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少儿图书出版发展情况概述

2023-01-03林玲

新阅读 2022年11期
关键词:印数童书出版社

文/林玲

从黑白到彩色,从文读到图读,从平面到立体,从单一到丰富……我国少儿图书出版早已告别“短缺”,迈入世界少儿图书出版大国行列。2015年“二胎政策”的全面实施,以及2021年“三孩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有力促进了我国适龄目标读者的增加;一系列教育改革和阅读扶持政策的出台,也推动了我国原创童书的发展。同时,社会竞争加剧,少儿培训市场迅猛增长,拥有较高文化水平的“80后”“90后”父母希望孩子受到更优质、更多元化的教育,阅读需求与日俱增。以上种种外部及内部因素,极大地刺激了我国童书市场的发展,促使我国继续保持童书出版大国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十八大召开至今党和国家新时代十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刻总结,而这十年间我国童书出版业亦取得了长足发展。本文将从少儿图书出版规模、出版结构、出版单位以及出版物等角度,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童书出版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推动少儿出版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文中所提及的少儿图书(童书),系指供初中及以下少年儿童课外阅读的休闲读物,不包括各层次、各类别的教材、教辅。分析所用数据全部来源于2012—2021年国家新闻出版署的图书出版统计年报。

● 我国少儿图书出版的总体情况

2012—2021年,我国少儿图书出版总量及新书出版量如图1、图2所示。

图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少儿图书出版规模及变动情况

图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版少儿图书出版规模及变动情况

从数量看,我国少儿图书出版规模有了较大提升:品种数由2012年的3.10万种上升至2021年的4.63万种,增加了1.53万种;总印数由4.78亿册上升至9.70亿册,增加了4.92亿册,翻了一番;总码洋由80.82亿元上升至286.16亿元,增加了205.34亿元,翻了两番。2021年新书品种数与2012年基本持平,约为1.90万种;新书总印数由2.66亿册上升至3.58亿册,增加近1亿册;新书总码洋上涨明显,由46.66亿元上升至114.10亿元,增加67.43亿元,翻了一番。

从增长率看,我国少儿图书出版发展迅速:品种数平均每年增长4.58%,总印数平均每年增长8.17%,总码洋年均增长率更是高达15.08%。而新书增长相对平缓:新书品种数变化不大,每年在2万种上下浮动,新书总印数平均每年增长3.37%,新书总码洋平均每年增长10.44%。

综合来看,新时代十年,我国少儿图书出版发展整体向好,规模明显扩大、增长速度较快。其中,2015、2016两年业界紧抓童书出版“黄金十年”(2005—2015年)的最后一波发展机遇,实现童书出版增长高峰,两年间出版增速最低达到12%、最高超过40%;2017年,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开始采取书号管控措施,新版童书出版大幅减少,2018年以后持续下滑,童书出版业整体亦发展趋缓;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无疑给出版业泼了一盆冷水,但童书出版面对疫情困境,顶住压力,保持住了基本体量,并未出现较大滑坡,同时还有多种防疫抗疫童书脱颖而出;2021年是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第一个年度,童书出版强势回暖,出版总量甚至超过疫情前水平,给我国童书出版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 我国少儿图书出版的构成情况

依据中图分类法,可将图书按内容划分为经济、文学、艺术等共计22类,其中自然科学总论,数理科学和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工业技术,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环境科学、安全科学10类(N—X)合称为科学技术类。经计算可知,近年来少儿图书品种数、总印数和总码洋的构成情况基本一致,故本文以总印数为主,分析2012—2021年少儿图书出版结构及其变化情况(如图3)。

图3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少儿图书总印数的类别构成情况

从比重看,文学类、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艺术类和语言文字类隶属于社科人文范畴,始终是我国少儿图书出版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文学类系指少儿文学读物,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主要包括各种低幼读物、早教读物等,这两类在每年的少儿图书出版总量中合计占到大约七成;艺术类主要包括各种少儿图画书、漫画书,语言文字类主要包括各种少儿英语读物、注音读物等,这两类合计占到大约一至二成;以上4个类别合计占少儿图书出版总量的八九成。其余类别如历史地理类、科学技术类、综合类等所占比重均不到一成,我国少儿图书出版结构十分集中。

从比重变化看,文学类地位显著提升,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和艺术类地位有所减弱,科学技术类和历史地理类成为少儿出版新的增长点。2013年以来,随着“哈利·波特”丛书的引进与国内系列少儿文学作品的崛起,少儿文学比重不断提升,由2012年的三成提高到四成;2017年一系列教育改革和阅读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大批语文阅读指定书系、课外阅读推荐丛书上市,推动文学类比重进一步扩大,2018年已达到五成。目前,每年仅少儿文学就占到童书出版总量的半数之多,少儿文学在我国童书出版的首席地位愈加稳固。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将少儿科普作为进军少儿出版的发力点和突破点。一方面,以普及自然科学、数理化、天体宇宙、动植物等知识为主的科学技术类童书在这十年间多次经历高速增长,2012—2013年、2016年、2018—2019年、2021年等多个年度出版增速均超过10%,最高时甚至超过50%;品种数占比由2012年的六成提高至2021年的九成,总印数占比由四成提高至七成,整体提高大约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主题备受关注,传统文化相关的少儿科普图书近年来大受追捧,一大批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百科类作品应运而生,推动历史地理类童书比重明显提升——总印数占比由2012年的两成提高至2021年的六成,提高约4个百分点。

● 我国少儿图书出版单位情况

2012年至今,全国共有图书出版社580余家,其中参与少儿图书出版的出版社由2012年的312家增加至2021年的388家,共计增加76家,占全部图书出版社的比重由54%提高到66%,提高了12个百分点。全国共有专业少儿图书出版社30家,非专业少儿图书出版社由282家增加至358家(如图4)。近几年,非专业少儿社及民营图书策划机构大举进入少儿出版行业,加剧了童书市场的竞争态势。

图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少儿图书出版社数量(单位:家)

具体来看2012—2021年专业少儿社与非专业少儿社的少儿图书出版情况,如图5、图6所示。品种数显示,非专业少儿社童书出版品种始终超过专业少儿社,且二者差距逐步扩大,由2012年相差0.50万种扩大到2021年相差1.01万种;自2014年开始,两者在童书品种数量上几乎保持同步变动,专业少儿社与非专业少儿社的童书品种市场份额基本维持在四六开。总印数显示,2012—2015年间,专业少儿社与非专业少儿社童书总印数几乎平分秋色,大都在2.5亿册上下浮动;2016—2018年这三年里,专业少儿社取得实质性发展,童书总印数大幅提高至4亿多册,2018年更是首次突破5亿册,同期非专业少儿社亦有增长,但幅度较小;2019年以后,非专业少儿社开始发力,童书总印数追平甚至赶超专业社,截至2021年,非专业少儿社童书总印数已达到5.55亿册,超过专业少儿社1.40亿册。总的来看,这十年间,2018年是一个关键的分水岭:2018年以前,专业少儿社与非专业少儿社均大体保持增长态势,尤其是2015年、2016年这两年,印数增速均超过10%;2018年以后,两者开始出现明显的分化迹象,非专业少儿社进入快速发展期,童书印数2019年增长近24%、2021年增长近14%,即使是2020年疫情肆虐时,亦实现了4.52%的增长,而专业少儿社童书印数近几年却接连下滑。

图5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专业少儿社与非专业少儿社少儿图书品种数

图6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专业少儿社与非专业少儿社少儿图书总印数

每年数百家少儿图书出版社中,有不少单位当年出版少儿图书达到或超过千万册量级,成为少儿出版业的头部单位。2012年少儿图书总印数达到千万册的出版社,全国仅有8家,其中7家都是专业少儿社;2016年开始翻了一番,增加到21家,其中专业少儿社13家、非专业少儿社8家,仍是专业社占主体;2020—2021年,全国出版少儿图书总印数千万册及以上的出版社已接近30家,且专业社与非专业社几乎各占半数(如图7)。非专业少儿社中,有不少单位成立少儿分社(分中心)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童书品牌,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丽声英语阅读”“聪明豆绘本”)、中信出版社(“小中信”)、人民邮电出版社(“童趣”)、贵州人民出版社(“蒲公英童书馆”)等,近年来受到业界广泛关注,并已在我国童书市场占稳一席之地。

图7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少儿图书总印数千万册及以上的出版社数量(单位:家)

综上所述,2016年以来,越来越多的非专业少儿社及民营图书策划机构抢占童书市场,民营机构凭借灵活的体制机制大力吸引集聚资源和人才,专业分工在童书出版领域已不甚明显,专业少儿社竞争优势减弱、地位受到冲击。现如今,童书市场的竞争格局已不再单单是专业少儿社之间的竞争,专业少儿社与国有出版社和民营机构之间的竞争势必会进一步加剧。

● 我国少儿图书畅销出版物情况

2012年以来,每年出版的3万—4万余种少儿图书中,有不少品种当年累计印数少则数十万册、多则数百万册,成为这一年少儿图书市场的畅销产品。2012—2021年,年度印数在百万册及以上的少儿图书品种数如图8所示,相应书目见表1所示。

图8 党的十八大以来年度印数百万册及以上的少儿图书品种(单位:种)

表1 党的十八大以来年度印数百万册及以上的少儿图书书目

从品种数来看,自2017年开始,年度印数达到百万册的少儿图书品种明显增多,由前几年的4、5种大幅增加到18种,2018—2019年进一步上升,接近30种,2020年受疫情冲击缩减至2017年以前水平(6种),2021年随着童书市场回暖,年度印数百万册及以上的少儿图书品种再次回升至10余种。2017—2019年间上榜品种显著增多,主要是由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米小圈上学记”“米小圈脑筋急转弯”等系列作品频繁上榜拉动。十年中,年度印数达到百万册的少儿图书共计81种,其中“米小圈上学记”(一—三年级)系列共有两个版本,因此若排除版本差异,则共计69种。

从上榜书目来看,少儿文学仍是榜单主体,81种上榜少儿图书中,文学类共计62种,占比超过70%。其中,本土原创占多数,共计52种,占到文学类的八成以上,引进版11种;既有儿童文学名家上个世纪或本世纪初的经典常销作品,如任溶溶《没头脑和不高兴》、曹文轩《草房子》《青铜葵花》、孙幼军《小猪唏哩呼噜》、沈石溪《狼王梦》、罗尔德·达尔《了不起的狐狸爸爸》、E·B·怀特《夏洛的网》等,也有一些后起之秀的系列作品,如杨红樱“笑猫日记”系列、雷欧幻象“墨多多谜境冒险 查理九世”系列、北猫“米小圈上学记”系列等,均在这十年间多次上榜,但也存在单本新作难上榜、新人新作难凸显的问题。与少儿文学霸榜相比,上榜的漫画类和科普类少儿图书则寥寥无几,且多为引进版;漫画类仅2012年有一本《爆笑校园》上榜,科普类2017年有一本《点亮自然》、2021年有《我们的身体》《小狗钱钱》《少年儿童中国知识地图》等若干种上榜,其中《点亮自然》《我们的身体》《小狗钱钱》均为引进版图书。81种上榜图书共由12家出版社出版,其中专业少儿社7家、非专业少儿社5家。可见,在如今的童书畅销榜上,不少畅销童书已不再出自专业少儿社之手。

总的来看,我国畅销童书大致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少儿文学霸榜,且2017年以后本土原创系列文学作品开始占据榜单,畅销作品套系化特征明显;“老系列”新作更易上榜,单本新作上榜越来越难,老人老书长期霸榜,新人新作更难凸显。二是上榜的科普类童书多为引进版,科普童书的本土原创之路依然任重道远。三是上榜童书形式更加多样,出现了玩具书、立体书等新型童书,趣味性和交互性更强,如《点亮自然》运用了RGB视觉艺术,《我们的身体》为3D立体翻翻书等。

● 结语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少儿图书出版业无论是在规模总量还是在质量效益上均取得飞跃性进展,少儿图书市场逐渐从探索阶段走向成熟,成为我国图书市场中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板块之一。结合前文对2012—2021年少儿图书出版规模、出版结构、出版单位以及出版物几个方面的分析,我国少儿图书出版在这十年间的发展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少儿图书出版发展整体向好,规模明显扩大、增长速度较快。这十年里,我国少儿图书品种增加超过1.5万种,总印数翻一番,总码洋翻两番,总印数年平均增速超过8%,总码洋更是超过15%。

第二,文学、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艺术和语言文字这四类是我国少儿图书出版的主要类别,尤其是文学类自2018年以后升至首位,地位不断稳固;以科学技术和历史地理为题材的科普童书成为少儿出版新的增长点。

第三,专业少儿社占据主流,非专业少儿社渐成规模,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一些非专业少儿社逐步形成自己的童书品牌,并在童书出版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上对专业少儿社造成冲击,专业社地位受到挑战;亦有一些专业少儿社以其长年积累的优质资源、优秀的编辑队伍,仍保持着童书出版领头军的地位。

第四,童书畅销榜单中本土原创少儿文学长期霸榜,且作品套系化现象突出,“老系列”新作更易上榜,新人新作难以凸显。上榜科普童书多为引进版,本土原创仍需发力。近年来榜单中还出现了玩具书、立体书等新型童书,趣味性和交互性更强。

总而言之,随着2017年国家对书号的严格管控,我国少儿图书出版由一味地追求规模扩张,逐渐转变为追求精品出版和原创出版,经历了从多到好、从规模增长到效益增长的发展进程。近几年,我国少儿图书市场又产生诸多新变化:直播、短视频的兴起,让童书营销模式日新月异;中产家庭的崛起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促使童书市场主力购买者从“追热点”“求便宜”转变为“追求品质和品牌”,对童书质量的要求不断升级;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童书出版又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大部分少儿出版单位在应对上述种种变化时,已经变得更加理性和从容,不再依靠规模堆砌和盲目引进来“充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在充分肯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在回顾近十年少儿图书出版的发展成绩时,也要看到行业仍然存在原创能力不足、重复出版、跟风出版、折扣过低,个别单位过于依赖引进、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等问题。如何推动我国少儿出版高质量发展,始终是少儿出版业的工作重心和焦点,也是少儿出版人要实现的终极目标。而首要任务便是要多出好书,在压缩品种、提高出版效率的大背景下,继续大力开发优质出版资源,不断提高童书质量和生命周期。

猜你喜欢

印数童书出版社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新东方童书
我等待……
童书2020:新内容,新渠道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数字
石油工业出版社
何必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