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动物疫情防治中存在问题探究

2023-01-03崔化泉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8期
关键词:牲畜疫病养殖户

崔化泉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城市管理局,山东 济南 271100)

引言

农村畜牧业发展可能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与污染生态环境,导致动物疫情更加严重,不利于促进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发展依赖畜牧兽医的努力,完成动物疫情的防治与控制工作。而在实际的养殖阶段,场内出现疫病是对养殖效益产生影响的基本因素。而减少场内疫病问题发生概率,确保牲畜健康,也是实现畜牧业牲畜稳定发展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农村动物防疫,应当以防治重大动物疫情、维护公共卫生、开展大规模养殖基地卫生安全建设为基础,构建标准的饲养管理模式。在提升农牧民饲养管理水平、禽畜卫生意识的基础上,贯彻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有效调动管理监督部门的宣传执法力度,进行科学养殖经验灌输,并对生产环节、安全隐患进行监察。

1.农村动物疫情防治现状

对于我国农村动物防疫工作进行分析,主要形式如下:第一,乡镇级兽医站的人员定期对养殖户进行监督与指导,并促进基本防疫消毒工作顺利开展。第二,根据季节对农户较大规模养殖大户进行医疗防治、教育咨询等,大部分都会选择春季和秋季。第三,养殖户还应当自行进行防疫知识学习,并通过掌握基本防疫知识和经验,开展简单的防治工作。而当前农村动物防疫人才队伍力量较为单薄、技术更新的速度较慢,缺乏专业的兽医、动物疫病防治人员,缺乏良好防疫意识,无法做好全面的把控工作。

2.农村动物疫情防治中存在问题

2.1 动物防疫机构人员不足,设备落后

对于从事畜牧兽医的相关人员来说,一般都是根据相关经验,做好动物病情的防治与控制的工作,没有开展专业知识培训活动。而农村基层缺乏防治动物疫情的专业技术设备,导致动物疫情无法得到有效的防控。第一,对于从事动物防疫的相关人员来说,大都没有接受专业培训与训练活动,存在疫情工作不到位、专业素养不高的情况。第二,农村的工作环境恶劣、动物防疫工作相对较为间距,导致许多动物防疫专业素养的人员无法参与到基层工作中,专业动物防疫队伍弱小。第三,农村从事动物防疫工作,需要投入更充足的资金。但是农村经济与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导致疫情分析设备、疫情控制设备不足的情况发生。

2.2 组织管理环节薄弱

基层监督部门、管理部门存在关注度不足、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政府部门认定疫情防控是畜牧兽医部门的工作,存在组织管理、宣传不到位的问题。而基层管理体系建设存在滞后性,没有建设健全的防疫网络体系,村一级组织建设流于形式化,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出租办公场所的情况。甚至存在办公人员长期不在岗的情况,导致防控计划、防控方案、相关政策、行政技术方案无法完整的贯彻到实处。因为农村养殖户存在居住分散、工作周期比较长、保管条件不符合标准与规定的情况,甚至存在使用无效苗的情况,免疫效果不佳,抗体保护率有待提升。若免疫程序无法顺利实施,仅仅是集中在春秋进行大面积免疫,新补栏动物免疫工作没有得到相应监管,甚至存在免疫空挡,引发疫病问题。

2.3 缺少良好的动物防疫意识

在农村畜牧业的发展进程中,许多地区在畜牧生产中动物疫病防治问题频频发生。究其根本,就是因为养殖户对动物疫病种类、传播渠道、流行特征、防疫知识不够了解。使得在发生动物疫病的时候,无法及时的进行防治,也不了解如何做好防治工作,使得养殖收益受到直接的影响。若某一地区存在比较严重的疫病,无法进行及时的控制,就可能出现波及其他养殖户的情况,对地区畜牧业生产活动稳定开展产生影响。若牲畜出现突发性思维,则要盲目的完成掩盖工作,不了解病死机体,也无法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病死牲畜腐化,可能在一定程度污染环境,甚至使得病毒大面积侵染存在隐患。还有部分养殖户对病死牲畜进行简单的处理,或是在市场贩卖肉制品,会在一定程度上威胁食品安全。

2.4 缺乏科学合理的动物疫病免疫程序

现阶段,我国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并吸引力更多的农户积极参与养殖业队伍建设中。而个体养殖户增加,也使得畜牧产业养殖类别增加。对于饲养模式进行分析,不仅包括散养户,还有集约化、规模化的饲养方式。因为养殖方式、饲养环境、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疫病防治的阶段,因为养殖户、养殖场对牲畜免疫系统程序制定也存在不同之处。又因为注射疫苗实践与牲畜日龄有直接的关系,因此防疫时间不同,无法进行统一管理。而缺乏系统化的免疫程序,就会导致疫病免疫错过最佳的时间,而这种问题在防疫阶段也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提升关注度。

2.5 牲畜饲养过程中生产管理工作不到位

对于大多数养殖户来说,其存在对饲养规程认知较低的情况。在饲养生产阶段,忽视养殖环境、卫生重要性。一般都将圈舍设置与废弃房舍中,而房舍因为长期闲置,存在空气通风效果不佳、湿度大的情况,通风效果较差,日照时间不足,进而给细菌滋生创造了条件。若牲畜长期置于这种环境中,可能导致牲畜本身的病菌抵抗力下降,甚至引发多种疾病。还有的养殖户场舍建设存在不合理的情况。若爆发动物疫病,就可能出现防治困难的情况。此外,投放饲料的质量,也是对牲畜健康生存产生影响的基本因素。许多养殖户为了减少开支,会在饲养牲畜的时候利用残羹剩饭。而这种错误的方式,也可能使得牲畜围场系统紊乱,出现腹泻等一系列肠道类型疾病。如果严重,可能出现动物食物中毒的情况,直接对养殖收益产生影响。

2.6 疫病防治流程不严谨

养殖户在实际的养殖管理中,大都存在忽视防疫重要性的情况。没有做好牲畜圈的卫生管理工作,在进行牲畜免疫接种的过程中,没有根据相应的流程开展操作活动,也无法定期进行圈舍消毒防范处理工作。而引入牲畜的时候,存在忽视防疫重要性的情况。而对于引进牲畜来说,还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动物不会感染疫病,没有进行疫苗接种,将牲畜投入到群舍内。长久以往,出现动物疫病、交叉传染的情况。而再进行防治的阶段,不仅效果不显著,也可能会错过最佳防疫时机。

3.农村动物疫情防治的有效策略

3.1 落实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完成乡镇村一级预防工作

在农村动物疫情防治的阶段,需要秉承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核心原则。结合当地、疫病流行的基本情况,梳理免疫程序。对于危害较大的、多发性疾病,则应当及时免疫。在春季秋季疫情突发的时候,相关负责人都要认真对待,村一级要求汇报镇上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并促进动物防疫会、村干部培训会定期开展。另外,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于村级防疫人员来说,应当不怕脏、不怕累,并对免疫注射进行监督。如果畜主不配合,也要进行防疫法规、防疫优点的讲解。村一级没有防疫员,则需要在村驻村干部,争取做到不漏户、畜禽不漏针。

3.2 加强动物防疫工作队伍建设

畜牧业发展依赖于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并且适当的增加防疫人员数量,提升从事动物防疫人员的综合素质。第一,鼓励更多畜牧业兽医专业毕业学生积极参与动物防疫工作,还要为动物防疫队伍建设积累丰富的后备力量。第二,开展动物防疫人员专业培训的工作。采用分批、分期的模式,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在促进动物防疫人员互相交流与沟通,切实提升动物防疫人员的专业素养。

3.3 加大动物疫情技术设备投资

第一,政府部门需要适当的加大投资力度,还可以为畜牧业提供更多先进技术设备,促进相关人员分析动物疫情。第二,防疫站、地方卫生站需要对技术设备进行科学化分配。对于动物疫情少发地区,则要配备少量的技术设备,而动物疫情多发地区,则应当配备充足技术设备。

3.4 增强养殖户增强疫情控制和防治意识

在落实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基础上,根据动物防疫法提出的规定,开展农民群众多方面的宣传鼓动工作,并且形成良好防疫意识。而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则要做到入村入户,更积极的做好法律意识宣讲、技术指导工作,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对于从事畜牧兽医的相关人员来说,其需要注重与养殖户的沟通与交流,使其了解喂食不良饲料、不注重动物疫情防治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政府部门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基层动物养殖户专业技术培训工作,保证基层养殖户可以合理的开展动物养殖工作,避免动物疫情问题发生。此外,做好养殖场环境卫生保护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定期完成消毒工作,还要每天进行养殖场卫生打扫,确保动物饮用水源干净,还要每周彻底的进行养殖场消毒工作,不能使用违禁药物。在养殖场周围,还要建设应急机构。由于突发性是动物疫情的核心特点,如果发生疫情,就需要隔离与治疗患病动物。在增强与外界沟通合作的同时,将动物疫情公布出来,进行防治经验交流,进而有效的对重大疫情进行防控。

3.5 转变养殖方式

采用科学化的饲养方式,转变传统混养、散养的方式,进行单禽养殖,将散养转变为规模养殖的方式,还应当以场为基本单位。在对养殖小区进行科学化规划的基础上,实现以小区为单位的自繁自养,并对各个年龄段的动物进行划分,完成分圈饲养的工作。等到多种条件成熟以后,需要构建现代化的养殖方式。还需要以场为单位,结合实际的用途、年龄,进行分舍饲养,以便于在发生疫情时候开展有效控制工作,并为动物繁殖、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条件。

3.6 加强检疫监督,完善防疫体系

而对于当前的动物检疫工作来说,各个部门检疫监督是最关键的部门,也是促进各项动物监督防疫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当前动物异地购买、运输较多,为了避免产生动物病原出现,就需要规范化引进的程序,落实相关规范。而加强检疫报告,需要对外地引进的禽畜进行检疫、观察,避免出现病原流入本地区的情况。对于各个屠宰场来说,要规范化建筑建设,并且创设良好的动物屠宰环境,避免产生疫情传播。相关人员要更加严格的完成检疫工作,若存在检疫不合格的情况、或是没有注射疫苗,则不能进入屠宰场。在增强执法力度的同时,更严格的开展屠宰场检查的工作,清除不合格的屠宰场。在检验的阶段关注防疫密度,不断提升防疫质量。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村基层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更加依赖动物养殖户、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人员共同努力。政府部门也需要给予相应的支持,关注动物疫情危害宣传、疫情防治的工作。只有将动物疫情扼杀在初始阶段,才可以有效的降低疫情发生率,并且提出合理、科学化的方法,完成疫情控制、防治的工作,以此加快畜牧业的发生脚步。虽然我国出台了相对完善的动物疫病防控机制,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疫情防治技术还需要不断提升,动物疫病也具有控制起来较为困难、种类复杂、突发性强等方面的特点。在开展防治工作的阶段,需要以提升预防技术水平为核心,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实现疫苗、试剂创新,并以科学化的原则进行动物饲养,从根源上降低农村动物疫病问题的发生概率。

猜你喜欢

牲畜疫病养殖户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20世纪五十年代内蒙古牲畜改良工作初探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交换牲畜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