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动人口收入对子女随迁选择行为的影响

2023-01-03

上海商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户籍地流入地流动人口

李 萍

一、引言

近年来,流动人口群体呈现出一些新特征、新趋势,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选择携子女流动。流动人口远离家乡,进城务工的主要目的是赚取更多的收入,以期为子女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当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经济情况、生活状况、就业质量达到可以携带子女随迁的条件时,大多数流动人口会倾向让子女随迁至流入地,享受更好的生活、教育、医疗等条件。父母携带子女随迁,不仅是满足家人团聚的理想,更是多方面促进子女的成长与发展。子女在父母身边能够得到更好的关怀,对子女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父母能够及时进行干预,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得到保障。同时,流入地的教育条件一般会优于户籍地,子女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以期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改变家庭的经济情况。由于父母的收入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随迁子女能否在城市得到良好的生活保障,因此父母的收入显著影响子女随迁。本文将在家庭化迁移背景下,考察流动人口收入对子女随迁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文献综述

学者们对流动人口子女随迁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包括流动人口特征因素(柯宓,2017;Nivalainen,2004;宋锦、李实,2014)、户籍地特征因素(许传新,2010)、流入地特征因素(宋月萍、谢卓树,2017;杨刚强、孟霞、孙元元、范斐,201)等。学者们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子女随迁将会对流动人口就业(李小琴、王晓星,2020)、家庭消费机制(胡霞、丁浩,2016)、城市融入感(王春超、张呈磊,2017;陈素琼、张广胜,2017;苗海民、朱俊峰,2021)等产生影响。流动人口携带子女随迁的家庭化迁移模式已经逐渐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其背后主要的流动人口子女随迁选择行为更是学术界关注的一大重点内容。受教育水平越高的父母越重视子女的教育培养,越倾向于携带子女随迁,身体力行地参与子女的教育工作,保证子女的教育质量;此外,一般流入地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均优于流动人口的户籍地,携带子女随迁至发达地区,可以使子女接受质量更高的教育,促进子女的后期发展。父母均外出流动,子女在户籍地没有父母的陪同,生活质量、教育质量等得不到保障,因而大多数父母会选择携带子女一同随迁;家庭中一般由母亲承担照顾子女的责任,因而母亲的流动及流动范围对子女随迁的影响性更大。父母携带子女随迁的一个主要目的是给予子女更好的生活条件,接受更好的教育,父母携带子女随迁后,要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等生活日常,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在子女身上,工作稳定的父母能够保证自己有能力照顾子女,给予子女比在户籍地留守更好的照顾与关怀。

三、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本文所选取的数据来源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库。对样本进行筛选,剔除样本中流动人口年龄小于18岁,去除803个样本;剔除大于60岁,去除5738个样本。同时要求样本为已育人口,即家庭成员中有18岁以下子女;且对子女的现居地为本地的认定为随迁子女,子女现居地为户籍地认定为留守子女。在剔除缺少关键变量以及不符合逻辑的样本后,本研究最终得到163448个已育的流动人口样本观测值。样本观测值中,男性样本有84176个,女性样本有79272个;农业户口的样本有128624个,非农户口的样本有34824个。

被解释变量为流动人口的子女随迁选择行为(1=子女随迁;0=子女留守),即流动人口的子女跟随父母的工作或生活调动需要跟随的行为。将CMDS数据中相关问题“与被访者关系”作为子女随迁选择行为的代理变量,并对回答“03儿子”及“04女儿”的样本确定为随迁子女。

解释变量为流动人口的就业收入情况。将CMDS数据中的相关问题“您个人上个月(或上次就业)工资收入/纯收入为多少”作为流动人口工资收入的代理变量,并对工资月收入取对数。本文在后续的更换收入的代理变量的稳健性检验中,还采用了CMDS数据中相关问题“过去一年,您家平均每月总收入”作为流动人口家庭月收入的代理变量,并对家庭月收入取对数,表示流动人口的家庭月收入情况。

控制变量划分为个体特征变量、家庭特征变量、流入地特征变量。(1)个体特征变量包括年龄、性别(1=男性;0=女性)、婚姻状况(1=初婚、再婚、离婚、丧偶;0=未婚、同居)、健康状况(1=生活不能自理;2=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3=基本健康;4=健康)、参加医疗保险(0=未参加三种医疗保险;1=参加一种及以上医疗保险)、受教育程度(1=未上过学;2=小学;3=初中;4=高中中专;5=大学专科;6=大学本科;7=研究生)、就业稳定性(0=未签订劳动合同、不清楚;1=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完成一次性工作任务、试用期)、就业身份(1=自营劳动者及其他;2=雇员;3=雇主)。(2)家庭特征变量包括户口(1=非农户口;0=农业户口)、本次流动范围(1=市内跨县;2=省内跨市;3=跨省)、本次流动时长(年)、家庭规模(家庭共住人数)、子女数量(人)、承包地(1=有承包地;0=无承包地)、宅基地(1=有宅基地;0=无宅基地)。(3)地区固定效应。的地区固定效应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

四、实证分析

1.基准回归:收入对子女随迁的影响

本文旨在以就业收入为视角考察流动人口的子女随迁问题,因此以流动人口子女随迁选择行为被解释变量,以收入为核心解释变量,建立了流动人口子女随迁的Logic模型。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第(1)列是只有工资月收入作为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第(2)列至第(4)列分别加入个体特征变量、家庭特征变量和地区固定效应。无论是否加入控制变量,收入对子女随迁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加入了所有控制变量的第(4)列,回归系数为1.2531,在1%显著性水平上呈现正向影响。收入越高的家庭,越有可能带着子女一起迁移。收入是父母携带子女随迁的经济基础,对子女在流入地的生活待遇起决定性的作用。1收入较高的流动人口完全可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重视子女的培养与教育,更倾向于携带子女随迁至大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重视子女升学问题。

表1 收入对子女随迁行为的影响

2.原因分析:子女受教育机会影响子女随迁选择

流动人口的收入会对子女随迁选择行为产生影响,主要原因是子女的教育,希望子女可以在流入地接受更好的教育。现将“目前在本地,您家子女有上学问题的困难”作为流动人口的子女受教育机会的考量变量,1=子女上学不存在困难;0=子女上学存在困难。分析子女受教育机会对流动人口子女随迁选择行为的影响,Logic模型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第(1)列为不加入控制变量的单变量回归结果。从第(2)列至第(4)列分别加入个体特征变量、家庭特征变量和地区固定效应。在控制个人特征、家庭流动特征和地区固定效应之后,结果仍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呈现正向影响。子女在迁入地不存在入学困难,有方便的受教育机会有利于子女随迁行为。流动人口携带未成年子女随迁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子女,通过教育帮助随迁子女人力资本积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未来收入。子女的受教育机会是流动人口子女随迁的主要原因。

表2 子女受教育机会对子女随迁行为的影响

3.稳健性检验

现将收入变量更换成家庭月收入对数再次做Logic回归,以检验结论的稳健性。结果如表3所示,流动人口子女随迁的行为中,在控制个人特征、家庭流动特征、流入地特征时,流动人口家庭月收入对子女随迁选择行为在1%水平下显著,且与其子女随迁选择行为呈正相关。结果与基准回归差异不大,结论稳健。

表3 家庭月收入对子女随迁行为的影响

五、结论与思考

1.结论:流动人口的收入对子女随迁有促进作用

作为父母的流动人口在城市长时间务工生活,城市的社会氛围影响了他们,他们逐步意识到子女教育的重要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携带子女随迁进城。子女在父母身边能够得到更好的关怀,对子女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父母能够及时进行干预,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得到保障。流入地的教育条件一般会优于户籍地,子女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以期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高收入流动人口子女随迁的可能性比低收入流动人口更高,流动人口的收入会影响子女随迁选择行为。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后,会逐步重视子女的培养与后期发展,更重视子女的教育。家庭经济状况是子女随迁的基础,家庭收入增加,可以使随迁子女在流入地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接受更好的教育。

2.子女随迁行为对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2017年国家人口计生委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及调查数据表明,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将近2.44亿,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应大力促进流动人口的“定居化”,让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稳定下来,并实现社会融入以及享有同等的公共服务。生活在城市的进城务工人员,在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渴望子女留在身边生活。流动人口实现家庭迁移并在城镇定居落户,才是真正的市民,新型城镇化的关键环节在于引导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定居下来。子女随迁对于流动人口能否在流入地定居下来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到流动人口定居选择,成为推动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猜你喜欢

户籍地流入地流动人口
基于双变量probit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研究
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途径
外来犯罪人群体户籍地空间分布对比研究
——以北京市2005年和2014年数据的实证分析为例
浅析人口流动对流入地农村城镇化的影响
北京市外来犯罪者的户籍地空间分布及其演变——以2005-2014年入室盗窃犯罪为例
人口流动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二孩可在居住地登记
今年我区明确界定高考考生的“农村户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