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稻泰两优217在永嘉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3-01-04李志勇孙春周建武
李志勇孙 春周建武
(1.浙江省永嘉县人民政府北城街道办事处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浙江 永嘉 325100;2.浙江省永嘉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浙江 永嘉 325100)
优质稻泰两优217(泰IS×R217)属单季两系杂交籼稻,由浙江科原种业有限公司、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深圳粤香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不育系泰IS和恢复系温恢217杂交选育的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米质优、熟期适中、抗性好、高产稳产等特性,2018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浙审稻2018011)[1]。获浙江十大好味稻品种;2019年获浙江好稻米金奖、长江中下游水稻新品种大会推荐品种;2020年被确定为浙江的主导品种;2021年获长江中下游水稻新品种大会推荐品种。目前是永嘉县的主栽品种之一。米质综合指标为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三等。
1 特征特性
1.1 农艺性状
植株较矮,长势繁茂,分蘖力较强,剑叶挺,叶片较宽,有顶芒,穗型较大,谷壳黄亮,谷粒长。2年省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36.9 d,比对照两优培九短0.3 d。有效穗219万穗/hm2,株高114.2 cm,每穗总粒数217.9粒,每穗实粒数185.9粒,结实率85.3%,千粒重24.6 g[1]。2021年在永嘉县枫林种植,生育期147 d,有效穗25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81.2粒,每穗实粒数176.1粒,结实率97.2%,千粒重24.6 g。
1.2 产量表现
2018年,在永嘉县枫林镇金山村引种试种6.67 hm2,平均产量9.85 t/hm2,最高产量达到10.09 t/hm2[2]。2019年,在永嘉县碧莲大柏村示范种植9.33 hm2,平均产量9.99 t/hm2,最高产量10.07 t/hm2。2020年,在永嘉县茗岙乡茗中村示范种植66.67 hm2,平均产量9.72 t/hm2,最高产量达到11.09 t/hm2。2021年,在永嘉县枫林镇锦阳村示范6.67 hm2,平均产量10.81 t/hm2,最高产量达到11.25 t/hm2。该品种在永嘉多地示范,品种稳定性较好、适应性广。2021年,在永嘉县北城街道江山村示范种植6.67 hm2(永嘉县万岭农场),平均产量9.78 t/hm2,最高产量达到10.01 t/hm2。该品种在永嘉县多地示范,品种稳定性较好,适应性广。
1.3 生育期
泰两优217属典型的感温组合,生育期比较稳定,在永嘉山区作单晚稻种植,生育期较长。据枫林镇单季晚稻示范点连续4年田间记载,2018年5月4日播种,6月8日移栽,8月23日齐穗,10月9日成熟,全生育期158 d;2019年5月9日播种,6月19日移栽,8月26日齐穗,10月13日成熟,全生育期157 d;2020年5月10日播种,6月9日移栽,8月28日齐穗,10月14日成熟,全生育期157 d;2021年5月17日 播 种,6月16日 移 栽,8月29日 齐 穗,10月11日成熟,全生育期147 d。4年不同时间播种,生育期147~158 d,表现比较稳定。2020年在瓯北街 道河 田村,6月28日直播,9月21日 齐穗,11月10日成熟,生育期135 d,说明在永嘉可作连晚稻种植。
1.4 抗性
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微所2015-2016年抗性鉴定,穗瘟损失率最高5级,综合指数为3.8,为中抗;白叶枯病最高5级,为中感;褐稻虱最高9级,为高感[1]。
1.5 品质
经原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2015-2016年检测,平均整精米率59.6%,长宽比3.2,垩白粒率15%,垩白度2.4%,透明度2级,胶稠度85 mm,直链淀粉含量14.5%。米质综合指标分别为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普通和三等[1]。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浸种催芽,促早出苗
采用“227快速间歇浸种催芽技术”,即清水浸种2 h、间歇2 h,再药剂浸种7 h,共11 h。具体操作:先用清水清洗3次,洗干净捞出将漂浮在水面上的青谷、秕谷、芽谷和黑粉病谷粒等种子捞去(淘汰病粒和空粒),用清水浸种2 h(8:00~10:00),捞出沥水间歇2 h(10:00~12:00),再用清水洗1次,然后用恶苗病浸种药剂氰烯菌酯(亮地)2 000~3 0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有效成分含量70%)500~800倍液或2 000倍浸种灵(10%二硫氰基甲烷乳油)或使百克(25%咪鲜胺乳油)药剂浸种7 h(12:00~19:00),捞出再用清水清洗干净,然后用37~40℃温水浸种1~2 min,沥干开始催芽。第2天开始每天早晚2次用30~35℃温水浸泡1~2 min。催芽37 h,从浸种到发芽只用48 h后种根可长到谷粒长度,芽长到半粒谷长。
“227快速间歇浸种催芽技术”的作用: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杂交水稻浸种:催芽技术应掌握“干长根,湿长芽”的需水原则,即采取少浸多淋好长芽的有效措施(尤其是对冷库陈种,以及裂颖多、芽谷多、萌动过的低活力种子催芽效果特别明显)。这种催芽新方法可以使种子出苗快、苗壮而整齐,根粗芽壮;幼苗素质好,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成苗率[3]。“227快速浸种催芽技术”适应种粮大户一次性催芽在150 kg内的种子量。比常规浸种催芽快1 d(省工1 d,劳动成本1 d可节省260元),又提高了发芽率和发芽势(提高发芽质量)。
2.2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在永嘉县山区作单季晚稻种植,一般要求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完成播种,在安全齐穗的前提下可适当迟播。在平原双季稻区作连作晚稻种植,一般要求在6月底前完成播种。降低播种量,移栽大田用种量11.25 kg/hm2左右。播种前10 d苗床施复合肥(NPK比例为15∶15∶15)150~375 kg/hm2作底肥;2叶1心期施75 kg/hm2尿素作断奶肥,促生分蘖;移栽前3~4 d施75 kg/hm2尿素作送嫁肥,促发白根,培育带蘖壮秧。注意秧田不能施用碳酸氢铵,因为若气温升高碳酸氢铵易挥发,烧坏秧苗[4]。
2.3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手插秧龄控制在25 d、叶龄5.5叶以内移栽;机插秧龄15 d、叶龄3.5叶内移栽,短龄早栽。秧苗移栽前1~2 d,喷施杀虫剂及防治病害药剂,做到带药下田[5]。插植规格28 cm×23 cm或30 cm×22 cm,双本插,插植密度30万株/hm2左右。移栽时要做到薄水浅插,以利于返青,增加有效分蘖,扦插深度2 cm左右。
2.4 科学施肥,巧施穗肥
需肥水平中等偏上,采取“前促、中稳、后保”的原则,增施磷、钾肥,巧施穗肥,防止后期迟施、多施,造成贪青。一般施纯氮195~210 kg/hm2,氮、磷、钾用量比例为1∶0.5∶0.7。移栽前1~2 d施商品有机肥3.75 t/hm2、45%复 合 肥375 kg/hm2、钙 镁 磷 肥375 kg/hm2、尿素75 kg/hm2为基肥,肥料耙入土中,防止肥料流失。移栽后6~8 d,施尿素180 kg/hm2、氯化钾75 kg/hm2作为分蘖肥;移栽后35~40 d,巧施穗肥,在群体叶色落黄基础上,施尿素75 kg/hm2、氯化钾75 kg/hm2,群体叶色早落黄则早施,迟落黄则迟施并氮肥减量施入,群体叶色一直不落黄则只施钾肥不施氮肥,防止贪青[6]。后期可以追施“真打粮”叶面肥,促进籽粒饱满。
2.5 因需灌水,活水到老
栽前整理田块,做到三沟配套,排灌通畅,以利调节水气。移栽后2~3 d,寸水活蔸,薄水护苗;有效分蘖期浅水与露田交替进行,确保田间湿润通气,促进根系生长;在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90%时及时搁田,搁田时做到田面不陷脚,开细裂缝,群体叶色褪淡落黄,无效分蘖得到控制[4];在拔节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灌浆期保持干干湿湿,干湿交替[7],协调根系对水分的需求;后期不能断水过早,做到活水到老,防止早衰影响米质。
2.6 应用“真打粮”增产效果显著
在水稻抽穗期(抽穗10%~70%)施用,在抽穗30%时效果最佳。2019-2021年在泰两优217试验与推广的3年中每亩平均增产稻谷43.2~69.6 kg(每亩使用100 mL“真打粮”,成本25元/亩)。减少施用氮肥,解决了施穗肥的困难(特别是单产在800 kg以上高产田块),同时对病曲病有防治作用,达到绿色防控技术效果(减肥、减药)。
2.7 防病治虫,确保高产
播种前期进行药剂浸种,减少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可用咪鲜胺、氰烯菌酯等药剂浸种。秧田期注意防治稻飞虱、稻蓟马,可选用吡蚜酮、烯啶虫胺等药剂,移栽前2~3 d用药,带药移栽。大田时期,根据植保部门发布的病虫情报,结合田间实际观察情况,进行综合防治[8]。水稻全生育期一般防治3~4次,分蘖至拔节期,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乙多·甲氧虫、阿维·甲虫肼等药剂,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选用噻菌酮、噻唑锌或噻森铜等药剂,防治白叶枯病、细条病等细菌性病害。穗期,可在破口期选用三环唑、肟菌·戊唑醇、戊唑·嘧菌酯、32.5%苯甲·密菌酯(“阿寿妙收”)等药剂,预防稻曲病、稻瘟病。该组合高感褐飞虱,后期要注意褐飞虱防治,可选用烯啶·吡蚜酮,呋虫胺、吡蚜酮等药剂。药液要喷洒到稻株基部,不建议采用无人机喷施,并视田间情况防治白叶枯病、细条病等细菌性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