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中地区鲜食型甘薯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023-01-04方增怀亓振翠谢建民徐俊英吕雪峰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9期
关键词:薯苗薯块鲜食

许 明 李 彪 方增怀 亓振翠 谢建民 徐俊英 吕雪峰 刘 峰

(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山东 济南 250316)

鲁中地区地形为山地丘陵和过度地带,其地理条件非常适合甘薯种植。鲜食型甘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涌现了一批以鲜食型甘薯为主要经营产品的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产生了一批新基地、新品牌。但甘薯主产区存在种薯种性退化,传统的栽培方式病虫害发生严重,甘薯商品性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鲜食型甘薯的产量及品质,制约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薯类研究课题组从2017年开始每年引进12~16个鲜食型甘薯品种试种,进行品种对比试验,通过对几个鲜食型甘薯品种特性及规模化种植示范进行分析,现将鲁中地区鲜食型甘薯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鲜食型甘薯的广大种植者提供技术参考。

1 品种和脱毒薯苗的选择

1.1 选择适宜的品种

随着甘薯产业的迅速发展,甘薯品种不断增加,通过甘薯新品种引进试验比较,筛选出多个适宜鲁中地区种植的鲜食型甘薯品种,主要有烟薯25、济薯26、西瓜红、龙薯9号等。这些品种的适宜种植区域广泛,兼具优质高产、耐贮藏等特点,食味品质受到甘薯食品加工企业、广大消费者及种植户的认可。

1.2 选择健壮的脱毒薯苗

薯苗对生产影响大,是高产的基础。近年来甘薯病毒病、线虫病、黑斑病等病害发生严重,造成了产量降低、品质退化、种性退化甚至绝产绝收现象。健壮的脱毒薯苗对于提高产量、大幅度降低甘薯病毒病和其他病害的发病率,改善薯块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效果显著。连续5年的试验研究表明,健壮的脱毒薯苗能使鲜薯产量增加20%~50%、单株结薯数增加19.38%左右。

2 土地选择

2.1 选择适宜的地块

甘薯的适应性强、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选择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含有机质较多、具有一定肥力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种植地土壤养分含量标准需要有机质1%~2%、碱解氮含量60~80 mg/kg、速效磷含量20 mg/kg以上、速效钾120 mg/kg以上。

2.2 精细整地起垄,地膜覆盖

春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应早耕、深耕、冻垡。开春后施肥以施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根据土壤肥力水平科学施肥,旱薄地增施有机肥和氮素化肥,每亩施猪粪、鸡粪等含氮丰富的有机肥4 000 kg、氮肥(N)5~10 kg/亩,以及适量的磷钾肥。肥力条件较好的地块,采用控氮、增钾的施肥策略增产效果最好[2],提倡施用硫酸钾,禁止施用氯化钾,每亩需施硫酸钾30~40 kg,撒施肥料的同时用5%辛硫磷颗粒剂2 kg/亩拌细土在起垄时撒入土中,可防治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深耕起垄覆膜,垄高30 cm、垄面宽20~30 cm,垄距根据机械需要选择80~100 cm;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湿度,促进早缓苗、早生长,防治杂草为害,提高甘薯产量。

2.3 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

合理轮作是减轻病虫害、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连作地块的甘薯不耐贮藏,甘薯一般与花生、玉米等非旋花科作物进行轮作,轮作周期在3年左右[1]。

3 大田定植

3.1 定植时间

当土壤10 cm地温稳定通过15℃以上时开始栽苗。鲁中地区大田定植时间在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因此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定植期一定要在倒春寒发生后再确定具体时间[3]。

3.2 定植密度

定植密度随不同的垄作方式而不同,每亩栽培密度在3 500~4 500株。一般大垄单行亩密度在3 500株左右,大垄双行亩密度在4 000株左右,早熟、短蔓甘薯品种亩密度可增加到4 500株。适当提高种植密度是增加单株结薯数量、提高薯块整齐度和商品薯率的有效措施。

3.3 定植方法

鲜食型甘薯定植多采用水平定植法。薯苗栽植前将秧苗基部10 cm处浸泡在60~80 mg/kg的α-萘乙酸溶液中10 min促进生根。薯苗定植要求:平栽、多埋、压实,地上部留茎尖即可,如果地上部留的薯苗过长,容易晒死或因春季多风,不断随风摇摆而根部透风,不利于缓苗,覆土厚度以5~8 cm为宜。

4 田间管理

4.1 扎根缓苗期

定植后5~7 d要检查薯苗成活情况并及时补苗,补苗应在下午或阴天进行,选用壮苗补栽,补栽后浇水,对补栽的苗重点管理,促进早发,以赶上先栽的苗,此时的土壤水分管理特别重要,土壤湿润可以促进幼苗扎根、生长新的不定根,防止幼苗干枯,提高成活率。从薯苗定植到地下各节发根生长,地上苗开始长出新叶,幼苗能够独立生长,大部分秧苗从叶腋处长出腋芽的阶段,一般春薯约需30 d;夏薯因气温较高,根系形成快,幼苗生长也快,需15~20 d,此期根系基本形成。

4.2 分枝结薯期

主蔓生长最快,茎叶开始覆盖地面封垄,腋芽和主蔓延长,叶数明显增多。根系发展非常迅速,主要以生长纤维根为主,地下部的不定根已分化形成小薯块,有效薯数量基本稳定,此时需水、需肥量多,要保证土壤湿润。前期常处于春旱和伏旱季节,要根据土壤湿润情况进行合理浇灌,最好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或小水沟灌,沟灌灌水量不超过垄高的一半,灌后随即中耕松土保墒。后期进入雨季,做好防堵、疏通工作,堵住外部水源入口,修通好田间的垄沟、田间沟、水沟,三沟配套,做到沟沟相通,让积水有出口能够排出。此期春甘薯历时40~50 d,夏甘薯约20 d。

4.3 薯蔓同长期

指茎叶覆盖垄面开始到生长最高峰。是甘薯从封垄以后茎叶生长的最快时期,茎叶生长达到巅峰,同时新老叶片交替更新,新长出来的叶数与黄化叶数到本阶段末期达到基本平衡,叶面积指数达到最大。虽然该时期主要生长茎叶,但是随茎叶的增长,光合产物不断地输送到块根,使块根明显增大增重,其总质量的30%~50%是在这个阶段生成的。此时正是雨水丰沛时期,温度又高,茎叶生长迅速,应采取适当的控旺技术,防止茎叶徒长影响产量。此期春甘薯历时约需50 d、夏甘薯约30 d。

4.3.1 控制水肥管理,调节营养平衡 适当的控水可以降低土壤湿度,减少甘薯对氮肥的吸收。喷施草木灰溶液或其他钾肥、钙肥,忌施氮肥,促进根部生长,增加植株抗逆性。

4.3.2 通过提蔓摘心等措施控秧 当秧蔓长到50 cm左右,可以通过提蔓把甘薯茎蔓产生的大量白根提出地面,并尽量在薯田中整理出通风透气的通道,让土壤中过多的水分通过蒸发作用排出去,降低土壤湿度,增加土壤透气性,抑制茎叶的生长,促进块根的膨大。通过摘心破坏顶端优势,从而促进营养向地下转换。

4.3.3 化学防控 在严格控制水肥施用量的前提下,叶面喷施控旺剂,及时控制地上部生长过旺。第1次控蔓是在茎蔓长到35 cm左右时,用烯效唑300~400 g/亩兑水30~45 kg茎叶喷雾;第2次控蔓是在茎蔓长到50 cm时进行,一般第1次重控,第2次中控,以后看情况可再次喷雾控蔓。施用控旺剂过多会造成土壤、地下水、农产品污染,影响下茬作物生长。甘薯控旺技术要根据长势和气候灵活使用,早控勤控,做到统筹兼顾,最终实现增产的目的。

4.4 薯块膨大期

茎叶生长由盛转衰直到收获期。薯块肥大增重速度加快,增加的质量相当于总薯质量的40%~50%,高的达70%。薯块里干物质的积蓄量明显增多,品质显著提高。此期大约需30 d。此时的管理重点是保持茎叶正常的生理功能,促进块根的膨大。这个时期甘薯块根的吸肥能力下降,需要采取叶面喷施钾肥的方法促进块根的膨大,选用1%的硫酸钾溶液或0.2%磷酸二氢钾溶液每隔7 d左右喷施1次,共喷2~3次,每次每亩喷施钾肥液75~100 kg。一般宜在傍晚进行喷施,以利于叶片吸收,增进肥效。保护茎叶和防旱排涝仍是本阶段管理的重点,保证叶面光合作用形成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达到高产的目的。

4.5 病害防治

鲜食型甘薯病虫害严重影响植株和块茎的生长,并对薯块的商品性具有重要影响。主要的病害有茎线虫病、病毒病、黑斑病、蔓割病等。主要防治措施,一是选择抗病品种及脱毒种苗;二是轮作,可与花生、玉米等非旋花科作物轮作;三是化学防治,栽苗时用70%多菌灵粉剂1 200倍液浸薯苗基部(10 cm左右)10 min,可有效防止种苗携带病菌,大田栽植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每亩喷兑好的药液50~60 L,每隔10 d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

4.6 虫害防治

4.6.1 甘薯地下害虫 甘薯地下害虫种类很多,主要有蟋蟀、蝼蛄、地老虎、蛴螬、金针虫5大类。地下害虫防治主要采用起垄时每亩撒2 kg 0.5%噻虫胺颗粒剂防治,移栽40 d左右可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1 000倍液喷灌[4]。

4.6.2 甘薯茎叶害虫 甘薯茎叶害虫主要有甘薯麦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甘薯潜夜蛾和甘薯天蛾等。可利用Bt生物制剂500~1 000倍液、60~75 kg/亩喷施,每隔5 d喷1次,连喷3次[5]。

5 适时收获

鲜食型甘薯没有明显的收获期,春甘薯的收获期主要参考产量和市场两个因素。产量可以通过田间取样测定,连续挖10株,测定产量和商品薯率,当商品率在65%~70%时即可收获。选择相对高温的晴天收获,薯块挖出后进行田间晾晒。收获时注意轻收、轻装、轻运,尽量减轻甘薯表皮损伤。

6 鲜食型甘薯的安全贮藏

6.1 甘薯贮藏条件

6.1.1 气体 窖内O2多可提高呼吸强度,CO2多可降低呼吸。窖内CO2为1%时,能降低呼吸、减少消耗,还能抑制病菌的活动,有利于贮藏。

6.1.2 温度 温度上升则呼吸增加,在18℃时呼吸显著增强,易出现糠心或发芽;窖内温度低于10℃时易发生冷害,窖温以11~14℃为宜。

6.1.3 湿度 湿度降低,呼吸增加,湿度低于70%时呼吸强度升高,增加消耗,降低薯块的耐贮藏力;湿度过高,特别是薯堆表面结水时易发生湿害,窖内湿度以80%~90%为宜。

6.2 甘薯贮藏技术

6.2.1 选择适宜的贮藏设施并进行贮前消毒 贮藏甘薯的设施有发券窖、井窖、棚窖和气调库等。发券窖和井窖可以在鲜薯块入窖前采用硫磺熏蒸结合喷施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进行消毒。棚窖可以采用更换位置的方法控制病害传播[6]。

6.2.2 确保入窖甘薯健康、贮藏量适宜 选择贮藏的薯块在田间没有遭受病害、冷害、涝害等。秋季及时收获,晾晒2~3 h后当天入窖。贮藏量不要超过窖容量的70%,同时留出通风换气通道。

6.2.3 加强贮藏期间的管理 前期以通风降温、散湿为主。中期以保温防寒为主,窖温下降到13℃左右时封窖。后期以稳定窖温为主,打开气孔排出CO2,保持薯块的正常呼吸。

猜你喜欢

薯苗薯块鲜食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红薯苗栽植成活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旱地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甘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春季红薯栽苗注意啥?
红薯储藏期受害诊断技术及预防办法
超甜糯鲜食玉米育种有了新路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