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研究*

2023-01-03方学良姜欣悦林海翔

南方农机 2022年5期
关键词:生源高职教学模式

方学良 ,姜欣悦 ,林海翔 ,仇 义 ,王 波

(1.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2.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扬州 225000)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的考试招生办法,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同年,在《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中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提出,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1]。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表示,高职院校继续扩招200万人。

高职院校扩招百万是教育质量与经济效益提升、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就业现状宏观调控、国家“生态教育品牌”打造的重要机遇。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并不是普通教育的补充性教育,是社会整体发展与个体自身发展中一种特殊功能教育,是多种教育路径中可供学习者选择的一种。

高职扩招在招生对象方面有两个重要变化:第一,向中职应届毕业生和符合高考报名条件的往届中职毕业生开放;第二,增加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的入学机会[2]。高职扩招提高了非传统生源的数量和比例,高职院校全日制教育的生源趋向多元化。以班级课堂为主要形式、针对应届高中生源的传统集中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多元化社会生源群体。因此,如何构建符合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教育特点和契合社会生源需求的教学模式变得至关重要。

1 扩招背景下存在的现实问题

1)学生工作学习干涉严重。社会生源来自不同行业、背景,其学历层次的差异性、工作性质的复杂性、学生需求的多样性显著。工作、学习与家庭之间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尤其工作任务较重时矛盾更为突出[3]。针对工学干涉的问题,学校和企业要相互配合。一方面,学校要结合社会生源的特点,研究适合其学习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标准,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教师开发适合社会生源的教材,大力推进“1+X”证书制度,对技能比赛获奖及创新创业取得成绩的学生予以学分认定。另一方面,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设立专门资金对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员工进行奖励,将职业资格证书与薪酬进行挂钩,鼓励并支持员工发明创新。学校和企业相互协作,引导学生和员工树立在工作中学习和在学习中工作的理念,让课堂知识及时在工作中得以实践和深化。

2)数量质量矛盾突出。招生规模的扩大稀释了原有的教学资源,造成资源配置的紧张。师资的短缺、教学资源的不足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4]。高职扩招方案中人才培养“标准不降”的原则,对高职院校教学形成了全新的挑战,也对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始终交织于整个教学过程,一方面,教学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案的实施要与社会生源自身特点相契合;另一方面,学校还需要对社招学生能否按照教学标准在规定时间高质量完成学习要求进行动态监督,要有效保证社会生源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效果。

2 社会生源的学情特征

教学是全部学校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学生的学是教师教的前提,教必须围绕学展开。教学作为一种外部条件必须与学习者的内部条件相配合。教学目标的确立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高职院校要安排差别化的教学从而满足不同生源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高职扩招后,社会生源结构复杂。社招学生需要一边上班一边学习。在企业,社招学生是企业员工;在学校,社招学生又是学校学生。社招学生在学习需求、学习能力、学习期待与学习时空等方面同样呈现“双元化”特征[6]。

1)学习需求的个性化突出。社招学生都希望通过学习掌握适应社会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提升自己的学历与素质,但个体学习需求又不尽相同。下岗工人希望更新知识储备,掌握汽修专业实用的检测技术,迫切需要汽修专业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期望找到相关专业的工作。已在企业工作的社招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技能,则希望在知识理论与职业素养方面得到提升。

2)学习能力的层次化明显。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9级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社招学生的年龄区间在20岁到50岁,年龄差异较大,并且社招学生的人生经历、社会背景不尽相同,层次化明显。该专业社会生源多为扬州周边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的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及待业人员,极少部分为未被录取的高中或中职应、往届毕业生。不同社会生源复杂的社会经历和层次化的社会背景导致学习能力具有显著的层次化特征,具体表现在学习基础和实操能力上。

3)学习时空的不定化显著。社招学生由于社会工作的不同,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场所具有多变性。社招学生绝大多数都保持着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状态,将有限的时间用来学习与工作,必然引起学习与工作间的时间冲突与场所冲突。

3 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1)构建校企合作的开放式教学模式。高职教育最核心、最稳定、最突出的性质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学生的现实目标是找到符合自身成长成才的优质工作,因此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十分必要[7]。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体系要契合社会岗位需求,提高实践教学比重,让企业参与到高职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在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实现兼顾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校企一体化教学。

2)构建符合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模式。在高职百万扩招背景下,学生的生源结构十分复杂。对于已经具备一定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中职毕业生,需要减少重复性学习,通过实践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实操能力;对于下岗工人、退役军人和农民工而言,其学习需求更为复杂,并且已有的社会经验可能会对进一步的学习造成障碍。因此,需要针对不同学生个体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在保证人才培养标准不降的基础上,设置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和项目,给予学生自我选择全方位综合发展的机会。2019级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社会生源在完成基础课程后,会通过个性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和分类培养。

3)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以行为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通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传统面对面的课程和实践教学变为线上网络教学[8]。高职扩招后,将面临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和社会人员共同学习的情况。显然,将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学生进行统一线下教学是不现实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不同学生根据自己实际学习需求,实现随时随地自由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4)构建课证融通双创融合的教学模式。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社会生源需要获得技能证书来适应社会的发展。针对社会生源,不能将1和X割裂开来,要严格实施“1+X”等级证书制度[9]。通过课证的对接融通、培训内容与专业课程融合、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衔接,保证社会生源的人才培养质量。另外社会生源相对成熟,创业所必需的社会经历、创业资金、人脉资源也比较丰富,对创业风险的承受能力也相对较强[10]。在针对社招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双创教育,促进学生专业技能与创业知识的融合,提高社招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11-13]。

4 “汽车电路分析”课程的创新实践

“汽车电路分析”是高职二年级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社招学生的技能拔尖课程,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依托生产性实训基地,提升学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培养技术拔尖人才。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安全规范检修的职业素养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1)依托智慧云课堂,打通原理关。建立智慧云课堂,构建师生实时互动平台。提前一周在智慧云课堂中上传“汽车电路分析”的相关课件及微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预习章节相关内容。在云课堂中布置预习作业,检测社招学生对相关基本原理的学习情况。依托智慧云课堂对学生的预习数据进行采集,作为分层次教学的分层依据之一。

2)理实一体化教学,打通操作关。由于社招学生的现实特殊性,社招班“汽车电路分析”线下课程统一集中到周末授课。根据社招学生的基础信息数据以及智慧云课堂采集的预习完成情况进行分层,将教学内容根据难易程度进行分类。在教学过程中,依托实训台架,进行汽车电路分析相关实训的学习。学生实操过程中特别要强调操作的规范性,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操作的职业素养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的分层要坚持“有底线、无上限”的原则。“有底线”是指必须保证所有社招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无上限”是指在社招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让不同学情的社招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都有所提高。

3)动态课堂评测,打通考核关。实施层次化教学必须对评测进行分层。在实际的考核过程中,以学生是否达到该层次的“最近发展区”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其中还要包括学生的课堂活跃程度和团队活动的参与度。根据每次的考核结果,对不同测评结果的学生进行重新分层。当学生的综合成绩在同层次中过高或者过低时,将按照标准进行升层和降层,激励学生不断学习,鼓励学生参加“1+X”等级证书的考核,促进课证融通。

猜你喜欢

生源高职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跨省生源调控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