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的《机能学实验》课程思政改革探索#
2023-01-04滕燕肖颖任建东杨静
滕燕 肖颖 任建东 杨静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机能学实验教研室,四川成都,610054)
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改革,是新形势下顺应时代需求的重要举措。医学生培养关乎人类健康,承载着救死扶伤的重大责任,加强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
《机能学实验》是面向所有医学生的全实验课程,该实验课具有学科知识涵盖范围广、手术操作技能要求高、科学性和逻辑性强等特点,是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沃土”。为有效在《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教育,课程组充分挖掘思政教育资源,围绕教学内容和环节进行系统设计,开展了一系列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1 教学内容融入思政教育
基于《机能学实验》的教学内容,结合历史和文化背景,基于新冠疫情、偶像故事、社会新闻、生活和工作实例等,将思政元素灵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和时代精神,增强医学生工匠精神和人文伦理的培养。
1.1 理想信念
中国整体国力的崛起和世界影响力举世瞩目,这与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保持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仰直接相关。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立足教学内容,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其中,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和国家意识,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在“呼吸运动调节”授课过程中,针对当前全球新冠疫情,介绍面对疫情国家的整体应对措施,突出强调国家的政策和措施都是围绕“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核心出发点。通过介绍疫情期间医务工作者无私奉献的光荣事迹,引导学生认识到医务工作者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
在“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实验讲解中,列举疫情期间个别海外归国人员在乘坐飞机前通过服用退烧药逃避体温监测,对疫情防控造成不良影响等新闻实事,教育学生应具备顾全大局的社会责任感。在“水肿形成”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如水肿病因涉及营养不良,基于此,倡导社会节约、爱心捐赠等核心价值理念。
1.2 时代精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天安门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接下来,中国将围绕中华民族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继续努力。
在《机能学实验》课堂上,我们结合专业内容向医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奋斗、团结、梦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在“出血性休克”授课中,基于休克研究历史与战争有关,向学生讲述先辈们为解放中国经历的艰苦奋斗。2021年,近百部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电影和电视剧播出,我们在课堂或课后基于爱国电影和电视剧适当与学生讨论,引发思考。
此外,结合当前国际疫情形势,分析国内、外处置疫情的不同措施,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有效防控的原因,并通过钟南山院士等偶像故事,激励学生为健康中国的目标努力奋斗。
1.3 工匠精神
医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是医学教育的关键环节,课程组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督促学生专业技能打磨、提高其对求实求真和创新精神的追求。例如,在“高钾血症”授课中,着重强调钾离子代谢紊乱的病因包括医源性因素,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忽视了钾的输入,可能导致体内钾离子稳态失衡,进而引发严重后果。在“水杨酸二室模型药代动力学参数测定”授课中,强调临床用药应注意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的肝毒性等特点,提醒医者应杜绝胡乱和随意开处方,避免医源性事故发生。
1.4 人文伦理
医学是理性科学,也是人文的专业。教学过程中,课程组合理依托教学内容,将生命至上、平等、尊重、仁爱等精神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例如,在“动脉血压调节”授课中,适当引入降压药选择的原则,引导学生站在医务工作者和患者两个角度考虑针对不同人群的降压药选择。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与神经干兴奋传导速度和不应期测定”授课中,结合我国目前老龄化加重的现状,引导学生提出并讨论神经损伤相关疾病,并引出对老年病人的人文关怀主题讨论。由此,促进学生建立“以人为本”的人文观念。
另外,在贯穿课程的实验手术操作中,根据实际情况,反复强调尊重生命的理念。如,手术过程中应尽量减少组织损伤、实时观察动物状态等,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
2 课程构架融入思政教育
为了建立更有效的思政教育课堂,课程组充分探索和设计课程构架,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各个环节。
2.1 开启实验第一课、重温医学誓言
在《机能学实验》第一次授课中,在完成相应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出“实验室第一课”的概念。设计“新冠疫情之我思”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结合本次新冠疫情,围绕“面向紧急疫情的担当”这一主题,从自身经历出发,针对国家政策和处置方案、各地区应对措施、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等角度展开约20-30分钟的课前讨论,由学生代表阐述观点。同时带领学生回顾入学时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引导学生认识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责任与担当,帮助学生建立大局观。
2.2 创新实验改革
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设计了有趣的,能充分培养学生分析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实验设计实验”环节。这一环节的教学除系统介绍科研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相关知识外,适当引入对国内外著名科研工作者的事迹介绍,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循证求真、学术诚信等科学素养。同时,授课内容结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氧气感知/调节通路”、“发现丙型肝炎病毒”等范例,详细讲解科研的逻辑和探索之美,介绍科研工作的艰辛与求真,培养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科学素养。
2.3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加入思政元素
在课程考核评价环节,将平时和期末成绩的权重进行调整,适当引入课程思政考核内容。平时成绩考核增加了学生是否温柔对待实验动物、是否随意浪费实验试剂耗材、是否不按规定随意丢弃实验废弃物、是否团结协作等内容。期末实验操作考试评分中,加入“团队合作”、“器官组织保护”和“动物伦理”等评分细则。
通过多元化考核评价改革,真正全面实现思政引导,促使学生重视除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之外的其他能力的培养和习惯养成。
2.4 开展庄严的实验动物祭奠仪式
《机能学实验》是基于动物的活体实验。我们在学期末设计了面向全年级学生的“实验动物祭奠仪式”。仪式内容包括四个环节:教师代表关于实验动物祭奠仪式进行简单介绍;实验动物伦理学重要内容宣讲;学生代表就本学期动物实验的感受发言;最后是为时3分钟的默哀仪式。这一环节利用有现场感的教学场景,渗透生命伦理教育,并在此过程中重点突出尊重生命的理念,引导学生将关怀实验动物与关爱他人、关爱患者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医者仁爱之心。
3 结语
《机能学实验》课程是高校医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传承与发扬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和人文情怀的重要途径。
电子科技大学机能学实验教学团队依托这一课程,将思政教育充分有机的整合到教学各环节,不断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模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和解决思政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促进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的提升,以期培养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综合医学人才。
猜你喜欢
杂志排行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的其它文章
-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 后疫情时代医学远程教育应用模式及演变#
- Ustekinumab versus adalimumab for induction and maintenance therapy in biologic-naive patients with moderately to severely active Crohn's disease:a multicentre,randomised,double-blind,parallel-group,phase 3b trial
- Albuterol-Budesonide Fixed-Dose Combination Rescue Inhaler for Asthma
- Trial of a Preferential Phosphodiesterase 4B Inhibitor for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 Demethylation and Up-Regulation of an Oncogene after Hypomethylating Thera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