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学博士『探秘』中国菜市场

2023-01-03整理

中外文摘 2022年24期
关键词:梅姨渔获摊贩

□ 徐 蓓 整理

菜市场是社会的缩影。不久前,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特聘副研究员、人类学博士钟淑如在一次演讲中分享了自己对中国各地菜市场的研究。

菜市场仍有巨大生存空间

小时候,我(钟淑如)就喜欢跟着老妈去菜市场,不为别的,就因为菜市场门口的肠粉很好吃。

我到美国念研究生的时候,才发现美国是没有菜市场的。美国到处都是超市,我也和老美一样,每周去超市集中采购一次东西,把冰箱填得满满的。

美国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经历了一场“零售革命”,这是一个由超市取代传统小集市的过程。现在,美国80%以上的食物零售渠道都是由连锁超市巨头控制的,传统小市集所剩无几。

1995 年,家乐福正式进入中国,接着沃尔玛也来了,我们本土也出现了很多连锁超市。当时就有专家学者预言,我们也会和美国一样经历“零售革命”,菜市场会在不久的将来消失。被超市所取代。

但是,20 多年过去了,这个预言没有成真。根据最新的数据,上海还有800 多个菜市场,广州有584 个菜市场,南京有360 个。在这些中国最发达的城市里,菜市场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存空间。

因为对菜市场的浓厚兴趣,所以在美国读人类学博士时,我就把博士论文的题目定为“中国的菜市场研究”。我选择在海南进行田野调查。2016 年,我在海南待了一年零两个月,逛了17 个市、县的菜市场,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人和事。

113 个摊贩的人生故事

在海南调查期间,我一共记录了113 个摊贩真实的人生故事。

慧姐是其中一位摊主。她在菜市场里有3 个连着的摊位,一年收入达20 多万元。

慧姐8 岁的时候就辍学了。和很多摊贩一样,她的文化程度不高,但这不妨碍她做生意。

慧姐给自己总结了两条最重要的生意经:一是勤奋。她基本上全年无休,每天从早上5 点开摊,一直干到晚上8 点。二是诚信。她卖鱼从不缺斤少两。结婚后,老公成哥和她一起挑起了养家的担子。每天早上凌晨两三点,成哥去渔港进货,他每天挑的渔获有二三十种,再运到摊位让慧姐卖。

他们卖的海鲜有几种不同的来源。第一种是开小船的渔家,小船的渔获比较新鲜。但是,要想获得小船的渔获,必须认识船家。第二种来源是开大船的远洋捕捞。因为大船捕鱼量比较大,所以渔获往往通过代销来卖。成哥之前在码头上做过船工,他和代销非常熟悉,因此他们的生意才能做得那么好。

我还认识一个卖猪肉的摊主叫标叔,他在菜市场里卖了20 多年猪肉,现在已经50 多岁了。

标叔的收入是随着猪肉行情波动而变化的。猪价高的时候,大家对肉类的消费相对就低,猪肉就卖得不好。一般来说,一头猪少的时候只能赚两三百元,多的时候可以赚上千元,价格波动非常大。

标叔年轻的时候一天卖两三头猪,挣了不少钱。现在,他和老婆一天只卖一头猪。虽然经济条件好了,可他们除了卖猪肉不知道干啥好,只能继续干下去,就当是锻炼身体了。

标叔有很多老客户,他们中有开海南粉店、湘味饭店的,也有开海鲜店、早餐店的。周边的小商业与菜市场摊贩的联系非常紧密,他们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生意网络。标叔除了给他们送猪肉,有时候还会帮他们顺便带一些调料等。

事实上,菜市场正是那些非连锁小餐饮的命脉,它源源不断地给这些小餐饮供应地道的食材。如果没有菜市场,那么这些物美价廉的小馆子也可能随之消失,这也是菜市场可以给自身带来活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逛菜市场是老人的休闲活动

除了了解摊贩的生活,我也想了解那些买菜的顾客。海南人喜欢饭后到海边散步,所以我在海边一共找了300 多个人聊天。我发现,在这300 多人中,有100多人来自东北,这群人有个特殊的名字,叫“候鸟老人”。

梅姨就是其中一位,她来自吉林。她和她的老伴已经六七十岁了,他们每年11 月来到海南,次年4 月开春的时候再回吉林。据统计,像梅姨这样每年到海南过冬的“候鸟老人”超过150 万人。

对这些老人来说,菜市场是了解当地、融入当地的一个窗口,透过一个个菜市场,他们才得以慢慢摸清陌生城市的脉络。哪个菜市场卖的东西好吃,哪个菜市场的食物便宜,他们都摸得一清二楚,因为他们有的是时间,逛菜市场就是他们最重要的休闲活动。

梅姨喜欢逛早市。而早市是专门为“候鸟老人”而设的,只在“候鸟老人”在的这半年里摆摊,从清晨4 点开到早上7 点。在早市可以买到一元钱一斤的大白菜。在海南,一元钱一斤的大白菜就是“白菜价”。为什么能做到那么便宜?因为早市里有头一天卖不出去的菜,也有不得不贱卖的品种。对梅姨那辈人来说,节俭是他们骨子里的习惯。所以逛早市也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梅姨对我说。她也不是为了买某些东西而去菜市场的,就是看到菜市场里有那么多人在奔忙,她就感到很安心、很愉悦。所以,对老年人来说。菜市场还有非常重要的社交功能,这种社交是不分性别、不分背景和收入的。

中国菜市场的未来

近些年,我看到城里的一些菜市场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菜市场在照明、排水等方面有了极大的提升,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但是我也注意到,这种改造往往只是进行了表面装饰,而没有改变经营结构,菜市场里还是原来的摊贩,卖的还是原来的东西。

后来我又来到北京,想进行比较研究。我骑着单车,打开地图,一个一个菜市场地逛。结果我发现,很多地图上标注的菜市场已经被拆除了,有的还变成了高档小区。

菜市场消失后,出现了一些替代的形式。比如,北京的胡同里有很多小门脸,商家把这些小门脸改造成卖肉和卖菜的地方,也有一些很小的便民超市。但是,它们无论在卖菜的品种、面积上,还是新鲜程度上,都没有办法与菜市场相比。而且,菜市场的社交功能、连接城市小商业的功能,也是它们无法完全替代的。

如今,菜市场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吸引不了年轻人。我从南京菜市场协会了解到,目前南京市共有360 家菜市场,其中中老年顾客占了80%,53%的菜市场营业额在逐年下降。现在的年轻人不去菜市场的原因很简单:没时间做饭,天天吃外卖,谁还去菜市场呢?即使周末需要买菜,打开手机软件,30分钟就能送菜到家。

经常有人问我:你觉得菜市场会不会很快消失呢?我的答案是——在可预见的未来,菜市场是不会消失的。因为菜市场这种单家独户的经营形式较好地接入了实物流通体系。菜市场的社区黏性非常高。它是根植于社区的,有一批忠实的拥趸——中老年客户群体。这些元素都使它充满生机,让它能在城市里持续比较长的时间。

猜你喜欢

梅姨渔获摊贩
首批国家级海洋捕捞渔获物定点上岸渔港广西唯一入选名额落户南渔港
和解
和 解
梅姨
东海北部桁杆拖虾渔获组成分析
南海北部深海区灯光罩网渔获物组成及渔获率的时空分布
渔获
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