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农业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3-01-04卢大洋

南方农机 2022年4期
关键词:现代化数字化数字

卢大洋 , 李 凤

(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社会政策,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同时,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应用的背景下,催生出了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数字蝶变”,数字技术正快速在各领域渗透开来,全球正在进行着一场数字化的转型,新形态数字经济将会是助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导向,我国也高度重视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其中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同样也离不开数字技术。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涉及数字农业的国家政策文件,包括《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等,在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关于“数字农业”的概念,核心内容是通过加速推进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转型的方式来助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2]。因此,加快推进数字农业建设作为内核发展动力,赋能乡村振兴发展,为我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强劲的助力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1 “数字农业”概述

1.1 基本概念

“数字农业”的概念最开始是在1997年由美国科学院院士首次归纳提出,其将“数字农业”的概念界定为,在农村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利用数字化等技术进行农业生产控制和管理的方式,其更多地是在信息技术支撑的基础上进行的信息化农业发展技术[3]。数字乡村则是指随着科技化和数字化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逐渐覆盖应用,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赋能于农民的生产能力,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转型进程,实现农业生产和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和精细化,不断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发展鸿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数字农业通俗地讲是数字经济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的渗透和具体应用。目前,在学术界针对数字农业这一概念还没有形成明确统一的共识和界定。因此,数字农业主要是指结合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包括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信息技术手段与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进行互联,形成农业物联网、农业人工智能、农业大数据、智慧化农业等专业技术集合体,从而实现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全过程的系统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4]。我国大力推动农业数字化发展就是建立在以信息化和技术化为发展关键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将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运用到农业生产以及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推动农业生产向现代化和数字化发展转型,着力把数字化技术渗透运用到农业的生产、运营等各个环节中,促进农业现代化高速发展,实现农业生产效能迈向新台阶。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从国外数字农业发展现状来看,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数字农业是在20世纪60年代欧美将计算机技术规模应用到农业生产后研究提出的。之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数字农业定义为智慧化农业,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对数字农业的研究聚焦于对农业生产工具设施的数字化精确控制、对生产要素的精确配置和农业生产数据的系统管理三个方面[5]。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到现代化农业生产领域,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成熟的发展和运用,农民可以利用互联网等网络形式共享农业生产经营等信息资源,通过在线向农民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提升农业生产精细化管理水平。纵观国外学者对数字农业研究的现状来看,我国对数字农业的相关学术研究则起步较晚。近年来,学术界逐渐重视对数字化农业的研究,对数字农业的概念、具体应用等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聚焦于数字农业的可行性、发展意义、现状问题、对策路径等方面[6]。总的来说,我国对于数字农业的研究尚处于不断进步完善的阶段。因此,为推动我国农业迈向现代化新进程,对处于乡村振兴实施背景下的数字农业进行研究,并针对我国数字农业发展现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就非常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2 发展数字农业的重要意义

2.1 发展数字农业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迈向新台阶。要遵循以农业农村优先级发展的基本准则,根据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共同做好乡村产业、人才、生态等方面的建设工作,打牢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工程的“基本盘”[7]。其中,推动农村产业振兴是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助推剂,做好农村产业振兴就需要农村多元产业融合发展,包括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完善建设农村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因而发展数字化农业是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设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推动数字化农业不仅可以促进农村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加速度提升,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而且更加有助于数字化、信息化等技术渗透和覆盖到农村农业发展的全方位、全过程,更加有利于数字乡村体系的建设。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农业大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技术的赋能作用下,打破农业发展现代化过程中劳动力对其的限制困境,为培育新时代职业农民,提升农民的多元生产能力与素养,加强乡村现代化治理能力体系建设,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

2.2 发展数字农业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现状,我国的基本农情还是以小农经济为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较长时期内仍然是主要的农业生产模式。以家庭为个体生产单位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虽然能够很好地适应分散式的小规模经营,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发挥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但是存在难以快速形成大规模化和产量化等问题,相较现代化农业来说,传统农业的确存在一定的差距。应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将互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科学信息技术融入农业生产全过程中,实现农业精准化生产,有效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和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此同时,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已经标志着农业生产进入了农业生产信息化时代,借助“互联网+”的模式衍生出具有生态化、数据化、智能化特征的旅游、电子商务、文旅休闲等方向的农业模式,在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的同时,也有效拓展了农业市场营销渠道,增加了农民多元经济创收能力,帮助实现了小农生产经营方式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优化路径[8]。

2.3 发展数字农业是增进农村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快步发展的背后是以粗犷型的自然资源消耗、生态环境污染等作为发展代价,缺乏可持续发展性,当前以大幅资源消耗、污染自然环境为主要特征的粗犷型发展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求。故而,我国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发展理念,推动传统农业向数字化方向转型,从而真正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数字农业发展不仅仅在农业生产中帮助实现了农业智能化和精准化发展,提升农业生产的可控程度,也帮助传统农业生产转型朝着低能耗和生态环境友好型的方向前进。采用科学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赋能,在有效控制生产投入、降低生态环境污染的同时,也能够秉持生态环保发展理念,促使农业现代化发展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3 数字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数字农业核心技术创新相对滞后

随着我国数字化农业的不断推进和发展,突破了一批数字农业关键技术,农业生产的数据化和信息化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因为我国特殊的农业国情,以分散式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生产形式,造成现代信息化技术对农村农业的普及度和使用覆盖率呈现大范围偏低现象,导致数字农业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同时,在数字农业技术创新研发中,虽然实现了一定的技术突破,但是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数字农业技术相比,我国的数字农业核心技术依然处于发展滞后状态,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研发的能力,特别是在传感器、智能精确控制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几乎是处于空白状态。毫无疑问,这些核心技术短板问题会成为推动数字农业发展的绊脚石,给数字农业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

3.2 数字化技术与农业生产融合度不够

随着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新时代网络技术催化出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近年来快速渗透到各行各业中。若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到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全环节中,那么农业生产效率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农业生产将会实现智能化、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我国农业必定会快速迈向现代化新进程。但是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渗透率依然较低,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与农业生产各环节的融合度不够,农业生产产业链存在一定的数字技术融合空间空缺的状态,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数字化的转型升级。

3.3 数字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信息化、数据化和智能化等现代数字技术融合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在数字化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从业人员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就意味着对农业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需要对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和操作能力。但是,目前我国的专职农民呈现出老龄化趋势严重,文化教育水平普遍较低,甚至有没接受过文化教育的情况,缺乏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不具备使用智能数字设备的能力。同时又因农村青年劳动力的不断外流,从而共同导致了从事数字农业的人才匮乏,严重阻滞了数字农业的发展进程。

4 发展数字农业的对策建议

4.1 加大发展数字农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推动数字农业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的有力扶持。我国目前已出台了关于推动数字农业发展建设的相关政策,发挥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为保障数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不断加强数字农业顶层设计,农业农村部等有关部门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强化数字农业顶层设计,统筹各部门重视对数字农业的推动工作。不断加大对数字农业项目的投入力度,把数字农业列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点工程,形成以政府为主导,链接财政资金,支持聚焦于数字农业的试点示范创新、平台打造等项目,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结合的方式,畅通数字农业建设多元资金支持渠道,为数字农业发展提供坚固的资金支持[9]。

4.2 着力发展数字农业技术创新能力

我国的数字农业发展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而数字农业技术创新则是推动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引擎”。所有的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数字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全领域都需要依赖于数字农业核心技术的创新,而我国的数字农业市场的核心技术创新尚处于稀缺状态,因此,实现我国数字农业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则是重要突破点。所以构建完善的数字农业技术创新研究机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和迫切,健全数字农业创新研究平台,同时还要链接高校、科研院和高新农业企业等多方资源,协同发挥创新优势,加大对数字农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力度,掌握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推动数字农业创新研究成果转化,构建自主创新的前沿数字农业核心技术体系[10-11]。

4.3 强化数字农业人才队伍支撑体系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数字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必定离不开具有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的支持。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所以在培育数字农业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各地区需要因地制宜,全面调动地方高校、科研机构的专业人才优势,以地方数字农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大力培育数字农业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打造地方人才培育平台,充分发挥专业人才支持作用。同时,也需要调动从事农业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对农业劳动者的信息技术培训力度,链接高校等优势资源,让他们学习前沿的知识技术,培养成为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助力数字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打造数字农业新经济优势,营造良好的数字农业生态,为建设好数字中国“添砖加瓦”。

5 结语

数字农业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途径,更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因此,数字农业对于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当充分认识到数字农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过程中的现存问题,进一步展开分析。应以智能化、数据化、精准化为数字农业核心要素,从加强数字农业政策支持力度、着力发展数字农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加强数字农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助力我国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

猜你喜欢

现代化数字化数字
边疆治理现代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