万元,新增纯收益18 075.42万元。
2.7 生态效益
各种环保的栽培管理技术、养殖技术的培训及指导,给农民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现实指导。就荔枝而言主要有:果园留草栽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达到减肥增效目的;灯光驱避蒂蛀虫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动物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技术。这些技术培训有助于农业生态效益的提高。
3 经验和体会
3.1 遴选好培育对象是农民培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围绕桂平市主导产业:荔枝主产区麻垌、中沙、罗播、社步、油麻等乡镇举办荔枝产业班;水稻主产区厚禄、白沙、南木、大洋等乡镇开设水稻产业班;在淮山主要产区金田镇举办淮山产业班。同时着力于培养新发展有前景的产业:在白沙、石咀等乡镇开设畜牧(肉牛)产业培训班;在大湾、石龙等乡镇开设百香果、柑橘产业培训班;在南木、大洋镇等乡镇开设水稻及稻虾共养培训班。根据产业特点、存在主要问题、群众需要而遴选“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同时有志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大户、产业带头人、技能服务人才作为培育对象,争取能通过培训有效解决“谁来种地”和“怎样种地”问题。
3.2 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是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涉及培育模式、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等方面,只有政府主导,农业、财政、国土、地税、金融、保险等部门及各乡镇人民政府积极参与、密切配合,才能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
3.3 政策和资金扶持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要政府给予政策和专项资金扶持,培育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4 问题与建议
4.1 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4.1.1 少部分学员年龄、种植经验差距较大,接受培训难度大
问题:在参加培训的学员中,既有20多岁的青年人,也有60多岁的老年人;既有多年种植和养殖经验的学员,也有种植和养殖经验不足的新人,由于年龄和经验的差距,学员学习能力和需求各不相同,出现教学内容难以满足所有人需求的问题。
解决办法:可考虑将学员按年龄、教育基础、从业时间等分班来解决。
4.1.2 少部分高龄学员智能手机应用能力较低
问题:少部分学员由于年龄偏大,对智能手机了解甚少,以致他们不能通过手机上网,增加了班级管理和线上培训的难度。
解决办法:对年龄过大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可降低要求,也可让其他学员与其共同完成。
4.1.3 因疫情影响培训进度
问题:按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期间的管控要求不能进行聚集,也就是说无法按方案要求的时间及时完成培训任务,特别是2020年一整年受影响很大,一直等到各地清零后方能开展培训。
解决办法:只能是在疫情防控管理要求下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4.2 建议
4.2.1 每年的培训项目任务尽早下达,便于开展培训的各项工作
每年培训任务及指标下达时间偏迟,有时在9—10月才明确,明确后制订方案讨论方案后,根据方案需先进行政府采购或招投标工作、学员分产业分乡镇宣传发动招收工作、中标单位根据地方特色产业需要师资安排等筹备工作,然后才能进行具体培训工作,而培训工作要求在当年完成,每年的11—12月工作强度极大。如能在每年上半年明确当年培育任务,那么完成培训工作就较为容易些。
4.2.2 财政部门预拨部分培训资金给培训机构,让培训机构更便于开展工作
每年通过政府采购或招投标明确培训机构后,往往需要完成项目验收通过后才获得经费。中标培训机构为完成项目建设均需要垫付:学员的交通、伙食费用;培训老师的授课费用;带班老师的差旅费用;培训的场地费用;学员的宣传发动招收费用等,甚至项目全部完成并通过了验收,项目经费还因财政问题不能及时划拨给培训机构,影响后续培训的开展。为提高培训的效率及质量,在财务制度允许的前提下,建议考虑预拨部分培训资金给中标培训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